2018電視圈:網劇網綜上行 臺劇臺綜發展趨緩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螢屏 「網」上行 「臺」下行

  《偶像練習生》

  《大江大河》

  《我就是演員》

  如果沒有正在熱播的年代劇《大江大河》,那麼2018年的現象級全成了「網劇」和「網綜」,4月份的京滬「女子圖鑑」刷了一輪社會話題,暑期檔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更是強勢霸屏,直到年底的現象級獻禮劇《大江大河》在臺網的同時開播不僅圈了傳統觀眾,還讓年輕觀眾成為此劇的忠實粉絲。一部獻禮劇能同時收穫口碑和熱度,也沒有辜負「正午陽光」在業內積累起來的美譽。2018年,網綜《創造101》的大熱程度絲毫不亞於13年前的那屆《超級女聲》,用「全民狂歡」形容並不為過。另一檔網綜《奇葩說》也是見諸社交媒體的「常客」。兩檔「電綜」《聲臨其境》和《我就是演員》也有很高的關注度,這類節目的興起似乎也預示著觀眾收視口味的變化,在「遊戲玩耍」的風潮過後,明星們還是要拿出點真本事才行。

  劇目

  品質爆款劇 五大元素缺一不可

  《北京女子圖鑑》和《上海女子圖鑑》

  2018年初,東方衛視總監王磊卿曾歸納說:品質爆款劇=主流價值+熱點話題+符合當下審美的超級人設+經典戲劇敘事模式+精美製作。這五大元素缺一不可,而其中的「熱點話題」和「超級人設」又是重中之重。

  2018年4月和5月,《北京女子圖鑑》和《上海女子圖鑑》相繼在優酷獨家播出,這兩部劇分別定位為鏡像劇和選擇劇,雖然表現手法不同,卻都蘊含著同樣的創作初衷,在展示女性勵志成長故事的同時,用真實的筆觸關照生活。他們都贏在了「熱點話題」上,引發無數北漂、滬漂的共鳴。

  《延禧攻略》《如懿傳》

  7月份在愛奇藝獨播的《延禧攻略》算是一匹最意外的「黑馬」,因為「於正作品」在業內就意味著:熱度高、口碑差等,所以《延禧攻略》在尚未播出前並沒有被廣泛看好。然而播出後,大家發現這部劇從服化道、美術設計等方面看「很不於正」,「莫蘭迪」色系隨之成為熱詞。該劇雖然在史學層面尚存爭議,但從藝術和審美的角度看甚是養眼。此外,劇中女主角「反套路」的個性和行為也一掃此前瑪麗蘇的傻白甜,讓網友看得非常爽。超級人設和精美製作兩大元素是《延禧攻略》成為暑期大熱的關鍵。

  對網友和媒體來說,8月在騰訊視頻獨播的《如懿傳》是翹首以盼、終見天日。這部原本定檔於2017年底至2018年初的大劇因題材原因一拖再拖,結果就是雖然比《延禧攻略》拍得早,卻比《延禧攻略》播得晚,而且兩部劇是同題材、同故事,不同的女主、女主有著不同的人設。播出時間的延後並沒有降低《如懿傳》的關注度,卻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如懿傳》的口碑,好在歷經前三集的群嘲後,該劇的風評漸漸好轉,「周公子的炸裂演技撐起全劇」,各個角色變化的起承轉合更符合邏輯、服化道的品相盡藏於細節之中……

  《大江大河》

  12月,由正午陽光團隊打造的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年代劇《大江大河》正在熱播,這部劇完全是為獻禮劇樹立了一個新標杆,「口碑好、人氣高、觀眾廣」三者兼具。侯鴻亮曾在媒體看片會上提到二十歲的兒子問他,「拍這樣的戲年輕人不會看。」但正午陽光在這部劇中沿襲了「處女座」主創團隊一貫的精良製作標準,堪比電影大片級別的畫面質感、精準到位的服化道設定、豐富有趣的劇情安排以及演員們的精彩演繹,在多個社交平臺相繼引發熱議,雖然劇中的背景和故事與當下年輕人的生活相距甚遠,卻沒有阻擋年輕觀眾追劇的熱情,他們認為,該劇雖然是主旋律題材,在表達方式上卻不生搬硬套,不空喊口號,而是實實在在描寫那個年代人物的命運起伏,「這才是正能量大劇的正確打開方式!」

