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佛慧法師
首發丨騰訊佛學
近期,一部名為《娑婆訶》的電影,在韓國獲得了多項獎項提名。
「娑婆訶」一詞,是佛教密咒當中常常出現的語句,大致有「成就 、吉祥、圓寂、息災、增益、無住」六個意思。
影片以「娑婆訶」來命名,一來是顯示影片中的佛教背景,二來渲染暗黑系的影片氛圍。
但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導演想要將這個賦有美好意味的詞彙一些翻轉,讓觀眾看到在貪嗔痴引導下的錯誤業行,不僅不會趨向美好,反而會使得黑暗從內心滋養長大,以致成為罪惡。
這種通過反向寓意的命名,很好地預示了影片的恐怖與驚悚。
故事是講金濟石曾遇到一位喇嘛,並被告知自己是彌勒佛轉世。
於是原本次第修行的金濟石仿佛一下子放飛了自我,他似乎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凡夫,他認為他會對人間產生莫大的作用,他需要用盡方法保護好自己,這樣才能為那些「凡人」謀福祉。也正是如此,他殘殺了那些有可能傷害到他的人。
影片細節暫且不論,這份基於佛教修行觀的理念做出的宗教反思的確值得稱道。故事的發生來源於金濟石自我認知的改變。
他原本只把自己當做一個凡夫,所以從未想過要去逾越生命的極限,可是當他把自己當做了極重要的「佛」,他的價值觀就由此發生了改變。
佛陀在教育弟子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寧執有為須彌山,不執空如芥子許。這句話雖是建立於「空有之爭」,但也是在提醒世人,縱然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三人行,必有我師」,逐步提升,也萬不可自以為是,一意孤行。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夠獲得長足的進步。
也許有人反駁說,在《華嚴經 如來出現品》當中,佛陀在夜睹明星、繼而成就佛果時說:「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這不就是說眾生本具佛性,眾生都是佛嗎?
這是典型的斷章取義,在原文中,佛陀的原話是:「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
也就是說,雖然眾生本性是佛,但是必須要以凡夫的認知去逐漸修學,對佛陀的教法登堂入室,而不是藉助某些所謂的速成法去盲修瞎練。凡夫自認是佛的傲慢,也屬於「妄想執著」的一種體現方式。
真正的智慧與正見,是要認識到「無我」,認識到救度眾生的責任,而不是通過用傷害別人方式,強調自己的霸主地位。
地藏菩薩曾經發下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才是修行中應該具備的正確思想。
在影片的最後,自認彌勒佛的金濟石被自己培養的廣目殺死,大概也是寓意著「因果」關係的發展,自己曾做出錯誤的決定,終究自己也被這個錯誤所抹殺,誰也逃不過自己給自己種下的種子。
金濟石活了一百多歲,但終究沒有通透事物的發展是無常變遷的,要想獲得永生,首先要知道想要永生的「我」,其本質是「無我」,如此方能證得光明。
可見,神鬼僅一念之間,惡鬼可以轉化成天王,尚未悟道成就的彌勒也隨時會化身為惡鬼!影片中女孩子褪去身上的毛髮,也是立地向善的象徵。願我們都能謹記無常,認清自我,把握因緣,再勤修精進,脫離輪迴。
■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