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又溼又油,多半是「溼氣」太嚴重,排溼還看這3招

2020-12-25 家庭醫生在線網

耳屎在醫學上被稱為耵聹,這是一種淡黃色粘稠的分泌物,能保護外耳道皮膚,同時也能粘附外物,一般可通過張嘴和咀嚼等運動自行排出。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耳屎有時是溼的,有時是幹的,特別是耳屎又溼又油時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

「耳屎」又溼又油,是身體出了啥問題?

耳屎的形態跟人種有關,黃種人大部分是乾燥的耳屎,歐美和非洲人大部分是溼耳屎。另外耳屎也和遺傳有關,父母親是溼耳屎,那么子女是溼耳屎的可能性極高。不管耳屎是乾燥的還是溼潤油膩的,只要從小到大都是這樣,就不用太擔心。若以前是幹耳屎,但一段時間內卻頻繁出現溼耳屎且非常油膩,說明體內溼氣大。特別是伴有頭髮和臉出油、大便粘稠且排便次數增多、皮膚易長溼疹和四肢無力,那一定就是溼氣重。

怎麼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氣?

1、早晨起床時

早晨起床時沒有任何精神,頭髮暈且疲勞,不喜歡動彈。特別是感覺小腿肚子發酸和發沉,這說明溼氣重。

2、上廁所時

拉大便時發現糞便不成形且長期便溏,說明溼氣重。每次大便後,總有一部分大便粘在馬桶上,難以衝下去,也是溼氣重的一種表現。若不方便觀察可以看一看擦拭後的手紙,正常情況下,拉完大便後一張手紙就能擦拭乾淨。體內有溼氣的人往往需要3~5張紙才能擦乾淨。

3、洗漱時

舌頭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每次刷牙前可以照鏡子觀察一下舌頭,通常情況下舌頭淡紅且潤澤,舌頭表面有一層舌苔,舌苔薄白,乾濕適中。若舌苔白厚,看起來滑且溼潤,說明身體體內有寒。若舌苔粗糙或發黃髮膩,說明身體中有溼熱。

如何排出體內溼氣?

1、避免外溼入侵體內

不能長期呆在潮溼環境中,特別是溼氣敏感的人,夏季不能直接睡在地板上,潮溼下雨天儘量不要出門,不能穿潮溼沒有幹的衣服,也不能頭髮沒吹乾就直接睡覺。

2、科學安排飲食

保持適量且均衡的飲食,少吃或不吃肥甘厚膩和酒等食物,不易被消化且容易引起腸胃悶脹和發炎,也要少吃油炸食物和甜食,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其發炎反應。中醫講生冷食物和寒性瓜果會使得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因此少吃為妙。不妨多吃能利腸胃和消水腫功效的食物,如薏仁綠茶或赤小豆等。

3、多運動

長期待在空調房中,出汗少,會減弱身體調控溼度能力,因此應多運動出汗來幫助排除體內溼氣。如跑步、遊泳或快步走等能活化全身氣血循環,加快水分代謝。

溫馨提示

炎熱夏季開空調時不能讓冷風直吹自己,儘量在空調房中穿上長衣長褲。睡覺前用熱水泡泡腳,可以在泡腳水中加入生薑或艾葉,能幫助排除體內溼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拔罐或艾灸的方式來去除溼氣。