  節目

  增加關注度 明星要拿出真本事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現象級爆發,將偶像經濟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熱度。在節目開播之初,因為粉絲群多為女性,這檔以「培養中國新時代女團」為目標的《創造101》並不看好,「女團沒有市場」「女團類節目不會有人期待」成為最多的預測。隨著節目的播出,質疑慢慢消失,隨之而來的是相關話題的熱議。與此同時,「PICK」「C位」「菊外人」「中國女團的標準」等成為最熱詞彙和話題。這檔節目的核心和13年前的「超女」並無區別,就是帶著觀眾一起融入到女孩們的蛻變和成長,從青澀幼稚到閃閃發光,觀眾的共情就會帶來節目的共鳴。

  《聲臨其境》《我就是演員》

  另外兩檔綜藝節目《聲臨其境》和《我就是演員》可以放在一起評價。相較其他的綜藝節目更多地展示藝人的娛樂精神,這兩檔節目都挖掘出演員自身的屬性作為節目賣點,一個是聲音、一個是演技,藉由綜藝節目的娛樂屬性,讓更多的受眾和業內人士看到更多好演員的專業性和實力,比如趙立新、周一圍、任素汐、塗松巖、王陽、韓雪等。

  在視頻主導的年代,做一檔主打聲音魅力的節目能否被市場接受,總導演徐晴最初心裡也沒底,從籌備到開播,節目組一直如履薄冰,直到開播後收到非常不錯的反饋,徐晴才覺得《聲臨其境》這檔細分綜藝的節目其實並不小眾。不僅不小眾,甚至有很大的發掘空間。比如在即將開播的第二季,就會融入方言配音。

  《我就是演員》同樣是主打專業賣點——會不會「演戲」。這檔節目進入第二季,雖然好評如潮,但並非沒有爭議。比如,影視劇和舞臺劇其實是不同的,讓影視劇演員來演舞臺劇進行演技評價是否科學等。但是,這檔節目的意義還是有目共睹的,那就是讓很多過氣的或者尚未成名的,又確實會演戲的演員通過這個舞臺獲得肯定和人氣。

  《奇葩說》

  老牌網綜《奇葩說》今年已經是第五季了,但絲毫不顯疲態。辯題方面仍然是以辯帶思。嘉賓陣容上,由於「新鮮血液」的加入還煥發了新生。新加入的經濟學家薛兆豐作為「學術擔當」為節目貢獻了密集的「知識點」,他在專業領域的自信和對娛樂圈的無知形成最具綜藝感的反差萌,收穫了無數迷妹。導師中最年輕的李誕在節目中也展現了區別於以往形象的軟萌的、接地氣的觀點總能戳中年輕人的真實想法。還有很多新奇葩在節目中嶄露頭角:哈佛學霸詹青雲、談判專家熊浩、辯論大神龐穎……這些新出現的面孔跟隨本季的全新賽制,在教練、隊長們的帶領下,碰撞出了滿滿的團魂。

