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一本老北京民間故事大全,從北京城建城傳說,到地名掌故來源,從皇家奇聞異事,到普通百姓傳奇經歷和勸善懲惡故事,原汁原味,應有盡有。話不多說,先跟大家分享兩個故事——
盧溝橋的傳說
盧溝橋因其數不清的石獅子和抗日戰爭爆發地而聞名中外,盧溝橋下流的是永定河,民間傳說這裡早先沒有橋,是個擺渡口,來往客商,做買賣的來到這兒,全要搭擺渡過去。後來怎麼有了橋呢?有這麼個故事。
盧溝橋。
從前,就在這宛平城裡,有個姓蘆的,是山西老西兒。他就光杆一個人兒,在這兒開買賣。買賣越來越大,一來二去的就發大財了。
這天,蘆掌柜一想,該回家看看了,就帶上金銀財寶順著大街到了永定河邊,要過河回山西探親。誰料,這擺渡的一看是蘆掌柜,頓起歹心,找了個機會,將蘆掌柜推到河裡去了,又把蘆掌柜的金銀財寶搬到自己家據為己有。
擺渡人得了財,還能擺船嗎?就不幹了。在這城裡也開起買賣來,成了個大財主。後來擺渡人又娶了房媳婦,生了個小小子,長得又白又胖。可有一宗,就是天天打他爸爸,一天打三回,一回打三個嘴巴,不打吃不下飯。一回兩回,這擺渡人還不理會,尋思孩子小,不懂事唄!可是天長日久,就覺得不是事啊。
大門緊閉的宛平城。
那時候,這城西有個興隆寺,廟裡有個老和尚。這老和尚告訴擺渡人:「你這是做了虧心事啦,他怎麼能不打你呢?」擺渡人心虛,忙問怎麼辦?能不能解?老和尚說:「解是能解,那你就把家產拿出來修個橋吧!」
擺渡人到家就把家產錢財都拿出來修了這座橋。為什麼叫盧溝橋呢?這就是紀念那個姓蘆的老西兒啊!從這以後,果不其然,擺渡人的兒子就不打他了。(記錄:北京民間文學調查採錄組郊區組 唐天然)
通州塔的傳說
通州燃燈佛舍利塔。此片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打北京城時,隨軍記者費利斯·比託拍攝的,也是北京最早的照片之一。比託站在今天通州西海子公園西門外、通惠河北岸拍攝了這張照片。燃燈佛舍利塔位於通州舊城北門內,乃鎮河之塔。此塔當時是通州的地標建築,清詩「一支塔影認通州」流傳至今。
通州燃燈佛舍利塔遠景
通州街景,遠處是燃燈塔
通州有個古塔,叫通州塔。這塔原來在東塔胡同,後來搬到下西塔胡同了。這塔怎麼搬的家呢?有一段故事。
東塔胡同,原來有一家人家姓張,寡母帶著一對姐弟,靠替別人漿洗衣服度日。他們住在塔下,娘三個整天給人家洗衣服。媽媽攬來,姐姐來洗,弟弟去曬。有幾家街坊也給人家洗衣服,可是人家洗了衣服,拿出去一曬就幹了。他們洗的衣服,拿出去總是幹不了。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靠著這個古塔有陰影遮著。
這天弟弟又出來曬衣服,曬了一天還不見幹,又曬了一天,還是不幹。到了第三天總該幹了吧,到那兒一看,還是不幹。弟弟氣急了,他拿個石頭子扔過去:「就是你這個死塔,害得我們曬不乾衣服。不定哪一天,我非讓你搬家不可!」說完就氣呼呼地回去了。媽媽問他:「你氣啥?」弟弟說:「我氣塔,它真是個死影壁!」姐姐問他:「你氣啥?」弟弟說:「我氣塔,它真是個死山頭!」媽媽說:「不要氣了,吃飯吧!」姐姐也說:「不用氣了,吃飯吧!」弟弟噘著嘴,拿起飯碗,吃上一口,跟媽媽說:「媽,我要拉塔!」媽媽說:「傻孩子,塔是死的,你怎麼能拉?」他吃上一口又跟姐姐說:「姐姐,我要拉塔!」姐姐說:「傻弟弟,塔是死的,你怎麼能拉?」他一句話沒說,吃完飯就睡覺了。
過了幾天,通州下了大雨,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嚇得誰都不敢出門兒。這時候就聽外面「轟隆轟隆」三響,震得地發顫,牆發晃,動了一陣兒就沒聲了。趕晴天了,大家出來一瞧——東塔胡同的塔沒有了,大家就談論起來:「塔沒了,塔沒了。」正在這時西塔胡同又來了一群人,「天上掉下塔來了,天上掉下塔來了。」原來塔由東塔胡同搬到西塔胡同去了。
塔怎麼會搬家呢?大家就打聽原因,東打聽,西打聽,沒人知道。這天打聽到了張家門口。媽媽怕出事說:「不知道。」姐姐怕麻煩也說:「不知道。」正在這時候弟弟拿衣服出來曬了,一邊走,一邊說:「我再叫你擋陰,我再叫你擋陰!」大家一聽,想必是他幹的,就去問:「老弟,你知道這塔搬家的事嗎?」弟弟抬頭看了看,笑著說:「我早就想把它搬掉,這回真的搬掉了。你們看,我這手還有繩子印呢!」大家聽完就傳開了。從此,這小孩就叫拉塔張。(講述:新開路黃俊,71歲;記錄:張紫晨)
金受申與《北京民間故事》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了,以上兩個傳說都有記錄的人,沒錯,這些選自《北京民間故事》一書的傳說,都是由專人從民間調查訪問收集的。
上世紀50年代末,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與北京市文聯聯合組織了北京民間文學調查採錄組,調查組的20多人分別到北京各區,收集了400多個民間傳說故事,然後由著名的掌故大家、民俗學家金受申先生進行編選。
金受申(1906—1968)生於北京,曾在羅常培長校、老舍任教的北京市立第一中學讀書,後在北京大學進修文學、哲學。1935年開始,為《華北日報》等報刊寫一些有關北京風物的文章。1938年開始在《立言畫刊》周刊上開闢《北京通》專欄。新中國成立後,經老舍介紹,1953年調入北京市文聯工作,直至病逝。
北京民間文學調查採錄組收集的400多個民間傳說故事,由金受申先生進行編選後留下了資料。今年,北京出版集團對這批珍貴的資料進行了整理出版,才有了原汁原味的《北京民間故事》一書。
除了上面摘錄的盧溝橋、通州塔的傳說,《北京民間故事》一書種還有北京城建城傳說、什剎海的來源、金魚池和龍鬚溝的故事、石景山的傳說、北新橋的來歷、景運門的炭、隆宗門的箭……說是北京民間故事大全,一點也不為過!如果您有興趣,請讀金受申先生的這本書——
文 | 摘選自北京出版集團《北京民間故事》一書(有刪減)
圖 | 通州區圖書館、北京出版集團等
來源: 北京日報
舊京圖說
編輯: 楊麗娟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