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喘氣不贏到活動自如 71歲老人對「肺康復治療」頻頻稱讚

2020-12-22 紅網

醫務人員在為患者進行指導。

紅網時刻5月15日訊(通訊員 羅佳藝 楊正強)「來,手按住肚子,呼氣,吸氣。」5月13日,湖南省胸科醫院外科病房內,康復治療中心肺康復治療師馬燁鏈正在為第二天將進行手術的患者做術前指導。腹式呼吸、扶背拍咳……馬燁鏈手把手耐心地為患者及家屬講解著動作。

而同一病房內,即將出院的王爺爺幾天前剛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了最後一次肺康復訓練。「多虧了馬醫生的指導,我才能恢復得這麼快。」王爺爺高興又感激地說。

今年71歲的王爺爺是桑植縣人。4月初,王爺爺因長時間的咳嗽、咳痰及咳血前往當地醫院進行了檢查,CT結果顯示,王爺爺肺部有病變。為求進一步診治,王爺爺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湖南省胸科醫院,經檢查,王爺爺被確診為肺癌,並在醫生的安排下進行了手術。

手術後,王爺爺恢復得還算不錯,但咳痰卻成了他每天的「折磨」。「喉嚨裡痰很多,但就是咳不出。因為傷口很疼,又不敢用力咳嗽。最後就是痰不出來,氣進不去,每天躺著喘氣不贏,床都下不了。」正在王爺爺一籌莫展之際,康復治療中心的醫生來到了病床前,開始為王爺爺進行肺康復訓練。「來,用胳膊把毛巾夾在傷口處,連續兩聲輕輕的咳嗽,再慢慢的加深一點點,痰液即可被順利咳出。」

第一次肺康復訓練,王爺爺便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了正確的咳痰方式,幾次嘗試後,痰液順暢咳出,喘氣明顯改善。在經過兩次訓練指導和自主康復練習後,王爺爺不僅很快便能下床,連走路、爬樓等活動也都能正常進行,每日的咳痰也不再痛苦。「我逢人就說,一定要早做肺康復,你看,我就是最好的例子。」久違的笑容再次出現在了王爺爺臉上。

肺康復是什麼?

「很多人對這個名詞並不熟悉。」湖南省胸科醫院副院長謝長俊介紹,肺康復又稱為呼吸康復,是通過科學診斷、治療及心理支持等方法,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訂綜合性多學科方案,用以穩定、逆轉肺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心理改變,從而爭取患者在肺病理或生理功能損害和全身情況許可條件下能發揮最大呼吸功能的潛力。

肺康復一方面可以緩解患者的呼吸困難、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另一方面還可避免術後併發症(肺不張,肺部感染等)的發生。

「早期肺康復能改善患者在術後出現的咳嗽咳痰困難、喘氣、關節活動受限、肺不張以及患者因膈肌肌力減弱、肺容量下降及氣道廓清障礙等因素引發的症狀,並能提高患者肺容量及運動耐量,避免肩關節活動受限,促進痰液的排出,使患者呼吸更順暢,行動更自如。」謝長俊副院長介紹說。

那麼,是否只有做了手術的患者才需要肺康復呢?

謝長俊表示,除了外科手術後的患者外,肺康復的服務對象還可以為其他的肺病患者,如肺結核穩定期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塵肺、矽肺、肺炎、哮喘、呼吸困難、肺部感染等患者。

自3月下旬湖南省胸科醫院康復治療中心開診以來,越來越多院內的患者通過肺康復訓練實現了加速康復及輔助治療的效果。「很多患者看見同病房的病友通過肺康復訓練實現了術後的加速恢復,都主動向醫生申請進行肺康復訓練。」馬燁鏈介紹。

目前,湖南省胸科醫院康復治療中心的肺康複方案包括患者評估、運動訓練、宣傳教育和社會心理支持等,並將逐步開展更多康復治療項目,從而向患者和家屬提供多元化的康復指導、訓練和心理支持,助力患者早日重拾健康。

