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慢綜藝」霸屏,以田園牧歌賺眼球,卻看不到慢下來的詩與遠方

2021-02-10 全媒派

在這個時代,窮忙的我們很擅長尋找精神寄託。

於是,在音樂界的民謠、電影界的紀錄片、文學界的詩歌都把「慢」概念玩了一圈之後,綜藝界也逐漸脫離了玩命奔跑、鬥智鬥勇的快節奏,喘了一口氣,打出「生活」、「享受」、「慢下來」等標籤,開始回歸田園生活和人文關照,經營出「慢綜藝」的理念。

就目前的官方宣傳來看,僅在2017年第四季度,就有超過5部「慢綜藝」在各大衛視登錄。該類型扎堆出現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因素在助推?主打節奏把控的它們是否成功踐行了「慢」這一核心理念?聽本期全媒派(quanmeipai)為你慢慢道來。

「慢綜藝」如何佔領中國螢屏?

雖然「慢綜藝」一詞已經被各家媒體廣泛使用,但目前尚未有明確定義。普遍認為,「慢綜藝」是一個與緊張激烈的戶外競技真人秀相對的概念,知名電視人夏青則將其理解為一種形式上的改變,「慢綜藝並不是一個新的節目類型,只是綜藝節目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一種新的製作理念」,即從遊戲對抗、任務挑戰轉向生活體驗、思想觀察,強調節目整體節奏的改變。

悄悄火起來的「慢綜藝」

「慢綜藝」在國內並不是突發現象。在2017年的井噴之前,早在2013年,旅行類、親子類真人秀就已經打破戶外競技真人秀的霸主局面,先行試水慢節奏的綜藝市場。

但是在該階段,節目調性還沒有完全轉變。節目中存在較多環節和遊戲設置,往往強調的是放大戲劇衝突。就《爸爸去哪兒第一季》與其版權購入源《爸爸!我們去哪兒?》的對比來看,原版其實已經具有「慢綜藝」的性質,但由於對國內市場信心尚不充足,湖南衛視購入版權後,還是加入了提升節目速度的遊戲環節。

 

在各大衛視將近四年的試水後,2017年開年,《見字如面》和《朗讀者》的出現收穫巨大的社會反響和良好口碑效應,引領「慢綜藝」完成破局。

《見字如面》豆瓣熱評

《朗讀者》豆瓣評分

《嚮往的生活》也在這階段出現,「三個男人一條狗,幾個朋友一口鍋」的田園生活建構,為戶外真人秀帶來了一股慢生活的清流。直到收官,這檔綜藝收割了亮眼的成績:平均收視率1.479,市場份額7.212%,芒果TV播放量15.3億次;微博同名話題閱讀量30億、討論量298萬。同時,《嚮往的生活》還獲得了7.2分的豆瓣評分——口碑與收視率齊飛,為國產「慢綜藝」打了一劑強心針。

 

在2017年下半年,湖南衛視交出《中餐廳》、《親愛的客棧》兩檔成績亮眼的慢綜藝,北京衛視推出《生活相對論》,《青春旅社》上線東方衛視,《漂亮的房子》在浙江衛視登陸,《三個院子》即將在江蘇衛視播出.一線衛視組團入局,多檔「慢綜藝」扎堆出現,其背後的誘因又是什麼?

業態轉型:「慢綜藝」的誘發因素

「慢綜藝」的批量出現,很大程度上是改革東風勁吹的結果。自「禁韓令」、「限娛令」發布後,衛視一直嘗試提升娛樂節目的格調,對節目內容進行沉澱。加上以「公益、文化、原創」為發展方向的政策調控,生活體驗和人文素養類的電視節目顯然更符合整個行業的生態環境。

而把目光放大至整個內容業,近年來可以看出整個行業向人文關照方向的沉澱。《消愁》、《成都》等吟唱生活的民謠大火;《我在故宮修文物》聚焦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實現幾乎零宣傳卻吸引大批「自來水」的成功;草根詩人餘秀華直白手法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形成刷屏,這些內容的方向更加強調觸及真實生活的內核,形成對受眾的心靈關照。

故宮鐘錶修復師王津一度成為「男神」

受眾心理:「慢綜藝」的成功土壤

在《嚮往的生活》、《朗讀者》、《見字如面》火起來之後,它們也曾經受到質疑——「慢綜藝」的火熱只是獵奇心理的結果,很難長期保持熱度。不過,井噴階段的《中餐廳》、《親愛的客棧》交出的成績單卻足以說明問題——正是因為當下受眾對田園牧歌式生活具有強烈渴望,才使這一批「慢綜藝」備受關注。

