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媽媽:戀父憎母的青春期女生,父親請保持和女兒安全距離

2020-12-24 二次元啵醬

《鬼媽媽》是美國作者尼爾·蓋曼的原創小說,在2003年獲得雨果獎最佳中篇小說獎。這部小說的問世,讓很多成年人,在一邊揪心一邊反省的狀態下閱讀,這部小說即是寫給孩子,也是寫給大人。

人常說,一部好的電影是講一個好故事,就《鬼媽媽》來說,這是一個溫馨又恐怖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荒誕怪異的故事裡,折射出的人生道理,直接穿透每一個成年人的心。

情緒被忽視的孩子,更渴望得到關注

十幾歲的小孩子,是對於這個世界未知領域最好奇的年紀。萌發的自我意識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渴望被愛和獨立之間不停的碰撞,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做出不同於常人的舉動。

卡洛琳跟隨父母搬家到新的小鎮,搬家對於大人來說是繁瑣的工作,但是卡洛琳對於搬到新的房子充滿了好奇。

對於這個小鎮中各種各樣的詭異氣氛,感到十分有趣,面對訓練老鼠的馬戲團爺爺,還有整天只會吵架的姐妹。

這一切在卡洛琳看來,都很有意思,她喜歡一切有趣好玩的事情。

更加有趣的是,卡洛琳在她的新家裡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原來在客廳裡有一道隱秘的小門。

並且在這扇門後面,她發現是一個和現實世界一模一樣的鏡面世界。在這個詭異的鏡面世界裡,有不用上班的爸爸和和藹可親的媽媽。

這個世界就像是從卡洛琳的心裡生出來的世界,卡洛琳的爸爸媽媽工作都特別忙,卡洛琳在平常都是一個人呆著。

並且爸爸媽媽對於卡洛琳的需求,很多時候是漠視和敷衍,在他們看來,好好工作就是給好孩子最好的禮物。

並且從卡洛琳爸爸媽媽的態度中不難看出,他們認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只要好好學習好好玩耍就好了。

這樣的想法放到今天的家長身上,一樣的適用。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身邊的家長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態。

在國家大力提倡教育是國之根本的口號之下,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也逐漸重視起來。

但是這裡說到的重視,是指家長過分的重視,將本身自己的焦慮情緒直接轉嫁到孩子的身上。讓孩子不停的穿梭在各種這樣的補習班之間,要求孩子必須事事都做到完美無瑕。

這一類家長的生活,好像就是在上補習班和找補習班之間不停的奔波,連讓自己和孩子停下來,看一看路邊的野花的功夫都沒有。

還有一種家長就是和上面的這種家長正好相反,屬於放養式家長,就是孩子要完全按照孩子的天性長大,任何外界因素都不可以介入。就算是孩子不遵守公共秩序,也理解成是孩子的自我探索。

無論哪一種養育方式,都會當孩子不斷堆積情緒垃圾。壓抑,鬱悶,就像是在水裡缺氧的小魚,就算拼命呼吸,都感覺很困難。

父母的相互支持,排解孩子的負面情緒

卡洛琳的爸爸媽媽都很忙,面對卡洛琳的要求,爸爸推給媽媽,媽媽指責爸爸。

爸爸不想管孩子的事情,很多時候是因為知道管錯了,孩子媽上來就是連孩子,連大人一塊收拾。自然,也為了躲清淨,很多爸爸會選擇把孩子推給媽媽。

並且很多爸爸的口頭禪就是,你媽是老大,你媽說了算。在這樣拉仇恨的模式中,孩子自然而然的把媽媽當成了整件事情的罪魁禍首,而爸爸和自己一條陣線的戰友。

就像是卡洛琳的爸爸,事事聽從孩子媽的安排,在長期的父愛缺失的家庭模式中,爸爸越來越享受這種模式帶來的輕鬆。

反而是媽媽,在這樣的模式中,孩子對於自己是恐懼反感的,老公對於自己是漠不關心的。作為女人,長期的得不到被關愛。

自己沒有好心情,也就沒有好心情對待孩子,這樣的惡性循環,是一個家庭的悲哀。也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怎麼會成長為性格健全的人?

自古以男人為一個家庭的中心支柱,並不是不提倡男女平等,只是男人在家庭中的角色不能改變,作為丈夫疼愛妻子,作為父親,告訴孩子基本的善惡和對錯,是一個男人在家庭中的義務。

不動聲色的支持,勝過聲勢浩大的表揚

幸福的家庭都一樣,那麼我們只要拿來現成的模板,複製來做就好。養育孩子,不是一場聲勢浩大的表演,要讓外人看到所謂的母慈子孝。

而是需要我們在一天天的潤物細無聲中,讓孩子從品行,到身體健康都能一點一點的成長起來。

陪伴不是一句空話,而且就像你對待工作,不得不做的心態一樣,每天必須在打開家門的時候,把門外的工作就關在門外。

用心和孩子讀一讀書,鬧一鬧遊戲,交談一下彼此的生活學習,在平實的言語中,告訴孩子人生中應該懂得的道理。

讓孩子知道我們永遠是他堅實的後盾,我們可以接受他的好情緒也能理解他的壞情緒。不需要我們總是刻意的誇獎,就連吃飯都要誇獎,每一件事情做到平實如常,這樣就夠了。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不動聲色的支持,的確勝過聲勢浩大的表揚。

