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的內卷人生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團隊特邀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遠

《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3768,閱讀時間:約10分鐘

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一定對李嚴不陌生。因為在小說中,這哥們很牛:首先是武力牛——「黃忠出馬,與李嚴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能和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打成平手,這武力值絕對是一流的。其次是職位高——蜀漢最牛掰的託孤大臣之一: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

可同時,這哥們的人生結局也實在有點不堪:「廢平為民,徙梓潼郡」。翻譯一下就是:從副國級幹部一擼到底!

那麼,李嚴的一生是如何煉成的?

一、搖擺派李嚴

大家都知道,劉皇叔一輩子的創業過程,那叫一個顛沛流離!而且自帶倒黴屬性——跟誰誰倒黴,不信你看:公孫瓚、袁紹、呂布、劉表……的下場。

而正因為混的山頭多,所以,老劉集團的股東們派系林立,大體分為:元老派、荊州派、東州派、益州派。

那麼,李嚴屬於哪一派?嘿,別人好說,但他我們得看經歷:

李嚴最開始的老闆是劉表,當時劉表給他的職務是秭歸縣令,此外,李嚴還曾在荊州機關擔任過辦事員。但是,在曹操攻打荊州時,看著形勢不妙,李嚴腳底抹油——溜到了四川。到劉璋老闆處混飯吃,劉璋對他的任命是省會市長——成都令,這就基本算是高級打工仔了。

作為一個打工人,荊州、益州,李嚴都幹過。所以,這麼一看,李嚴就是個典型的搖擺派!

二、有能力的李嚴

作為搖擺人,李嚴的屁股往哪一派坐是值得懷疑的。但是,搖擺人李嚴的能力,卻是毋庸置疑的,他在劉備的麾下,很快鋒芒畢露:

建安22年,也就是公元217年,蜀漢的越嶲夷王高定帶著一幫少數民族兄弟開始了自主創業。而且業績非常「突出」,一舉圍困了新道縣。派誰去呢?李嚴出馬,一個頂倆,三下五除二就把高定給趕跑了。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18年,四川境內的馬秦、高勝玩了一把造反事業,別看這倆人名不見經傳,可是一旦扯旗造反,也有好幾萬的規模。而當時劉皇叔正在漢中和曹操玩命,這可真是「前方戰事正緊、後院突然起火」,這當口,老劉就是想分兵救援,那也玩不起。就在這「尖峰時刻」,後方留守的李嚴同志再次閃亮登場:沒兵?招募嘛!短短時間內,李嚴就招了5000人。五千打數萬,人數是不是有點少?不,在李嚴的指揮下,馬秦、高勝沒玩出一點花來,就被橫掃出局。而馬秦、高勝的腦袋,則成了李嚴職場路上熠熠生輝的一桶金!

李嚴用兩次橫掃向劉老闆證明:李嚴在,你放心!

不光武功,文治方面,李嚴也有兩把刷子。著名的《蜀科》,就是由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和李嚴,一起制定的。

武能上馬平亂,文能起草《蜀科》。文武雙全的這地步,李嚴在蜀漢集團絕對算是響噹噹的人物。

劉皇叔臨終託孤為啥選李嚴——因為人家確實是個硬茬子!

在個人能力方面,不光劉備對他放心,連諸葛亮也說:「李嚴在白帝城,此人可當陸遜也。」在諸葛孔明心目中,李嚴的水平,幾乎比肩東吳的一號人物陸遜。

總之一句話,李嚴相當的有水平!

三、善於鑽營的李嚴

不光個人能力高,李嚴同志——還很懂事!

公元219年,漢中爭奪戰終於結束,這一戰,曹老闆無奈北退,劉皇叔揚眉吐氣。坐擁漢中和益州,劉大耳朵總算是得到了一塊進可攻退可守的風水寶地,個人事業達到了人生巔峰。接下來幹啥?當然是稱王啊!