《親愛的客棧》首播收視率

 

《中餐廳》播出首日/中期/結局收視率

就在今年,「焦慮」一詞格外扎眼。全媒派此前的文章《從假裝生活到中年保溫杯:「焦慮」會是爆款文的病毒母胎嗎?》,就剖析了「焦慮感」這種廣泛存在的社會情緒。 

相比於用爆款文和保溫杯直接撕扯焦慮的瘡疤,以及用叢林法則式的戶外競技節目讓神經難以鬆弛,另一種溫和浪漫的安慰劑成了生活之必需:高喊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出走宣言也好,幻想 「開一家店,養一隻狗」的美好生活也罷,都是在高壓工作環境下暫時喘口氣的自我疏解方式。而慢綜藝,恰好把這一切都具象化了:你幻想和愛人並肩看夕陽,我就慢慢地把狗糧餵到你嘴裡;你幻想開餐廳客棧咖啡館,我就復盤全過程開給你看……那些生活中丟失的小確幸,都能安放在這些被寫好劇本的綜藝節目裡。

火熱背後:「慢綜藝」真的慢下來了嗎?

國產「慢綜藝」雖然已經批量上線,但是其節目模式尚不明確。從製作到宣傳各個環節要如何區別於其他綜藝,習慣了快節奏的國內綜藝團隊似乎還把握不準。就像蔡瀾在書中記錄「煮出一個隨心所欲的蛋其實最難」,文火慢燉的「慢綜藝」要做得出彩,也是對製作團隊功力的一次考驗。

節目設置的分寸把握

在主題選擇上,近期有半數以上的「慢綜藝」以「經營」作為基本設置。《中餐廳》千裡迢迢到泰國去開餐館,《青春旅社》、《親愛的客棧》把明星變成民宿老闆在風景優美的小地方開一家餐廳或者旅館,確實符合許多人心中逃離都市的希冀,做生意的設定也讓節目不至於太過平淡。

但是就最終呈現來看,節目在實際把握上還是透露出了慢不下來的意思。一方面,行業轉換缺乏適當的適應期。《親愛的客棧》實際只有半天時間整理環境以及制定運營策略。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過快地強行進入另一個身份,使得節目節奏在一開始就顯得緊張。

 

《青春旅社》規定節目過程中所有用度都只能來自於民宿的進帳,A、B兩幢之間還需要競爭。但是11位嘉賓都沒有運營實體店面的經驗,甚至在節目一開始就對自己的身份認知不明確。

 

由於經驗的不足和身份定位的模糊,產生了很多由於節目設置才出現的「生活問題」,節目感超越了生活感。而對比同樣以經營為主題的韓國「慢綜藝」代表《尹食堂》,嘉賓在韓國當地接受了節目組和專業餐廳經理的培訓。在經營餐廳之前,就完成了試菜定菜和市場調研,更加符合現實中經營餐廳的過程。

 

節目呈現的另一個問題,是商業合作痕跡與生活場景產生矛盾。雖然國內觀眾已經對綜藝的植入廣告見怪不怪,但是在「慢綜藝」塑造的自然生活場景中,植入廣告的分寸就顯得尤其重要。植入廣告明顯、生硬,這種濃重的商業氣息會在瞬間摧毀節目堆砌的生活場景。畢竟,哪家餐廳門前會掛著洗潔精品牌的牌子?又是哪個民宿老闆會一邊做飯一邊自言自語地誇抽油煙機呢?

嘉賓身份定位

一檔真人秀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嘉賓選擇。而明星在生活體驗類節目中難以卸下光環,也影響了節目的「真實感」。

《中餐廳》中,嘉賓們明顯無法擺脫自己在熒幕上的身份,明明要開餐廳卻臨近飯點都無法出門、以自身名氣拉客等細節,都在無形中動搖了此類節目傳遞生活理念的宗旨。

 

《親愛的客棧》則在嘉賓選擇及後期製作上陷入製造人設的泥潭,更對一些生活化的舉動頻繁深意,剝奪了觀眾自行情感升華的過程,不免產生審美疲勞。

 

在選擇嘉賓方面,韓國著名綜藝PD羅英石就非常有技巧。由於韓國一線明星一般不上綜藝,綜藝中的明星流量遠遠不及中國,但是羅PD十分注重挖掘嘉賓身上的特質,以其自身性格來衡量與節目的匹配度,一手捧紅了李瑞鎮、李勝基、孫俊浩等一批綜藝咖。非外力貼標籤,節目呈現也更加自然、生動。

戲劇色彩的控制

在最近播出的《漂亮的房子》中,結尾明顯設置了藝人之間的衝突,實質上還是沒有完全放棄「快綜藝」的製作理念。

 

《親愛的客棧》更是把「陳翔哭了」送上了微博熱搜,用炒熱話題的手法吸引觀眾。雖說分手痛哭也是人之常情,不過面對這樣的情緒放大式套路,恐怕吃瓜群眾們早就產生了免疫。

下一步,「慢綜藝」還能去哪兒?

