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電臺》的原型比電影更朋克

2021-02-19 利維坦

文/夜之帝王

上世紀70年代是搖滾樂隊肆意生長的時期,誕生了如齊柏林飛艇、平克·弗洛伊德等許多經典樂隊。其中,披頭四樂隊則是1964年獲得第七屆格萊美最佳樂隊獎,成為了無可爭議的搖滾巨星,由此引發了搖滾樂史上第一波也是距今為止最大一波「浪潮」。

而同一年,卡羅琳電臺(Radio Caroline)也開始了自己的航行,這便是電影《海盜電臺》的原型。



與總統千金同名

正如上文所言,1964年成立的卡羅琳電臺其實誕生在一個搖滾樂市場趨於成熟穩定的年代,巨頭唱片公司EMI、Decca、Pye和Phillips聯手築成行業壁壘。為了遏制競爭對手的發展,它們掌控了大部分主流電臺,共同抵制不知名的經紀人發布的音樂作品,而這其中便包括卡羅琳電臺的創始人羅南·奧拉西裡(Ronan O'Rahilly)。

當時的羅南·奧拉西裡是個混跡在倫敦蘇荷區的小音樂經紀人,製作了一些當時同樣默默無聞的藍調樂手喬治·費姆(Georgie Fame)的樣片之後,找到當時最大的音樂電臺——盧森堡電臺,卻無可避免地撞上那些唱片公司所設的玻璃牆。

我都跟他做完錄音了,現在我卻無法將其推出面世,我覺得有必要自己做個電臺。

I have recorded the guy, so I can't get it played, so we have to start a radio station.

碰壁之後的羅南如是說。而當時也正是荷蘭海盜活躍的時期,羅南受此影響便催生了「像海盜一樣漂浮於海面上,在船裡做電臺的奇思妙想」。

羅南很快找到了六個投資人,買下了一艘排水量702噸的前丹麥遊輪Fredericia號,並在老爸名下的格林諾港口裡對其進行改造,裝載上電臺設備。

既然船妥了,總得起個名吧,叫黃金梅麗號(海賊王中草帽海賊團第一艘船的名字)顯然不太合適。那幾天,羅南天天天琢磨著這件事,有一天在《LIFE》雜誌上看到一張時任總統甘迺迪的女兒,也就是現在的美國駐日大使卡羅琳的照片——照片中她正和弟弟在總統辦公室跳著舞,羅南對此行為的解讀是「一種對政府的挑逗「。嗯,那就叫卡羅琳吧。

1964年3月28日,卡羅琳電臺在1520kHz波段上正式開始播放,後來成為BBC著名節目主持人的西蒙·迪主持了官方開幕式。但是為了避免與盧森堡電臺競爭,卡羅琳電臺雖自稱「你的24小時電臺」,卻只在6:00到18:00進行廣播,之後暫停兩個小時,在20:00的時候又開始廣播,一直到午夜——正如電影片頭所描述的,無數半夜睡不著覺的家庭主婦和少男少女開始身陷其中。

而在白天,當時正常狀態下的卡羅琳電臺聽眾也會超過1000萬。

從一艘船,到兩艘船

當年搭載亞特蘭蒂斯電臺的船

卡羅琳電臺成立不到三個月,其母公司Planet Productions便宣布與Project Atlanta公司合併,隨之而來的便是卡羅琳電臺與後者旗下的亞特蘭蒂斯電臺的合併。後者更名為「南卡羅琳電臺」,繼續漂浮在弗蘭頓小鎮附近的海面上。而原來的卡羅琳電臺則更名為「北卡羅琳電臺」,起航自費利克斯拖,沿著不列顛海岸線駛往曼島,一路廣播。卡羅琳電臺所發出的電波因此而能夠覆蓋英倫三島的絕大多數面積。1966年,電臺嘗試著全新的自由播音模式——一切交給DJ,成功的模式贏得了2300萬聽眾。人人沉浸於來自海面的電波中無法自拔。

一場槍擊

右邊即為奧利佛·史沫特萊,中間則是受害者卡特(Clart)

同樣是在1966年,卡羅琳電臺的臺長之一,原來的亞特蘭蒂斯電臺臺長奧利佛·史沫特萊(Oliver Smedley)在自己的家中與上門前來的合作夥伴發生爭執,並用後者的槍誤殺了後者。

雖然最後臺長被無罪釋放,但當局似乎已經對這幫「海盜」有足夠的不滿了。

逃離國界

聽眾們上街頭抗議倫敦電臺被封一事

還是在1966年,政府在一次眾議院討論中聲稱海盜廣播電臺「幹擾了海上救援頻道的正常運作,且對藝人、唱片公司和創作者毫無誠信可言」。隔年,英國政府便頒布了《海洋廣播犯罪法案》,明令禁止在英國海域私自進行電臺廣播,而當時與卡羅琳電臺的兩艘船一樣漂浮在海面上做電臺的還有兩艘船,分別搭載了「倫敦電臺」和「270電臺「——兩艘船都被強制關閉。