在亂世,大家都是事實上的獨立王國,可稱王——那就得悠著點了。一般來講,誰先稱王,誰就死的快,陳勝、袁術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多數造反頭子都喜歡「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穩紮穩打。

這在今天的資本市場也一樣,很多穩妥的企業家都要選擇合適的時機IPO上市,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支撐和充足的準備,很多企業還沒能長足發展,自己反而被淹死在資本的浪花之中。

況且,老劉一直打著興復漢室的大旗,如果突然間就自己稱王了,那你這杆「興復漢室」的大旗,不就成了一塊破抹布嘛!所以,對於老劉「提前上市」這事,很多人是持反對意見的,比如趙雲就不積極。

不過,趙雲們不積極沒事,有人積極,比如李嚴。在老劉「人生得意須盡歡」正高興的當口,馬超、李嚴等人就上表「勸進」。這可真是,老闆哪塊肉癢,李嚴就撓哪塊!

四、臭脾氣的李嚴

從個人能力到政治站位,在劉備創業的關鍵時刻,李嚴同志的表現都很驚豔。這樣的好同志,劉皇叔能不喜歡嗎?李嚴的個人職務也一路從裨將軍晉升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輔漢將軍、尚書令,並最終成為劉皇叔的託孤重臣。

可是,能力出眾的人往往脾氣也大,李嚴就是這樣:

李嚴出任犍為太守時,充分發揚了「要致富先修路」:鑿通天社山,修築沿江大道,大興土木。「觀樓壯麗,為一州勝宇」,以致「吏民悅之」。想像一下,「老破小」,搖身一變「新遠大」,誰不喜歡?

只不過,既然蓋樓搞建設,那就順道給自己也搞個建設吧,利用公款蓋私房,李嚴確實這麼幹過。這就難免有人提意見,比如他的助理——郡功曹楊洪就反對李嚴,而且反對的很正確。可你一個助理能爭得過老闆嗎?爭執不下,楊洪一氣之下,不玩了——辭職走人。

這是個開始,但不是結束:李嚴後來都督江州,可是在任上,又與屬下牙門將王衝發生了摩擦。屬下與老闆起衝突,吃虧的只能是屬下。楊洪就是先例!對此,暴脾氣的王衝心知肚明——再待下去,指不定腦袋都要搬家。王衝乾脆選擇了叛逃降魏。

李嚴的表現,完美印證了一句俗語:能力有多大,脾氣就有多大!

五、欲望膨脹的李嚴

而李嚴的問題,還不僅限於臭脾氣,還在於——欲望。有時候,欲望是個好東西,可以催人奮進。可有時候,欲望就是送命毒藥了。人的欲望,往往會隨著地位的提升而水漲船高,而李嚴尤其如此。

雖然同為託孤大臣,但其實李嚴和諸葛亮的差距非常之大:

諸葛亮,丞相,總領蜀漢帝國軍政大權,就相當於蜀漢集團的CEO。而李嚴,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鎮守永安。

中都護,類似於今天的中央集團軍司令,但事實上此時的蜀漢中央軍掌門人是趙雲,他李嚴掌控的只有永安的一點兵力。

一個是實打實的CEO,一個只是有名無實的執行董事,這種落差,對李嚴來說——好尷尬!

面對這種落差,李嚴當年的銳意進取,已經逐漸轉移到如何兌現人生價值上來。

公元226年,李嚴提出要「裂土封侯」,具體做法就是從益州劃出五個郡,另外成立一個巴州,自己出任巴州牧。這目的很明顯:大家都是託孤大臣,憑什麼你諸葛亮是丞相,還領益州牧,而我李嚴就不能弄個實打實的州牧噹噹呢?

而對於這種「分裂」要求,諸葛亮當然是拒絕!

為了加強後方的軍事防務,諸葛亮調任李嚴為江州都督,以方便統領和坐鎮後方。但是在江州,李嚴又玩了一把大工程:在他眼裡,原來的江州城真是老破小,必須往大了修,這就是李嚴修築大城的事了。不但如此,李嚴還曾想在鵝嶺處將嘉陵江和長江挖通,讓渝中半島徹底變成一個江心島,可是工程實在浩大,這才作罷。李嚴修築大城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氣派。

「裂土封侯」不行,不久之後,李嚴又出了個主意:勸進諸葛亮。當年可以帶頭勸進劉備,今天就對諸葛亮再來一次勸進:丞相功勞這麼大,應該加九錫(九種高規格賞賜),還應該進位稱王嘛!

