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曆經九次大危機,現代旅遊業的坎坷與成長

2020-12-27 騰訊網

本文約 11000 字,閱讀大概需要 20 分鐘

近百年來,災難、衝突、病毒始終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腳步。回顧歷史,20世紀初至今,世界範圍內共發生過2次世界範圍戰爭,3次嚴重的經濟危機以及4次大流行疫情。在危機過後,往往世界或局部的政治、經濟格局都會有所轉變,我們所在的旅遊行業同樣在不斷發展。

(唐)太宗謂梁公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歷史上每一次的系統性危機過後,針對旅遊行業及人們對旅遊的需求變化,是本文嘗試探究的重點。我們首先對近百年來發生的主要危機進行了歸納,如以下三張表所示:

2次世界戰爭

3次嚴重金融危機

4次全球性疫情

註:涉及經濟損失的估計按照當年金本位換算,新冠肺炎數據截至2020年5月20日

數據來源:西班牙流感數據來源於[美] 約翰·M·巴裡所著《大流感》中的估計,其餘數據來自Wind、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控中心(CDC)及其他公開途徑

由第三張表可以看出,新冠肺炎之前的大規模疫情持續的時間一般不超過2年,並且疫情出現以及爆發的時間節點大抵在第一年冬季到第二年春季,即冬春交匯,萬物生長復甦之際;其次,隨著公共衛生水平、醫療技術的發展,人們衛生意識的提高、政府管控力度的加強,通過有效地隔離以及抓緊研製疫苗降低了自20世紀初以來的感染病例及死亡病例數量。

但時至今日,在經濟發展程度、信息化、全球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當下,面對全球範圍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全世界仍舊難以通力協作,輕視、封鎖、謠言、猜疑、指責、甩鍋仍然是許多國家抗疫的主流行為,因此依舊無法避免較大規模的感染數與死亡數,由此可見黑格爾的至臻名言「歷史給人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們從未在歷史當中吸取任何教訓」是如此真實。

縱觀歷史,危機終將褪去,人們的生活、消費、娛樂仍要繼續。作為疫情下首當其衝的行業之一,旅遊業遭受到了斷崖式的重創。根據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的說法,2019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為6.5萬億元,按此估算,平均停滯一天,旅遊業便損失176億元。那麼,從2020年1月24日武漢宣布封城,全面進入抗擊疫情狀態以來,即使疫情回暖後出現了30%-40%的復甦,損失已逾萬億。旅遊業後續將如何發展,行業多久能夠恢復,人們對旅遊的需求是否會改變目前難以判斷。但或許歷史能夠幫助我們找到其中的一些能夠管中窺豹的跡象。

回顧旅遊業的歷史,可以發現人類旅遊行為在古代就已經出現。而現代旅遊行為則是人類發展到達一定階段的產物,開端在距今大約179年前的1841年7月5日,英國傳教士託馬斯·庫克包下了一列火車,以每人1先令的價格(包含免費的火腿肉午餐及小吃,以及唱讚美詩的樂隊)將多達570人的隊伍從英國中部地區的萊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參加禁酒大會。這短短11英裡的行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火車組織的集體旅遊,標誌著世界第一次集中性、商業性旅遊活動的開始。

總結近代百年歷史,現代旅遊業的發展與以下幾點特徵密不可分:

1. 旅遊目的地以及本國政治環境穩定;

2. 經濟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

3. 交通、酒店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

4. 生產力變革催生新的旅遊業態;

5. 假期時間增多;

6. 政府出臺鼓勵旅遊的政策。

以下將回顧歷次危機前後旅遊行業及人們旅遊需求的變化。

1. 一戰(1914-1918)疊加西班牙流感(1918-1920)

1914-1920年期間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傳染病——西班牙流感,兩個災難都對人類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第一次世界大戰共計造成超1000萬人死亡,直接與間接經濟損失約1700億美元(按金本位換算,約等於我國2019年全年GDP);西班牙流感累計感染約5億人,據估計有2500萬-4000萬人死於該流感(1918年世界人口約18億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疫情也在1920年春神秘地自動消失。在戰爭爆發之前,人類文明由於工業革命處於空前繁榮的時代。其中,旅遊業也是蓬勃發展的,比如美國,如下表數據顯示,20世紀初美國的國際旅遊支出已經突破一億美元,收支合計(即出入境旅遊市場規模)已佔GDP總量接近1%,位列世界第一,表明當時美國已經是一個較為發達的旅遊客源產生國,除一戰期間有所下滑外,戰後又迅速得到了恢復。同時,戰後由於美國本土受影響較小以及其戰後國際影響力的巨大提升,入境遊呈現爆發式增長。

1880-1920年美國國際旅遊收支平衡表(單位: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張俐俐.中國,日本,美國近代國際旅遊收支比較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1998(5):72-78.