相關焦點

  • 開展肺康復治療 讓呼吸困難患者「幸福呼吸」
    近日,他在蘇州市立醫院北區接受肺康復治療後,逐漸恢復了生活自理能力,不再為無法進食、穿衣而煩惱了。  衡老伯因為慢性阻塞性肺病長期臥床,動則氣喘,他的四肢肌肉慢慢萎縮、呼吸肌力減弱、肺功能無法正常維持,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連下床活動都非常困難,獨自出門更是不敢想像的事情。
  • 老人全身康復訓練,加力運動互動感覺統合治療室
    老人康復治療在老人照護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功能恢復為主。老年人康復訓練的目的是什麼?,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加力運動互動感覺統合治療室互動復康運動系統利用視頻感應技術、人體骨骼跟蹤技術及運動姿勢分析技術,實時捕捉康復者身體的25個關節點構建骨骼框架,採集身體姿勢和運動數據,達到康復訓練全面自動化。
  • PF患者【肺康復】的前中後,了解下?|肌肉|疾患|治療|症狀|纖維化...
    根據患者的病史,身體症狀以及肺功能測試的結果,醫療團隊可能會建議進行肺康復治療。    肺康復的好處  多項研究評估了肺纖維化患者進行肺康復的益處。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好處,包括:  s 改善呼吸功能  s 增強有助於呼吸的肌肉  s 減少疲勞,焦慮和沮喪  s 獨立性增強  s 改善心情  s 更輕鬆進行例行活動,包括工作,郊遊和社交活動  s 改善整體生活質量  肺康復之前  肺部康復計劃專門針對每個患者的需求量身定製
  • 感冒引發心肌炎 她經人工肺治療康復出院:就像做夢,想起就後怕
    因為認為自己只是患了普通感冒,四川廣漢的葉女士先是到一家診所治療,但讓她沒想到的是,病情後來愈加嚴重,最後竟引起病毒性心肌炎。37歲的葉女士先後輾轉廣漢、德陽治療,危急時刻,德陽市人民醫院啟用ECMO對她進行搶救,經過一周的治療,葉女士才轉危為安。
  • 轉發|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康復治療方案(試行)
    早期運動可以預防ICU獲得性肌無力,運動也是非常有效的提升肺通氣的幹預方法。為減少職業暴露,建議使用臥位腳踏車,當患者意識不清時使用被動運動模式,意識清醒者可使用主動助力運動模式或低強度上下肢主動運動,如果運動或活動使氧飽和度下降,則要調整運動強度或不適合運動。
  • 這個康復治療小組,治癒的可都是大病!
    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在康復治療組裡14位康復師的手下,變成了讓患者重新回歸正常生活的「神器」。50歲的程嵐(化名)患腦卒中,住進了天山中醫醫院。經過半年的康復訓練,如今程嵐生活已經全部自理。「他告訴我們,現在每天都要堅持走上8000—10000步,不仔細看,別人不知道他中風過。」康復治療組的治療師告訴記者,除了肢體上、語言上的障礙,患者精神上所受的打擊也不可忽視。
  • 76歲老人中風後奇蹟般的快速康復
    患者接受銀針針灸治療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周敏)76歲的劉子文平時身體很健朗,然而有一次的突發情況,令所有家人都始料未及。劉老自50多歲退休以來,身體一直很好,除了有點輕微的風溼性心臟病,幾乎沒有生過病。偶爾一點小感冒,多喝水、吃點藥也就好了。沒想到她會忽然出現這麼嚴重的情況。在醫院臥床治療了50多天後,劉老的病情依舊沒有太大起色。在其康復的過程中,經人介紹,劉老被轉入婁底市中醫醫院的特色科室——針灸推拿康復科。
  • 呼吸肌與慢阻肺的康復治療有何聯繫?
    呼吸系統,是人體與外界空氣進行氣體交換的一系列器官的總稱,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以及由大量的肺泡、血管、淋巴管和神經構成的肺,及胸膜等組織。狹義上講,呼吸系統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呼吸道、肺部和呼吸肌。
  • 從萬茜骨折看康復-在物理治療師日我們為康復做一個小澄清~
    作為一位專業的物理治療師,這裡不得不說一下,萬茜恢復快是應該的,「醫學奇蹟」純屬某些媒體誇大。康復治療無差別對待任何一位有康復需求的患者,並不是因為她是明星就享受最好的康復待遇,你需要的是:儘早的康復介入+專業的治療團隊!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骨折後就老老實實躺著的觀念,從現代醫學的科學角度來看,已經非常陳舊。術後的早期治療對於整體康復進程來說相當重要。
