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溼氣重,身體會發出信號,若你超過3個,就該注意排溼了

2020-12-25 大醫本草堂

入夏以來天氣漸漸炎熱,不少人可能會產生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不良的現象,有的甚至還時常伴隨有精神萎靡不振、貪睡、手腳無力、舌苔白膩等現象,中醫把此類現象就叫「溼邪」。俗話說,十人九溼。面對溼氣,許多人恨不能除之而後快。但苦惱的是,這溼氣究是個什麼東西,我們又該如何遠離它呢?

為什麼身體裡會有溼邪?

《黃帝內經》曰:「燥以幹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溼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寒暑六入,故令虛而生化也。」作為六氣之一,「溼」對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有著重要的作用,能潤養人體,一旦缺失,人就會變得乾巴巴。

可如果溼氣過重,則會成為致病因素,表現在機體,則會遏制氣機,氣機上通下達不暢,使人渾身不對勁。古話說:「千寒易去,一溼難除。」溼邪分為內溼和外溼。

外溼:多因天氣潮溼、淋雨涉水所致,夏天溼氣很重,易因溼邪治病。

內溼: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嗜食肥甘厚膩,過食生冷,造成脾失健運,溼自內生,而溼氣的根源在脾,對於脾生溼、脾困溼的病症,一般健脾與利溼同治。

「溼邪」的5大信號

三伏天,溼氣當令,人體中的脾此時最旺盛。溼在中醫裡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髒,喜燥惡溼,溼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溼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溼邪」的侵入。

如何知道自己體內是否有溼氣?只要我們平時多加注意,就能發現可以判斷的信號很多。

1、起床時看感覺

早晨起床時還覺得睏倦、四肢沉重,尤其是小腿肚子發酸發沉,手腳冰冷,人也懶得動彈,說明你體內溼氣重了。

2、穿衣時看感覺

皮膚總愛起疹子,有時手腳患有小皰疹甚至脫皮,臉上、頭髮總愛出油,黏膩不舒服。

3、如廁時看大便

大便經常粘在馬桶上,一箱水還衝不淨,而且總有排不淨的感覺,說明體內有溼氣了。

4、洗漱時看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

5、刷牙時看惡不噁心

有些人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不乾不淨的感覺,想吐痰也吐不出來,也是體內有溼氣的表現。

6個習慣加重溼氣

1、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2、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3、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宜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4、喝大酒

這是加重「溼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溼邪,因此酒精儘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5、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溼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遊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溼」。

6、穿得少

「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溼邪侵入身體,特別是在秋冬季。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乾。

趕走溼氣:一泡、二不、三穴

一泡

中醫認為,溼邪越重,熱水泡腳就越有必要,熱水泡腳可以刺激胃經、膀胱經等足部的6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溼、通經、利水的作用。泡腳盆最好深一點,水多一點,沒過腳踝最好。腳盆裡的水涼了及時續水以保持水溫,時間以身上微微出汗為止。

1、不貪涼:炎炎夏日,冷飲、飲料是最佳解暑選擇,但是由於飲料溫度太低,容易影響胃氣和降,出現噯氣、腹脹等症狀。

2、不淋雨:儘量避開潮溼的環境,避免外感溼邪,這樣可避免腳氣、溼疹等疾病的發生。

三穴

中醫醫穴位按摩也可以祛溼。常用於祛溼的穴位有以下三個:

1、豐隆穴:按摩這個穴位能夠把脾胃上的濁溼排出去。此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3分鐘。

2、足三裡穴:調理脾胃,驅趕內溼的好穴位。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脛骨前緣一橫指,一天2次,每次3分鐘。

3、中脘穴:和胃健脾,促進脾胃的運化,適用於痰溼困脾的人群。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臍連線中點(臍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鐘。

中醫祛除體內溼氣有嚴密的邏輯和方法

《黃帝內經》認為:脾主運化,根除溼氣,關鍵在脾臟。所以溼氣侵體,必然先調脾胃,以健胃養胃、利水滲溼為主。脾胃好了,人體自身的排溼能力自然就變強了。我們知道紅豆薏米可祛除體內溼氣,但熬煮麻煩,體質不合或用錯原料只會加重溼氣。所以除了紅豆薏米,還需合理、周全的添加其它食材,講究君臣佐使。消除溼氣的主要病因,並輔助改善其它症狀,提高整個機體的功能,合力抵抗溼氣,才能達到平衡、快速祛除體內溼氣的狀態。

紅豆薏仁芡實顆粒出自名醫組方,採用了中醫裡藥食同補的原理,在紅豆、薏米的基礎之上,選用芡實、魚腥草、荷葉、茯苓、梔子、橘皮、大棗、蜂蜜9種道地食材,科學配伍,使其性質更為溫和、平性,可長期食用;又有健脾、益氣、溫中、理氣、祛除體內溼氣的作用,可全面調和五臟六腑,根除溼氣的同時修復受損。