美國1900年時期實行金本位,按金本位測算,1900年1盎司黃金≈21美元,換算成今日1盎司黃金≈1700美金,可知1900年的1美元≈2020年的81美元

總結戰前及戰後,第一次工業革命結束,各國的生產力、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城市化水平均得到了質的飛躍。向來是達官貴人、王侯將相、聲名顯赫之流才會產生的旅遊行為,慢慢開始走向大眾。具體來看,旅遊行業的變動主要體現在:

誕生了規模化的會議旅遊,成為大眾跟團遊的雛形。

工業革命後,英國、法國等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展示其強盛實力,舉辦了如世界博覽會、萬國博覽會等全球性會議。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貿人員、社會名流和旅遊觀光人士約603萬人次,而託馬斯·庫克組織了超過50萬人次前往參觀;1889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紀念會,參觀者達到了史無前例的3225萬人次 。

住宿領域基礎設施升級:以豪華酒店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湧現,現階段仍主要滿足高淨值客戶需求。

作為一戰的受益者及新的世界霸主,美國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心以及世界旅遊業的中心,除上圖所示的信息外,還有一個重要體現就是美國本土豪華型酒店的湧現:

1912年,紐約建成麥阿乎飯店,25層高,共1700間客房;

1919年,紐約建成耗資1.2億美元的彭瑟瓦那飯店,共2200間客房;

1928年,芝加哥建成史蒂文斯飯店,耗資2.8億美元,僱傭工人2200人,共3000間客房,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飯店之一;

1931年,華爾道夫·額斯多利亞酒店在紐約建成,共43層,曾接待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國王、王子、皇后及政府首腦和百萬富翁,是當時世界上最豪華、最著名的飯店,有「世界旅館皇后」之稱……

交通領域基礎設施升級,汽車進入大眾生活,民用航空得到發展,為大眾出遊奠定了基礎。

產業革命再次催生了新型交通工具——汽車。1908年「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的福特汽車公司推出設計簡單、結構緊湊、價格低廉的T型車(僅售600美元),累計銷量達1500萬輛。1910年,威廉·杜蘭特創辦了通用汽車公司;1925年,瓦特·克萊斯勒創辦克萊斯勒公司……戰前還屬於奢侈品的汽車,在1920年的美國已走進尋常百姓家。汽車增加了旅遊的靈活性和自由度,為國內遊與周邊遊的產生創造了條件。數據顯示,1926年共有約14萬遊客駕車至黃石公園,乘火車進入的遊客數僅為4萬人。

戰後,民用航空也得到了發展。1926年美國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而後經兼併收購成立了著名的美國聯合航空公司,主要提供航空郵件服務。1927年泛美航空成立,開闢了從佛羅裡達至古巴哈瓦那的第一條國際航線。1928年1月16日泛美航空在這條航線上運送了第一批乘客,花費1小時10分鐘,收費每人50美金。20世紀40年代初研製成功了波音越洋噴氣式客機,載客飛行業務的興起為大眾出境遊奠定了基礎。

女性的社會、經濟地位有所提升,女性旅遊消費開始顯現。

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新生的市場經濟與工業化弱化了女性的從屬地位。工業化程度最高的英國率先出現了更多女性獲得工作、接受教育以及從事政治活動(如1918年阿斯特子爵夫人成為英國下議院第一位女議員)的機會,女性的收入水平以及閒暇時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英國各階層婦女在旅行、醫療保健、美容、時裝及其他相關產品上的支出大大增加。而戰爭帶來的男性工人缺失,使得更多的婦女獲得原本屬於男性的就業機會,婦女的就業人數從戰前493萬到1918年7月的619萬,增長了23.7%。女性地位提升,經濟、政治獨立性增強,為日後的度假遊及親子遊提供了條件。

2. 大蕭條(1929-1933)

1820-1940年英美佔世界GDP比重

1929-1940年美國GDP總量,單位:十億美元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數據分析局(BEA)官網

一戰後美國取代英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巨量的訂單、人口以及財富轉移到了美國,從1928年柯立芝總統的國情諮文中不難看出當時美國人的自信——「自美國建國以來,歷屆國會審度國勢,莫有本屆所見之興旺繁榮。我國企業所造財富之盛,我國經濟所儲實力之雄,不但我國之民均享其利,域外世人也同受其惠。但現今日生存之必要條件,已由生活所需,進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生產不斷擴大,內有日增之國民消費吸納之,外有益盛之貿易通商推動之。我國今日之成就,實足快慰。我國未來之前途,實很樂觀」。