相關焦點

  • 溼氣重的人,從頭「溼」到腳!怎麼排溼最有效?學好3招溼氣去無蹤
    又到了換季時節,許多人的身體也有了變化:經常乏力沒精神、皮膚愛出油長痘、頭昏腦脹等等。有人把這歸結為「秋乏」所致,其實,這些都是體內有「溼」的表現。溼氣重的人,從頭「溼」到腳!溼氣重的人該怎麼排溼?3個小妙招,輕鬆趕走黏人溼氣!一、是食療祛溼飲食調理的操作簡單,又無需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尤其是對於溼氣重的人。食療祛溼,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以用馬齒梗薏仁茶或者紅豆和薏米,製作簡單、祛溼比較快。
  • 女人溼氣重,有哪些表現?原來這些症狀都是溼氣鬧的,4招排溼
    在中醫藥學中溼氣分成二種。一是內部五邪,說的是風、寒、溼、燥、火之中的溼。主要是肺、脾、腎,氣的不足導致脾的消化吸收作用紊亂,也稱之內溼二是外感風寒六淫之邪,說的是風、寒、暑、溼、燥、火稱之為外溼,這便是溼氣的由來。
  • 溼是萬惡之源 女人溼氣重症狀這麼明顯 其實三招就能解決
    溼,你以為是雨水淋溼衣服,還是走在河邊溼了腳?其實溼,不僅與水有關,還與季節、氣候、飲食、家居環境有關係。古人講的「溼為萬惡之源」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溼為萬惡之源嗎溼,在中醫裡也是致病的六邪之一,但是溼從來不單獨存在,往往與寒、熱、風等結合,出現溼熱體質、寒溼體質、風溼體質、暑溼等。所以古人也講「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在女人身體上的表現1.易水腫,不僅腳部易水腫,還容易出現眼袋。2.痘痘經常出現,皮膚油膩,易脫髮。
  • 為什麼有的人耳屎是溼的,有的人耳屎是幹的?
    但是耳朵裡面會有耳屎的產生,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生理現象。耳屎在醫學上被稱之為耵聹。很多人疑惑,那麼耳屎究竟是什麼物質呢?其實他是耳道皮膚腺體分泌出來的物質,當然這裡面也包含塵土以及皮膚的一些脫落皮屑。即便是我們不去掏耳朵,耳屎也是可以自己排出耳道外面的。
  • 女生身體3個表現或是體內溼氣重,教你一招,助你排溼還美容養顏
    一、女生身體3個表現,或是體內溼氣重1、舌苔發黃正常人的舌苔都是比較薄且白,呈淡淡的紅色,但是如果女生的舌苔發黃的話,體內就存在溼氣了,有溼氣的人舌苔是比較重的,而且會呈現出一種黃色,非常黏膩的感覺,大家可以拿塊鏡子看一看,如果你的舌苔發黃比較重的話,就要考慮是不是體內溼氣太重了。
  • 溼氣重的女人,這3個地方越「凸」,多做2事助排溼,預防婦科炎症
    溼氣雖然無法直接看到,但身體會有一些變化,溼氣重的女人,身體這3個地方會變「凸」,做2件事幫助身體排排溼氣,預防婦科炎症。一、3個地方凸起:1、肚腩凸起:很多女人常常為大肚腩所發愁,但無論如何怎麼減肥都很難減下,其實肚腩凸起並不一定是肥胖,有可能是因為體內溼氣太重。當溼邪無法自行消散積攢在小腹中時,很容易引起小腹變大。
  • 男人溼氣重,應該怎么正確的排溼?你或許真不知道,看專家的理解
    男人溼氣重,應該怎么正確的排溼?你或許真不知道,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作為六邪氣之首的溼氣,近些年也是備受關注,主要是溼氣重降低我們生活質量,而且也比較容易同其他的疾病「勾結」生成新的疾病,如同寒結合成為溼寒,同風結合則成為風溼。
  • 健脾燥溼是關鍵,常喝一杯水輕鬆排溼
    溼性黏濁,如油入面。」溼與寒在一起叫寒溼,與熱在一起叫溼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溼,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溼。溼邪不去,吃再多的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形象的說,溼是身體的垃圾,是粘滯的髒東西。體內有垃圾,必然影響咱們身體整體的健康情況。
  •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溼氣重怎麼辦?
    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老話:千寒易去,一溼難除!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溼氣,但是有的人溼氣特別重,溼氣重會讓我們身體感到沉重,壓抑,讓人頭皮,頭髮油膩,有的人昨天晚上剛洗的頭髮,第二天不到中午就油膩膩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幾天沒有洗頭髮,真的很冤枉!
  • 溼氣纏身生百病!醫生:一碗四神湯,早晚喝一點,趕走大溼兇
    中醫有一句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難怪排溼是很重要的養生關鍵。體內溼氣多,恐來自錯誤飲食習慣有一些人喜好高糖、高油、高脂的三高飲食習慣,本來就容易引起血脂、體脂過高。過量攝取的熱量,導致肝臟分解代謝減慢,分解脂肪的脂酶活性變弱,易造成脂肪堆積,這就是痰溼體質形成的原因。再加上三高飲食會產生的自由基,容易讓血脂在動脈管壁上沉積,造成動脈硬化,進一步引起血管老化。
