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一直被認為是「神」一樣的新能源汽車,尤其是國產版發行以來,其銷量一直領先於同行業其他新能源汽車。即使是起步和特斯拉相同的新能源汽車,要不半途而廢,要不還在苦苦掙扎。尤其是國產Model 3面世以來,不管是輿論導向還是各種「緋聞」接踵而來,都讓特斯拉徹底火了一把。
再加上連續一年內降價6次(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從最初的35.58萬元降價到24.99萬元,不管是從營銷角度還是從實際佔用市場份額的角度看,特斯拉降價10萬元的這一做法,讓眾多同行和傳統汽車企業都看不懂。而後續成功的營銷理念證明,特斯拉「賭對了」,未來還值得可期?
如果不清楚,可以大概的梳理一下國產Model 3的降價歷程:
2019年10月特斯拉在上海生根發芽,並且發布了國產Model 3續航升級版價格為35.58萬元;
2019年12月份發布補貼以後的售價調整到33.1萬元;
2020年1月又調整價格,售價僅為29.9萬元;
2020年4月受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必須控制在30萬元的影響,特斯拉繼續調整價格為27.15萬元;
2020年10月,特斯拉在國慶節第一天就宣布,特斯拉降價至24.99萬元;
2020年7月,特斯拉Model Y在上海工廠開始組建,預計2021年開始首批交接;
2020年12月,特斯拉將在上海投資4200萬元,建設一座集研發、生產於一體的超級充電樁工廠。
為了「稱霸」市場而不惜降價 不擇手段也要達到
傳統意義上,現階段成熟的新能源汽車還沒有幾家,而特斯拉能夠引領「市場腳步」,不得不說除了自身軟體和硬體成熟以外,確實能夠打開消費者的口袋拿出錢,有一定的道理。而國產Model 3降價以後,雖然刺激了國產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是前三季度所有銷量加起來,還不及特斯拉銷量的三分之一。
加上國產Model 3不斷的降價,將國產新能源汽車緊緊的困死在價格戰中。而特斯拉應該也意識到一點,一人難敵眾人掌,而提前降價能夠將主動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尤其國產新能源汽車的代表蔚來和小鵬汽車,其銷量也在不斷攀升,所以國產Model 3也了解到市場存在的殘酷性和無耐性,只能不擇手段的使用價格戰也要掌控市場佔有份額。
是劇本還是精心設計?這個舉動徹底讓同行慌了
如果說國產Model 3和國產的新能源行業相互競爭,鹿死誰手還不得而知。畢竟麻雀雖小,但是五臟俱全,即使一家不能跟特斯拉進行抗衡,但是國產新能源汽車集小鵬、蔚來、比亞迪等新型企業以及傳統企業的轉型,也能夠跟特斯拉相持一會。
但是特斯拉在降價後使用磷酸鐵鋰電池,將降價的鍋甩給了電池。因為國內基本上很多車企都使用磷酸鐵鋰電池,但是同樣的電池,然後特斯拉卻一直降價到最低點,同行不得不出來「解釋」自己貴的原因。畢竟購買相同的產品,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看重的就是電池的使用,而特斯拉此舉徹底讓同行「瘋了」,因為他們不再跟特斯拉有任何的競爭力。
特斯拉徹底「解密」新能源汽車底價在哪裡
馬斯克本人曾經說過,如果想要特斯拉電動汽車在市場上獲得更高的佔比率,那麼肯定就需要不斷地調整價格問題,降價是在所難免的。從一年降價六次的舉動來看,馬斯克本人也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和期望。不管是為了市場份額的佔有,還是實心實意的為了消費者著想,這一盤棋下的確實不簡單。
尤其是10月份剛調整完出價政策,但是面對疫情,所有的車企都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銷量可能會持續受到影響。而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價格戰」,因為除了降價能夠達到銷量的提升,汽車行業再也找不到有效的應對辦法。所以,特斯拉的降價可能還在路上,會徹底驗證新能源汽車的底價到底在哪裡。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局勢,而特斯拉現在正在做的就是發展方向。尤其是傳統車企正在逐步的調整產業轉型,包括豪華車型都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時間,所以影響的不僅僅是同行,還有豪華車型也深受其威脅。
加上特斯拉Model Y在上海工廠開始組建,特斯拉已經涵蓋了從高端、中端、低端車型的所有車型覆蓋,而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價格還一直「堅挺」,高居不下必然要吃虧。而傳統豪華車型也經受不住特斯拉產品類型的更新換代,所以才有了轉型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