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一名男子在倫敦泰特美術館故意毀壞畢卡索名作《女子半身像》,並以刑事毀壞罪被警方逮捕起訴。最近,該事件有了新的進展——這名男子被判處監禁18個月。
對於這一結果,包括泰特美術館在內,很多人都表示「公正審判」。但即便是18個月的監禁,也已不能讓一幅畫作恢復如初,《Bust of a Woman》至今還在修復中。
藝術價值的損失,不可逆轉
去年12月28日,一名男子在倫敦泰特美術館,用拳猛擊一幅名為《Bust of a Woman》(中文名稱為《女子半身像》)的畢卡索畫作,並因此損毀了這幅價值2000萬英鎊的畫作。
新聞曝光後不久,這一事件也引發中國網友關注,並因此登上熱搜。當時,這名20歲的男子被警方逮捕,以刑事毀壞罪被起訴。
對於18個月監禁的判決結果,法官認為:「鑑於這一事件對公眾帶來的影響和嚴重性,加上必須阻止他人進行這種行為的考慮,必須立即判處監禁。」
1944年5月5日,畢卡索在巴黎完成這幅《Bust of a Woman》。畫面中的女性是畢卡索的情人朵拉·瑪爾,也是畢卡索創作的靈感繆斯之一。
從1935年兩人首次相遇到1945年分開,10年間,畢卡索創作了多幅以朵拉·瑪爾為原型的作品。而朵拉·瑪爾也用她擅長的攝影,記錄下畢卡索創作名作立體派著名藝術作品《格爾尼卡(Guernica)》的全過程。
《Bust of a Woman》創作於納粹德軍佔領巴黎的最後日子。有學者認為,《Bust of a Woman》是畢卡索感到光明將至、納粹將亡的創作。這幅畫屬私人收藏,自2011年起借予泰特現代美術館長期展出。
事件發生後,一位名為Brand Shar的藝術品修復專家曾表示:「藝術品被損壞後,通常會貶值15%至20%。」如果按照這一推測,那麼這幅價值2000萬英鎊的藝術品,因為「這幾拳」損失了300萬至600萬英鎊的價值,折合人民幣2700萬到5400萬之間。
市場價值或許可以因此評估,但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藝術價值的損失,更不可逆轉。
熊孩子也會「犯下大錯」
前不久,因為一件精美的展品在展出過程中被熊孩子損壞,上海玻璃博物館也衝上了熱搜榜。而關於如何賠償或懲戒,也是許多網友關心的問題。
上海玻璃博物館方面表示:「博物館始終以教育、研究、展示為職責,追責等後續事宜是保險公司的職責,我們不越俎代庖。」在館方看來,當遺憾變為憤怒,一些網友給犯錯的孩子打上「犯罪者」的標籤,並大聲喊出「禁止小朋友參觀」的時候,作為博物館人,覺得畫風逐漸走偏。館方表示理解孩子們在參觀中「摸一摸」的衝動,「為什麼會想要摸一摸?用觸覺感知這個世界,是人類的本能,更何況充滿好奇心的小朋友,他們甚至會撿起地上的小垃圾放進嘴裡嘗嘗味道,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什麼不可以。」
但館方也強調了學習「博物館禮儀」的必要性。「去別人家做客要懂禮貌,上課要有課堂紀律——這些是小朋友們對禮儀現有的認知。同樣的,參觀博物館也要遵從博物館禮儀。不要觸摸展品,不要追逐打鬧,不要展廳內飲食,不要翻越圍欄。」
成年人的「蠢」,即是「惡」
如果說熊孩子們無意中毀壞博物館的藝術品,或許還只是和「博物館禮儀」的引導與否有關,那麼成年人的「明知故犯」就顯得不可原諒了。
據稱,損壞《女子半身像》的男子,給當時前來阻止他瘋狂行為的泰特美術館保安的理由是,「自己正在進行一場行為藝術」。
無獨有偶,同樣是在泰特美術館,2012年,一位名叫Vladimir Umanets的波蘭籍男子進入展區,在羅科斯名作《Black on maroon》(《慄色上的黑色》)的角落處,用黑色筆刷在塗寫了幾行字。他聲稱這是自己的藝術家「宣言」。之後,泰特美術館啟動長達一年半的修復工作, 動用了多位藝術及技術專家和大量現代科技,才算修復成功。而蓄意汙損藝術品的「行為藝術家」本人,也受到了牢獄的制裁。
但並不是所有的汙損都能如此幸運地被修復成功。1914年,加拿大女子瑪麗·理查森買了一把菜刀,前往英國國家美術館,對17世紀巴洛克時期西班牙傑出畫家委拉斯凱茲的代表作《維納斯對鏡梳妝》連砍五刀,畫作破損嚴重。雖然畫作經歷了細緻的修復,但在偏振光的照射下,畫上的傷痕依然清晰可見。
損毀藝術品,說到底就是在損毀文明和歷史
今年4月初,一幅被「塗鴉」的梵谷自畫像在網上流傳。這幅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的《梵谷自畫像》上,被紫紅色的顏料筆塗了紅眼圈、紅鬍子,身上也被塗上了愛心和花朵。所幸,該事件很快被證實是一場「愚人節」玩笑,圖片是電腦合成的。
虛驚一場的同時,很多人的記憶不禁又拉回到近年來讓人揪心的兩場大火:2018年9月2日,位於巴西裡約熱內盧市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火災,近2000萬件藏品和這座已經有數百年歷史的王宮建築毀於一旦;2019年4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這座在藝術史上熠熠生輝的建築損毀嚴重。
包括建築、藏畫以及其他所有藝術品在內,它們既是人類歷史的記憶碎片,也是人類文明歷程的高度濃縮。從藝術的角度上說,它們代表了金字塔塔尖上的審美高度;從歷史的角度而言,它們的不可複製性,也讓其藝術價值不可估量。
也正因為如此,不少人為今年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瀘山第一古剎西昌光福寺和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捏了一把汗。當時,森林突發大火,威脅到這兩處建築。消防官兵連夜轉移其中的文物資料。好在,經過消防官兵的連夜堅守,建築與文物都被守住了。
在業內人士看來,藝術品絕不止於世俗的價值。存貯著歷史記憶的經典藝術作品,它們的損毀,對人類而言,損毀的是實實在在的文明血脈。損毀藝術品,說到底就是在損毀文明和歷史。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