將所有原料磨成細密粉狀,不僅方便衝泡,更易被人體吸收,口感上也有很大的改善,尤其適宜脾虛肥胖者。精心調配的祛除體內溼氣食材,使祛除體內溼氣健脾、利水消腫效用達到最佳!對內可調理脾、胃、肺、腎,對外消除溼氣引發的嗓子不適、皮膚油光、眼皮腫脹、大便不成形等表症。

相關焦點

  • 溼氣重的人,一般身體會發出五個信號,希望你不在其中
    若總是發現自己出現下面幾種症狀的話,就代表身上溼氣太重,應該及時調理。溼氣重的人,一般身體會發出五個信號,你確定沒中招?舌苔厚膩體內的溼氣過重可以通過口腔的變化來得知,如果有舌頭髮胖、舌苔厚膩等感覺,都有可能是溼氣過重引起。
  • 女生身體3個表現或是體內溼氣重,教你一招,助你排溼還美容養顏
    一、女生身體3個表現,或是體內溼氣重1、舌苔發黃正常人的舌苔都是比較薄且白,呈淡淡的紅色,但是如果女生的舌苔發黃的話,體內就存在溼氣了,有溼氣的人舌苔是比較重的,而且會呈現出一種黃色,非常黏膩的感覺,大家可以拿塊鏡子看一看,如果你的舌苔發黃比較重的話,就要考慮是不是體內溼氣太重了。
  • 早上起床時,身體會給你發出3個信號,中一個就應該除溼了
    中醫常說:「溼氣重,百病生」,溼氣一旦入體,就很難擺脫,而且,溼氣並不會「單兵作戰」,還會帶著其他五邪一起影響人們身體健康,所以近期,祛溼氣,已經成為了大家熱門討論的話題。溼氣的表現往往不明顯,而且也摸不著,看不見,但是它確實是埋伏在我們體內,逮住機會,就會危害我們的身體。
  • 大汗淋漓可能體內溼氣重?出現9信號,教你3招
    1、體內溼氣過重不僅會傷害到脾胃,若溼氣堆積在關節部位還容易誘發風溼性關節炎,因此若察覺到體內溼氣重,一定要採取相應的措施。生活中簡單的3招,幫你祛除體內溼氣,恢復神清氣爽第1招:避環境的"溼"想要避免體內溼氣過重,首當其衝就是避免"外溼"。
  • 中醫提醒:身體若有4個異常現象,或是體內溼氣重
    導語:女人體內溼氣重了,不僅會影響容貌,比如:臉上愛出痘痘,皮膚出油、膚色暗沉等等,還會影響生理功能紊亂,比如:月經不調、白帶異常等等。其實溼氣重了,如果我們不及時地將它們從身體裡清除出去,時間久了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無法估量的傷害。
  • 溼氣重的人,身體會有什麼樣的變化?這6個信號注意
    冬天比較寒冷,也是一個比較容易加重體內溼氣的季節,溼氣侵入體內後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傷害,侵入身體內的溼氣就好像一塊潮溼的毛巾包裹住各個器官,對身體機能造成嚴重影響,也給器官工作造成了嚴重影響。溼氣重的人,身體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 身體若有這些表現,或是體內溼氣重引起的,建議:參照對比一下
    溼氣重了會導致很多問題,女孩子最明顯的就是月經失調,所以重視排溼還是很有必要的。一、身體若有這些表現,或是體內溼氣重引起的,建議:參照對比一下1、白帶腥臭女人如果體內溼氣很重,她的白帶都會出現腥臭味,而且還常常會四肢無力,食慾下降。
  • 身體發出這些信號,說明體內溼氣重,睡前「三不要」,一定要謹記
    導語:又到了一年的三伏天,也就說明已經到了祛除溼氣最好的時節,夏天雖然說很酷熱,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好好的利用,也可以幫我們把體內的溼氣全都排出去。溼氣的問題不容小覷,因為溼氣太重會對我們身體各個部位的運轉都會有不同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選用正確的方法去祛溼。
  • 溼氣重的人怎麼排溼?溼氣重可以這樣調理?
    並且,溼氣是萬病之源,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想要祛除溼氣,不妨從日常做起,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溼氣的「天敵」被找到了,早晚常吃4物,或助你排出溼毒!可以說是溼氣的「天敵」,溼氣重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花椒煮水喝,或者用花椒水泡腳,能夠有效的去除體內的溼氣和寒氣,助你排出溼毒更健康。
  • 溼氣重,身體會有3個「醜態」,做好這3件事,溼氣不敢來
    俗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祛。溼氣重不僅僅影響消化和吸收,而且也會導致身體肥胖,使得人們全身無力,各種疾病也會隨之而來,當身體有三個醜態時說明溼氣重,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 脾虛溼氣重,芡實和薏米,吃哪種更有利於健脾排溼?中醫告訴你
