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頭到案頭
杭紹臺台州段指揮部:
邁出「融杭接滬」新通途
台州,依山傍海,山水神秀。這是一座詩意盎然的山海水城,更是一方人文薈萃的詩意聖地。時光苒荏,滄海桑田,如今,現代綜合交通發展戰略盛景初繪,宏偉的路橋成為文明進步的時代地標,時間與空間的阻隔不斷拉近。杭紹臺高速公路台州段,承載著沿線百姓對於交通更發達、生活更便利、環境更美好的熱切願景,正闊步而來。
從百姓的一個心願,到一條全新的高速公路的建成,這是如何成為現實的?8年前,浙江省規劃文本上都還找不到關於杭紹臺高速公路的隻言片語,直到2016年開工建設,再到2020年杭紹臺高速公路完成建設、整裝待發,這幾千個日日夜夜裡,建設者們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書寫著無數動人的故事。而這些動人的故事,在設計案桌的每一張圖紙上、在指揮部連續加班的深夜裡、在建設現場的每一擊敲打中,都留下了印記。
往昔:上三高速堵、堵、堵!
2000年12月,在原有的一級汽車專用道基礎上改建而成的上(上虞)三(三門)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上三高速途經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三門五個縣市,全長142公裡,設置雙向四車道路幅,沿途隧道較多,縱坡較大,通行能力偏低,是典型的山區高速公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條縱貫浙江省中東部,連接紹興、台州二市的大動脈,漸漸無法負擔越來越大的車流量。新建一條更為寬闊的高速公路,成了迫在眉睫的需求。
幾經周折,拿到「準生證」
建設杭紹臺高速公路迫在眉睫,但它的誕生卻幾經周折。2009年,杭州灣嘉紹跨江通道開工建設,通車後上三高速的車流量進一步增多,從那時起,台州市就有了建設杭紹臺高速公路的設想。然而,作為省內經濟發達地區,並且已經有一條高速公路貫穿的紹興和台州,再建一條幾乎平行的高速公路,還有沒有必要?當時的浙江省,並沒有很快做下決定。台州市面對著的是杭紹臺項目無法列入省級規劃,無法被省發改委項目立項,進不了規劃,後續工作無法啟動的大難題。
然而,對於建設杭紹臺高速,台州市委市政府抱著的是鐵心鐵意,縱有再多困難,都要一一克服。一方面,市交通運輸局積極向省交通運輸廳、省發改委匯報,要求把杭紹臺項目列入省「十二五」規劃。另一方面,市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多次提交議案,奔走呼籲。功夫不負有心人,2011年的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台州市終於爭取到了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的支持。當年12月,省發改委發布《浙江省公路水路民用機場交通運輸發展「十二五」規劃》,杭紹臺高速被列為預備項目。
關關難過關關過。在項目建議書報批過程初期,並沒有通過立即上馬杭紹臺項目。為此,台州市各級領導多次與省級部門溝通或作匯報,並在最合適的時機抓住了機會。2012年3月,省政府主要領導在調研的路途中經過上三高速公路,被巨大的車流量堵得不能動彈,台州市相關領導順勢匯報了杭紹臺項目的進展和困難,用事實舉例,取得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當年4月16日,省發改委批覆同意立項,杭紹臺高速拿到了「準生證」。
從列入規劃到正式立項,短短幾個月時間,杭紹臺高速公路就從「預備類」項目變為「實施類」項目,項目實施至少可提前5年,杭紹臺高速公路的建設按下了加速鍵。
最美高速繪就綠色騰飛路
這是一條文化之路,沿線的歷史遺存和文化積澱深厚而豐饒;這也是普惠城鄉、服務山區群眾的民生大道,推動城鄉統籌,加快生態旅遊資源開發。為串聯沿途美景,留住綠水青山,杭紹臺高速公路台州段一直秉承儘可能少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的原則,因而增加了全線橋梁隧道的設置,工程造價也因此提高。
項目沿線地質地理條件複雜,村鎮密集,橋隧比高達80.3%,施工管理難度大。其中,大盤山脈是橫亙於紹興與台州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自然風光優美,有森林氧吧之稱。為了保護這段的自然環境,也為了獲得更好的線形指標,杭紹臺高速公路台州段設置了大盤山隧道。這是省內最長的隧道,全長8.6公裡,其中紹興段長1.7公裡,台州段長6.9公裡,有「華東第一隧」的美譽。大盤山隧道地處會稽山脈、大盤山脈和大雷山脈,沿線山巒起伏,地質結構複雜,構造強烈,穿越8處斷層,最大埋深約580米。
大岙溪大橋右側存在多處遠古時期的崩落塊石,絕大部分早期崩落塊石已呈半埋、淺埋狀,穩定性良好,但也有個別孤石仍殘留在坡體表部。為了不破壞原有的自然環境,杭紹臺高速公路台州段設置了樁板式攔石格賓生態擋牆,在保護橋梁結構的基礎上,又注重了混凝土結構的綠化。除了大岙溪大橋,杭紹臺高速公路全線多處設置生態格賓擋牆,節約用地,也使沿線村落擁有較好的生態景觀。
此外,杭紹臺高速公路台州段唯一的服務區——街頭服務區也備受關注。街頭服務區與街頭互通,位於街頭鎮東側峇溪姚村附近丘陵區,地理位置受限。為了節約天台本就不富裕的土地資源,杭紹臺高速公路台州段在設計中將服務區與街頭互通相結合,在滿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節省用地。
創新投資模式,實現彎道超車
根據杭紹臺高速公路台州段項目工可批覆,項目主線全長44.5公裡,估算投資額86.3億元。
86億。對於台州來說,這是一項巨量的融資需求,如果僅僅依靠政府出資,負擔不小。但是,路一定要修,怎麼辦?