然而,這種建立在短暫的巨額貿易順差、高額配資、信貸以及分期消費狂歡之上的虛假繁榮很快在「黑色星期五」坍塌。隨著股市崩盤、經濟下行,政府也放棄了一直以來實行的「古典自由主義」思想,通過加息以及一系列法案,如《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的實施,開始效仿英國實行「光榮孤立」政策,大打貿易戰。危機國家如英、法、德紛紛放棄金本位,以貨幣貶值應對關稅壁壘。即便如此,全球貿易的銳減、不斷攀升的失業,使得失業者轉而支持法西斯主義和集權主義,最終釀成了二戰的悲劇。

大蕭條前後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數據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從經濟數據看,1929-1933年,美國GDP直接從約1050億美元降至1933年的不到580億美元,衰退最為明顯,直至1940年才恢復到了1929年的水平。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強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這一時期的旅遊業同樣受到了衝擊。

仍以經濟發展程度最高的國家美國及英國的數據為例,上圖顯示了1929-1940年美國GDP與1921-1938年美國遊客遊覽英國及大英國協的遊客數量對比,可以看出經濟發展曲線與出境遊客曲線存在高度的相關性。由於大蕭條帶來的失業以及負債,美國遊客前往英國本土的數量逐年降低,1934年甚至回到了12年前的水平,直至1937年才接近恢復至大蕭條前的水平,而後1938年又由於德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地區造成的地緣政治不穩定因素再次降低,也再次印證了旅遊行業對於收入水平以及政治因素的敏感性。

為了應對大蕭條,各國紛紛放棄金本位制度,以貨幣貶值應對關稅壁壘,對旅遊業來說,這整體促進了入境旅遊消費及國內遊的發展。在大蕭條時期,各國看到了旅遊業除了能夠平衡國際貿易收支、帶動消費外還具備了一定程度的外交緩和作用,因此本時期主要是政府行為影響了旅遊業的發展:

政府貿易保護,大力促進入境旅遊。

以英國為例,1929年,英國政府牽頭成立了官方機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旅遊協會(TAGBANDI),與旅遊業相關的數字統計、政策研究工作也逐漸展開。除此之外,英國政府還落實了英國工人帶薪假期制度,即1938年的《帶薪休假法案》。數據顯示,到二戰前夕已經有超過500萬的工人在每周工時縮短15%的情況下,享受除公共假期外不超過7天每年的帶薪假期,可任意選擇連休或間斷。

由於全球都實施了貿易保護,各國大力發展國內遊,旅遊開始從高端走向大眾。

大蕭條最主要的影響是針對出境遊而言,因出境遊往往需要較高額度的消費,而國內遊因花費較少,較為靈活,受到的傷害相對較輕。隨著汽車的普及率逐漸升高,與汽車相關的業務及旅行方式開始得到發展:

A. 在美國,周邊遊開始興起,如17號公路旁,離紐約市區不到130英裡的卡茨基爾山(Catskill Mountains)以及紐約市區以北235英裡的阿迪朗達克山脈(Adirondacks)成為大蕭條時期人們欣賞山川河流、田園湖泊同時休閒娛樂的度假場所。與此同時,一種名為Roadside auto-camping(在河邊建立帳篷營地)的模式開始興起,可以理解為簡易的公路服務區,為舟車勞頓的旅客提供住宿、餐飲等服務;

B. 1932年,剛成立的赫茲租車(Hertz)在芝加哥機場開設了第一家租車門店。同年,為進一步迎合全球乘飛機旅行的新趨勢,推出第一個飛行加租車的產品。第二年,雷德(Ryder)公司成立。二者的規模較大,網點遍布全美各地。其他汽車租賃公司也紛紛成立,但規模普遍較小,主要從事本地的短期汽車租賃業務。

3. 二戰(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戰持續了6年,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約5萬多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350萬億美元,約為2019年全球GDP總量的4倍多)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戰爭。隨著1945年9月3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國戰艦「密蘇裡」號的甲板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戰也隨之結束。

雖然戰爭給人類社會以及文明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但二戰結束後的十幾年中:

沒有再爆發大規模戰爭,政治環境相對穩定;

歐洲各國接受了1947年提出的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4年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接受了來自美國總計130億美金的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多方面的援助,該計劃有力地幫助了西歐各國的戰後重建,以及推動了歐洲一體化進程;

民航事業發展極為迅速;

