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腔:臺灣過年為何愛「吃雞」?

2020-12-24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佳節,也是海峽兩岸同胞共同歡慶的時刻。

貼春聯、掃塵土、祭先祖......鼠年將至,臺灣的年味越來越濃。兩岸同胞雖然隔著一道海峽,但有著相同的文化記憶、相同的風俗習慣。

春節期間,港臺腔將帶你走近臺灣,感受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

—————

臺北年貨大街。(孫立極/攝)

臺北的「過年」預告是從「年菜」「年夜飯」的預訂廣告開始。

距離春節還有兩三個月,五星級酒店、餐廳和隨處可見的便利店,就紛紛推出各色「年菜」,有些店還推出「年菜」試吃活動。

可能應了「民以食為天」的古訓,儘管很多臺灣人抱怨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過年只是「吃飽睡、睡飽吃」,年夜飯仍然堪稱每家一年裡最隆重一餐。

不僅要全家團圓,年夜飯還要有很多規矩:「一定有雞,因為『吃雞』閩南話發音是『起家』。」「一定要有魚,還不能吃完,因為年年有餘。」

還有福建傳統年菜,比如「佛跳牆」,用乾貝、海參、排骨、山雞、香菇等熬製,用料珍貴,烹製複雜,一般也就在年夜飯時,媽媽們才會一展身手。

據傳,「佛跳牆」原名「福壽全」,後有好事文人賦詩讚之:「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同時,在福州話中,「福壽全」與「佛跳牆」發音亦雷同。從此,人們引用詩句意,普遍稱此菜為「佛跳牆」。

現在很多餐廳推出的預訂「年菜」中,常見「佛跳牆」。不只吃鮮美,還吃傳統的意味。「似乎有了『佛跳牆』,就是年夜飯了。」有人這樣形容。

「食」的主題也維繫著越來越少的年味。距離春節半個月左右,臺灣各地的年貨大街紛紛開鑼。

據朋友林小姐說,以前沒有所謂的年貨大街,年貨基本上在傳統市場都能買到。現在流行年貨大街多半是商業考量。但不得不承認,年貨大街帶來了另類年味。

臺北年貨大街(孫立極 攝)

臺北迪化街一直是海鮮、菇類等傳統年貨的集散地,如今變身為年貨大街,除了尋常乾貨,巧克力糖果、傳統炸物、各色飲品、紅包春聯應有盡有。

不僅如此,貨品擺得十分豪闊,幾十隻裝滿糖果的大桶直接立在空地上,紅包袋掛滿整面牆,魚丸湯、臭豆腐等小吃也是大鍋上灶、熱氣騰騰、香味四溢,光這熱鬧就帶著喜慶。

據報導,臺北年貨大街每個攤位十幾天的租金從8萬元到18萬元新臺幣不等,今年開市後買氣不足,攤商頗為擔憂。

不過,春節前的最後一個周末,儘管天氣溼冷,年貨大街仍然人滿為患。攤商買力推銷,各種試吃試喝,一條街走下來估計可吃個半飽。

看顧客手中所提多半是糖果、糕餅等零食。很多人攜家帶眷,倒像逛廟會,採買什麼不重要,逛逛、吃吃更有趣。

除了迪化街,位於內湖的臺北花市也宣布開辦年貨大街。除了迎春花卉,還備了果蔬等農產品,並豪氣地打出從臘月二十六到除夕連續5天108小時不打烊,夜裡睡不著都可以來逛臺北花市,頗有與迪化街拼場之意。

另一個位於市中心的建國花市原本是周末集市,也決定從農曆臘月二十四到除夕不休市。

花市內年味滿滿,豔麗的蝴蝶蘭、翠綠的發財竹、閩南話「銀兩」的銀柳等,都被裝飾了紅色蝴蝶結、大紅福字牌以及招財進寶的紅爆竹,一派喜氣洋洋。(文/孫立極)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

