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建成新型核爆模擬器,發射能量是美22倍,將粉碎美國的圖謀

2020-12-20 騰訊網

據美國《國家利益》日前披露,中國很快將建成模擬核爆炸的「Z機器」。報導介紹,這是一種可以測試核武器的巨型機器,同時還可在不需要使用核武器的條件下對核武器進行研究。

圖為美國版的「Z機器」

資料顯示,「Z機器」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頻電磁波發生器,主要用於在極端高溫和壓力條件下測試材料,而這樣的條件目前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找不到。理論上來說,這款新型核爆炸模擬器可以製造任何尺寸的氫彈,以及核聚變融合反應。該機器能瞬間產生6000萬焦耳的能量,美媒直言其發射能量是美國版270萬焦耳的22倍。墨西哥隨後也給出最高評價,稱中國的新型核爆模擬器將是世界上最強大、最高效的。

那麼到底這款新型設備對我國有何重要意義呢?美國人給出一種假設,美國擁有將近7000枚核彈頭,而俄羅斯也有類似數量的核彈頭可以報復美國。對比之下,中國的核武庫只有300枚彈頭,規模明顯較小,但是中國同樣能對美國構成對等的威脅,因為更高效的核彈有更大的威力。也就是說威力彌補了數量上的不足。

圖為核彈頭

一直以來,美國都將核威懾力量作為本國發展的重中之重。數據顯示,美國目前有3800枚核彈頭在服役,其中1750枚更是長期處於戰備部署狀態。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這批核彈頭共有400枚搭載於陸基彈道飛彈上,900枚部署在潛射彈道飛彈上,還有300枚存放於美軍的戰略轟炸機基地中。

更加危險的是,美國一直在試圖將這些極其危險的武器部署到我國周邊,妄圖對我國構成直接軍事威脅。對於美國的脅迫,胡錫進就有言論稱中國要增加核彈頭數量至一千枚,還有一個模糊的數據顯示為保障中國和平崛起不受他國核武器威脅,中國核彈數量應處在英法兩個中等核武國家與俄美兩國超級核大國之間。

圖為胡錫進

雖然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對待核武器這一懾敵利器,我們應該慎重再慎重。專家楊承軍認為,我國的核戰略應該遵循「精幹有效」的戰略,言外之意,相比於數量,質量應該是我們關注的核心。專家還提到就目前而言,我國核武器的質量不如美俄。而這一新興核爆模擬器或許能改變這一困局,同時也將粉碎美國重啟核軍備競賽的圖謀,美國7000枚核彈頭或許優勢全無。(付曉宇)

