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換季時節,許多人的身體也有了變化:經常乏力沒精神、皮膚愛出油長痘、頭昏腦脹等等。有人把這歸結為「秋乏」所致,其實,這些都是體內有「溼」的表現。
溼氣重的人,從頭「溼」到腳!
頭部:溼氣侵入頭部,則出現頭暈、犯困、頭重如裹。胸腹部:溼氣滯留胸腹部,則出現胸悶、胃脹。消化道:影響食慾,不想吃東西,還會出現口臭,大便不爽,易粘馬桶壁。泌尿系統:體內溼氣重,且喝水較少時,小便排出不暢,易導致泌尿系統感染。關節:溼氣侵入關節,則關節酸痛、沉重、活動不利,痛處固定。下肢:溼氣侵犯下肢,可出現下肢水腫、腳氣等症狀。皮膚:溼氣過大會刺激皮膚大力散熱,負擔加重,免疫力隨之降低。因此,痤瘡、皮炎、溼疹、癬都會不請自來。
溼氣重的人該怎麼排溼?3個小妙招,輕鬆趕走黏人溼氣!
一、是食療祛溼
飲食調理的操作簡單,又無需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尤其是對於溼氣重的人。食療祛溼,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以用馬齒梗薏仁茶或者紅豆和薏米,製作簡單、祛溼比較快。
1、馬齒莧薏仁茶
用芡實10克、薏仁10克、赤小豆10克、馬齒莧5克、淡竹葉5克、槐米3克、綠茶3克,這是一天的量,用水煎煮,也可以衝泡袋裝茶還方便衛生,主要看個人需求。這些藥物可以溫和祛溼對身體還有益處。
2、紅豆和薏米粥
紅豆和薏米煮粥可以有較好的祛溼效果,原因在於紅豆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而薏米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兩者相互配合在臨床上祛溼有非常好的療效。
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還可以選擇冬瓜,山藥,蘿蔔,綠豆等食物去溼氣。如果身體溼氣重單純靠食物的方式,來祛除可能難以奏效。同時也應該結合藥物來進行治療,比如口服人參健脾丸、參苓白朮散等等。
第二、可以使用拔罐祛溼
拔罐祛溼主要是通過物理刺激和負壓人為造成毛細血管破裂瘀血,調動及修復壞死血細胞的吸收功能。同時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瘀滯,達到調理身體、祛溼的作用。
第三、可以泡腳祛溼
對於體內溼氣不重,或者想要預防溼氣侵體的人群,建議採用泡腳方法,每天晚上睡覺前用曬乾的艾葉,加入泡澡水中浸泡泡腳,約15分鐘左右,水溫不要超過四十度。
以上就是給大家介紹的祛除最快的3個方法,趕走黏糊溼氣,刻不容緩,趕快行動起來吧~
更多閱讀:
陰道炎可以自己好嗎?陰道是具備自淨能力的,但這種情況需就醫!
記憶減退、神經衰弱怎麼調理?安神補腦液與健腦丸一樣嗎?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