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線:慢綜藝「動」起來了

2020-09-20 中工網

2020-09-20 02:28:00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小燕

近期,綜藝《中餐廳4》出現了「特殊客人」——湖南城陵磯港口工人和他們的家人。這個情節也登上熱搜,它讓觀眾通過美食節目了解到城陵磯港口建設的宏大,以及港口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態,還見識到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巴陵戲的當代發展模式。

作為已經持續四季的品牌慢綜藝,《中餐廳4》較前三季的變化不僅在於邀請到特殊的客人,還將餐廳的經營地址從國外搬回國內,從固定的餐館搬上了移動的長江遊輪,從重慶出發沿長江而下最終到達湖北武漢,讓慢綜藝也「動」了起來。

從「中餐廳去哪兒「」變成探尋「中餐廳從哪兒來」的突破,實際上代表著慢綜藝經過數年發展後所面臨的「求新求變」的市場期待。

2017年正值國內慢綜藝的井噴時期,《嚮往的生活》《中餐廳》《親愛的·客棧》《漂亮的房子》《三個院子》等經營類、生活體驗類節目先後推出,滿足了現代生活快節奏下人們對「避世」生活的想像。隨後,《幸福三重奏》《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節目也相繼加入賽道,探索更多「慢」狀態的表現形式,一度成為區別於競技真人秀或文藝表演的熱門趨勢。

三五好友圍坐吃飯聊天、漫步林間小路……這些常見的慢綜藝場景,留給觀眾對田園生活的浪漫遐想,似乎「慢」生活就是那些靜止的舒適畫面。久而久之,數年發展後的慢綜藝終現疲軟狀態,部分節目播出一季就宣告終結,部分老牌節目也陷入模式固化處境,評分一路下滑。

網友在節目留言中紛紛表達對節目內容的審美疲勞,「嘉賓來了幹活、吃完就走」「節目組強行催淚」「居住環境過於奢華」等成為慢綜藝發展後期被詬病的情節。

慢綜藝對「慢」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的靜止,而是動態地展現田園生活全貌。同時,已經播出數季的節目更應防止陷入僵化的套路和模式,利用攝影機製造「虛假唯美」的田園風光。

一日三餐需要春種秋收,一年四季各有節氣,田園生活並非只有現成勞動果實的享受。例如高分紀錄電影《人生果實》,講述的正是有「現代陶淵明」之稱的日本建築師津端修一夫婦的隱居生活。名為「果實」,實為「勞作」,夫人英子在院子裡挖土豆、刨蘆筍、種檸檬、摘草莓、打胡桃,津端修一則負責粉刷牆壁、砍樹、做標牌、手繪明信片等等,兩人為了自己的田園生活而忙碌的身影,反而帶給觀眾諸多小而美好的感動。

同樣,具有持續超高人氣的視頻創作者李子柒,每期視頻以美食為核心,還插入了播種、施肥、收割、製作、房屋修繕等諸多生活細節。從一粒黃豆到一滴傳統手工醬油、從一顆麥子到一塊麥芽糖,網友評論「她的視頻告訴很多沒經歷過農村的人,一些看起來日常的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這就是民族智慧的縮影啊。」

無論是津端修一夫婦的日本鄉村,還是李子柒的綿陽山居,這些影視作品廣受歡迎的是其中所保留的「慢生活」的個性,而不是某種千篇一律的浪漫想像。節目所根植的是各個地域的社會文化內涵,包括風俗人情、歷史文化、地理變遷等動態的內容。

對於已經歷三年發展期的國內慢綜藝而言,想要從越來越多種類的綜藝類型中再次脫穎而出,勢必也要跳出「慢即靜止」的桎梏。這意味著慢綜藝不妨打破路徑依賴「動」起來,反思「慢」背後的社會文化內容,探尋在快節奏中享受慢生活的意義。