    脾主運化,脾虛了,水分不能及時被運化出去,體內的水溼就會增多,因此脾虛的人往往溼氣也比較重。脾虛溼氣重,吃什麼好?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薏米,也有的人會說芡實,這兩種到底吃哪種有利於健脾排溼?該怎麼吃?此文中醫告訴你,脾虛溼氣重的人不妨試試。
  • 體內溼氣重,會影響身體健康,避免3種習慣,或能有助排溼
    一、體內溼氣重,會影響身體健康,避免3種習慣,或能有助排溼1、深夜洗澡洗澡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之一,洗澡有助於清潔體表的雜質,有利於健康。但是,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每天晚上很晚才會洗澡。如果,經常在晚上21點後洗澡,就要注意了。21點後,人們體內的陽氣會不斷減弱,防禦能力逐漸下降,如果在深夜時段洗澡,很容易導致體內溼氣囤積,影響健康。
  • 身體有6個表現,說明溼氣侵蝕嚴重,3步祛除體內溼氣
    導語:所謂溼氣重是體內溼,對於身體危害比較大,常見的是導致肥胖和虛胖,以及對精神面貌的影響。身體溼氣重,大多由於外界環境及生活方式導致。溼氣侵襲人體後會,發出這5個求救信號:1、頭部信號——頭臉油膩,洗不淨的油光,毛孔粗大。
  • 溼氣重的人,從頭「溼」到腳!怎麼排溼最有效?學好3招溼氣去無蹤
    又到了換季時節,許多人的身體也有了變化:經常乏力沒精神、皮膚愛出油長痘、頭昏腦脹等等。有人把這歸結為「秋乏」所致,其實,這些都是體內有「溼」的表現。溼氣重的人,從頭「溼」到腳!泌尿系統:體內溼氣重,且喝水較少時,小便排出不暢,易導致泌尿系統感染。關節:溼氣侵入關節,則關節酸痛、沉重、活動不利,痛處固定。
  • 溼氣重的人,身體多有這4個症狀,教你幾招輕鬆排溼
    身體中的溼氣來自於大自然界中的氣候潮溼和食物,溼氣過重會損耗陽氣,導致女性月經失調、痛經或閉經、四肢酸軟無力和身體肥胖等,特別是出現以下幾個症狀是說明溼氣重。
  • 溼氣重的人,可能會有「3個特徵」,3個小妙招輕鬆調理
    溼氣重的人,可能會有「3個特徵」,3個小妙招輕鬆調理導語:每個人的身體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溼氣,如果溼氣非常嚴重的話,就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會讓我們的身體感覺到特別疲勞一、那麼,溼氣重身體會出現哪些信號?1、頭髮出油嚴重有些人天生頭髮就非常的油膩,只要一天不打理就沒法看,當然也有些人是不良習慣造成的,平時特別喜歡吃刺激性的食物,還經常熬夜,不喜歡活動,時間一長體內溼氣就比較嚴重,頭髮就會容易出油。
  • 溼氣重的女人,這3個地方越「凸」,多做2事助排溼,預防婦科炎症
    溼氣雖然無法直接看到,但身體會有一些變化,溼氣重的女人,身體這3個地方會變「凸」,做2件事幫助身體排排溼氣,預防婦科炎症。一、3個地方凸起:1、肚腩凸起:很多女人常常為大肚腩所發愁,但無論如何怎麼減肥都很難減下,其實肚腩凸起並不一定是肥胖,有可能是因為體內溼氣太重。當溼邪無法自行消散積攢在小腹中時,很容易引起小腹變大。
  • 溼氣重,怎麼辦?健脾燥溼是關鍵,常喝一杯水輕鬆排溼
    這個時候,你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體內的溼氣加重了。有些人發胖是從腿部開始的,但是假如你的下肢莫名就變粗了變大了!這其實可能不是長胖了,大都是體內溼氣重而引起的!水分無法及時的排出。不管哪種酒,都含有溼和熱。白酒是溼氣差別不大啤酒類、紅酒、黃酒溼大於熱。長期飲用溼氣形成。以飲料當茶:當前飲料種類繁多,可以用寒性、熱性來分類,都會使不同體質的人形成溼氣,兒童尤其要注意。
  • 體內溼氣重的人,身體會出現這5個症狀,中2個以上,提醒要祛溼了
    溼氣是中醫的一個概念,中醫認為,人是大自然的一個部分,難免受到大自然的影響,體內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溼氣。如果溼氣過多,就會使身體的某個器官或者某個部位出現疾病。中醫將溼稱之為「溼邪」,它遇熱為溼熱,遇風為風溼。
  • 溼氣重的人,身體有4種表現!想要健康祛溼,謹記4多、3少
    因為溼氣,又稱為萬惡之邪,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中醫最怕溼邪!溼氣,遇寒則為寒溼;遇熱則為溼熱;遇風則為風溼等等。所以,對於「溼氣」,真的是,千寒易除,一溼難排!溼氣越重,身體自然不健康,壽命也會相對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