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說 · 一部電影:風櫃來的人

2021-02-21 小說選刊

電影:《風櫃來的人》

改編自: 朱天文《風櫃來的人》

導演: 侯孝賢

上映日期: 1983年

片長: 101分鐘

劇情

  阿清、阿榮等男孩生於風櫃長於風櫃,他們在高中畢業後等待徵兵的日子裡百無聊賴,每日通過賭博、打架、看白戲等形式來揮霍過量的精力。因為一次較嚴重的打架事件,也因對周遭環境的厭倦,他們懷揣幾顆忐忑的心,離開風櫃來到高雄。起始,自然只能如迷途羔羊般,在大都市的五光十色中亂撞。

  在阿榮姐姐的幫助下,他們有了暫時的棲身處。而安穩下之後,阿清和阿榮因漸形成不同的世界觀產生分歧。一封家書勾起阿清有關父親的複雜回憶,加上眼見愛慕對象小杏與男友情感變故,阿清沉默了下來……

相關視頻

小說選讀

  澎湖的天空與本島不一樣。海太多了,哪裡都是海,常常是把天吃掉了似的。如果把它畫下來,將有一條地平線低低的橫過畫面十分之一的地方,上面是天空與海,僅有的陸地大樹不生,長著蓬草和天人菊,石屋與礁巖砌成的短牆,錯落其間。

  入冬時,橫過大陸的西北風帶著海上的鹽分,直撲島上,徹夜徹日的長風似乎再也沒有止盡,吹得人面目枯索,記憶空白。都風化了,唯一的垃極也許是塑膠袋給風一抓帶走,碰到仙人掌被留下來,招招搖搖的掛在荊棘上,一叢叢仙人掌,在海邊,在田野,像一叢叢花樹。

  風櫃,島上的一戶村落。風從海平面推著浪來,到這裡一收,給關進黑麻麻的礁巖櫃中,關不住,激怒的浪轟隆隆迸發出來,雲崩岸裂。

  此時風季已過,大太陽登場,經過一整個季節鹽和風的吹洗,村子乾淨得發澀,石牆石階在太陽下一律分了黑跟白,黑的是影子,白的是陽光,如此清楚、分明的午後,卻叫人昏眩。而顏煥清多半泡在村外客運站牌對面那家鳥極了的彈子房,泡掉一下午。

  說它鳥,不僅因為它是僅有的一家,陳年老月就那個癟老頭子蹲在黑板旁邊記分,而且那張一百零一座綠布臺,說是給幼稚園小班生玩的也沒有人懷疑。矮矮一間石房子,擠了五六個大男生,撞球的聲音,叩叩達達空脆的響在這個燠熱寂寞的下午,叫人喪氣透了。

  泡,泡得起沫。再泡下去要打架了,阿清把竿子一扔,從冰箱撈三罐沙士,像三個手榴彈,拋給阿榮郭仔,一口氣幹光,零零落落走出彈子房。不然,在大馬路上踢罐頭,比比誰踢得夠遠夠響,哪個倒楣哪個輸了,這次不幸的是阿清,被指派朝一幹觀光客背後跑去,喊著:「喂,喂。」跑到一個米粉頭女人前面,九十度一鞠躬:「對不起,我認錯了人。」

  癟老頭子可不含糊,把他們的欠帳記在牆邊日曆上,被機車、肥料、水泥廣告佔去大部分空白的日曆,密密麻麻,橫的豎的寫了不曉他哪國文字。代表阿清他們這一夥的是團黑圈圈,某月某日汽水幾瓶,香菸幾包,隔些日子癟老頭子他老婆就送到家裡來,算算多少錢。已經忘記從什麼時候開始,阿清他母親連罵他的氣力也沒了,把錢數給人家,碰巧他在,就跟仇人似的恨恨瞅他一眼。