但是,對這種政治小把戲、小陷阱,三國第一牛人諸葛亮怎麼可能跳坑!直接回絕:要是真的興復漢室,你讓我加九錫、十錫,都沒問題,可現在連「興復漢室」的邊都沒摸到,怎麼可能提前吃喝玩樂嘛!

屢被打臉,李嚴和諸葛亮的人生價值觀,也就越發的分裂。

到了公元230年,曹真率軍進逼漢中,這關鍵時刻,自然需要一個重量級人物坐鎮,除了諸葛亮,李嚴自然就是最佳人選。可是李嚴已經習慣了自己裝修豪華的江州,去條件艱苦的前線,那是真心不想去!為了不去前線,李嚴甚至偽造了一封帝國的招降信:誒呀,這個魏國已經準備聘請我去當高管、CEO了。

這架勢,就像今天的NBA,比如今年隆多在湖人打出了身價,快船就準備提高報價搶人,湖人能怎麼辦呢?只能提高待遇進行薪酬匹配啊!

今天的職場如此,千年前同樣如此!對於李嚴的小把戲,諸葛亮心知肚明:那就給你升官,讓你當驃騎將軍,給你兒子李豐也升官,他來接替你的江州都督。

老子、兒子一起升官,李嚴這才屁顛屁顛的開赴前線。

六、李嚴罷官

對於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李嚴在一次次的權術之爭中,不斷收穫個人利益,同時,他的驕橫也不斷升級!

公元231春,諸葛亮出兵祁山,李嚴負責後勤服務。

可偏偏,這一年的天氣不好,陰雨連綿,糧草運輸供應不上。按說這屬於不可抗力,也不純粹是李嚴的個人問題,如果李嚴實話實話,諸葛亮就算不滿,也頂多責難幾句。

但是,習慣玩弄權術的李嚴,這次又玩了一把:他派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傳話給諸葛亮,說東吳要進軍了,讓諸葛亮趕緊退兵。得到消息之後,諸葛亮只能無奈撤軍。

回到成都,得知真相之後,諸葛亮肺都要氣炸了:自從老劉老闆死後,你李嚴就一直亂搞小動作,不想著公司怎麼做大做強,總是給自己撈實惠、搞特供,又是分裂巴州,又是勸我稱王,又是什麼魏國招降你,還想在江州搞獨立王國!你啥時候想過集體利益?

一番話,說得李嚴面紅耳赤、理屈詞窮。李嚴被一擼到底、廢為庶民。

七、結語

縱觀李嚴晚節不保的跌宕人生,從曾經的文武雙全、銳意進取,到最後的蠅營狗苟、自私自利,甚至無法無天,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內捲化的人生。而也正是這種人生模式,導致李嚴從人生巔峰跌落到谷底。

或許,在職場上,當我們出發之後,就應該時刻審視自己是否還保有初心,自己是否還是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自己,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內卷!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原標題:《李嚴的內卷人生》