旅行類、親子類、經營類,國產「慢綜藝」已經扎堆嘗試過這三種主題。而在國外,同行們已經嘗試把「慢」玩出了更多花樣。

我想聞聞別人生活中的煙火氣

「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心一窄想尋短見,就放他去菜市場。」古龍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曾經這樣寫道。是啊,生活中最真實的煙火氣,往往能帶給人最踏實的幸福感。

如何才能把「煙火氣」帶進電視節目裡?韓國綜藝已經做出了榜樣。《孝利家民宿》把歌手李孝利在濟州島的家庭生活作為拍攝主題,雖沒有刻意的流程設置,但就是這些平凡的生活點滴,足以給帶給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

《孝利家民宿》截圖

《孝利家民宿》豆瓣熱評

《新婚日記》則邀請一對新婚明星夫婦把新家建在大山中,豆瓣用戶fu這樣描述觀看節目的感受:

除了不停發糖,節目也能看出羅pd對婚姻生活多角度的探索。

相擁看雪並不是婚姻的全部,更多的是些日常的、看起來很沒有意思的事。

和天底下所有夫妻一樣,他們也要面對一日三餐、收拾整理、洗碗這些生活的瑣碎。

也有可能是因為在鏡頭前,也有可能原本就這樣,他們總能找到一些特別浪漫的方式去解決雞毛蒜皮。例如猜拳決定誰洗碗、打球決定誰收拾這種。

看著他們嘻嘻鬧鬧,一個恍惚,屏幕外的你也開始相信,只要找到對的人,再瑣碎的日子不過就是一起笑一笑那麼簡單。

這也許是羅pd製作這檔節目的初心,希望這對夫妻之間的相處方式能帶給你溫暖,讓你對愛情和婚姻有新的期待。

拋掉「戲很多」的戲劇衝突,「慢綜藝」的生命力可以來源於「生活共享」。通過適當的主題選擇和後期編排,讓觀眾通過種種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形成意想不到的深層共鳴。

一群人的無聊帶來的狂歡

強調節奏把控的「慢綜藝」真正慢下來,甚至近乎靜止,那還會有市場嗎?事實證明,無聊已經不是電視節目的敵人,把無聊發揮到極致,反而能收穫意想不到的受眾反饋。

韓國綜藝《被子外面很危險》把5個超級宅男聚集到一幢豪華別墅裡,度過3天假期。在這三天裡,他們本可以享受遊泳池、遊戲室、健身房,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願意離開被子,彼此間的交流更是尬到極點。但是後期精良的剪輯和宅生活的奇妙笑點,為這部綜藝帶來了5%的全國收視率。

 

《被子外面很危險》截圖(嗯,是放假時候的我本人沒錯了……)

在挪威,還有一類節目被稱為「slow TV」,與國內的「慢綜藝」相比,它甚至連後期剪輯都省略了。《國家篝火之夜》在黃金時段連續12小時直播一堆在壁爐中的柴火,從點燃到熄滅,並搭配專家講解和配樂,創下收視新高;《卑爾根鐵路》則拍攝一列火車從奧斯陸到卑爾根,長達7小時旅程的窗外景色,點擊觀看的人數達到了全國人口的24%。

如果說人們看「慢綜藝」是享受放鬆的感覺,那麼放鬆感又是什麼?

也許,就是允許自己在忙碌的案前稍稍抽離放空,做一做白日夢:要是不焦慮、不忙碌,那我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也許,是在漫天飛雪的日子裡,手捧咖啡呆呆地看著一堆柴火化為灰燼——這對現代人而言,是多麼奢侈而珍貴的片刻。

