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在為患者進行指導。
紅網時刻5月15日訊(通訊員 羅佳藝 楊正強)「來,手按住肚子,呼氣,吸氣。」5月13日,湖南省胸科醫院外科病房內,康復治療中心肺康復治療師馬燁鏈正在為第二天將進行手術的患者做術前指導。腹式呼吸、扶背拍咳……馬燁鏈手把手耐心地為患者及家屬講解著動作。
而同一病房內,即將出院的王爺爺幾天前剛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了最後一次肺康復訓練。「多虧了馬醫生的指導,我才能恢復得這麼快。」王爺爺高興又感激地說。
今年71歲的王爺爺是桑植縣人。4月初,王爺爺因長時間的咳嗽、咳痰及咳血前往當地醫院進行了檢查,CT結果顯示,王爺爺肺部有病變。為求進一步診治,王爺爺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湖南省胸科醫院,經檢查,王爺爺被確診為肺癌,並在醫生的安排下進行了手術。
手術後,王爺爺恢復得還算不錯,但咳痰卻成了他每天的「折磨」。「喉嚨裡痰很多,但就是咳不出。因為傷口很疼,又不敢用力咳嗽。最後就是痰不出來,氣進不去,每天躺著喘氣不贏,床都下不了。」正在王爺爺一籌莫展之際,康復治療中心的醫生來到了病床前,開始為王爺爺進行肺康復訓練。「來,用胳膊把毛巾夾在傷口處,連續兩聲輕輕的咳嗽,再慢慢的加深一點點,痰液即可被順利咳出。」
第一次肺康復訓練,王爺爺便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了正確的咳痰方式,幾次嘗試後,痰液順暢咳出,喘氣明顯改善。在經過兩次訓練指導和自主康復練習後,王爺爺不僅很快便能下床,連走路、爬樓等活動也都能正常進行,每日的咳痰也不再痛苦。「我逢人就說,一定要早做肺康復,你看,我就是最好的例子。」久違的笑容再次出現在了王爺爺臉上。
肺康復是什麼?
「很多人對這個名詞並不熟悉。」湖南省胸科醫院副院長謝長俊介紹,肺康復又稱為呼吸康復,是通過科學診斷、治療及心理支持等方法,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訂綜合性多學科方案,用以穩定、逆轉肺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心理改變,從而爭取患者在肺病理或生理功能損害和全身情況許可條件下能發揮最大呼吸功能的潛力。
肺康復一方面可以緩解患者的呼吸困難、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另一方面還可避免術後併發症(肺不張,肺部感染等)的發生。
「早期肺康復能改善患者在術後出現的咳嗽咳痰困難、喘氣、關節活動受限、肺不張以及患者因膈肌肌力減弱、肺容量下降及氣道廓清障礙等因素引發的症狀,並能提高患者肺容量及運動耐量,避免肩關節活動受限,促進痰液的排出,使患者呼吸更順暢,行動更自如。」謝長俊副院長介紹說。
那麼,是否只有做了手術的患者才需要肺康復呢?
謝長俊表示,除了外科手術後的患者外,肺康復的服務對象還可以為其他的肺病患者,如肺結核穩定期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塵肺、矽肺、肺炎、哮喘、呼吸困難、肺部感染等患者。
自3月下旬湖南省胸科醫院康復治療中心開診以來,越來越多院內的患者通過肺康復訓練實現了加速康復及輔助治療的效果。「很多患者看見同病房的病友通過肺康復訓練實現了術後的加速恢復,都主動向醫生申請進行肺康復訓練。」馬燁鏈介紹。
目前,湖南省胸科醫院康復治療中心的肺康複方案包括患者評估、運動訓練、宣傳教育和社會心理支持等,並將逐步開展更多康復治療項目,從而向患者和家屬提供多元化的康復指導、訓練和心理支持,助力患者早日重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