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律芭蕾舞服:芭蕾藝術發展的各個時期也是世界服飾創意,設計,水平演進的寫照
21世紀什麼樣的文化活動最激動人心呢?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籃球、足球、電影、音樂……一切皆有可能。也許很多人都會選擇足球,因為它帶給人們的狂熱已經難以用言語表達,看看每屆世界盃球迷們徹夜不眠的架勢便已明了。不過,足球未必是最佳答案,因為動律認為人類進入21世紀後,芭蕾將取代足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激動人心的文化活動。
芭蕾是一個優雅高貴而令人陶醉的名詞,是法語ballet的音譯。它最早來源於古拉丁語ballo,動詞為baller,意思是「跳躍」。所以最早芭蕾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意思,它只表示「跳舞」,指代在宴會上表演舞蹈或當眾表演舞蹈。在西方,廣義的「芭蕾」,歷史上曾泛指所有的舞蹈,既包括歐洲特有的古典舞蹈形式,又包括多種多樣的表演性舞蹈。如歌劇中的舞蹈場面、話劇的插舞,以及歌舞與朗誦結合在一起的情節舞蹈等,都可以泛稱「芭蕾」。狹義的「芭蕾」既指西方一種特定的舞蹈形式,女演員身著白色紗裙、穿特製的腳尖舞鞋,用腳趾尖端跳的腳尖舞;又指綜合音樂、啞劇、舞臺美術、文學於一體,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和情節的戲劇形式。而進入20世紀以來,芭蕾一詞的內涵則更加廣泛,它不僅指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舞蹈,還包括其他用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甚至一些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兩者結合)不表現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僅演繹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的舞劇作品也被稱為芭蕾。
在西方,芭蕾一直被認為是美麗的象徵,被奉為「舞蹈藝術皇冠之珠」。它所展現的人體美,始終都是西方人所追求的美的形式。作為一種綜合藝術表演形式,芭蕾誕生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宮廷,是伴隨著歐洲近代文明一路走來的。而作為舞蹈的一個分支,它卻經歷了漫長和複雜的孕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有舞蹈形式的變化,也有服裝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芭蕾藝術發展的各個時期也是世界服飾創意、設計、製作水平演進的寫照。
一般認為,芭蕾孕育於13、14世紀的義大利。早在11、12世紀,義大利由於早期工商業的出現,經濟發展迅速,從而帶來了文化的繁榮,出現了城市歌舞。這種歌舞不僅成為城市中各手工業行會的重要娛樂手段,而且很快進入宮廷,受到帝王和貴族的喜愛。到13、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資本主義大生產、藝術、哲學和自然科學取得了顯著成就。尤其是在藝術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在義大利大大小小的公國的豪華城堡和富麗堂皇的宮殿裡,芭蕾應運而生,並且成為貴族們炫耀權威、迎賓宴會、結盟節慶和訂婚結婚等盛大儀式上必不可少的活動內容。
1489年,在義大利託爾託納一次盛大的婚禮宴會上,上演了一部結合了古羅馬擬劇與悲喜劇特點的大型歌舞——《俄爾普斯》,作品取材於希臘神話中關於俄爾普斯的傳說。後來這種伴侍宴會的舞蹈表演被芭蕾史家稱為「席間芭蕾」。表演者都是參加宴會的貴族成員,舞蹈是在典雅的宮廷禮儀舞蹈基礎上編排而成。為與那些坐著觀看的達官貴人的身份相匹配,席間芭蕾演出時非常注重服裝及布景的豪華豔麗。服裝採用厚底的織錦緞等精美面料並有褶飾,為了解決運動機能問題,把關節處(肩部、肘部)留出縫隙,用繩或細帶兒連接各個局部。更加值得一提的衣袖也就是從那時起,開始了獨立剪裁,獨立製作。