與此同時,戰前歐洲國家普遍在國際貿易上處於逆差地位,旅遊業能夠有力地平衡國際貿易的逆差(數據顯示,戰前歐洲貿易赤字約20億美元,而在戰後的1947年迅速縮減至7.5億美元,其中旅遊業貢獻很大)。

這些背景因素給旅遊業創造了空前的發展良機。經過一段時間的戰後恢復,旅遊業開始了繁榮發展之路。

這個時期旅遊行業發生的變化有:

戰後經濟重建,大蕭條以來制定的貿易保護政策由於政治聯盟的建立實際上取消,經濟率先恢復的國家首先恢復了出境遊。

上圖數據為估計數,資料來源(1948). Tourist industry and European recovery 1948 to 1951. The Tourist Review, 3(3), 85-90.

仍舊以旅遊業最發達的地區北美及歐洲舉例,從上表可知,在戰後的3年內,前往歐洲大陸的美國遊客就翻了3倍多,平均行中消費客單價能夠達到725美金(相當於目前的43500美金),到1948年給歐洲帶來超過3億美金(約等於目前的180億美金)的外匯儲備。而Lickorish& Kershaw (1956)則指出1955年有超過3000萬遊客從歐洲外入境遊覽歐洲國家,其中美國遊客超過50萬人。

酒店集團開始建立並資本化,同時開始邁向周邊國家、海外市場。國內住宿業基礎設施開始整合,連鎖化經營模式興起。

戰後,美國酒店業迅速發展。希爾頓酒店集團(Hilton Hotel Corp.)於1946年建立(第一間酒店1919年成立),當時已包含康萊德、帕爾默、華爾道夫等品牌,並於1947年在紐交所上市,1949年,第一家美國大陸外的希爾頓酒店于波多黎各建立。而另一家大型酒店集團喜來登集團(Sheraton Hotel Corp.,現為萬豪喜達屋旗下) 也於1947年在紐交所成功上市。

同時,高速公路裡程的不斷延長以及特許經營協議的使用(Franchise Agreement)使得美國開始出現許多motel型連鎖酒店。motel採取標準化的運營管理以及與品牌文化相符的統一裝修,大多遠離擁擠的城市,一般建在高速公路要道旁。同時,motel採用會員制度,運用廣告培養品牌的忠實客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育作用。根據數據統計,到1961年,美國已經擁有約61000家獨立motel,較為知名的連鎖motel如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Daniel Niemeyer,1950s American Style: A Reference Guide(soft cover),2013

觀光遊向度假遊模式轉變。

戰後英國GDP快速增長,1950年英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5323英鎊/年,美國也超過了3500美元/年。同時,由於民航業的快速發展,包機出境度假遊模式開始興起,Vladimir Raitz(地平線旅行集團創始人)於1950年率先在國外開啟了度假大禮包式的包機度假旅行:以不到35英鎊/人的價格(中產能夠負擔的價格),為共計32名乘客提供包機度假服務,包括機票、當地簡要住宿及餐食,從英國蓋特威克機場出發到法國科西嘉島,為期2天。

自此之後,西班牙布拉瓦海岸各處以及義大利撒丁島等歐洲海灘、海島開始成為熱門度假目的地。北美的夏威夷、加勒比海岸等地也成為理想的包機度假地點。以夏威夷為例,遊客數量從戰後的1946年起,12年間翻了10倍,而1959年的飛躍(增加41.8%)則是由於夏威夷在1959年正式成為了美國的第50個州。

資料來源:Tisdell, Clement Allan . Handbook of Tourism Economics - Analysis, New Applications and Case Studies. World Scientific, 2013.

4. 網際網路泡沫(2000-2003)疊加911恐怖襲擊事件(2001.09.11)

1995年開始,「.COM」公司不斷成立,投機情緒高漲,歐美、亞洲多個股票市場中信息技術及網際網路公司股價高速上升,最終於2000年股市泡沫破裂,2年內抹去了網際網路公司5萬億美元(約等於今天的28萬億美元)的市值。2001年9月11發生的2駕飛機撞擊紐約世貿中心事件,是美國本土有史以來發生的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事件造成2996人遇難,並導致美國發動了持續8年入侵阿富汗的「反恐戰爭」。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數據分析局(BEA)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數據分析局(BEA)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數據分析局(BEA)

從上兩圖可以看出,網際網路泡沫以及恐怖襲擊的疊加讓美國GDP增速從6.45%下滑至3.2%,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由4.08%降至1.7%;而國際旅遊方面,出境遊及入境遊均受到較大影響。入境遊受影響最大,最低值較2000年的峰值下降了28.06%,出境遊則為9.95%。