  每次他好像看到母親悉悉碎碎走進裡面房間,跑在床邊,掀起榻榻米一角,掏出藏錢來數。他父親經常當門坐在一張搖椅上,迎著門外的亮,成了一廓靜默的翦影,也許在看海,也許什麼都沒有,誰知道。都令他想跑出這間老黑屋子,跑到大太陽下,讓光撻撻的太陽把自己都曬瞎,曬乾了。

  常常他就是這樣,跑回來,家中已吃過飯,飯桌上收拾得很整齊,蓋著報紙,他將熱水瓶的開水泡了飯,坐也不坐,站在那裡稀裡呼嚕扒完飯,碗筷一丟,又出去了。站在陽光反射的石街上,光是發慌,沒道理的就是慌。照著陰涼地裡的老黃狗屁股就是一腳,看它夾著一條老禿尾巴逃命去了。他不難在小白菜家的雜貨店對面找到阿榮他們,一票傢伙色癆癆的聚在城隍廟前閒扯淡,無聊得就能打賭誰敢脫了長褲走進店裡,跟小白菜買花生來吃。阿清當街把長褲脫掉,剩一條肥大無比的短褲頭,假如在他布褲上出現「麵粉」兩個墨黑大字,也不會有人奇怪的。他搖搖晃晃橫過馬路,走路的那德行,著實該換上一雙木屐,喀啦喀啦把條白花花的巷子踩得又老又喪氣才佻!然後他們蹲在廟前嗑掉一下午的花生殼和菸蒂,拍拍膝蓋,走了,把滿地花生殼踏得枯痴枯痴亂響。