  結語

  網綜網劇成為電視圈現象級作品擔當

  電視劇與綜藝領域的2018年,就是網劇網綜上行,臺劇臺綜發展趨緩的一年。「網綜」和「網劇」無疑是2018年電視圈現象級作品的擔當。三大視頻網站付費用戶2018較2016增量普遍超過100%,用戶越來越習慣花錢來消費自己喜歡的內容。電視臺則陷入了瓶頸期,有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11月,臺播劇收視率TOP10劇集以平均1.30的收視率創下了新低,2017年,這個數字還是1.82。而2018年全網熱度TOP10劇集中,網劇或先網後臺的劇集佔據了7席,如《延禧攻略》《如懿傳》《鎮魂》《扶搖》等。平臺的強弱預示著行業趨勢的變化和收看方式的變化,但對製作方和觀眾來說,永遠是內容為王,優質的作品最重要的還是內容。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2020網綜全面碾壓臺綜?網綜獲數億贊助,二線衛視卻慘遭裸播
    在2020年,無論是從數據還是質量,網綜的表現均已全面碾壓臺綜——相較於《青你》、「浪姐」等的火爆,臺綜不僅沒有新的「爆款」出圈,以《極限挑戰》、《奔跑吧》為代表的王牌節目均出現了口碑明顯下滑的現象。同時,網綜贊助費屢次刷新紀錄,而臺綜招商卻越來越艱難,有些二級衛視的綜藝節目慘遭裸播,優秀製作團隊出走電視臺,投入網絡平臺懷抱,種種現象似乎都在表明,網綜已經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全盛時代。
  • 票選榜單 | 2018,誰是最佳臺綜新IP?
    網綜的強勢擠壓下,各大衛視也推出眾多新類型節目,類型涵蓋音樂、表演、舞蹈、親情觀察、文創等領域,整體提升了電視綜藝的專業性、表現力以及豐富度。明顯的是,真人秀仍是當下較為主流的綜藝節目形態,創新的垂直題材開始佔據C位,文化紀實類節目也迎來了「口碑春天」。
  • 「2018臺劇熱播榜」出爐!這部劇奪得年度劇王!
    《一千個晚安》OST清宮劇《延禧攻略》在今年下半年,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暑假才在網路平臺愛奇藝臺灣站上架,現在短短不到半年,便創下1.5億的驚人流量,單一IP即搶下全站全年1/10流量,還登上2018 Google TV Shows(全球電視節目)熱搜榜冠軍,出色的成績,堪稱2018年華語圈最強檔。而因熱播劇的帶動,愛奇藝臺灣站今年流量也首次破15億。
  • 2018年度娛樂藍皮書 | 綜藝篇:綜藝市場變化莫測,誰能預測下一個爆款?
    2018年,臺綜《歌手第二季》險奪熱度TOP1,但臺綜熱度遠低於網綜。 從2018年新上臺綜與網綜的熱度指數對比曲線看:臺綜險奪第一,但整體頭部網綜熱度指數明顯高於臺綜,中部臺綜與網綜的熱度競爭比較焦灼,尾部兩者俱歸沉寂。
  • 「網飛製造」大尺度臺劇挨批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全球流媒體平臺網飛(Netflix)首部華語原創劇集《罪夢者》上周上線,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再度引發輿論對臺劇的關注。該劇取材自真實社會案件,由臺灣導演陳映蓉執導及編劇,賈靜雯、張孝全主演,講述死刑犯阿全在等待死刑時進入神秘空間,策劃逃出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身陷更危險的陰謀之中。
  • 2018烹小鮮影視價值實力榜|綜藝:網綜野蠻生長,臺綜創新迭代
    很多該來的,以不該來的形式在2018年發生,從業者們以「寒冬」為解釋。實則透著一絲不甘。這一年,行業的神跡與至暗時刻並行,經歷雨打風吹過後,卻仍舊讓人期盼迎來一場「萬象更新」。因此,烹小鮮聯手艾漫數據,獲取年度全網數據,特此推出2018年度影視價值實力榜,分別從藝人、電影、劇集、綜藝四個維度進行解讀。
  • 集體上星的網綜,與臺網博弈的新局面
    這在衛視綜藝發展中並不常見。此前,一線衛視在綜藝節目生產和播出上始終堅守首播底線,即便是與外部製作公司合作,也要掌握絕對主導權,但近來卻逐步「鬆口」,開放合作大門,給視頻網站的自製綜藝提供了反向輸出的通路。網綜上星之路跌宕起伏,事實上,這背後是電視臺和視頻網站之間力量的博弈與話語權的轉變。
  • 2018年上半年綜藝市場:選秀再度火爆,綜N代難挽頹勢
    類型日益豐富,且不斷細分且垂直化發展,不但打破既有的圈層,一些小眾題材甚至也變成了喜聞樂見的大眾節目。綜N代難挽頹勢:《歌手2018》、《高能少年團》近年來,綜N代已經成為各大電視臺或平臺吸引流量和金主的殺手鐧,天價冠名費和廣告費屢見不鮮,然而投入和回報卻漸漸開始不成正比,口碑和收視下滑,呈現頹勢。