而我們的卡羅琳電臺呢?兩艘船則拍拍屁股駛入荷蘭海域,繼續著他們的「24小時音樂服務」 。雖然不知道當時的船員們在商量決策的時候是否如同電影所描繪的如此扭捏,但反正他們的確就這麼幹了。

大L(倫敦電臺)沉沒了,卡羅琳還在

法案頒布的第二年(1968年)三月,兩艘船終於也被逮住了。海盜們只能眼睜睜得看著自己的船被拖到阿姆斯特丹當成了某投標公司的欠款抵押。

重生

1972年,船隻愛好者Gerard van Dam在一次拍賣中購得作為廢品船隻進行拍賣的那艘前丹麥遊輪。創始人羅南找到了他,承諾如果他能夠把這艘船修復到能夠正常運作的狀態,他將斥巨資買回來。卡羅琳電臺因此而延續了下來,重開時名叫199電臺,但很快又改回原來的名字,海盜們終於再次起航了。

沉沒


1980年3月20日,倫敦時間午夜剛過。一場風暴襲擊了卡羅琳所在的海域,錨索斷開,船體在風浪中飄蕩。船艙持續進水,水泵早已不堪重負,船隻從事發到沉沒只花了10多分鐘,索性部分船員已駕駛救生艇安全撤離。 前來營救的救援隊救出三個英國人,一個荷蘭人以及他們飼養的金絲雀Wilson(命名自當時的英國勞務部總理Harold Wilson)。

卡羅琳電臺最後的播報來自於Stevie Gordon和Tom Anderson:

Gordon:

「呃,我們很抱歉地告訴您,由於極端惡劣的天氣以及我們的船進了好多水,我們要暫停播報了,目前大家正在逃離這艘船。我們希望能夠儘快地重新給你們播報,但眼下我們不得不暫時說再見了。」

Anderson:

「這的確很糟糕,我們得儘快完成播報,救生艇正等著我們。我們並沒有離開,也沒有消失。我們上了救生船,但願這艘船能夠平安無事。如果真的撐住了,我們立刻就回來。如果沒有……呃,咱還是不說這個了。」

Gordon:

「我相信無論如何,我們總會回來的。」

Anderson: 

「但願吧。」

Gordon:

「但是現在,我們必須得說再見。上帝保佑!」

 

卡羅琳電臺的沉沒

1983年,卡羅琳電臺在陸地上完成了重建,卻成為了幫政客相互攻擊的施暴者,而現在的卡羅琳電臺則通過衛星和網際網路進行廣播(卡羅琳電臺網址:radiocaroline.co.uk/#home.html)——海盜離開了大海,這事也就只能這麼著了。