相關焦點

  • 李嚴的官位並不在諸葛亮之下,而諸葛亮為什麼排擠李嚴?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劉備臨終前託孤實際上是託付給了兩個人,除了諸葛亮以外,另一個人就是李嚴,諸葛亮與李嚴同為輔佐大臣,並受遺詔。 但事實上李嚴在蜀漢朝堂上並不像諸葛亮那麼有話語權,儘管李嚴的官位並不在諸葛亮之下。故而有許多人說是諸葛亮排擠李嚴,那麼諸葛亮為什麼容不下李嚴呢?
  • 三國人物傳——李嚴
    李嚴這個人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雖然這個人比如在蜀中期推卸責任,後流放,不過這個人有點本事,諸葛亮北伐,李嚴在白帝防東吳。李嚴,後改名李平,字正方,中國三國時荊州南陽郡人,蜀漢的將領和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託孤大臣。
  • 諸葛亮是李嚴最大政治對手,為何諸葛亮去世,李嚴反而憂懼而死
    但是諸葛亮死了的時候,哭得最傷心的,卻恰好就是李嚴。而且李嚴不是假哭,是真哭,沒過多久,他就因為悲傷過度,跟著去世了。那麼明明諸葛亮是李嚴最大的政治對手,為什麼諸葛亮去世的時候?李嚴卻偏偏哭得那麼傷心呢?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說諸葛亮是李嚴的最大政治對手?
  • 三國志戰略版李嚴值得培養嗎 李嚴有用嗎
    三國志戰略版李嚴值得培養嗎?三國志戰略版李嚴有用嗎?李嚴怎麼加點?不少玩家都想知道關於李嚴這個武將具體的用法!話不多說,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三國志戰略版李嚴值得培養嗎?   相比於很多五星橙將和四星神將來說,李嚴這個武將肯定沒有太大的亮點,因為無論是屬性三維還是兵種都比較一般,這主要是李嚴並非是一個PVP的武將,而是屬於平民玩家前期過度的內政武將,在缺乏內政官員的情況下,可以委任他擔任一下委任為木材官,,通過自帶的「核葉扶蘇」戰法,可以讓玩家的木材產量提升1%- +2%!
  • 李嚴意圖分裂蜀國,諸葛亮為除李嚴:先斬了馬謖吧
    劉備臨終前曾託孤諸葛亮與李嚴,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 諸葛亮一生跟隨劉備忠心耿耿,能力又顯而易見,託孤於他很是正常! 而李嚴則是降官,劉備為何也要相託呢?
  • 為什麼李嚴會成為劉備的顧命大臣?李嚴:我才是真正的南陽臥龍
    【李嚴:我才是真正的南陽臥龍】已經不是第一次看李嚴了。 所以就不從頭到尾細細介紹這個人。 今天看一些李嚴之謎:為什麼李嚴會成為劉備的顧命大臣?李嚴沒有什麼在內政上的表現,大概就是編了蜀科,但軍事記錄算是相當多。 甚至有著「可敵陸遜」的後世評價。 原文出自三國演義八十七回:「李嚴在白帝城,此人可當陸遜也。」
  • 《三國志戰略版》李嚴戰法怎麼點 李嚴戰法加點推薦
    很多玩家們的夢想就是親身參與到三國歷史中,用自己的努力來改變歷史,並創造新的歷史,來三國志戰略版這款遊戲中能夠讓我們得到滿足,排兵布陣的快樂讓玩家們欲罷不能,今天九遊小編和大家介紹一下李嚴這個人物,以及戰法傳承技能。
  • 劉備託孤兩人,為何世人只知諸葛亮而不知李嚴?孔明對李嚴做啥了
    李嚴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而從劉備的角度來看,他也並不希望諸葛亮獨掌大權。所以,劉備在臨死前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二人。 但世人只知諸葛丞相,又有誰認識李嚴呢?劉備明明是託孤於孔明於李嚴二人,為何在劉備死後,李嚴便遠離了蜀國的政治中心?諸葛亮到底對李嚴做了什麼呢?
  • 皆大歡喜的冤案:論「李嚴之廢」
    《李嚴傳》對此事敘述頗為簡略,且視角與闡述,均出自葛侯;李嚴方面的辯解則不見記載。因此,也就有必要探討「李嚴廢放」的真相。 可以推斷出,李嚴之廢,根源在權術爭鬥;導火索則是其在江州的擁兵自重。
  •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 內卷這個詞怎麼火了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內卷通俗的說就是內部競爭。內卷是從內捲化而來,內捲化最早是描述農業問題的,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現在很多高校學生用內捲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類似於養蠱、互相傾軋之意。
  • 劉備臨終前,真將兵權交給李嚴?李嚴又為何能高居輔政大臣之位?
    《三國志李嚴傳》載:「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試想,歷代有出現過執掌全國最高軍事的統帥不是留在都城,而是鎮守地方的嗎?顯然不可能。故而「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的意思並非是讓李嚴留在永安,總攬蜀漢內外軍事,而是李嚴總攬永安內外軍事,統帥留守永安的中央軍和地方軍,防備東吳進防。