台州市選擇創新投資模式,藉助PPP模式,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緩解地方政府財政支出壓力,實現彎道超車。
2014年6月,杭紹臺高速公路台州段建設指揮部應運而生,同年9月,杭紹臺台州段指揮部完成了台州市杭紹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組建註冊,並不斷探索杭紹臺高速公路台州段的PPP模式的落地。
2016年的春天,台州市杭紹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與上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親密牽手成立業主單位台州元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自此,PPP模式在杭紹臺台州段落地生根。據悉,杭紹臺台州段是全省首批、台州首個通過政府採購完成的PPP項目。
「PPP模式」助力杭紹臺高速台州段打開局面,但後續也面臨著更多管理壓力。
杭紹臺台州段指揮部積極探索,規範PPP工作流程;理清關係,明確PPP模式的運作思路;加強溝通,建立順暢高效的工作機制三步走,對項目建設進行科學管理。繼台州沿海高速台州灣大橋接線工程通過談判吸引社會力量融資建設,杭紹臺高速台州段建設的市場化運作,政府重大工程建設的PPP模式,在台州再次得到成功實踐。
「十三五」期間,台州以「引領發展、服務民生」為導向,實施「百大項目、千億投資」工程,著力構建互聯互通,無縫銜接的綜合交通大框架。截至2020年11月,台州已完成「十三五」綜合交通投資1290億元,預計到年底,台州「十三五」綜合交通累計投資將達到1320億元,五年規劃目標(1100億元)完成率120%,是「十二五」綜合交通投資(487億元)的2.7倍,創歷史新高。而即將開啟的「十四五」,將是台州綜合交通發展的「六個關鍵期」——通道型鐵路網形成期、幹線公路網加密升級期、市域軌道交通起步期、水路港口岸對外開放提升期、航空產業發展快速期和樞紐功能布局完善期。作為台州「四縱三橫」高速公路網中的第三縱,杭紹臺高速公路台州段的建成,將助推台州從通道型城市向樞紐型城市轉變,全面融入長三角、接軌大上海,打造長三角城市群南翼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城市。
□本版文字 金凌雲 林木 謝文紅
□本版圖片 由謝文紅提供
從天塹到通途
元合建設:承載杭紹臺台州段品質「跨越」之夢
這是一個期盼14年之久的交通夢。
這是一個融通、提升、品質的「跨越」之夢。
在中國夢的照耀下,一支來自上海的隧道「藍旗」鐵軍,扛起全省首批、台州首個PPP示範項目的旗幟,與台州市杭紹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親密牽手成立業主單位台州元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合建設」),承建杭紹臺高速公路台州段。如今,杭紹臺台州段已經建成,即將通車。這個夢想已經觸手可及。
強省夢、騰飛夢、品質夢。4年徵程,元合建設知難而上,攻堅克難,把一個個難題變成亮點,把一個個細節融於標準,創出一個山區高速公路品質工程的樣板。
「品質杭紹臺,最美高速路」,元合建設承載杭紹臺台州段品質「跨越」之夢,一路前行。
強省夢:
「融杭通滬」,長三角一體化的「排頭兵」
2011年,《浙江省公路水路民用機場交通運輸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一個宏偉的藍圖:要建設一條「十二五」規劃中裡程最長、投資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杭紹臺高速公路。
從2006年提出構想,到2016年12月杭紹臺台州段PPP合同籤訂,2017年1月打響開工「第一炮」,杭紹臺台州段承載著沿線百姓對於高速的熱切期盼。如今,項目即將建成通車,沿線欠發達山區的交通瓶頸制約將大大緩解。
以往,從台州街頭鎮、雷峰鄉等地到杭州,需要先開半個多小時的車到天台縣城再上上三高速,全程約3個小時。如今,家門口就能上高速,可節省約1個小時的時間。