  • 身體溼氣太重怎麼排溼,簡單的祛溼方法
    身體溼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是溼氣的來源,溼邪過重則易傷陽氣。認為通過飲食、起居可以對溼氣進行調節。溼氣重是指溼為重濁有質之邪,屬陰,溼邪致病,常出現以沉重感為特徵的臨床表現。如頭身困重、四肢酸楚等沉重等。溼邪外襲肌表,困遏清陽,清陽不升,則頭重如裹。溼邪阻滯關節,陽氣不得布達,則可見肌膚不仁,關節疼痛重著。
  • 體內溼氣重,身體會發出信號,若你超過3個,就該注意排溼了
    入夏以來天氣漸漸炎熱,不少人可能會產生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不良的現象,有的甚至還時常伴隨有精神萎靡不振、貪睡、手腳無力、舌苔白膩等現象,中醫把此類現象就叫「溼邪」。俗話說,十人九溼。面對溼氣,許多人恨不能除之而後快。但苦惱的是,這溼氣究是個什麼東西,我們又該如何遠離它呢?
  • 身體出現這幾種反應,說明體內溼氣過多,教你三招去溼氣
    3、面部肌膚問題多對於正常的肌膚來說,突然面部爆痘出油都是溼氣比較重的一種表現,這個時候除了做好肌膚管理之外,必須得把體內的溼氣去除。體內溼氣積攢過多,在糞便排洩的過程當中就會出現糞便粘稠,以及排不出去等情況。這個時候需要注意一下去醫院及時排溼,避免身體遭受更嚴重的迫害。
  • 溼氣重的人怎麼排溼?溼氣重可以這樣調理?
    十人九溼,相信大家都有所體會,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都多多少少的受到溼氣的影響。並且,溼氣是萬病之源,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想要祛除溼氣,不妨從日常做起,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溼氣的「天敵」被找到了,早晚常吃4物,或助你排出溼毒!
  • 男人溼氣重?身體有這4個症狀,多是已成為「溼」人了
    不少人在脾臟功能受損之後身體運化水溼能力降低,有可能在體內溼氣堆積過多時帶來負面影響,而溼氣過重也會出現健康問題,許多信號會產生。因此,發現自己有溼氣過重的標誌,應該通過一些好的方式來去除體內溼氣,才能提高臟腑功能,防止身體不良反應明顯。那麼,男性身體有哪些特徵說明溼氣過重呢?
  • 溼氣重不重,舌頭「告訴你」,簡單4招,讓溼氣去無蹤!
    溼氣重的人,身體的小毛病會很多,比如:精神萎靡,臉上出油長痘,大便衝不乾淨。那麼怎麼從舌頭中判斷自己溼氣重不重呢?有沒有溼氣,看舌頭就知道1、舌頭肥大如果人體溼氣比較嚴重,舌頭就很容易變肥變大,而且舌頭中間會有一個明顯的凹陷,自己也會察覺到自己的舌頭比平時大了很多。
  • 你的耳屎是幹的,還是溼的?先別噁心,這些原因或很難避免
    適當掏耳朵本身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只要控制好頻率,掌握正確的掏耳朵方法,不會對耳朵造成嚴重的傷害。而部分人平時掏耳朵的次數太多,總是閒來無事就想要掏耳朵。這種行為有可能會對耳朵造成損傷,甚至對聽覺系統造成影響。實際上,我們對耳朵的分泌物不應總是過度清潔,這樣才能避免健康受到影響。
  • 排溼氣只會傻傻地拔罐?水裡加這些,溼氣不再纏身
    如果不及時排出體內溼氣,就會引發各種不適應,很多人都喜歡去用拔罐來排溼氣,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排溼方法,不過拔罐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或者位置不對,很容易損傷皮膚,造成嚴重的後果,而且拔罐主要是去除體表的溼氣,對於體內的溼氣幫助不大。
  • 溼氣也分種類?內溼和外溼,溼寒和溼熱,老中醫幫你分得清清楚楚
    其實不經意間,你的身體可能存在一些疾病的隱患,此時溼氣可能已經入侵你的身體。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你的體內溼氣很重的話,你的身體就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說,因為溼氣的積壓,長時間的不運動,加上油膩的飲食,都會使你的身體變得肥胖。臉上還會因為出油過多,長了許多的痘痘。中醫裡面分為外溼和內溼。那麼,什麼是外溼和內溼呢?
  • 溼氣重不重,看這3個地方胖不胖就知道,要及時的進行排溼了!
    這段時間是溼氣最喜歡的季節,就是夏季末接近秋天的這一段時間,這個時期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時候,又因夏天人們的飲食不節制,經常吹空調等,空氣的溼度大,天氣早晚溫差較大,導致人們在這個時候容易被溼氣入侵。中醫常說:「溼氣是百病之源」,體內溼氣過重,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因此我們要及時的辨別自己體內是否有溼氣和及時的排出體內的溼氣,這樣才能有效避免一些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