話雖如此,卡羅琳電臺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們也不能完全否認影片導演理察在片中細心安排的幾齣「粉絲船艙見面會」的真實性。而想想那個時代雖說浪漫,也是不幸。一大票子人守著午夜收音機聽著裡頭人說的話或者放的歌,想要見一面還得漂洋過海——而陌陌直播則在最近率先提出了「附近直播」的概念,你不僅能看到主播與其互動,還能知道你與她的距離,從此不再需要漂洋過海,只需近距離say Hi。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海盜電臺》Day 10:海盜電臺
    前後斷斷續續差不多有個五六次停看 不是因為看不下去 而是它能從任何時刻接上 有時候我覺得我是個挺虛偽的人 我經常會去搜尋新的音樂 但是卻不一定會從頭到尾聽下去 音樂對我來說不是一個享受的過程 或許這就是相比藍調爵士雷鬼這類 我更偏向搖滾朋克和HIPHOP 碎片式的情緒更適合激烈的 對抗的東西 搖擺起來才能忘記一切 所以我從來不是愛音樂的人但我偏偏又離不開它 我可以一整天不聽一首但在嘈雜的人群裡就顯得手足無措
  • 《海盜電臺》
    看過電影《海盜電臺》(The Boat That Rocked)的人想必很多。其實,製作【六裡莊人民廣播電臺】時,我也隱約有一個如出一轍的指導思想:所謂現實已如此荒誕,反倒只有荒誕最為現實。所以才有了那些一本正經地播報出來的不靠譜兒消息,有了那個永遠努力用莊重認真的語氣地講述每一個無聊話題的李有鬼,有了那些在一個荒誕不經的世界中積極努力地生活著的六裡莊人物。那是我一個人的海盜電臺。不過,【六裡莊人民廣播電臺】並不是我參與的第一家海盜電臺。
  • 《海盜電臺》的浮華與浪漫
    在我的想像中,《海盜電臺》應該全篇都在表現電臺的人,電臺發生的事,好讓自由精神貫穿始終。然而《海盜電臺》卻增加了一些似乎多餘的情節和人物,這讓《海盜電臺》在我看來落入俗套。人物被限制在框架中,整個故事不夠連貫,為表現人物而表現,為反轉劇情而反轉,然而衝突卻沒有表現的那麼激烈,所見的「煽情」情節卻「硬硬地」插入了其中……這些都是我認為的漏洞。
  • 本周電影:《海盜電臺》一起搖滾吧
    這周的電影都是比較歡快的音樂類題材的電影,可以來感受下小劇場牛逼的音響,所以大家不要錯過!
  • 《海盜電臺》簡單
    之前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第一印象是海盜?之後之後才是電臺。看完之後很好奇為什麼叫海盜電臺,想起了傑克船長,傑克船長一生嚮往著自由,我覺得如果他如果被束縛,存在羈判,那麼他也不就是一個海盜。人們理想中的海盜就像傑克那樣,瀟灑自如,追求著絕對的自由。海盜電臺的海盜也是如此 吧。
  • 【松社電影】今晚19:00《海盜電臺》
    此時,在北海的一艘船上,幾位DJ自己建起了海盜電臺傳播著搖滾樂:有從美國來了一次大麻之旅「學成回國」的全英最好的DJ加文、有尖酸刻薄卻聰明有趣的戴夫以及紳士的英國老闆昆汀……在「天高皇帝遠」的海面上,這群嬉皮中年恣意的享受著自由生活……故事從一個被學校開除的小子卡爾(Carl)身上開始。無所事事的他來到自己的教父昆汀(Quentin)那裡,想尋找一些生活的忠告。
  • 李志與《海盜電臺》
    李志被封殺的幾天後,我奇巧地打開了硬碟裡存了近一個月的電影《海盜電臺》。用巧這個字眼是因為如果沒有李志被封殺的背景,這部電影予我的感覺遠不會這般真切、震撼,進而熱血上湧;同時,如果不是電影《海盜電臺》,我不會認識到李志還是一個搖滾歌手。至少在我看完電影後對搖滾的認知裡,他比絕大多數所謂的搖滾歌手更搖滾。 電影故事開頭,因吸毒被學校勸退的卡爾被母親送上了「海盜之船」。
  • 2017海盜電臺恐怖電影大盤點
    嗨大家好,這裡是看心情不定期更新的海盜天台公眾號,最近因為老宋上班了,海盜天台放映室2.0也因為一些事擱置了一段時間
  • 《海盜電臺》由「海盜浪潮」構建起的「海盜浪漫」誘發的「海盜情懷」
    又或是像《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歌曲改變人生》譯文)、《爆裂鼓手》、《海盜電臺》氣質的電影。又從西部扯到科幻,從安妮海瑟薇到基努裡維斯,從烏瑪瑟曼到劉玉玲,從福克斯到迪士尼,從宗教到童話。法式浪漫與犬儒主義。無一不談。因此在她的竭力推薦之下以及於子昂南昌返家後,我一個人再次同電影既是衡量較量又是孤獨相伴。便從《海盜電臺》開始著手吧。
  • 《海盜電臺》烏託邦之船
    今天想說的是一部經典的音樂電影《海盜電臺》。一部妥妥的英國電影,將音樂的魅力和自由詮釋的無與倫比。還有一條政府要消除海盜電臺的副線。但影片整個故事背後還有一個特別宏大的時代故事命題,六七十年代的資本世界。同時也表現了英國的音樂史,電臺和搖滾樂在那個時代的興起。從這一電上說,影片的劇情是以小見大,通過小故事來展現背後的時代,這是相當高明的,且對於主旨有了非常完美的闡釋。可以反映到時代的電影是優秀的,用故事的共鳴理解那個時代。