相關焦點

  • 「媽媽,我能和爸爸結婚嗎?」當女兒有「戀父情結」,終會結惡果
    一旦女生有嚴重的戀父情結,造成的後果很嚴重。然後,女兒有戀父情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母女關係,女兒會因為媽媽佔有爸爸而感到不滿,不允許媽媽對爸爸有一點不好,站在爸爸那一邊替爸爸說話,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最終,女兒走向越來越極端,對媽媽提出"我能和爸爸結婚嗎",女兒已經走到了徹底戀父的地步。甚至發展成父女間的不倫關係,有了所謂的情愛,因此釀成了無數的家庭悲劇。
  • 女兒正值青春期,半夜房間傳來「不雅」之聲,媽媽的做法絕了
    但我們也常說,網絡是把雙刃劍,尤其是對於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網絡上的一些不良信息正在「侵蝕」著孩子們的思想,使一些孩子走上了「歪路」。周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正值青春期的女兒萌萌最近變得有些不一樣了。過去,女兒一到家,就會和周女士分享學校裡發生的趣事和一些秘密。可是,現在女兒放學回家,萌萌便把自己關到房間裡,也不和她交流。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保持適當距離?這些應該讓孩子了解
    我是佑佑兜兜媽媽,今天說一說孩子青春期方面的問題。周末的時候,胡先生姐姐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外甥女她們上我家來玩。雖然胡先生比他姐姐只小了4歲,但是生下孩子的年齡差距非常大,大的外甥女22歲了,小的也快18,比我們家大上一輪多。
  • 女兒跟爸爸嘴對嘴親吻,互相撩撥引熱議:別再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了
    主角是一位16歲的女孩,和她的兩個妹妹,分別是14歲和10歲。先說16歲的女孩,16歲這個年紀基本已經是發育的階段,已經進入了一個青春期,身體已經有了生理反應,或者說已經有了一些想法。14歲和10歲稍微小點,但畢竟已經是有自己想法的年紀了,正是一個懵懂的成長期,懂的害羞也懂的避諱。
  • 父親節 聊聊戀父情結的是是非非
    本來我的題目是「聊聊父親的是是非非」,想跟大家一起探討下父親為什麼在大多數人眼裡都是個又愛又恨的角色,是個想靠近又必須保持距離的角色,但是後來我思考了下,這個話題太深了,我們可以從一個人剛出生一直聊、聊到青春期、聊到成年,乃至自己在成為父親產生的共鳴,及父親故去後的心理投射。所以,我就改了,還是聊聊一次就能聊個差不多的話題——戀父情結。
  • 我們來聊聊「戀父情結」
    戀父情結也不止發生在女生身上。 戀父情結,是很多人成年後很多年都走不出的一個魔咒。無論男性還是女性,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問題,自己和親密的重要他人的關係問題,其實是由自己和父親之間未解決的問題引發的。
  • 戀父情結,難念的經 | 測試
    最近,阿關看了張愛玲的《心經》,裡面講到了父親和女兒的一場不倫之戀。 作為女兒的許小寒對父親許峰儀百般依戀,峰儀也漸漸被小寒吸引,任由曖昧的情愫發酵。 兩人的親密關係是逾矩的,連家中的擺設也暗示了他們禁忌的感情:鋼琴上的照片一張是小寒,一張是峰儀,卻沒有許太太。
  • 女兒青春期的媽媽必看:該買什麼樣的少女內衣,對女兒的健康最好
    青春期的女孩進入快速發育階段,很多女生都要告別小背心,正式開啟穿少女內衣的人生了。媽媽們幫女兒購買的少女內衣,不僅功能上要滿足女兒胸部發育的需求,在款式上也要符合女兒的審美。少女內衣怎麼買大部分女生的第一件內衣文胸,都是媽媽幫忙買的。
  • 如何正確理解和認識戀父情結
    近日有群友在筆跡分析中說到戀父情結模型建立,用豎作為充要條件指標,作為筆跡愛好者,對於理論探討一直處於好奇中,因此,由好奇轉而關注思考,究竟什麼是戀父情結?模式究竟如何?在此特提個人看法,與大家分享。因此得搞清楚什麼是戀父情結。戀父情結,中譯名為「厄勒克特拉情結」、「伊萊克特拉情結」、「奧列屈拉情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術語,指女孩戀父仇母的複合情緒,是女孩性心理發展第三階段的特點。在這一階段,女孩對父親異常深情,視父親為主要的性愛對象,而視母親為多餘,並總是希望自己能取代母親的位置而獨佔父親。
  • 民國才女:戀父情結 鋪就一生蒼涼底色
    張愛玲的父親日常生活便是吸食毒品,嫖妓,養姨太太,性格頹廢墮落,沒有責任感且不懂理財也不會養家,這一切使得她的作為新式女性的母親難以忍受,因此,在她四歲時,母親便離家了。其次,張愛玲從小便過繼給了親戚,將媽媽喊作嬸嬸,而她記憶中停留的對母親的印象是義無反顧地上船時的背影,她心中對母親怨恨大於眷戀。