資料來源:wind

在網際網路泡沫、911恐襲及SRARS的多重影響下,整體出境遊人次及收入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從國家來看美國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直到2005年才恢復至2000年的水平。危機到來的前後,旅遊行業也發生了變化:

酒店業開始整合:酒店集團開始整合存量的單品牌企業,同時進行增量業務的海外擴張。

國際酒店集團開始了規模化擴張的步伐

資料來源:萬豪集團官網

這個時期,隨著供給端的大量增加導致的酒店行業競爭加劇,發展較為迅速的美國酒店集團已經全面從國內的「跑馬圈地」時代轉向國內「存量整合」時代,最具標誌性的數據就是從1950年開始行業整體OCC(入住率)從80%開始下滑,使得行業整體開始進入了連鎖化、規模化經營的大趨勢。同時,酒店集團將業務範圍擴張至海外以搶佔增量市場。以目前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萬豪集團(Marriott)為例,依靠著對上述酒店的收購,使得此前專注商務、中端酒店的萬豪也成為了當時首家擁有從中端型到奢華型品牌的國際酒店集團。

旅遊籤證收緊、安檢升級。

911過後,美國實行「籤證禿鷲」政策,即在「9·11」事件後來自25個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籤證申請人會被要求進行額外的安全背景檢查,所有來自這些國家的16歲到45歲男性必須完成一個詳細的問卷,回答有關過去軍事經歷、武器訓練等方面的問題。隨後,他們必須等待至少20天直到華盛頓審核通過。這很大程度地影響了留學、旅遊、商務等行為。據統計,「911」後每年至少有超過2萬個美國籤證因此受到延期批覆。與此同時,各出入境地的安檢也升級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線旅遊企業誕生,分享網際網路時代流量紅利,危機過後,OTA開始向國外擴張業務範圍。

在網際網路泡沫的助推下,在線旅遊公司(OTA)紛紛成立:

Expedia於1996年作為微軟的一個部門成立,並於199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同年,在線住宿預訂平臺Booking.com在荷蘭成立;

1998年,Jay Walker創立在線旅遊平臺Priceline;

1999年,攜程旅行網開通,攜程於上海創立;同年,藝龍於美國德拉瓦州成立;

TripAdvisor於2000年成立,是世界範圍內第一家UGC類型的旅行信息、景點、餐廳、航司點評內容公司。

這一時期,國外OTA先於國內開始了在線旅遊平臺的整合,這一階段均為針對OTA最大的流量來源——機票與酒店業務進行發力,引流的同時還可進行抽傭,以Priceline為例:2005年完成了對歐洲最大在線酒店預訂平臺Bookings BV的收購,此後,Priceline將Active Hotels和Bookings BV進一步整合為Booking.com。目前,Booking已發展成為歐洲最大的在線旅遊網站,收購Booking.com也一度被譽為最成功的交易。2007年,Priceline又收購了亞洲地區在線酒店、機票預訂平臺Agoda.com,不斷擴展除北美、歐洲以外的市場份額。

5. 2008年金融危機(2008-2009)疊加H1N1流感(2009-2010)

2007年前美國信用泛濫,次級房屋信貸堆積,而大多數人並不具備償還能力。在房價下跌、債務違約紛紛發生後,發生了次貸危機。由於世界金融市場與美國的高度關聯性,終於在2008年演變為世界性金融危機。關於此次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程度眾說紛紜,有論調表示今日中國的產能過剩及樓市高企很大程度是超發貨幣帶來的後果。但從數據上看確實在頭兩年對經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國際貿易(「量化寬鬆」下美元貶值影響我國出口貿易)以及失業率方面。次年,H1N1流感在美國大面積爆發,並蔓延至214個國家和地區,導致近6000萬人感染,20萬人死亡。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數據分析局(BEA)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數據分析局(BEA)

資料來源:wind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數據分析局(BEA)

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對各國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影響較大:我國GDP增速由14.23%下滑至9.65%,美國則整體下滑了1.79%。疫情過後的幾年內,具體來看,由於金融危機發生之時,仍處於數字經濟、4G等產業高速發展的上升周期,同時主要國家均採取了積極的貨幣政策,GDP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得到快速反彈;其次,由於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PC、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滲透率飛速提升,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道路交通基礎設施也不斷完善,出行成本進一步降低,如2008年京津城際高鐵通車,我國高鐵事業步入快速發展期。