相關焦點

  • 港臺腔:禁小明,臺灣最醜的風景
    來源:海外網小明,陸配夫妻未成年子女總稱,即使一直在臺灣讀書生活、繳健保費,因為沒有臺灣的身份證,從1月25日起至今仍被禁止回臺灣與父母團聚。真相總在退潮後,現在看來,臺灣當局掛在嘴上的防疫需求、臺灣防疫成績第一名、人權民主等面對小明時都成了笑話。小明,成為臺灣最醜陋風景的標記。如果說不讓小明們回臺灣是防疫需求,一位小明的媽媽曾說,我的孩子春節期間一直和我在一起,到了機場,我能入境,孩子不行,如果是防疫需求,怕我們成為「破口」,那麼,我不是「破口」,孩子就是「破口」?
  • 港臺腔:民進黨貪腐開啟「吃到飽」模式
    說起蔡英文這位「愛將」蘇嘉全,他所牽涉的公營事業酬庸不止一樁。其外甥張仲傑早前在唐榮鐵工廠由鐵工三級跳升任總經理,並將標案自肥全家。如今又被曝與蘇震清接受企業私邀出訪印尼,刻意跳過正常官方管道會晤政商。蔡英文人馬涉及利益輸送疑雲者多矣。「立委」陳明文去年在高鐵「遺失」裝有300萬元新臺幣現金的皮箱,令人疑竇叢生。
  • 港臺腔:臺灣人來大陸唱首歌,竟「犯法」了?
    綠營為何竟如此惱羞成怒?說起這兩首歌,歐陽娜娜將在開場參與《我的祖國》合唱,她在受訪時透露自己「期待又激動,同時也挺興奮」。張韶涵將參與抗疫歌曲《守護》合唱,要把「濃濃的愛,還有正能量傳遞給大家」,同時祝福祖國繁榮昌盛。聽聞臺灣歌手大大方方地表達拳拳愛國情,民進黨當局急眼了。
  • 港臺腔:紀念抗美援朝就是「威脅臺灣」?鬼扯!
    但是,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卻污衊稱,大陸高調紀念抗美援朝是在用戰爭威脅臺灣人民。這種顛倒黑白、是非不分的說法居心險惡,刻意挑動兩岸對立,恐嚇臺灣民眾。從歷史看,抗美援朝本身就是一場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旗幟的正義之戰。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從其全球戰略和冷戰思維出發,作出武裝幹涉朝鮮內戰的決定,並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
  • 港臺腔:「請香港人到臺灣當兵」?還有更絕的...
    最搞怪的「臺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新語錄是:可邀請香港激進分子通過來臺當兵取得「公民權」,而大陸人要先通過「反滲透法」、臺灣「自由民主體制」考試以示「忠誠」,方可取得臺灣身份。靠一時鼓譟登臺,憑譁眾取寵為業,一面坐吃山空,一面執意「抗中」,民進黨當局和一幹「民意代表」要把臺灣害慘到何種地步?只有一味仇恨抹黑大陸容不得半點不同意見,這就叫「自由」?浪費公帑不務正業專事欺騙民眾,不顧蒼生福祉只謀一黨之私,這便是「民主」?島內某些政客已將他們最愛掛在嘴上的「民主自由」,塗汙得不成模樣。
  • 港臺腔:關閉淘寶臺灣,民進黨打壓陸資不擇手段
    從下架愛奇藝、騰訊視頻到關閉淘寶臺灣,民進黨當局視陸資企業為洪水猛獸,挖空心思阻撓它們在島內的正常運營。他們這樣做既破壞了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也傷害了臺灣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淘寶在臺灣的業務,不僅方便了千萬臺灣老百姓,更給當地的中小電商提供了進貨渠道和良性競爭機會,繁榮了臺灣電商業,提升了島內服務業水平和經濟活力。
  • 港臺腔:一場疫情,撕下臺當局的畫皮
    24日夜,緊急從湖北回臺就醫的病童母子還沒落地,「中國人吃我們的健保」的罵聲泛起,電視主播、媒體人使出造謠煽動的渾身解數,肉搜病童母親的貼文、簡訊斷章取義四處宣揚,仿佛她沒有任何隱私權。年代新聞主播安幼琪居然理直氣壯地喊:既然大陸好,為什麼要回臺灣來?
  • 港臺腔:臺灣對陸出口創紀錄,「脫鉤論」成笑柄
    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曾大加責難,稱馬英九不該「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照民進黨當局的邏輯,為何當家4年多時間,一向「反中」的他們反倒更「親中賣臺」?因為跟大陸搞「脫鉤」,原本像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
  • 過年吃雞
    所以他只會在餐桌上指點:這塊雞翼最靚……不要怕大件!後生仔女,三幾件白斬雞算乜嘢!是啊,過年過節,沒有白切雞怎麼行。骨頭的切口,紅色的骨髓將流未流——這滑溜溜的口感和鮮明的顏色,愛的很愛,怕的很怕。斬件拼盆,看的是刀工乾淨與否。白斬雞,雞如其名,需要大力斬下去出品才幹淨漂亮。叫它白切雞?一個「切」字就已經很猶疑,哪裡還有氣勢。父母親結婚的第一年回門,外婆一家備了飯招待新女婿。雞熟了晾好了,外公外婆操刀動手斬了兩下,刀下的樣子不大漂亮。
  • 9年前這部小成本愛情片為何遭河南人抵制,又把臺灣腔推下神壇?
    但不管怎麼說,在早年,不止河南,臺灣腔確實在整個大陸都被很多人當做洋氣的象徵,甚至有些演員歌手乃至本應該說話字正腔圓的主持人都在有意無意模仿臺灣腔,連官方都一度對這種現象發表了不滿。 而在早年,不光在內地的藝人要模仿港臺腔裝洋氣,去港臺發展的藝人更是要學港臺腔,避免受到歧視,而在當時