這條與上三高速公路近似平行的杭紹臺高速,對於完善浙江現有的交通體系意義尤為明顯。已有的上三高速的交通流量壓力已不堪重負,杭紹臺通車後可直接分流。
另外,杭紹臺的建設給沿線城市的交通區位、城市發展、產業提升等帶來脫胎換骨的改變,其發展戰略、路網布局與調整、產業布局與優化等方面都將站在新的高度去謀劃和推動。杭紹臺北接環杭州灣產業帶,南連溫臺沿海產業帶,溝通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南北兩翼,其建設不僅能增強環杭州灣產業帶和杭州都市經濟圈的輻射功能和產業帶之間的經濟互動,而且更有利於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帶的快速發展。
「融入長三角,填補杭州都市圈與溫臺城市群之間的對角區域路網空白,拉動沿線紹興、台州城市的經濟發展。」元合建設常務副總經理楊學成認為,依託杭紹臺台州段項目的建成,區域路網不完善的問題將得到根本的解決。杭紹臺溫四地已具有規模的旅遊業、工業與製造業將得到更深入的融合發展,成為「交通強省」的戰略樞紐之一。
騰飛夢:
新通道開啟沿線鄉鎮高速經濟時代
街頭,是立鎮1500多年的浙東古鎮,因為地理位置在天台縣西部的盡頭街市而得名。
街頭鎮的定位是旅遊鄉鎮,擁有寒山湖、九遮、寒明巖、後岸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生態鎮。可「酒好也怕巷子深」,遠離市區、交通不便的現狀一直困擾著街頭旅遊業的發展。
街頭互通
出行的便利,也給旅遊業安上了騰飛的翅膀。杭紹臺台州段落地,給街頭鎮旅遊招商環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一直「無人問津」的街頭,突然變成了「搶手貨」。寒山文化園、後岸片區水上樂園、鐵甲龍露天酒吧等旅遊項目一一落地。
據統計,今年街頭鎮鄉村旅遊計劃總投資將達到3.6億元。
此外,杭紹臺台州段的建設也為沿線的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塑膠是產業天台西部的重要產業,因為交通不便,造成了巨大的時間成本,常常發生產品交貨不及時的情況,對於企業來說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嚴重影響了訂單。特別是,很多外地經銷商聽說街頭沒有高速公路往往扭頭就走;現在有了高速,這樣的無奈就不會「頭疼了」。
這條能帶來經濟騰飛的高速公路,建設期間得到了沿線百姓的大力支持。
筆者了解到這樣一組數據。徵收1209畝土地、拆遷115戶347間房屋、移墳約2000座。4天完成動工前政策處理、2個月項目部建設並進駐、3個月就完成90%徵遷任務,7個月完成全線土地徵用與臨時借用、房屋籤約與騰空工作。
元合建設徵遷小組人員向筆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徵遷到街頭霞山村一戶年產值可達近千萬的塑膠廠房時,根據以往經驗,這類型的徵遷往往是攻堅對象,工作人員在準備好一堆材料,準備苦口婆心慢慢勸說的時候,廠長聽說是建高速,二話不說就在徵遷協議上簽了名,沒有提任何條件。工作人員至今還記得他說的話:「盼望高速好多年了,現在高速夢終於要實現了,肯定要全力支持。」
品質夢:
「品質杭紹臺」理念貫徹始終
「對於老百姓,杭紹臺是一條惠民大通道。作為建設者,項目承載更多的是對品質工程的美好寄託。」元合建設常務副總經理楊學成說。
如果用三個字來形容杭紹臺台州段,就是「難!難!難!」
杭紹臺台州段所經區域地形地質極為複雜,需要穿越多條地質斷裂帶、多條水系,還有巖溶、玄武巖臺地和地質滑坡帶等不良地質,沿線又有海積相平原、深層軟基、低山丘陵、深切峽谷等多個工況,影響因素眾多,橋隧比高,屬於典型的山區高速公路。
這一條讓沿線百姓期待的高速公路,其建設歷程可以用「千辛萬苦」來形容。
儘管工程建設難度大,質量安全管控風險高,工程品質要求高,施工生態環保要求也高,但元合建設不懼困難、不懼挑戰,在建設之初就為這條高速公路歸納總結了6條全省之「最」。即:
1、浙江省首批高速公路PPP項目,台州首個通過政府採購完成的PPP項目,示範性強,關注度高。
2、全省橋隧比例最高的山區高速公路。45.184公裡的項目,全線橋隧比達到了驚人的74%。
3、全省最密集的特長隧道群。全線共有11座隧道,其中特長隧道2座、長隧道4座。