旅遊業方面,整體來說,國際旅遊受到的影響最大。根據UNWTO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國際入境人數增幅下滑了4.9%,2009年則直接下滑4.3%,連續14個月處於負增長態勢,直到2010年才恢復到危機發生前的水平,而受影響最嚴重的美國則多花費了一年的時間進行恢復。

具體來看,金融危機過後,旅遊行業也隨著網際網路後時代以及交通的改善產生了新的變化:

航空公司進一步整合,美國航司四分天下,話語權增強。

與住宿業相似,較高的運力供給、較低的客座率,不斷攀升的油價以及航司之間的惡性價格競爭是併購產生的重要原因,美國的航空公司也已經全面進入存量博弈的時代。在金融危機過後,由於整體經濟環境與資本市場的復甦,航空公司具備了併購的實力,同時對未來的發展抱有較好的預期,危機過後的幾年內航司的併購紛紛湧現。

資料來源:各公司年報

如圖所示,美國航空公司市場形成了4家寡頭壟斷的局面。寡頭壟斷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以及規模,同時進一步增強對OTA的話語權,逐漸壓縮了OTA的機票盈利空間,使得機票僅能成為OTA的導流業務,無法成為盈利項目。

酒店業增量業務達到天花板,存量業務開始加速整合,出現酒店集團併購其他酒店集團。

2016年6月萬豪(Marriott)酒店集團以136億美元的對價完成了喜達屋(Starwood)酒店集團的收購,旗下擁有30個品牌,涵蓋中端至高端,超7000家酒店,覆蓋131個國家及地區,成為了全球最大酒店集團;2014年,錦江集團收購歐洲第二大酒店集團——盧浮集團(Louvre Hotels Group),2015年收購鉑濤集團,自此,錦江旗下擁有品牌40餘個,分布全國31省及世界120個國家,現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酒店集團。

主力消費人群變化,出境遊及自由行蓬勃發展。

佔總人口比例15%的80後步入工作崗位,成為消費主力人群。隨著消費觀念的改變,追求自主性以及休閒性的理念增強,自由行更加受到推崇。與此同時,出境遊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自2005年央行調整匯率以來,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加之部分熱門旅遊國家及目的地對中國籤證陸續放寬,出境遊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2016年我國出境遊人次達1.22億人,總花費1098億美元,人均花費900美元,自2008年以來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5%。出境遊的爆發也使得旅遊企業紛紛出海,如設立海外合資公司,併購海外旅遊企業等。

交通資源集中度的提升,使其議價能力得到增強,倒逼OTA業務延伸,如進入小交通領域,由輕變重,向綜合性旅遊集團靠攏。

首先,由於大交通的公共屬性及集中度的提升,OTA難以從大交通當中獲取佣金收入;其次,遊客追求自由度、舒適度的需求,旅遊產品更多元化、碎片化的趨勢,使得OTA開始轉向小交通領域:如Priceline在2010年-2013年分四步完成了對英國最大租車平臺Travel Jigsaw(後更名為Rental Cars)的收購;Expedia於2014年併購Auto Escape Group,進入歐洲租車市場;攜程也於2013年投資了一嗨租車、易到用車。

結論及展望

歷次重大危機到來之時,各國普遍會採取貿易保護措施以保護本國產業不被進一步破壞。此時,旅遊人口變成了生產要素及政治籌碼,能夠起到恢復經濟及緩和多邊外交關係的作用。站在中國的角度來看,預計對外會向地緣政治親近的國家及一帶一路國家輸送,對內則側重於中西部地區;

危機伴隨經濟下行到來之時,人均可支配收入降低,消費人群將傾向性價比高、便宜且實惠的旅遊產品;

行業資源要素整合大幕即將開啟,土地、目的地資產、渠道、具備高現金流屬性等稀缺、剛需類資產將更受青睞;

全球衰退的背景下,對比歷次產業革命對人類社會帶來的顛覆性革新,目前新的經濟增長驅動引擎並未明顯出現。我們認為科技領域有可能誕生下一輪新的增長引擎,因此與旅遊高度相關的文旅科技、智慧景區、智慧城市、智能化也會成為旅遊業新的增長點;

基於對國內遊的側重,目的地的概念將進一步擴大延伸:目的地將不僅限於景區、旅遊小鎮、城市及周邊等,自帶流量(強導流屬性)、話題以及IP的小場景可以成為新的綜合消費業態;