  • 港臺腔:大陸劇入島「洗腦」?荒唐!
    這一次,他們把槍口對準了一個大陸的影音平臺:愛奇藝。愛奇藝收羅不少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深受兩岸觀眾的歡迎。看劇追星是年輕人喜歡的活動,是很正常的娛樂休閒,能出啥問題?但民進黨籍民意代表範雲近日讕言,愛奇藝是「非法繞道」進入臺灣。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應聲附和,稱要修法應對,並污衊愛奇藝和所播放的大陸劇就是大陸方面為「吞併臺灣」所搞的「入島洗腦手段」。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來源:海外網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圖源:臺媒)臺灣「主計總處」日前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度衝破3萬美元,突破「發達社會」門檻。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
  • 港臺腔:民進黨何不乾脆把故宮文物還給大陸?
    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只因其中的20餘萬件館藏寶物和30餘件檔案,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精華。臺北故宮之名,實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指向意義。
  • 【扒一扒】港臺春節習俗
    導讀:眾所周知,港臺和大陸無論是文化還是習俗都是有差異的,農曆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在香港和臺灣過農曆年與大陸是有所不同的
  • 港臺腔:「請香港人到臺灣當兵」?還有更絕的……
    來源:海外網「臺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臺灣新一屆立法機構民意代表上任還不足倆月,「三傻大鬧立法院」的奇葩戲就又更新不少。最搞怪的「臺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新語錄是:可邀請香港激進分子通過來臺當兵取得「公民權」,而大陸人要先通過「反滲透法」、臺灣「自由民主體制」考試以示「忠誠」,方可取得臺灣身份。陳柏惟上任以來怪誕言論層出不窮,一會兒說臺灣應設下轄「陸委會」的「內交部」,一會兒說「外交部」下要成立「中國司」,缺乏常識、邏輯混亂、智商堪憂,這樣的人都能當「民意代表」,臺式「自由民主」的水準可見一斑。
  • 港臺腔:一個「悶」字,多少無奈
    幾十年來,兩岸關係起起伏伏,但每逢自然災害,兩岸總能守望相助,從來沒有一屆臺灣當局無良到遇天災而見獵心喜、落井下石。民進當局當局將「抗疫」與「抗中」畫上等號,對內掀起民粹狂潮,瘋狂攻擊污衊大陸的防疫舉措,將歧視性的「武漢肺炎」掛在嘴邊,幾乎完全切斷兩岸正常往來。
  • 港臺腔到底能改嗎?佘詩曼歐陽娜娜逐漸轉好,張鈞甯還有灣灣味
    其實港臺腔也不是不能改,畢竟臺詞課是演員的必修課。有很多演員的口音都有所改善,佘詩曼就是其中之一。有一次為了和內地演員對戲,她會在臺詞的前兩句和後兩句用普通話,中間用粵語。但從她現在接受的採訪來看,普通話很流暢。作為臺灣新生代藝人的代表,歐陽娜娜的口音一度被人詬病。曾經在《是!
  • 港臺腔:無緣RCEP,民進黨當局卻怪大陸?
    面對臺灣的缺席,島內輿論表示,由於臺灣與RCEP成員的經貿往來非常密切,在RCEP生效後,協議內成員之間關稅大幅下降,勢必排擠臺灣的出口,諸如石化、機械等傳統產業恐必須提早準備可能的衝擊。臺灣工商界人士不無憂慮地認為,東協是臺灣重要市場,而日本、韓國是臺灣的競爭者,當RCEP成員國間享有關稅優惠、免關稅時,臺灣產業受到的衝擊相當大,島內企業只能「自求多福」。
  • 臺灣腔為什麼這麼「溫柔」?
    臺灣腔為什麼這麼「溫柔」?說起臺灣腔在臺灣影視劇、綜藝風靡大陸的年代,臺灣腔一度成為年輕人爭相模仿的對象。在不少大陸人眼中,臺灣腔溫文爾雅,說話的人也顯得溫柔可愛。但有些人則不太習慣,覺得臺灣腔矯揉造作,很難適應。但其實,臺灣腔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
  • 能打敗東北話的,只有臺灣腔
    跟臺灣同胞吵架?不敢不敢害怕笑場想起臺灣腔就想起40歲林志玲姐姐的經典臺詞。臺灣腔之所以那麼好辨認,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口音實在是太嗲、太軟了,就像時時刻刻在跟你撒嬌。不過,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為何會「無中生有」這種嗲嗲的口音呢?是土生土長還是後天形成呢?為什麼臺灣腔聽起來很怪,在腔調上與大陸普通話有明顯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