或許,慢下來的終極追求也不一定是詩與遠方。我們要的也許更少一點,只是這一份內心的平靜罷了。


相關焦點

  • 這檔田園牧歌綜藝,是被蹂躪社畜的氧氣
    小橋流水,插花種田,三五好友,小酌愜意,這檔很是紅火的國產田園慢生活綜藝仍是這個調調。「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現代人生活在鋼筋水泥混凝土裡的都市生活,早已與木心《從前慢》中的日子相去甚遠。
  • 從前慢,成追憶;現在慢,惟念想。始於心心念念,終於敬而遠之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心慕而手不追,是多少人的選擇木心的一首小詩,使得很多年輕人爭相傳誦。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逃離心境的凸顯,這首詩成為越來越多人靈魂的救命稻草,心嚮往之,但假使真讓他們去過這種生活,又會敬而遠之。這是為何呢?因為只喜歡靈魂的瀟灑棲居,不喜歡物質的睏乏限制,尤其受不了「慢」。就好比人們更喜歡誇讚對於批判,明知道批評才會成長,可是一旦真受到批評,雖然表面欣欣然感激涕零,其實內心還是糾結怨悱。
  • 後「慢綜藝」時代,到底要給觀眾看怎樣的內容?
    ,同題競爭其實一直都是一種「常規」競爭狀態,諸如今年下半年可能會集中上線的5檔演技類綜藝,這背後多少還是反映出當下內容創新缺乏足夠的能量支撐和資源擴展。,但此次換成女嘉賓,確實提高了不少效率,自然也呈現出更多細膩情感的演繹。
  • 90GB領略慢生活的詩與遠方!
    慢生活生活的忙碌,總會讓人忽略一些事物四季輪轉你卻看不到花開花落也看不到爸媽的白髮、自己越發虛弱的身體於是一種對慢生活的嚮往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也有不少的人因為這句話停下了腳步,感受了一回「慢生活」從民謠、音樂到旅行、電影似乎各界都開始對慢生活做出了自己的一份探討連各大衛視都已不滿足於「快綜藝」的單一開始向「慢綜藝」生出了魔爪紛紛對「慢生活」進行了一番極有意思的試水
  • 慢綜藝也疲軟?《嚮往的生活》沒梗,詩和遠方已經毫無魅力?
    很難想像在這個快銷主義盛行的時代,能夠有一部專注於慢的綜藝節目,並且還長期活躍在電視熒幕之上。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當《嚮往的生活》開播之際,都會覺得它另類且獨特。平靜,成為它作為綜藝節目最大的一個特點。但是與此同時,特點凸顯的背後,也讓《嚮往的生活》走上新的瓶頸期。
  • 慢綜藝也疲軟?《嚮往的生活》沒梗,詩和遠方已經毫無魅力?
    很難想像在這個快銷主義盛行的時代,能夠有一部專注於慢的綜藝節目,並且還長期活躍在電視熒幕之上。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當《嚮往的生活》開播之際,都會覺得它另類且獨特。平靜,成為它作為綜藝節目最大的一個特點。但是與此同時,特點凸顯的背後,也讓《嚮往的生活》走上新的瓶頸期。
  • 靠「明學」上位的慢綜藝《中餐廳》還剩下什麼
    慢節奏、自然生長的慢綜藝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他們從節目中看到遠方和詩。網絡上曾流傳一句很熱門的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和思考。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節奏也愈發的快速,每天匆匆忙忙又忙忙碌碌的生活,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繁忙的都市生活給人們帶來了壓力與浮躁,有調查顯示近40.4%的人希望遠離喧囂,避開擁擠。
  • 綜藝下飯,越吃越慢
    在對於快節奏的傳統綜藝模式感到麻木和審美疲勞以後,慢綜藝的出現正契合當下不少觀眾對于田園牧歌式生活的渴求。《暑假》是拍給已經沒有暑假的社會人士看的。如導演所言,「我覺得即使人們長大了,在生活中也需要像暑假一樣的休息時間,希望這個節目能成為觀眾疲憊日常生活中暑假一般的存在。」治癒系綜藝的製作理念通常都是讓觀眾忘記疲憊。
  • 慢下來的綜藝《漫遊記》,一個不一樣的旅行節目
    +觀察的路線,總之純玩在綜藝世界裡正式成了冒險行為。所以《漫遊記》的開播讓我感到挺意外的,這檔綜藝幾乎匯集了所有危險元素,非流量固定嘉賓、純玩、慢綜藝。在這個力求「出圈」、「爆款」的時代,空有具備話題度的嘉賓已經難以帶動旅行類綜藝,相反地,在節目中憑藉自身優勢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有趣一面,更容易獲得觀眾的青睞。