摘自:朱天文《風櫃來的人》



相關焦點

  • 「風櫃來的人」好像是一道無從逃避的詛咒
    《風櫃來的人》是侯孝賢電影生涯中重要的作品,此片獲得法國南特三洲影展最佳影片的獎項,使導演的名字成為國際間的話題。《風櫃來的人》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準確一點來說,是一個關於個人經歷和生活環境如何影響成長曆程的故事。
  • 《風櫃來的人》丨 青春正是長長的風
    拍完短片集《兒子的大玩偶》後侯孝賢一度陷入迷茫,直到《風櫃來的人》,侯孝賢個人標誌性的電影風格才開始慢慢成形,而這部影片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侯孝賢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據侯孝賢本人後來的講述,這樣一種冷靜、客觀而又克制的影像風格並不是他憑空想像的,至少在拍攝《風櫃來的人》的時候,他受到了《從文自傳》很大的影響。沈從文豁達、通透的人生觀讓侯孝賢找到了新的拍攝電影的角度和方式,他要求演員以自然狀態表演,並儘量以固定機位拍攝他們,以減輕他們的壓力。
  • 【今日美文•小猴子——觀《從風櫃來的人》有感】
    說來慚愧,侯孝賢導演的這部《從風櫃來的人》是我看賈樟柯的某個演講時,他提及他大學時舉班請假去看這部電影,之後我才後知後覺地去看。用賈科長當時的話來說這是一部關於小鎮青年的電影云云,於是在看之前我愚以為其裡關於「小鎮青年」命運的敘事是如同賈樟柯後來拍的《逍遙遊》、《站臺》那樣字裡行間滿是小青年以孱弱之肉身對抗社會格局動蕩的無力感,但閱畢我知覺這兩者的箇中滋味是完全不同的。影片裡的風櫃是臺灣省澎湖縣的一個小地方,可考的資料不多,援引百科裡的詞條「風櫃是臺灣澎湖的一個景點的名稱」,僅此幾句簡短介紹。
  • 《風櫃來的人》:誰的青春不迷茫
    今天來聊侯孝賢的《風櫃來的人》,還記得第一次看是大學剛畢業,在北京租的小出租屋裡。這部電影太代表那時候的心境了,剛到一個大城市,自己渺小的可怕,不知道未來該往哪裡走。阿清,阿榮以及另外兩個玩伴,他們都生長在風櫃這個小地方,他們已經不再上學,也沒有去工作,在等待著徵兵。所以有很多時間消磨,他們互相打鬧,打撞球,賭博,跟別人打架,翻牆頭看免費電影,這裡聊一下看電影的場景。劇中他們看的是一部老義大利電影《洛克兄弟》,這部電影講的是貧苦的一家人,幾個兄弟謀生存的故事。
  • 《敦煌》:一部小說,一部電影與一座城
    《敦煌》,一部拍攝於1988年的日本電影,在國內的電影迷和軍事迷群體中,這部電影有著非常高的地位,被認為是考據嚴謹,匠心獨運的「神作」,本周四上午9點半,名人講堂第二講的預熱活動將為大家提供這一部電影的鑑賞會。
  • 《風櫃來的人》不僅有侯孝賢真實的過往,也讓無數人想起自己的青春~
    不過歡迎大家轉發到朋友圈~「青春正是長長的風來自無垠 去向無蹤握住生命 如同握住一隻球對著太陽擲去 綴成一道不經心的彩虹」《風櫃來的人》——李宗盛小團上一次看的青春片應該是《我的少女時代》。那今天小團就說一部不靠顏值不打胎的青春電影——侯孝賢的《風櫃來的人》。
  • 4K經典修復單元 又見《風櫃來的人》,重溫《新不了情》
    飽含著侯孝賢導演青春期私人記憶的《風櫃來的人》、馬可·貝洛奇奧處女作《口袋裡的拳頭》也將以4K修復的全新面貌,亮相於2016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新不了情(4K)亂 (4K)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從2013年起開始播放4K修復電影,當年展映影片有《阿拉伯的勞倫斯》。
  • 《風櫃來的人》:青春正是長長的風,來自無垠,去向無蹤
    海報設計:林錦同影史100佳青春電影16.《風櫃來的人》(1983,臺灣)影評:《風櫃來的人》就像一個通道,它運送迷惘、焦慮和眼淚,又用一縷清風隱藏愁緒、遺憾和委屈。影片拍攝於1983年,正值臺灣電影新浪潮初興之際,侯孝賢在這部影片中開創了諸多延續至今的獨特電影風格。
  • 【一部大陸和一部臺灣同名小說,合拍成一部香港電影《棋王》】
    【一部大陸和一部臺灣同名小說,合拍成一部香港電影《棋王》】1992年是香港電影輝煌鼎盛時期的頂點,這一年好片無數,奇片也很多。
  • 推薦一部電影,一部小說
    要推薦的一部電影叫《伊甸湖》,驚悚片,大意是一對小情侶前往伊甸湖畔度假,本想藉助這次旅行讓彼此之間的感情繼續升溫,卻偏偏遇到一群惡少
  • 一部電影就能看懂昆汀?來看看《低俗小說》這部電影