  • 請保持一米社交距離
    「按照一米線排隊可能更安全一些,但因為來醫院看病的人比較多,擔心離前面的人距離過遠會被人插隊。」一名正在排隊的患者很無奈地說。「之前來看病都是這麼排隊的,如果不是你提醒,我還真沒注意到腳底下有線。」一位中年婦女說。記者看到,在該醫院前來就醫的患者及家屬絕大部分都戴著口罩,但無論是入口處、掛號處還是取藥窗口,幾乎沒有人能保持一米的安全距離。
  • 戀父情結:解析蘿莉愛大叔背後的心理原因
    不過,在心理學上,「戀父情結」這個詞的意思卻並不只是「迷戀像父親一樣的男人」,並且戀父情結也不止發生在女生身上。  01  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戀父情結」。  03  戀父情結,不是指想和像父親一樣的人談戀愛實際上,戀父情結並不是指「要和自己父親談戀愛」,而是指對於那些陽剛的、富有男子氣概的年長男性,一些人所懷有的無意識的衝動。也就是說,戀父情結中的「父」並不是指真正的父親,而是符合陽剛、堅毅、有領導氣質的,並且比自己年紀大很多的男人。
  • 《心經》:比「戀父情結」更可怕的是父母毫無邊界的愛
    劉墉在《一生能有多少愛》一書中寫到:女兒是父親的前世情人。父親對女兒的愛是無私的,小時候,父親是女兒的避風港,長大後,父親是為女兒隨時待命的大後方。父親的愛是女兒一生的營養。然而,不是每個女兒都是這般幸運,能有一個愛女如命的父親。
  • 關於「戀母」或「戀父」,這篇文章說透了!
    男孩戀媽媽、女孩親爸爸,這麼常見的現象真的會使夫妻關係受影響嗎?讓我們先來聽聽兩個媽媽的自述。女兒今年3歲。最近,我發現她對她爸爸黏得厲害。每天只要她爸爸一回家,女兒就會爬到他的膝蓋上,要求爸爸抱她、親她。整個晚上,她只要求爸爸和她一起玩,讓爸爸給她洗澡、陪她睡覺,根本不讓我碰她。有時爸爸想把她「推開」去幹點別的,她就會百般耍賴。
  • 青春期的女兒和朋友看電影晚歸,單親父親居然這樣處理問題……
    但是你會發現結局是這樣的:(A)父親認輸,回到自己的房間,狠狠地把門摔上;(B)女兒感覺委屈,回到自己的房間,狠狠地把門摔上;(C)雙方都覺得很生氣,都回到各自的房間,狠狠地把門摔上。總之「摔門」是遊戲的結局。 你會發現一件事情,也是和本博士常說的,事情不重要了,情緒表達才是心理遊戲的關鍵所在,而情緒又往往被忽略了。
  • 由張愛玲《心經》談「戀父情結」
    張愛玲18歲時在繼母挑撥下遭父親毒打,離家出走投奔母親,後來再也沒有回到家裡,但她仍然走不出父親的陰影,並讓這段經歷成為創作的源泉。在孩子的性心理發展階段中,性要求一般會在較為親近的異性家長那裡得到滿足。厄勒克特拉(Electra Complex)是戀父妒母情結,也就是女孩子會對父親產生愛戀,即愛父恨母。
  • 怎樣和TA保持安全距離?你需要知道這些
    ▼寒冷的冬天兩隻刺蝟依偎在一起抱團取暖為避免距離太近而將對方刺傷它們需要調整姿勢相互之間拉開適當的距離美學上有句名言叫距離產生美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如果想保持和諧相處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陌生人之間保持合適的空間距離
  • 職場上如何保持好和上級的 安全的距離
    如何保持好和上級的安全的距離小陳說人生2018-10-1322:30作為下層,當體的朋友成為側導時,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日後的工作會輕格,更不要認為自己會「近水樓臺先得月」,機會會比其他同事多。過了幾天後,聰明的張倩就看出來了,同窗之所以這樣做,一是想和她保持距離以分清職位高下,以便管理;二是擔心同樣也很出色的張情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張倩看出了這兩點,不再對友情抱有太高期望,兩個人也越走越遠最後形同陌路,僅僅是碰面打個招呼而已。張情的遭遇告誠我們:不要因為你是領導的同學或親朋好友就過於親近,還是應該保持一定距離,這樣既可以保護自己,也有利於領導工作的開展。
  • 《怦然心動》:孩子青春期的「怦然心動」,離不開父親的好好引導
    她不再沉浸在自己的自我幻想當中,開始不去故意地接近布萊斯,開始與布萊斯保持恰當的距離。2.自我覺醒其實不只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很多成人也並不了解自己,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要去了解自己。就像朱莉一樣,自小學二年級的那次肢體接觸後,她就一心沉浸在自己的自我想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