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之帝王
上世紀70年代是搖滾樂隊肆意生長的時期,誕生了如齊柏林飛艇、平克·弗洛伊德等許多經典樂隊。其中,披頭四樂隊則是1964年獲得第七屆格萊美最佳樂隊獎,成為了無可爭議的搖滾巨星,由此引發了搖滾樂史上第一波也是距今為止最大一波「浪潮」。
而同一年,卡羅琳電臺(Radio Caroline)也開始了自己的航行,這便是電影《海盜電臺》的原型。
與總統千金同名
正如上文所言,1964年成立的卡羅琳電臺其實誕生在一個搖滾樂市場趨於成熟穩定的年代,巨頭唱片公司EMI、Decca、Pye和Phillips聯手築成行業壁壘。為了遏制競爭對手的發展,它們掌控了大部分主流電臺,共同抵制不知名的經紀人發布的音樂作品,而這其中便包括卡羅琳電臺的創始人羅
當時的羅
我都跟他做完錄音了,現在我卻無法將其推出面世,我覺得有必要自己做個電臺。
I have recorded the guy, so I can't get it played, so we have to start a radio station.
碰壁之後的羅南如是說。而當時也正是荷蘭海盜活躍的時期,羅南受此影響便催生了「像海盜一樣漂浮於海面上,在船裡做電臺的奇思妙想」。
羅南很快找到了六個投資人,買下了一艘排水量702噸的前丹麥遊輪Fredericia號,並在老爸名下的格林諾港口裡對其進行改造,裝載上電臺設備。
既然船妥了,總得起個名吧,叫黃金梅麗號(海賊王中草帽海賊團第一艘船的名字)顯然不太合適。那幾天,羅南天天天琢磨著這件事,有一天在《LIFE》雜誌上看到一張時任總統甘迺迪的女兒,也就是現在的美國駐日大使卡羅琳的照片——照片中她正和弟弟在總統辦公室跳著舞,羅南對此行為的解讀是「一種對政府的挑逗「。嗯,那就叫卡羅琳吧。
1964年3月28日,卡羅琳電臺在1520kHz波段上正式開始播放,後來成為BBC著名節目主持人的西蒙·迪主持了官方開幕式。但是為了避免與盧森堡電臺競爭,卡羅琳電臺雖自稱「你的24小時電臺」,卻只在6:00到18:00進行廣播,之後暫停兩個小時,在20:00的時候又開始廣播,一直到午夜——正如電影片頭所描述的,無數半夜睡不著覺的家庭主婦和少男少女開始身陷其中。
而在白天,當時正常狀態下的卡羅琳電臺聽眾也會超過1000萬。
從一艘船,到兩艘船
當年搭載亞特蘭蒂斯電臺的船
卡羅琳電臺成立不到三個月,其母公司Planet Productions便宣布與Project Atlanta公司合併,隨之而來的便是卡羅琳電臺與後者旗下的亞特蘭蒂斯電臺的合併。後者更名為「南卡羅琳電臺」,繼續漂浮在弗蘭頓小鎮附近的海面上。而原來的卡羅琳電臺則更名為「北卡羅琳電臺」,起航自費利克斯拖,沿著不列顛海岸線駛往曼島,一路廣播。卡羅琳電臺所發出的電波因此而能夠覆蓋英倫三島的絕大多數面積。1966年,電臺嘗試著全新的自由播音模式——一切交給DJ,成功的模式贏得了2300萬聽眾。人人沉浸於來自海面的電波中無法自拔。
一場槍擊
右邊即為奧利佛·史沫特萊,中間則是受害者卡特(Clart)
同樣是在1966年,卡羅琳電臺的臺長之一,原來的亞特蘭蒂斯電臺臺長奧利佛·史沫特萊(Oliver Smedley)在自己的家中與上門前來的合作夥伴發生爭執,並用後者的槍誤殺了後者。
雖然最後臺長被無罪釋放,但當局似乎已經對這幫「海盜」有足夠的不滿了。
逃離國界
聽眾們上街頭抗議倫敦電臺被封一事
還是在1966年,政府在一次眾議院討論中聲稱海盜廣播電臺「幹擾了海上救援頻道的正常運作,且對藝人、唱片公司和創作者毫無誠信可言」。隔年,英國政府便頒布了《海洋廣播犯罪法案》,明令禁止在英國海域私自進行電臺廣播,而當時與卡羅琳電臺的兩艘船一樣漂浮在海面上做電臺的還有兩艘船,分別搭載了「倫敦電臺」和「270電臺「——兩艘船都被強制關閉。
而我們的卡羅琳電臺呢?兩艘船則拍拍屁股駛入荷蘭海域,繼續著他們的「24小時音樂服務」 。雖然不知道當時的船員們在商量決策的時候是否如同電影所描繪的如此扭捏,但反正他們的確就這麼幹了。
大L(倫敦電臺)沉沒了,卡羅琳還在
法案頒布的第二年(1968年)三月,兩艘船終於也被逮住了。海盜們只能眼睜睜得看著自己的船被拖到阿姆斯特丹當成了某投標公司的欠款抵押。
重生
1972年,船隻愛好者Gerard van Dam在一次拍賣中購得作為廢品船隻進行拍賣的那艘前丹麥遊輪。創始人羅南找到了他,承諾如果他能夠把這艘船修復到能夠正常運作的狀態,他將斥巨資買回來。卡羅琳電臺因此而延續了下來,重開時名叫199電臺,但很快又改回原來的名字,海盜們終於再次起航了。
沉沒
1980年3月20日,倫敦時間午夜剛過。一場風暴襲擊了卡羅琳所在的海域,錨索斷開,船體在風浪中飄蕩。船艙持續進水,水泵早已不堪重負,船隻從事發到沉沒只花了10多分鐘,索性部分船員已駕駛救生艇安全撤離。 前來營救的救援隊救出三個英國人,一個荷蘭人以及他們飼養的金絲雀Wilson(命名自當時的英國勞務部總理Harold Wilson)。
卡羅琳電臺最後的播報來自於Stevie Gordon和Tom Anderson:
Gordon:
「呃,我們很抱歉地告訴您,由於極端惡劣的天氣以及我們的船進了好多水,我們要暫停播報了,目前大家正在逃離這艘船。我們希望能夠儘快地重新給你們播報,但眼下我們不得不暫時說再見了。」
Anderson:
「這的確很糟糕,我們得儘快完成播報,救生艇正等著我們。我們並沒有離開,也沒有消失。我們上了救生船,但願這艘船能夠平安無事。如果真的撐住了,我們立刻就回來。如果沒有……呃,咱還是不說這個了。」
Gordon:
「我相信無論如何,我們總會回來的。」
Anderson:
「但願吧。」
Gordon:
「但是現在,我們必須得說再見。上帝保佑!」
卡羅琳電臺的沉沒
1983年,卡羅琳電臺在陸地上完成了重建,卻成為了幫政客相互攻擊的施暴者,而現在的卡羅琳電臺則通過衛星和網際網路進行廣播(卡羅琳電臺網址:radiocaroline.co.uk/#home.html)——海盜離開了大海,這事也就只能這麼著了。
話雖如此,卡羅琳電臺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們也不能完全否認影片導演理察在片中細心安排的幾齣「粉絲船艙見面會」的真實性。而想想那個時代雖說浪漫,也是不幸。一大票子人守著午夜收音機聽著裡頭人說的話或者放的歌,想要見一面還得漂洋過海——而陌陌直播則在最近率先提出了「附近直播」的概念,你不僅能看到主播與其互動,還能知道你與她的距離,從此不再需要漂洋過海,只需近距離say Hi。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