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天氣漸漸炎熱,不少人可能會產生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不良的現象,有的甚至還時常伴隨有精神萎靡不振、貪睡、手腳無力、舌苔白膩等現象,中醫把此類現象就叫「溼邪」。俗話說,十人九溼。面對溼氣,許多人恨不能除之而後快。但苦惱的是,這溼氣究是個什麼東西,我們又該如何遠離它呢?
為什麼身體裡會有溼邪?
《黃帝內經》曰:「燥以幹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溼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寒暑六入,故令虛而生化也。」作為六氣之一,「溼」對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有著重要的作用,能潤養人體,一旦缺失,人就會變得乾巴巴。
可如果溼氣過重,則會成為致病因素,表現在機體,則會遏制氣機,氣機上通下達不暢,使人渾身不對勁。古話說:「千寒易去,一溼難除。」溼邪分為內溼和外溼。
外溼:多因天氣潮溼、淋雨涉水所致,夏天溼氣很重,易因溼邪治病。
內溼: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嗜食肥甘厚膩,過食生冷,造成脾失健運,溼自內生,而溼氣的根源在脾,對於脾生溼、脾困溼的病症,一般健脾與利溼同治。
「溼邪」的5大信號
三伏天,溼氣當令,人體中的脾此時最旺盛。溼在中醫裡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髒,喜燥惡溼,溼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溼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溼邪」的侵入。
如何知道自己體內是否有溼氣?只要我們平時多加注意,就能發現可以判斷的信號很多。
1、起床時看感覺
早晨起床時還覺得睏倦、四肢沉重,尤其是小腿肚子發酸發沉,手腳冰冷,人也懶得動彈,說明你體內溼氣重了。
2、穿衣時看感覺
皮膚總愛起疹子,有時手腳患有小皰疹甚至脫皮,臉上、頭髮總愛出油,黏膩不舒服。
3、如廁時看大便
大便經常粘在馬桶上,一箱水還衝不淨,而且總有排不淨的感覺,說明體內有溼氣了。
4、洗漱時看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
5、刷牙時看惡不噁心
有些人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不乾不淨的感覺,想吐痰也吐不出來,也是體內有溼氣的表現。
6個習慣加重溼氣
1、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2、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3、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宜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4、喝大酒
這是加重「溼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溼邪,因此酒精儘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5、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溼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遊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溼」。
6、穿得少
「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溼邪侵入身體,特別是在秋冬季。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乾。
趕走溼氣:一泡、二不、三穴
一泡
中醫認為,溼邪越重,熱水泡腳就越有必要,熱水泡腳可以刺激胃經、膀胱經等足部的6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溼、通經、利水的作用。泡腳盆最好深一點,水多一點,沒過腳踝最好。腳盆裡的水涼了及時續水以保持水溫,時間以身上微微出汗為止。
二不
1、不貪涼:炎炎夏日,冷飲、飲料是最佳解暑選擇,但是由於飲料溫度太低,容易影響胃氣和降,出現噯氣、腹脹等症狀。
2、不淋雨:儘量避開潮溼的環境,避免外感溼邪,這樣可避免腳氣、溼疹等疾病的發生。
三穴
中醫醫穴位按摩也可以祛溼。常用於祛溼的穴位有以下三個:
1、豐隆穴:按摩這個穴位能夠把脾胃上的濁溼排出去。此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3分鐘。
2、足三裡穴:調理脾胃,驅趕內溼的好穴位。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脛骨前緣一橫指,一天2次,每次3分鐘。
3、中脘穴:和胃健脾,促進脾胃的運化,適用於痰溼困脾的人群。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臍連線中點(臍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鐘。
中醫祛除體內溼氣有嚴密的邏輯和方法
《黃帝內經》認為:脾主運化,根除溼氣,關鍵在脾臟。所以溼氣侵體,必然先調脾胃,以健胃養胃、利水滲溼為主。脾胃好了,人體自身的排溼能力自然就變強了。我們知道紅豆薏米可祛除體內溼氣,但熬煮麻煩,體質不合或用錯原料只會加重溼氣。所以除了紅豆薏米,還需合理、周全的添加其它食材,講究君臣佐使。消除溼氣的主要病因,並輔助改善其它症狀,提高整個機體的功能,合力抵抗溼氣,才能達到平衡、快速祛除體內溼氣的狀態。
紅豆薏仁芡實顆粒出自名醫組方,採用了中醫裡藥食同補的原理,在紅豆、薏米的基礎之上,選用芡實、魚腥草、荷葉、茯苓、梔子、橘皮、大棗、蜂蜜9種道地食材,科學配伍,使其性質更為溫和、平性,可長期食用;又有健脾、益氣、溫中、理氣、祛除體內溼氣的作用,可全面調和五臟六腑,根除溼氣的同時修復受損。
將所有原料磨成細密粉狀,不僅方便衝泡,更易被人體吸收,口感上也有很大的改善,尤其適宜脾虛肥胖者。精心調配的祛除體內溼氣食材,使祛除體內溼氣健脾、利水消腫效用達到最佳!對內可調理脾、胃、肺、腎,對外消除溼氣引發的嗓子不適、皮膚油光、眼皮腫脹、大便不成形等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