  • 2018熱門綜藝製作公司盤點:這些爆款網綜原來都是他們做的
    2018熱門綜藝製作公司盤點:這些爆款網綜原來都是他們做的 提起2018年的熱門網綜,時下觀眾恐怕都耳熟能詳,但大多數人卻對一個關鍵的群體選擇了忽視,這個群體就是綜藝節目製作公司及其團隊。
  • 章子怡,姜文,劉亦菲,湯唯,2018電影咖集結,向電視圈發動「降維攻擊」!
    2018年的開年,整個熒幕顯得有些冷清,往年那些開年有大劇的慣例在今年戛然而止,電視臺被家長裡短婆媽劇和諜戰劇佔領,網絡平臺仍舊是2017年末的幾部大劇撐著流量,而後都是些小情小愛。以上是一部分表面的假象。
  • 豎屏漸成網綜發展新趨勢,愛奇藝深度挖掘內容二次創作消費價值
    《2018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短視頻應用的快速崛起迅速佔領了年輕用戶市場,熱門短視頻應用用戶規模達到了5.94億,其中30歲以下女性網民對短視頻的使用率已經達到了80%。從數據可以看出,短視頻市場潛力仍然十分巨大。但是眼下,短視頻內容卻存在低俗、炒作等一系列問題,尤其對用戶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 7月第4周熱榜|臺綜聲勢見漲,《延禧攻略》坐穩頭號爆款
    亮點分析:今年上半年,在《偶像練習生》、《這就是街舞》、《創造101》的接力帶領下,網綜展現一路高歌猛進,不論是節目關注度還是微博話題聲量,與同期「競演」的臺綜相比,都隱隱處於優勢。如今暑期已近過半,步入7月第4周,隨著一線衛視軍團紛紛亮出重磅尖貨,臺綜也呈現出一片「飄紅」勢頭。
  • 網綜時代的偶像養成
    「中國的娛樂文化正在向受眾參與性方向發展——和傳統電視媒介不同,網絡平臺為受眾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性。」          ——廈門大學中文系青年學者楊玲  範丞丞紅得比範冰冰快   《偶像練習生》剛剛結束20天,範丞丞已經嘗到了成為「愛豆」的滋味。
  • 偶像劇衰落,鄉土劇當道,如今正在放的臺劇,你可能一部都沒聽過
    好久沒有更新臺劇收視排行了因為臺劇現在的收視格局,太固定了臺灣的電視劇收視,現在基本上分為兩塊。一塊是收視率前三至四名,是被閩南語發音的所謂鄉土劇牢牢佔領的。這其中,前兩名的爭奪,基本上是民視和三立兩家的鄉土劇八點檔之爭。這前兩名,都是那種一演就長達一年半載幾百集的劇,所以在它們「霸佔」螢屏的時候,這一年半載前兩名就都是它們,多麼無趣!
  • 聚焦網綜製作公司,優愛騰芒背後的三大派系
    ,優愛騰芒自製網綜的數量與以往相比有了大幅增長。 四家的綜藝自製之戰打得火熱,而大體量自製內容供需的背後有各家自製團隊的出力,也離不開合作網綜製作公司的助力。犀牛君從三大派別盤點梳理了四大視頻平臺背後的綜藝製作公司,一起來看看吧。多方供給派指的是與優愛騰芒多家均有合作的公司,目前仍然活躍的有米未傳媒、笑果文化、藍天下傳媒以及日月星光傳媒。
  • 臺劇「文藝復興」-虎嗅網
    臺劇猝不及防「文藝復興」——《與惡》直面最敏感的現實,罪惡、媒體、司法公正;《俗女》是充滿人情味的散文影像;《想見你》依然是臺偶擅長的偶像愛情劇,但早已用懸疑推理和對少數人群的關懷升級了檔次。一部是偶然,兩部是巧合,三部,事情還只是那麼簡單嗎?
  • 這裡有愛奇藝網綜爆款製作的方法論,拿去不謝!
    5月18日,愛奇藝網綜分論壇如期召開,主題為「年輕力—超級網綜時代下的創新核心」,學界專家和行業精英以此為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接下來,綜藝君就為大家梳理一下各位行業精英都對網綜發展發表了哪些新銳觀點和獨特看法。
  • 臺劇《想見你》憑藉什麼成為年末爆款劇?
    臺灣偶像劇一場溫柔的自我變革 自紅極一時的《流星花園》起,臺灣偶像劇已經發展近二十年。到目前為止,臺劇復興推崇和褒獎的是新類型,但偶像劇與鄉土劇仍然是臺劇的兩大製作主流。Netflix進駐華語劇市場,在自製劇戰略中,偶像劇也是必不可少的。首部主打劇《罪夢者》雖然大膽新穎,但是第二部主推劇《極道千金》,則是一部典型的偶像劇。
  • 2018年下架、延播、未定檔的網綜網劇竟然這麼多!
    2018年接連不斷的下架、延播,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此前已有預兆的明星親子節目限令;二是因為封建迷信、血腥暴力、價值觀導向錯誤等問題以及廣電總局嚴控刑偵、靈異、暴力題材;第三,臨時改檔的最大原因可能是未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