相關焦點

  • 我國新型艦載反潛機亮相,將補齊航母編隊短板,美媒:抄襲的海鷹
    近期,有媒體曝光了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生產的直-20十噸級中型多功能直升機新型號照片,根據照片猜測該機型屬於艦載型號,極大可能為我國研發的新型反潛直升機。隨著這款新型艦載直-20的驚豔亮相,我國反潛能力將走上一個新的高度。
  • 我國空間站發射時間正式確定,太空人數量超以往總人數
    中國空間站發射安排進入最後階段,發射時間已定,太空人也已選定!天宮空間站目標星辰大海,即將起航!據環球網採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信息,中國將於今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屆時,這將標誌著中國籌劃多年的太空低地軌道常駐空間站建造的開始!
  •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已選定,明年春將發射核心艙,美想參與但被拒絕
    然而對於正處於上升期的中國航天來說,今年是碩果纍纍的一年,北鬥衛星完成建成並投入使用,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壤返回,這些成就,都是在各種不利條件下完成的。展望2021年,中國航天又將踏上新的徵程。
  • 中國空間站又傳捷報,明年春將發射核心艙,美希望參與被我們拒絕
    然而對於正處於上升期的中國航天來說,今年是碩果纍纍的一年,北鬥衛星完成建成並投入使用,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壤返回,這些成就,都是在各種不利條件下完成的。展望2021年,中國航天又將踏上新的徵程。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我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季將發射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我們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和發射它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的研製工作,測試工作正在最後階段,我們將在明年春天開始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工作,明年春天首先發射我們空間站的核心艙。
  • 運力比長徵五號大3倍,我國載人登月將用這款火箭,並非長徵九號
    5月8日下午,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順利降落東風著陸場,代表著該型飛船首次試驗圓滿落幕,而這一款飛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了登陸月球,隨著後續的試驗,該型飛船的功能和安全保障將趨向於完善,並將擔負起我國的載人登月任務從航天員登陸月球並在地月之間往來的重任,看來我國的載人登月飛船已經有著落了,那麼載人登月火箭要用哪一款呢?
  • 我國低軌寬帶網際網路衛星系統「虹雲工程」開啟發射...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雲中誰寄錦書來?我國低軌寬帶網際網路衛星系統「虹雲工程」開啟發射時間  新華社記者胡喆、譚元斌、荊淮僑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自古以來,通信是溝通萬物、連接世界的重要交流方式。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美俄之間又將引發一場太空競賽
    自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以來,俄羅斯成為唯一一個能夠將太空人運送到國際空間站的國家。但是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下午3時22分,SpaceX的龍飛船載人發射之後,打破了俄羅斯長期的壟斷地位。美國宇航局相信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將節省一大筆支出,與土星五號相比,有望節省90%到95%的發射成本。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批准了太空梭的計劃,並於1981年進行了首次發射。然而,從1981年到2011年的135次太空運輸任務中,有兩次以災難告終。
  • 美專家大膽預測,2020我國將發生3件大事,國際影響力將發生巨變
    而在國際專家眼中,我國的發展與變化顯然很有研究價值,美國專家最近就我國的發展趨勢做出了大膽預測,稱我國在2020年將會實現3大突破,每一件都足以撼動美國。 在美國專家眼中,中國多年來的發展有目共睹,如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是為數不多有能力自主建造航母的國家,一些美國媒體甚至預測,在未來的15年間,我國的航母數量有可能突破6艘,再加上殲-20等新型戰機整裝待發,無一不是強而有力的威懾。
  • 我國可回收型號長徵八號發射成功,遺憾的是首飛並沒有實施回收!
    近年新增的長徵五號、六號、七號及十一號雖然已經改為新型無毒燃料,但是這些火箭不是主攻商業市場。CZ-8採用的是液氧煤油和液氧液氫為推進劑,綠色環保無汙染。隨著長徵8號等火箭為代表的新型火箭發射成功,我國長徵系列火箭也將逐漸告別「毒發」稱呼,為人類航天及環保事業做出貢獻。