  • 諸葛亮罷免李嚴,是權力鬥爭還是罪有應得?
    蜀漢建興九年(312)諸葛亮罷了驃騎將軍、中都護李嚴的官。李嚴是和諸葛亮一起接受劉備託孤的大臣,一個顧命大臣處分了另一個顧命大巨,這是蜀漢歷史上最重大的案件.在這一事件中,處理人諸葛亮和被處理人李嚴誰是誰非?有人認為諸葛亮罷免李嚴是二人一場權力之爭,這是真的嗎?
  • 什麼是內卷現象 內卷是褒義還是貶義?如何理解內卷
    什麼是內卷現象內捲化(involution),又譯為「過密化」,指「農民在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動投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帶來產出的成比例增長,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的遞減「的現象。
  •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是丞相,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
    三國時期,劉備臨死前,召見宰相諸葛亮,命令李嚴協助劉禪。劉禪登基後,諸葛亮和李嚴擔任重要職務,共同治理蜀漢。李嚴在蜀漢時期僅次於諸葛亮,但後來,由於諸葛亮的原因,李嚴被廢除為平民。
  • 李嚴與諸葛亮誰才是劉備真正的託孤對象
    而且李嚴遠在永安,距離成都非常遙遠,這點對李嚴堅守崗位的職責產生非常大的打擊。首先,光祿勳本應領兵保護宮廷安全,一但李嚴無緣兵巡皇宮,只能駐留邊境的話,實質上不可能盡職護衛皇帝。李嚴的「統內外軍事」,就統治效力來說:內不達成都諸葛亮,外不統漢中魏延,從常年駐留永安而言,只限於永安一地,不管李嚴換成其它響亮名稱,實質上就是一名永安邊將,可見李嚴的「統內外軍事」,虛名勝於實質。劉備並沒有留下「軍政分離」的指示(請舉證),也沒有規定李嚴一定要制衡諸葛亮(請舉證),甚至於沒有授權李嚴掌握全國兵權(請舉證)。
  • 諸葛亮除掉李嚴大權獨攬,何不代替劉禪稱帝?五丈原病逝曝出真相
    提到三國我們都知道,劉備漂泊半生,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年過四十還沒有立錐之地,直到他遇到了諸葛亮,才迎來人生的轉機。劉備建蜀國之前,有兩次大的運氣,第一次就是遇到了張飛關羽,兩個萬人敵的將才成了劉備不離不棄的兄弟,第二次就是遇到諸葛亮,未出茅廬便天下三分。
  • 李嚴原本默默無聞,為何能被劉備選為託孤大臣?真相讓人汗顏
    夷陵之戰之後,劉備也走到了人生的終點。但是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劉備選擇的人當中,不僅僅是諸葛亮,還有一個人便是李嚴。選擇李嚴,或許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這麼一個無關緊要的人會被劉備看中。其實劉備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豪傑,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權力要想保持平衡,自然要兩隊實力的平衡。
  • 諸葛亮去世,李嚴哭的傷心欲絕的原因分析!
    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也極度的悲痛之中,其實我們從李嚴和諸葛亮前前後後發生的摩擦說起,李嚴的激憤主要是哭自己的政治前途和不想被人秋後算帳。李嚴犯下了不可饒恕的三件大事 1、託孤兩人不同心同德。 但是兩人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劉備在託孤的時候很明顯能說明問題,他說假如劉禪不行,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但是卻沒有跟李嚴說這些話。名為託孤重臣,可是更加像是要李嚴輔助諸葛亮。分給的職位也很能說明問題,諸葛亮是丞相,輔助劉禪處理全國政務;李嚴是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手握兵權,卻留下鎮守永安,遠離朝政中心。
  • 諸葛亮李嚴兩託孤大臣權重一樣嗎?
    劉備臨終指定了兩個託孤大臣:諸葛亮和李嚴。後來,諸葛亮將李嚴調往漢中前線,再後來更是因為李嚴運糧不及而將其免職。對於這種結局,很多人認為這是諸葛亮在打擊排擠李嚴,為的是大權獨攬。那麼,諸葛亮和李嚴這兩個託孤大臣他們的權重是一樣的嗎?
  •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對於劉備為什麼要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表示不理解。在這部分人看來,李嚴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不見經傳的人物,甚至認為李嚴根本沒有資格替劉備掌管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