編輯:王川

相關焦點

  • 「視線」慢綜藝「動」起來了
    作為已經持續四季的品牌慢綜藝,《中餐廳4》較前三季的變化不僅在於邀請到特殊的客人,還將餐廳的經營地址從國外搬回國內,從固定的餐館搬上了移動的長江遊輪,從重慶出發沿長江而下最終到達湖北武漢,讓慢綜藝也「動」了起來。從「中餐廳去哪兒「」變成探尋「中餐廳從哪兒來」的突破,實際上代表著慢綜藝經過數年發展後所面臨的「求新求變」的市場期待。
  • 慢綜藝「動」起來了
    【視線】慢綜藝「動」起來了近期,綜藝《中餐廳4》出現了「特殊客人」——湖南城陵磯港口工人和他們的家人。這個情節也登上熱搜,它讓觀眾通過美食節目了解到城陵磯港口建設的宏大,以及港口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態,還見識到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巴陵戲的當代發展模式。
  • 賈玲等人心心念的慢綜藝是什麼,為什麼他們都想錄慢綜藝
    隨著各大電視臺綜藝節目的不斷湧現,針對綜藝節目也有了區分,大家最常聽說的就是快綜藝和慢綜藝,而且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錄慢綜藝,這是為什麼呢?最近大家在看綜藝節目的時候,很多嘉賓都在節目中說到「慢綜」這個詞,「慢綜」為什麼會讓那麼多人嚮往呢?這要從這幾年綜藝節目的趨勢說起。前幾年,在綜藝節目中忽然掀起了一股「慢綜藝」的風,由此打開了綜藝節目的一種新形式。
  • 豆瓣9.6,這部神級的慢綜藝又回來了!
    而他手下非常長壽非常紅的一部慢綜藝就要數《三時三餐》,這部綜藝到今天為止,已經走過六年時光,前前後後也拍攝了九季,還衍生出好幾個小節目,而且個個高分高收視。而最近,新的一季又來了,熟悉的治癒的味道,卻百看不厭。
  • 綜藝 | 慢綜藝火了,《漂亮的房子》卻收視撲街?也許慢綜藝就該慢慢看
    ,沒有競技,沒有比賽,也沒有艱苦環境,慢下來享受生活成為了節目的主調,且一播大火,更造就了現在滿屏儘是慢綜藝的現象:《中餐廳》《親愛的客棧》《青春旅社》.在這些慢綜霸屏之下,有一檔慢綜藝卻有些悄無聲息——由浙江衛視聯合北京鳳儀傳媒、聚思傳媒出品的《漂亮的房子》於10月13日登陸浙江衛視,播出兩集後,除了吳彥祖和馮德倫倆有些新聞外,收視效果並不理想,整體的話題性也不夠強。一度讓人疑惑:是真的這檔節目有毒,還是我們錯過了什麼?
  • 慢綜藝《中餐廳4》首播
    從第一期內容來看,這檔綜藝繼續保持了自己超高的水準,依舊不失為內地最好的慢綜藝節目。而前三季的《中餐廳》,都是在國外開中餐廳,面對國外食客對於中餐接受程度的考驗。這是一個有效的看點。而第四季,回到國內,顯然食客和食物之間的關係看點少了。
  • 綜藝下飯,越吃越慢
    慢綜藝《暑假》主打治癒心靈,羅英石團隊深諳如何戳中觀眾內心的柔軟。慢綜藝很熱。所謂慢綜藝,是相對於節奏快、衝突強的綜藝節目而言的概念。近年來,追求回歸自然、回歸生活的慢綜藝節目不斷湧現,什麼奔跑、比賽、競技、爭吵,全部不要,轉而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用舒緩的節奏來呈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相處之道。
  • 慢綜藝後期製作很關鍵?爆谷傳媒卻要用《三個院子》撕掉慢綜藝標籤
    無遊戲無任務、三重關係並行、素材量空前、純觀察式記錄……面對《三個院子》這樣一檔充滿挑戰的慢綜藝,爆谷傳媒通過獨特的敘事方式和特效包裝,撕掉慢綜藝標籤
  • 韓綜《三時三餐》高分收官,慢綜藝漸入佳境?
    在開始向韓國綜藝借鑑、聘用專業製作團隊後,國內綜藝也變得豐富起來。諸如《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等等各衛視的王牌節目應運而生,使得對《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感到疲憊的觀眾,有了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而新意也就意味著收視率。但是,快綜藝模式的一成不變,必然導致了他們會步上《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的後塵。畢竟,觀眾們都是挑剔的。