  • 104歲老人骨折:「我103歲的閨蜜和89歲的女兒骨折手術都康復了,我...
    百歲老人骨折了怎麼辦?當醫生們還在糾結治療方案時,老人家卻堅持要手術治療。究其原因,是她103歲的閨蜜還有89歲的女兒骨折後都採取了手術獲得康復。最近,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發揮多學科診療優勢,成功為這位高齡老人實施右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恢復良好已康復出院。
  • 抽菸50年,最兇時一天四包 肺部成了一個縮不攏的大氣球
    浙江在線05月10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李竹青)只走了180米,就花了6分鐘,中間需要休息5次——這是75歲的徐大伯在手術前,醫生給他的測試結果。只走了這幾十步,他就臉色發紫,大口大口地喘氣,必須坐下休息一會兒,才能繼續再走。
  • 江蘇省第五屆康復治療師崗位技能競賽活動圓滿結束
    本屆競賽是我市第二次承辦省級康復治療師技能崗位競賽,來自省內13個城市的339名治療師報名參加理論知識考核、臨床實踐操作和一站到底(個人挑戰賽)/越戰越勇(兒童挑戰賽)3個模塊的比賽,無論是競賽規模還是參賽人員數量和水平,均超過歷屆規模。
  • 世界物理治療日|康復,有你生命更精彩
    9月8日,是屬於全體物理治療師的節日——世界物理治療日(World Physical Therapy Day)。1996年,世界物理治療聯盟(WCPT)決定將每年的9月8日設定為「世界物理治療日」,目的在於使全球的物理治療師認識到他們在促進和保持人類的全面健康工作中承擔的重要作用。今年的世界物理治療日的活動主題為:康復與新冠肺炎。
  • 德國團體康復治療是什麼?一起了解霽達康復背後的堅持
    所以對於中風的治療方法來說,德國團體康復治療方法採用的創新、用心、多元的團體治療課程,是將功能康復和趣味性活動有效結合,可以讓患者在團體中獲得鼓舞,激勵他們更好地實現康複目標,從而幫助他們更好更快的回歸社會和正常生活。
  • 96歲老人髖部骨折 手術後第二天就能走了
    1月6日上午,前一天剛完成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96歲王大爺扶著助行器,在坪山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的幫助下慢慢地邁開步子在病房裡走了起來。王大爺的這場時間不到一個小時手術十分成功,也刷新了醫院關節置換術患者的最高年齡記錄。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對老年人而言,骨損傷難以恢復,尤其是髖部骨折。元旦期間,96歲的王大爺在家不慎摔倒,左側臀部及大腿處疼痛不已,當時已無法活動。
  • 康復醫師與康復治療師的雙核運行模式——慈愛創新康復大講堂
    總有一批康復人,既不墨守成規,更不畫地為牢。 他們在康復實踐中,從不同的視角,以科學的精神,展現了康復醫學對促進人類健康與社會發展的意義。
  • 西湖區這家養老院 用「床邊的康復」改變失能老人
    西湖區社會福利中心的老人在做智力遊戲。「老伴兒半身不遂好多年了,一直都是我照顧她,後來我身體也吃不消了。這裡有專業的人照顧她,收費也不高,我和老伴的養老金足夠了。」自從和老伴住進杭州市西湖區社會福利中心,93歲的周爺爺經常把這些話說給別人聽。西湖區社會福利中心是西湖區政府投資建設的國辦公營養老機構,共有床位320張,以收納三無老人、西湖區戶籍的寄養老人為主,並開設有「喘息」服務、殘疾人託安養服務等項目。
  • 【康復】康復治療進病房,助力卒中患者復健
    【康復】康復治療進病房,助力卒中患者復健 2020-08-11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78歲老人成功「換心」 浙大一院完成高難度心臟移植手術
    9月23日,78歲的冠心病患者「彩虹奶奶」在浙大一院康復出院,此時距離她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已有68天。這是浙大一院今年以來成功開展的20例心臟移植手術中的第14例,她也成為目前全國最高齡的心臟移植患者。「彩虹奶奶」退休前是一位小學教研員。雖然已年過七旬,但她平時身體健朗,除了患有青光眼、高度近視以外,身上沒有其他大毛病。
  • 這種心絞痛 試試心臟康復治療
    > 我院心內科近期收治了一名66歲的女性患者,因心絞痛反覆發作,近5年多次行冠脈造影均未見梗阻性冠脈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