    一部電影就能看懂昆汀?來看看《低俗小說》這部電影。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1963年3月27日出生於美國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美國導演、編劇、演員、製作人。昆汀被描述為一個真正的電影導演,他的作品配得上這樣的恭維的。
  • 《當怪物來敲門》是一部好電影,但不是一部讓人有好感的電影
    《當怪物來敲門》是一部好電影,但不是一部讓人有好感的電影。在漆黑的影廳裡,你會進入一個男孩的心理黑洞,直通至親的死亡。地震、深淵的夢魘、被死亡逐步腐蝕的母親的身體,還有用深奧的哲理刺穿心靈的「樹精」,面對這一切,你的本能就是逃避,但是,既然電影票已經買了,你只能鼓起勇氣,在影院的座椅上,體驗生活的酷刑。
  • 經典小說改編的電影,每一部都是經典,有一部由萊昂納多主演
    經典小說改編的電影,每一部都是經典,有一部由萊昂納多主演一部好的電影除了演員以外,最重要的莫過於就是劇本了,而由經典名著改編的電影恰好滿足了這一條件。加上演員們走心的演繹,誕生了許多不朽的佳作。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聊一聊那些經典的名著電影。
  • 《當怪物來敲門》是一部好電影但不是一部讓人有好感的電影
    《當怪物來敲門》是一部好電影,但不是一部讓人有好感的電影。  在漆黑的影廳裡,你會進入一個男孩的心理黑洞,直通至親的死亡。地震、深淵的夢魘、被死亡逐步腐蝕的母親的身體,還有用深奧的哲理刺穿心靈的「樹精」,面對這一切,你的本能就是逃避,但是,既然電影票已經買了,你只能鼓起勇氣,在影院的座椅上,體驗生活的酷刑。
  • 《芙蓉鎮》電影,還原小說最成功的一部電影
    我們都知道現在也有很多電影電視劇,都是根據小說改編而成的,每當這些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和電影上映,都會傳來「毀原創」 「把小說改編的一趟糊塗」 「不是我心目中的人物角色」等等,所以改編有風險,但,《芙蓉鎮》這部電影是自認為還原小說最高的一部,滿足小說許多經典的橋段。
  • 新概念回顧 | 風櫃來的人
    作者 韓松在他們眼裡,故鄉好像是用風來做成的。一靠近那裡、一踏上那片土地,就好像打開了一隻裝滿風的柜子。在風中,他們頭髮亂了,衣冠不整,平常修飾過的聲音嘶叫起來,變得蒼白和沙啞,像個瘋狂的大嗓門的老婦。他們在大風之中站成一列,互相拉著各自的衣角, 也不管平常是仇人恩人壞人好人了。
  • 《聲光乍洩》——一部爵士音樂電影
    《聲光乍洩》——一部爵士音樂電影2001年03月27日11:41:08 網易報導 隱約一直收在櫃裡。今天看完之後,使我想起其他的一些音樂電影:《卡門》、《EVITA》。說真的,純音樂電影我看得不多,似乎許多都是從百老匯的音樂舞臺劇改編而來,例如《西區故事》、《窈窕淑女》、《音樂之聲》、《西貢小姐》等等,一直給我的感覺音樂電影其實是挺舊的東西,而且百老匯的感覺非常強烈。我不是不喜歡百老匯,事實上,能看到那裡的音樂劇是我的夢想之一。
  • 賈樟柯眼中的侯孝賢:為什麼一部來自臺灣的電影,會讓我覺得好像在拍我自己?
    ◎電影《戲夢人生》然後我們一班十二個同學,下樓去小劇場。那天放映的是《風櫃來的人》。事實上我第一次聽到侯孝賢,並知道臺灣新電影的第一部是《悲情城市》。但是我真正看到的第一部是《風櫃來的人》。那一個半小時的過程,我完全迷失在電影裡。電影講述臺灣漁村的一群年輕人,在經濟變革裡,跑到高雄去找他們自己的生活。從海邊的小漁村,到港口大都會的過程,那是80年代臺灣年輕人的故事。但是我看完之後,覺得這部電影是在拍我,和我家鄉的那些朋友。
  • 偉大的電影《教父》背後,是一部垃圾小說
    這部電影改編自一本垃圾小說;大家都認為這部小說寫得扣人心弦,讓人捧起來就放不下,但是我(可能因為光看電影已經滿足了我吃垃圾的胃口)卻發現它沒什麼可讀性。用幾個刺激而簡練的句子向你交代了人物和事件,這小說不過如此。一兩件落滿灰塵的奇聞逸事簡略地介紹了人物的背景和他們的性生活,作者就是這樣一件接著一件地寫了下去。
  • 朱天文 |風櫃來的人
    都風化了,唯一的垃極也許是塑膠袋給風一抓帶走,碰到仙人掌被留下來,招招搖搖的掛在荊棘上,一叢叢仙人掌,在海邊,在田野,像一叢叢花樹。    風櫃,島上的一戶村落。風從海平面推著浪來,到這裡一收,給關進黑麻麻的礁巖櫃中,關不住,激怒的浪轟隆隆迸發出來,雲崩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