  • 《嚮往的生活》:這部慢綜藝,成就了真正的中國版深夜食堂
    慢綜藝領域先行者:緊跟時代熱點,宣發精準觸眾一、什麼是「慢綜藝」?30的綜藝中,新模式下的慢綜藝佔到了4部,快速的成長步伐,得益於以下兩點優勢:①田園牧歌式場景設計,寬慰不容易的都市人《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後浪們,我勸你好好愛自己》……這些社會熱議「爆款」的背後,暗含了無數人生活中的辛酸——我們心中有夢、眼裡有光
  • 不妨慢下來
    提起謝娜,不得不提一檔綜藝節目,那就是《快樂大本營》,她是這檔節目的搞笑擔當,與何炅等人一起主持這檔節目十幾年。她不單是在《快樂大本營》當主持人,還參加其他的綜藝,比如《嚮往的生活》、《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等。這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謝娜。有的時候嘉賓參加綜藝節目難免尷尬或者緊張,她都會用幽默化解尷尬,不讓嘉賓那麼難堪。
  • 《嚮往的生活》老點離世丨快時代下,慢綜藝如何突出重圍?
    而一期期節目追下來的觀眾卻發現,看著嘉賓們每天砍柴、種菜、做飯、吃飯、發呆,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投入了「真情實感」。老點的離世讓觀眾心碎流淚的同時,也恰恰說明了作為慢綜藝的代表,《嚮往》這檔慢綜藝節目的成功之處。
  • 慢綜藝「動」起來了
    作為已經持續四季的品牌慢綜藝,《中餐廳4》較前三季的變化不僅在於邀請到特殊的客人,還將餐廳的經營地址從國外搬回國內,從固定的餐館搬上了移動的長江遊輪,從重慶出發沿長江而下最終到達湖北武漢,讓慢綜藝也「動」了起來。從「中餐廳去哪兒「」變成探尋「中餐廳從哪兒來」的突破,實際上代表著慢綜藝經過數年發展後所面臨的「求新求變」的市場期待。
  • 揭秘慢綜藝《青春環遊記2》,如何演繹春遊家族的慢生活
    最近這幾年網絡劇、網絡大電影以及網絡綜藝不斷興起,以往能看的綜藝節目並不多,比如《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我愛記歌詞》、《非誠勿擾》等綜藝節目,現在也能對著電腦看更多的綜藝。而在綜藝節目的領域也逐漸出現了「快綜藝」和「慢綜藝」之分,像《奔跑吧》、《極限挑戰》這種類型的綜藝劃分到「快綜藝」的行列,而《嚮往的生活》、《中餐廳》、《哈哈農夫》這種則劃分到「慢綜藝」中。
  • 評論丨深耕萌系綜藝市場 《萌仔萌萌宅》讓憧憬與現實同屏共振
    不同於生活類綜藝中的詩與遠方,也沒有一味的向著萌娃圈粉的路線走,《萌仔萌萌宅》在全新的領域開疆拓土,而是以獨一無二的風格與觀眾見面。不會用力過猛而故意製造衝突製造話題,也沒有可以製造笑點的痕跡,而是以一種紀錄片式的方式將一對情侶和四娃兩狗的一家八口田園生活的徐徐道來,讓詩與遠方染上生活的色彩,讓觀眾在這近乎白描的鏡頭中感受到生活的魅力。
  • 視線:慢綜藝「動」起來了
    作為已經持續四季的品牌慢綜藝,《中餐廳4》較前三季的變化不僅在於邀請到特殊的客人,還將餐廳的經營地址從國外搬回國內,從固定的餐館搬上了移動的長江遊輪,從重慶出發沿長江而下最終到達湖北武漢,讓慢綜藝也「動」了起來。從「中餐廳去哪兒「」變成探尋「中餐廳從哪兒來」的突破,實際上代表著慢綜藝經過數年發展後所面臨的「求新求變」的市場期待。
  • 《哈哈農夫》主打「硬核」田園風 「體驗式」慢綜藝煥發生機
    其實「慢綜藝」的生命力在於「生活共享」,看似平凡的鄉村生活,卻是很多都市人的心之嚮往。
  • 趙麗穎成《中餐廳》眾矢之的,慢綜藝為何如今只能靠爭議博眼球?
    既然已經是老生常談,這裡就不多提了,倒是想借著這個由頭聊聊國產慢綜藝的出路反觀「原產地」此類別綜藝的蓬勃發展,不由得有點疑惑:我們的慢綜藝到底怎麼了?當時我們還簡單的聊了一下,認為這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節目火了,藝人不但常常搓堆兒來,還和這檔節目的靈魂何炅、黃磊並不熟悉,從而致使節目失去了慢綜藝的一大作弊利器,即嘉賓之間原本就存在的深厚友誼。
  • 這部「慢綜藝」,滿含人間煙火氣!
    快生活需要慢綜藝,就像山河遠闊需要人間煙火。生活於鋼鐵城市之中的人們,嚮往著鄉村的田園生活。這種「慢綜藝」,不設置遊戲和任務,不設計角色和性格,不刻意搞笑,根部刻意煽情,節奏舒緩真實自然,但這一切都建立在嘉賓之間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