重新、充分地挖掘、分類企業已掌握的C端客戶旅遊、消費的數據,開拓及利用私域流量,將數據顆粒的細化程度提升,探索後續的旅遊需求將創造更多價值。

結語

近百年來,儘管人類社會遭受眾多危機,旅遊業一直跟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的腳步不斷前行,旅遊行為從貴族活動走向大眾消費,旅遊交通從「古道西風瘦馬」到呼嘯疾馳的現代交通工具,從託馬斯·庫克1先令/人的570人旅行團,變成了現如今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回顧百年歷史,人們對於旅遊出行行為本身的需求,對於自然風光、名勝古蹟、探索新鮮事物的偏好以及對於創新、有趣旅遊活動的喜好從未改變。

目前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世界旅遊組織預計2020年國際旅客人數將下降58%。儘管這是個前所未見的恐怖數字,但我們有理由相信當疫情逐漸消退,旅遊行業定將重獲生機。

Reference

Lickorish, L., & Kershaw, A. (1956). How much further. The Tourist Review, 11(1), 1-30.

(1948). Tourist industry and European recovery 1948 to 1951. The Tourist Review, 3(3), 85-90.

Weiss, Thomas. 「Tourism in America before World War II.」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vol. 64, no. 2, 2004, pp. 289–327. JSTOR,

彭順生.世界旅遊發展史(第二版)【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17

Martin Pugh. Women and the Women’s Movement in Britain,1914-1999[M].Basingstoke&London:Macmillan,2000

張俐俐.中國,日本,美國近代國際旅遊收支比較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1998(5):72-78.

Tisdell, Clement Allan . Handbook of Tourism Economics - Analysis, New Applications and Case Studies. World Scientific, 2013.

Daniel Niemeyer,1950s American Style: A Reference Guide(soft cover),2013

作者簡介:胡琮彬,聚元資本私募股權投資部高級分析師、總經理助理。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會計與金融碩士,對外經貿大學會計學學士。曾服務於九鼎投資國企投資部、復星集團礦業資源事業部。

