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裝步七連技師、四級軍士長官增虎入伍十餘年,帶出一大批優秀裝甲馭手。翟大帥攝
今年3月12日,習主席在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親切地對全國人大代表、第71集團軍某旅班長楊初格西說:當一名合格士官不容易,要不斷提高能力水平,努力做大師傅,帶出好徒弟。
士官隊伍是部隊戰備訓練、教育管理和武器裝備操作維修的骨幹力量,是戰鬥力建設的基石。當前,我軍士官編制數量佔到士兵總數的一半以上,建制班班長和武器裝備重要操作崗位基本上由士官擔任。隨著軍隊改革和現代戰爭的需要,士官作用越來越凸顯。有軍事專家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講,未來戰爭很大程度上是「士官的戰爭」。
打贏「士官的戰爭」,必須按照打仗的標準加強組織領導,創新管理機制,強化能力素質,真正建設一支與未來戰場相適應的強大的士官隊伍。即日起,《解放軍報》「軍營觀察」版就當前士官隊伍建設在北部戰區陸軍部隊展開調查,以點帶面「解剖麻雀」,折射全軍士官隊伍發展新情況、新認識、新舉措、新風貌,以期能為部隊各級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鑑。
軍銜沒有「槓」和「星」,「雙槍」也是亮晶晶
那一刻,第80集團軍某合成旅四級軍士長於志偉,覺得自己肩上的軍銜如此榮耀——
今年3月12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第71集團軍某旅士官班長楊初格西,受到習主席親切接見。看到這一電視畫面後,於志偉感覺「心都跳得格外有勁」。
「儘管我沒在現場,但習主席給了我們士官這麼高的『定位』,我覺得非常自豪!」連隊組織新聞日評,於志偉第一個站起來發言:扛著士官軍銜不是來「打工」,而是來打仗。
「譁——」話音剛落,掌聲如雷。
「這掌聲是情感的認同,更是全體士官的心聲!」該旅政委楊春文告訴記者,於志偉的有感而發能收到滿堂喝彩,背後有一段故事——
原來,於志偉畢業於常州工學院。2009年8月,看到全軍招收直招士官的通知後,他只是抱著找一份工作的念頭參軍,「就當打幾年工,上士幹滿後退役回家還能分配工作」。
入伍後,部隊請來優秀士官標兵與大家座談。於志偉驚訝地發現,很多「老班長」一幹就是十幾年、二十幾年,在部隊建功立業。這,深深地震撼了於志偉的心。重新審視自我,於志偉找到了人生坐標——士官,就該體現士官的價值!
這些年,於志偉3次主動留隊,成長為全旅唯一的坦克電氣專業士官教員。
「只要部隊需要,我就一直幹下去!」和於志偉有著一樣感受的,還有該旅汽車修理技師、五級軍士長李森。
2006年,李森滿懷希望參加提幹預選,卻再次與提乾擦肩而過。這意味著已到提幹年齡上限的他,再也沒有機會跨入軍官的行列。「士官不是『官』,這兵還要繼續當下去嗎?」
一個周末和戰友下象棋。棋盤上,對手兩車盡失,但卻靠著一個小卒將自己將死。圍觀者感慨:卒子過河抵大車啊!
一句無心之言,讓糾結於「走與留」的李森陷入深思:部隊不就像這盤棋一樣嗎?既然成不了「將」,就做一個扛大事的「卒」!
從軍20載,李森先後4次拒絕地方高薪聘請的誘惑,始終痴心鑽研軍用汽車修理,10餘次蟬聯旅以上單位「汽車綜合排障」比武第一。
「士官的『官銜』不大,但責任重大;地位不起眼,但作用很耀眼。」回望走過的路,李森依然初心不改:「雖說咱軍銜沒有『槓』和『星』,但『雙槍』也是亮晶晶!」
(責編:羋金、黃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