  • 40萬億噸核爆!如果「蘇梅克-列維9號」撞的是地球,會發生什麼?
    而去年年底我國青海玉樹也墜落了一顆巨大的火流星,計算出的總衝擊能量相當於三分之二的廣島原子彈當量,也是自1988年來能量釋放中國排第一、全球前十五的火流星事件。  幸好撞擊的星球是木星,不然後果將不堪設想。  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  這顆彗星是由美國天文學家天文學家卡洛琳(Carolyn)和尤金·蘇梅克(Eugene Shoemaker)夫婦及天文愛好者大衛列維(David H. Levy)三人於1993年3月24日在美國加州帕洛瑪天文臺共同發現。
  • 美商務部將60個中國實體加入「實體清單」
    美商務部將60個中國實體加入「實體清單」,主要涉及軍事武器技術、5G、超級計算、半導體等戰略技術領域據美商務部官網12月18日消息,美商務部以「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利益」為名,宣布將77個實體加入「實體清單」,其中60個為中國企業、高校及個人,主要涉及軍事武器技術、5G、超級計算、半導體、人工智慧
  • 美國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幾乎覆蓋全球,我國也有類似預警雷達
    它主要用於從美國的東西海岸,監視大西洋和太平洋上戰略飛彈、核潛艇發射的彈道飛彈,它可以探測飛彈的彈道、發射點,計算出彈著點的位置,來提供彈道飛彈來襲的預警情報;同時,它也可以用於太空目標的監視,比如監視和探測衛星這些空間目標。
  • 26年前「彗木大相撞」,威力約為40萬億噸核爆,人類有幸目睹!
    而去年年底我國青海玉樹也墜落了一顆巨大的火流星,計算出的總衝擊能量相當於三分之二的廣島原子彈當量,也是自1988年來能量釋放中國排第一、全球前十五的火流星事件。 幸好撞擊的星球是木星,不然後果將不堪設想。 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 這顆彗星是由美國天文學家天文學家卡洛琳(Carolyn)和尤金·蘇梅克(Eugene Shoemaker)夫婦及天文愛好者大衛列維(David H. Levy)三人於1993年3月24日在美國加州帕洛瑪天文臺共同發現。
  • 俄羅斯「末日列車」將重啟!一次發射300萬噸核彈,美束手無策
    由此可見,關於到底要不要將該系統投入實戰部署一事,俄軍還沒有做出最後的決定。然而,讓俄軍遲遲沒有做出最後決定的不是因為該飛彈系統不靠譜,而是因為它「太靠譜了」——這款新型的列車飛彈系統引起了美國方面的極大恐慌,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甚至將其稱為「末日列車」。而它之所以恐怖,就是因為它的「神出鬼沒」和「威力巨大」。
  • 新一代運載火箭全體亮相 我國探索宇宙的腳步將邁得更遠
    2020年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標誌著繼長徵五號、長徵五號B、長徵六號、長徵七號、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之後,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又多了一名新成員。
  • 我國「超燃衝壓技術」突飛猛進,東風17射程突增5倍
    近幾年來,我國的快速發展使得與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小,為打破美國X-51型超燃型衝壓發動機地面試驗的紀錄,此前,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團隊在對超燃型衝壓發動機的試驗上取得了階段性突破。加上這種高科技發動機技術,東風17射程至少增加了5倍,再次打破美國保持的世界紀錄。
  • 新型火箭炮「亮劍」第74集團軍 模塊化全覆蓋「天火」烈焰
    這款新型火箭炮採用了先進的模塊化管理彈箱,與傳統的固定口徑管式火箭炮相比,模塊化火箭炮具有裝填時間短作戰效率高的特點。傳統的管式火箭炮每次發射後需要人工裝卸彈藥,而模塊化火箭炮只需要使用供彈車進行彈箱的更換就可以再次實施火力覆蓋。另一張背景是PHL-16的照片除了換彈快外,模塊化火箭炮還是戰場上的「多面手」。
  • 美認清事實,護衛艦將在未來戰爭佔重要地位!我國有先見之明
    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將把更多的海軍力量分散到那些更多更便宜的船隻上。梅爾茨說:「我們知道我們在大型水面戰鬥機上比較繁重,因此我們打算將其調整為合適的比例,特別是在看到的護衛艦帶來殺傷力的情況下。」數十年來,美國海軍從不考慮「小型艦艇」,他們認為大型艦艇雖然昂貴,但是對於生成同樣的戰鬥力來說,它們就比小型艦艇便宜。
  • 我國首個可回收版本火箭長徵八號發射成功,首飛沒有...
    1、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填補重要空白,要發射3.5噸~5噸之間的極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載荷,我國沒有合適的火箭發射。 近年新增的長徵五號、六號、七號及十一號雖然已經改為新型無毒燃料,但是這些火箭不是主攻商業市場。 CZ-8採用的是液氧煤油和液氧液氫為推進劑,綠色環保無汙染。隨著長徵8號等火箭為代表的新型火箭發射成功,我國長徵系列火箭也將逐漸告別「毒發」稱呼,為人類航天及環保事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