文旅行業最具影響力和資源聚集力的盛會

中國文旅產業年會

自2016年活動發起以來

累計參會3000人 覆蓋垂直企業超800

相關焦點

  • 一生坎坷的大畫家徐渭:自殺九次,最終窮死
    徐渭  有人說徐渭的一生是: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四處幫閒,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試不售,
  • 百年企業,從「大」開始
    就在於這個「大」字。百年企業成就的命運各有不同,然而,全世界的百年企業乃至千年的事業,都離不開一個「大」字。不「大」不足以成長,不「大」不足以永續,不「大」不足以百年。  適逢西方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乃至社會危機狂飆之際,《大盛魁》的推出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 《百年巨匠》十六次亮相央視朝聞天下
    《百年巨匠》十六次亮相央視「朝聞天下」欄目新聞集錦自百集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籌備拍攝以來,受到各大電視
  • 《百年巨匠》十三次登陸央視「新聞聯播」
    百集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自籌備拍攝以來,各大電視臺、報紙、門戶網站予以廣泛關注,紛紛大篇幅報導。特別是中央電視臺更是多次報導《百年巨匠》相關新聞,其中「新聞聯播」的報導多達13次。「新聞聯播」13次報導《百年巨匠》相關新聞2013年至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對《百年巨匠》美術篇第一部播出、百集《百年巨匠》啟動、《百年巨匠》美術篇第二部播出、《百年巨匠——林散之》開機、《百年巨匠——劉天華》開機、《百年巨匠——郭沫若》開機、《百年巨匠——舒同》開機、《百年巨匠》研討會、《百年巨匠》建築篇開機、《百年巨匠》紫砂篇開機、《百年巨匠
  • 《手術兩百年》紀錄片出來了!耗時3年、歷經12國拍攝……
    有數據統計,一個生活在今天的普通人,平均一生中將會經歷7次大大小小的手術。由中央新影集團北京發現紀實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紀錄片《手術兩百年》歷時3年,歷經12國拍攝,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於6月22日-29日,每晚20:04分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CCTV-9)播出。《手術兩百年》總共8集,每集50分鐘。
  • 旅遊業的年關變「難關」!
    當降價出售、賠本經營、註銷關閉成了旅遊業的求生之道,斷臂求生的旅遊業,年關變成了「難關」。1、景區降價出售無人問津11月10日,港中旅掛牌轉讓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中旅(登封)公司」)51%股權及債權,底價為3.47億元。
  • 「蕭條」與「危機」百年論戰
    來源:中國經營報延伸閱讀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各種經濟金融危機層出不窮,例如1929年的大蕭條,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資產價格泡沫破滅,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2009~2012年的歐債危機等等。
  • 省委七屆九次全會在海口舉行
    省委七屆九次全會在海口舉行省委常委會主持 沈曉明作總結講話 馮飛李軍出席全會聽取和討論了沈曉明受省委常委會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中共海南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歷經3次變身的百年藍色巨人IBM,還能和亞馬遜、微軟一較高下嗎?
    百年來藍色巨人IBM已歷經大型電腦、個人電腦、軟體服務等3次變身,在雲端新世代中,IBM是否從藍天開出一朵漂亮的雲與Amazon、Mirosoft、Google一較高下?本文由IBM百年發展史談起,並透過併購與投資來看IBM布局。
  • 自殺九次的大畫家徐渭, 最後...竟是窮死!
    【近現代書畫專場】【中國書畫特惠專場】預展時間:11月30-12月3日拍賣時間:12月4日9:00—17:00預展、拍賣網址
  • 新秀麗遭遇大危機
    來源:華盛證券 疫情致使全球旅遊業陷入冷卻期的同時,其餘震對旅行用品等相關市場的消極影響已日益顯現。 圖源:新秀麗官網 早在疫情爆發前,這家百年箱包品牌就已危機四伏。
  • 國家旅遊局:旅遊業現"三岔口" 屬開放性變化時代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8日訊(記者 於小薇)中國經濟網從國家旅遊局網站獲悉,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杜一力日前發表主題為「旅遊業之變」的講話,他表示,如果主動擁抱網際網路,成長階段的旅遊產業可能會產生一些意料不到的變化,帶來一個全新的前景;如果不能主動適應,網際網路產業的生長力也並不控制在我們手裡,對旅遊產業的影響還是依然會發生,過程中會有更多的盲目和亂象
  • 新階段中國旅遊業藍圖繪就 高質量發展成新共識
    「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發展的戰略任務是構建和完善社會文明促進和提升工程,新時代藝術創作體系、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現代旅遊業體系、現代文化和旅遊市場體系、對外文化交流和旅遊推廣體系。
  • 省旅文廳廳長孫穎:立足優勢 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 通訊員 李藝娜就如何貫徹落實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十四五」期間如何發展好海南旅遊產業?省旅文廳廳長孫穎12月15日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旅遊業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聚焦發展的三大產業之一,亦是海南著力培育發展的四個千億級產業之一,「十四五」時期是加快海南自貿港和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的關鍵時期,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要立足海南自貿港特殊政策,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深入研究中外消費者的旅遊需求,探索對接和服務旅遊消費的新路徑
  • 第21次現代漢語語法學術討論會暨紀念朱德熙先生百年誕辰國際學術...
    12月4日—6日,第21次現代漢語語法學術討論會暨紀念朱德熙先生百年誕辰國際學術視頻討論會以線上視頻方式舉行。此次會議屬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10周年系慶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句法語義室、《中國語文》編輯部、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 中共永吉縣委召開十四屆九次全體會議
    圖為中共永吉縣委十四屆九次全體會議現場 12月21日,中共永吉縣委召開十四屆九次全體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部署要求
  • 徐渭---自殺九次的大畫家最後竟然是窮死的
    就是如此一位才子卻在中年自殺九次,九次未遂,後又狂疾發作殺死妻子。如此「命硬」之人最終卻窮死。有人說徐渭的一生是: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四處幫閒,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試不售,九番自殺,十(實)堪嗟嘆!
  • 療傷八年,埃及旅遊業終於活過來了
    記者 | 潘金花歷經八年起落後,埃及旅遊業總算看到了曙光。據路透社15日報導,埃及央行表示,將投入500億埃及鎊(31億美元)扶持國內旅遊業發展,是之前相關經費(50億埃及鎊)的十倍。直至2017年,該國旅遊業才觸底反彈,收入76億美元,同比增長123.5%。隨著2018年4月俄羅斯恢復飛往開羅的直航航班,旅遊業進一步復甦。埃及央行此次加大扶持力度可以說是「乘勝追擊」。
  • 富士醇金 —— 富士山下歷經百年,匠心釀造東方口味
    富士醇金——威士忌品牌源於日本富士山下歷經百餘年的發酵熟成,致力於適合東方人口味的威士忌。其擁有18年、15年、12年的年份威士忌酒和調和威士忌及highball、梅酒等產品系列。
  • 預計2019年大陸遊客增加 臺旅遊業有望「轉正」
    中新網11月29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根據臺灣「觀光局」統計,今年前10個月赴臺旅客總數為89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3.59%。旅遊業預估今年赴臺旅客將超過1100萬人次,預估大陸遊客約270萬人次,仍是入境臺灣的最大客源,繼續蟬聯對臺灣觀光外匯收入貢獻度「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