這種席間芭蕾在貴族們的吹捧下迅速發展。不僅出現了最早的舞蹈教師或指導,而且在15世紀初,義大利的舞蹈指導多梅尼可還寫了最早有關芭蕾的文獻《論舞蹈藝術和合唱指揮藝術》。甚至在義大利各地還產生了專門負責規劃和設計芭蕾活動的職業「承辦人」,這些積極的活動,使貴族府邸的娛樂性芭蕾活動日益普及,並以義大利為中心迅速在歐洲各地流傳開來。
1581年10月15日,在法國巴黎羅浮宮旁邊的小波旁宮裡,世界上首部芭蕾《王后的喜劇芭蕾》問世,它是法國王后凱薩琳·美第奇為了亨利三世王后的妹妹的婚禮,特意讓人編排演出的。這部芭蕾取材於古希臘詩人荷馬的敘事詩。演出時數百名身著盛裝的舞蹈演員表演了經過精心彩排的幾何隊形,王后也在侍女的簇擁下進場巡遊一番,風光一把。整場演出時間長達五個多小時。在這部宮廷芭蕾中,舞蹈演員的服裝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袖子上施加填充物,二是獨立製作、獨立使用的褶飾領「拉夫」出現在服裝上。這種裝扮也是當時社會上比較流行的一種裝扮,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的服裝特色。這部芭蕾第一次把舞蹈、音樂、歌唱和朗誦融為一體,創造了內容連貫的演劇性芭蕾,標誌著西方芭蕾的真正確立。此時的芭蕾以宮廷為服務對象,以娛樂和取悅宮廷權貴為首要任務。舞蹈的自娛性和表演性得到有效的交融,貴族們既是觀眾又是表演者,既獲得了自我消遣又展示了至高的皇權。
17世紀,巴洛克樣式開始出現在服裝上,華麗裝飾成為這一時期服裝的典型特色。這一特色恰好與芭蕾與生俱來的典雅風格相契合,使得芭蕾在這個時期發展尤為繁盛。尤其是在路易十四統治期間,由於路易十四本人的喜好和他不遺餘力的推動,使得宮廷芭蕾在路易十四時期發展到了鼎盛階段。而路易十四本人也被戲稱為「芭蕾國王」。在國王的影響下,貴族們也都離不開芭蕾,宮廷裡每天都有一場芭蕾上演。為了顯示王權的尊貴,服裝極盡奢華,絲綢已經無法滿足貴族們對服裝質料的追求,絲綢企業發明了將金銀絲織入絲綢的金銀絲花緞,這種絲織品使得服裝看上去金碧輝煌、無與倫比,顯示出登峰造極的豪華與莊嚴。就是這些高貴而華麗的服裝造就了17世紀法國芭蕾的「巴洛克」演出風格和古典主義審美情趣。
166l年,路易十四出於個人的喜好,下令創辦了「皇家舞蹈院」。1671年,隨著宏偉壯觀的巴黎歌劇院的落成,法國芭蕾開始由宮廷移至劇場舞臺演出,這時芭蕾被稱為「歌劇芭蕾」。這樣,芭蕾開始從宮廷走入劇場,進而非貴族的職業芭蕾演員開始演出,貴族舞蹈家對芭蕾的壟斷局面結束了。不僅如此,女主角都是由男演員扮演的演出習慣開始改變。1681年1月12日,在巴黎歌劇院上演的芭蕾《愛神的凱旋》中,芭蕾女演員首次登臺亮相,扮演女主角的拉·芳登也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職業芭蕾舞女演員。舞臺上,女演員穿著拖地長舞裙和緊身胸衣,外罩短燈籠褲或用鯨骨支撐的短裙,頭上戴著繁重的飾物,由於服裝累贊,所以當時女演員只能在地板上作平面移動。女演員的登臺改變了芭蕾舞臺上單一性別的歷史格局,但由於服裝上的原因,制約了女演員的發揮,這一時期男性在芭蕾表演上仍佔據著優勢地位。
進入18世紀,芭蕾真正向女性敞開了大門,一些女性舞蹈家開始嶄露頭角。其中卡馬爾戈和M·莎萊便是諸多舞蹈家中最傑出的兩位,而她們對芭蕾舞服的改革也是芭蕾史上精彩的一筆。卡馬爾戈是義大利人,出生於布魯塞爾。10歲開始學舞,15歲登臺演出便獲得巨大成功。在舞蹈中,她為了展示空中擊腿的技巧,勇敢地改動了傳統的芭蕾服裝。卡爾馬戈將傳統拖地長裙剪短了幾釐米,採用了短裙和內衣,將帶後跟的舞鞋改為軟底鞋,穿上這樣的服裝,女性芭蕾演員不再僅是在地板上滑動,文雅緩慢的「低舞」發展成為敏捷活潑的舞步。她的舞蹈改革一時間左右了當時芭蕾女演員的著裝新潮。
動律認為芭蕾藝術發展的各個時期正是世界服飾創意,設計,水平演進的寫照,而無論哪個時期的芭蕾對芭蕾服飾都有著十分嚴格的講究。現如今的芭蕾也依舊對服飾有著嚴格的要求,一身好的芭蕾舞服可以讓舞者更容易進入狀態,更方便老師觀察舞者的動作是否標準、肌肉使用情況是否正確,同時也是對舞者身體的一種保護。動律芭蕾舞服不僅具有前述的基本芭蕾舞服功能,還有其面料高彈保溼、親膚透氣還耐磨打理等優點,讓大家練舞時身心更愉悅,更好地展現自己!
動律——作為國內高端品牌芭蕾舞服生產銷售廠家,我們一如既往地堅持以品質取勝的宗旨,開拓創新,致力於給消費者帶來最優質的產品及服務,雖然我們已經取得一些不錯的成績,但並沒有放慢前進的步伐,仍在為成為行業中的最頂尖品牌而努力。
聲明:凡本網註明轉載自其他媒體的作品,轉載目的在於傳遞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