  • 行業丨騰訊視頻「慢綜藝時代」持續發力 《青春旅社》《親愛的·客棧》華麗上線
    從《我們相愛吧之愛有天意》霸屏熱搜到《中餐廳》強勢崛起,只過日常生活的慢綜藝,如一股清流出現在觀眾視線。
  • 《海賊王》尾田老師的漫畫分鏡-如何讓不動畫面動起來?
    影視銀幕畫面是會動的,但「影視分鏡」畫面是不會動的!!電影導演是用攝影機像頭去拍會動的畫面,所以影片畫面會動!不是用攝影機像頭拍攝不動的畫面或照片,然後被拍的不動畫面就動起來! 漫畫的畫面不會動,是靜止的畫面,所以你套用影視分鏡編導法,也是不會動!那些用影視攝影機鏡頭擺設導引漫畫分鏡創作的漫畫家,都一直很自嗨的犯一個大錯!!以為用電影攝影機技術套上漫畫創分鏡創作,漫畫畫面就會直接動起來!!??
  • 當慢綜藝《嚮往的生活》越來越快
    中國觀眾對於綜藝的審美意趣,總是在不斷的輪換中。人們看多了「快綜藝」,誠然會產生乏善可陳的觀感,需要「慢綜藝」來調節視覺味蕾。於是乎,講述親子關係的《爸爸去哪兒》,明星組團自助遊的《花兒與少年》,遠離都市快節奏生活的《嚮往的生活》,在不同的階段,成為「慢綜藝」的領頭羊。
  • 《林中小屋》:超脫了「慢綜藝」,進入「禪綜藝」
    對,要說的就是那部稱呼樸信惠為「實驗對象A」、稱呼蘇志燮為「實驗對象B」的tvN新綜藝《林中小屋》。羅英石原來拍的是「慢綜藝」,紅了之後,幾乎到了拍一檔被中國抄一檔的地步。國產版本「像但不是」,人物配置、節目內容都差不多,同料不同味。泡菜味慢綜藝的核心其實不是「慢」。
  • 「慢綜藝」落伍?韓國已經有「禪綜藝」了
    如果觀眾真肯看明星嗑一個小時瓜子,對韓國和中國綜藝節目形態產生重要影響的製作人羅英石最新的節目,收視率就不至於這麼慘。對,要說的就是那部稱呼樸信惠為「實驗對象A」、稱呼蘇志燮為「實驗對象B」的tvN新綜藝《林中小屋》。羅英石原來拍的是「慢綜藝」,紅了之後,幾乎到了拍一檔被中國抄一檔的地步。國產版本「像但不是」,人物配置、節目內容都差不多,同料不同味。
  • 國產「慢綜藝」霸屏,以田園牧歌賺眼球,卻看不到慢下來的詩與遠方
    於是,在音樂界的民謠、電影界的紀錄片、文學界的詩歌都把「慢」概念玩了一圈之後,綜藝界也逐漸脫離了玩命奔跑、鬥智鬥勇的快節奏,喘了一口氣,打出「生活」、「享受」、「慢下來」等標籤,開始回歸田園生活和人文關照,經營出「慢綜藝」的理念。就目前的官方宣傳來看,僅在2017年第四季度,就有超過5部「慢綜藝」在各大衛視登錄。
  • 快時代,如何打開「慢綜藝」
    慢下來,是近年許多綜藝節目的一致步調。一批文化教育、戶外旅遊、觀察類的「慢綜藝」,內容「煙火氣」,畫風「暖人心」,觀眾得以增長知識,收穫治癒感和生活的共鳴。然而,注水稀釋、節奏拖沓、重流量而輕內涵等問題也隨之產生。「慢綜藝」如何找到適合的打開方式?
  • 一個開創了慢綜藝的導演,一個讓人感受到慢綜藝極致的男人
    後來系列地去了解了他的綜藝,看得最多的是《三時三餐》還有《林中小屋》《兩天一夜》這些,不同的綜藝羅PD給人的感覺都不相同。最後的他在製作人這一行業摸爬滾打,最後以綜藝《兩天一夜》打響了自己的名號。也就是從《兩天一夜》開始,他的綜藝真人秀,真正的做到了真。節目的MC能隨意cue到幕後的製作人,兩者之間相互對話,為節目增加了樂趣。
  • 揭秘慢綜藝《青春環遊記2》,如何演繹春遊家族的慢生活
    最近這幾年網絡劇、網絡大電影以及網絡綜藝不斷興起,以往能看的綜藝節目並不多,比如《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我愛記歌詞》、《非誠勿擾》等綜藝節目,現在也能對著電腦看更多的綜藝。而在綜藝節目的領域也逐漸出現了「快綜藝」和「慢綜藝」之分,像《奔跑吧》、《極限挑戰》這種類型的綜藝劃分到「快綜藝」的行列,而《嚮往的生活》、《中餐廳》、《哈哈農夫》這種則劃分到「慢綜藝」中。
  • 離婚在中國是快綜藝,在韓國是慢綜藝
    託翁這句名人名言,早早預言了離婚綜藝應該比戀愛綜藝好看。 9月末,有消息稱韓國將製作一檔離婚夫妻再聚首的觀察類節目。兩個月後,《我們離婚了》便在韓國朝鮮TV播出。且開播即火,最高收視14.7%,登上收視冠軍的寶座。 節目同樣影響了年末處於綜藝斷檔期的天朝群眾。
  • 從《小姐姐的花店》看慢綜藝的破局之路
    慢綜藝只火了不到一年,就遇到了瓶頸。短時間高頻率的同質化內容很快引發受眾審美疲勞,本來取代快綜藝讓觀眾眼前一亮的慢綜藝,收視率高開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