  • 海盜電臺 Richard | 在海盜電臺,夢想永不消逝
    :在海盜電臺,夢想永不消逝》DJ:Richard Lavelle它會陪你度過30分00秒收聽完整節目請到網易雲音樂搜索主播電臺電臺站長Peter Moore找到了可以作為桅杆的新材料,安排漁船將它們悄悄運出英國,並由船員們在復仇羅斯號上將它們組裝起來。
  • 《海盜電臺》——搖滾音樂的盛宴
    1966年,是英國搖滾樂井噴的時代,同時也是英國搖滾樂最偉大的時代,而《海盜電臺》講的正是這個時期的英國。那個時候的英國電臺一天可能只會放45分鐘的流行音樂,在搖滾樂井噴的時候,你卻只能通過電臺一天聽45分鐘,這對於英國民眾有多難受自不必說。而愛之船上的一群搖滾樂愛好者一天24小時不間斷的做著電臺DJ,他們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讓全英國的人每時每刻都能聽到搖滾樂。
  • 《海盜電臺》因為海盜電臺,留給了人們最美好的回憶!
    《海盜電臺》主要講述了 1966年,大西洋北海上漂浮著的一艘船,是深受不列顛聽眾喜愛的搖滾電臺的大本營。對於這部電影,記得情節不多,無非就是一群有理想的男人,一艘飄在海上的船,一個無與倫比擁有無數粉絲的電臺。最後船沉了,理想是否還在不得而知對我來說,這是一部象徵意義很濃的電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艘虛無縹緲的船,也許時刻出現在夢裡,也許連自己都不知道,也許船沉了,也許再也找不到。這跟理想無關,這跟人生觀世界觀也無關。它是潛意識的東西。庸碌之間,越來越少的能記起。
  • 毀盡三觀但很好看的電影《海盜電臺》
    電影類型五花八門,有些電影,真的不適合小孩子觀看,因為裡面會有一些三觀不正,甚至是難以理解的橋段,但你不能否認,有時候這樣的電影,它還挺好看的。片名:《海盜電臺》老實說,介紹這部電影,是有一點個人的私心,因為這是我喜歡的電影當中的一部。
  • 《海盜電臺》電影表達了一種詩意的信念和堅持!
    《海盜電臺》主要講述了 1966年,大西洋北海上漂浮著的一艘船,是深受不列顛聽眾喜愛的搖滾電臺的大本營。可是,因為 Gavin 的回歸,電臺內部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網友評價:1.電影表達了一種詩意的信念和堅持。這部電影借用了曾經存在於歷史中的一種電臺形式。它使用一組奇怪而多樣的Yah Ding Wei DJ作為信仰和毅力。它使用一系列非傳統的情節來序列化故事,但它非常強大。在最後一集中,當一組救助船臨近時,一個看似「高大」的主題非常適合這樣一群陌生人。
  • 海盜電臺:收音機上的24小時美夢
    文/骨灰《海盜電臺》是一部英國喜劇片,影片講述了1966年的英國,北海上飄揚著一艘遊艇,一群無賴DJ在24小時內不間斷地播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並給電臺取名叫「海盜電臺」。但在他們受到熱烈歡迎的同時,政府高官與國家電臺卻開始注意到這些無政府主義的小團夥,並多次召開緊急會議商議對策,從最初的封口令,到後來的軍隊驅逐,對抗愈演愈烈……介紹電影裡的音樂是一件苦差,一個不準就變成了百度知道,所以我們來發散思維吧。1966年,我們來想想中國在幹什麼——哦,對了,我們正沉浸在文化大革命的狂熱中。而《海盜電臺》裡的1966年,我們看到了什麼?
  • 資源《海盜電臺》
    公眾號輸入片名:海盜電臺
  • 《海盜電臺》2020年3月第十二部影評-海盜電臺
    最初聽到海盜,我還以為是海盜題材的電影,拖延了好久,一直不想看。真的!!做人不能太以貌取人!! 我太喜歡這部電影了,不論是從劇情,還是畫風,都正中紅心。我看電影途中一直忍不住截圖。看著大家聽著他們的電臺一起跳舞,一起分享食物,一起喝酒。男人和男人聚在一起,女人躺在朋友的腿上,小孩躲在枕頭下,我們即使年老,也因為音樂歡樂。我們在草坪上跳著舞熱吻。太快樂了。這是音樂的力量。
  • 海盜電臺
    此時,在北海的一艘船上,幾位DJ自己建起了海盜電臺傳播著搖滾樂:有從美國來了一次大麻之旅「學成回國」的全英最好的DJ加文、有尖酸刻薄卻聰明有趣的戴夫以及粗魯的美國老闆昆汀……在「天高皇帝遠」的海面上,這群嬉皮中年恣意的享受著自由生活……本片導演理察·柯蒂斯編劇出身,《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諾丁山》、《BJ單身日記》等等著名的浪漫喜劇都是他的作品。
  • 《海盜電臺》都是寂寞惹的禍
    一艘船,一群人,組成了海盜電臺。充滿挑逗性的廣播內容,看似低俗,卻成了大眾每天都必須收聽的電臺,而那一幫放蕩不羈的主播,也收穫了眾多的粉絲,成為聽眾追捧的對象。海盜電臺名聲大噪,成功地引起了政府的注意。而政府官員對海盜電臺深惡痛疾,認為這種節目太低俗,影響社會環境,隨即決定將其「斬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