4、全省最長的公路隧道。「華東第一隧」之稱的大盤山特長隧道,全長8678米。
5、全省最複雜的地質條件。項目穿越多條地質斷裂帶、多條水系,還有巖溶、玄武巖臺地和地質滑坡帶等不良地質。
6、全省深切峽谷連片高墩橋梁最長高速公路項目之一。杭紹臺台州段全線有48個薄壁墩,其中位於白水洋鎮大岙溪橋梁的薄壁墩高達65米,是整個浙東的第一高墩。
面對難題,元合建設選擇迎難而上。他們全力打造「品質杭紹臺」,將品質工程理念貫徹始終。
品質理念:
探索品質工程建設向「深」行
「求全求深,便是元合建設的品質理念。」元合建設常務副總經理楊學成說,「我們要把杭紹臺台州段打造成優質耐久、安全舒適、經濟環保、社會認可的品質高速公路。」
在杭紹臺台州段的建設過程中,元合建設創新管理模式,確保全員參與。首先是加強與台州市交通運輸局、質監站、杭紹臺台州段指揮部等行業主管部門的聯繫,構建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同時,激發參建單位在節省造價、節約工期、簡化程序、解決質量通病等方面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濟溪大橋
全體參與的背後,還有深度的執行。藉助PPP模式建管養運一體化的優勢,項目在解決橋頭跳車、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隧道養護等方面採取新方法和新工藝,為提前解決質量通病做了大量工作,更為後期養護和營運節約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在探索品質工程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淘汰34項落後工藝等工作。摸索前行的同時,也為全國交通產業發展積累經驗。
全面執行的背後,是給行業深度的思考。楊學成副總經理說:「杭紹臺台州段尚存在許多進步空間,包括專業分包隊伍管理,監理、檢測等單位權利義務歸屬變更等問題,為行業主管部門深化公路建設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公路工程在我省的運用和推廣、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提供極大的參考價值。」
括蒼樞紐
品質力量:
機器換人、「1+2」施工法攻克「省級」難點
事實上,杭紹臺台州段是全省「最難建的高速公路之一」。全長不過45.184公裡的項目,全線橋隧比達到了驚人的74%,伴隨而來的還有全省最複雜的地質條件、最密集的特長隧道群、最長的公路隧道、最集中的滑坡群……種種難關,要在這樣的條件下建高速,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三星隧道
元合建設副總工張文俊說,施工過程中更大的難點,是這些「最難」還呈現複合現象。以隧道為例,全線11座隧道,這些隧道的建設無不伴隨著圍巖等級差,穿越多處斷裂帶和淺埋層,施工中面臨著突泥、湧水、巖爆、高地熱、坍塌等多重風險,安全隱患多,施工難度極高。
最大的難點也成就了杭紹臺台州段最大的亮點。以項目最「頭疼」的大盤山隧道為例,全長8.6公裡的隧道是全線地質結構最複雜,斷層最多的隧道,伴隨著湧水、地熱等情況,建設可謂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為了治好這個「頭疼病」,元合建設向鐵路隧道施工取經,結合自身項目特點,開下「機器換人」這個「處方藥」,引進九臺套隧道施工系列設備,實現隧道開挖、初期支護、仰拱施工、防水層施工、二襯施工的隧道施工全過程機械化。
「安全隱患大幅度減少,質量、效率明顯提高,進洞人數整體可減少2/3。」台州交通質監站相關人員說:「實行機器換人後,大盤山隧道比以往的項目在質量、安全、進度等方面均取得質的飛躍。」
此外,針對特長隧道,工期長、施工環境差的問題,杭紹臺台州段開創性地設計了「1+2」施工方法。「1」即在隧道中部設一條長達1500米的斜井,創造出四個工作面,以便兩端同時施工;「2」即在距離隧道進、出口約三分之一位置設兩座豎井。中間「開天窗」,兩端「開大門」,使得隧道內部通風情況得到極大的改善,施工更是進度成倍增長。
2019年7月,大盤山隧道右線順利貫通,紹興、台州兩地建設者在此成功會師;11月,大盤山隧道全幅貫通。為杭紹臺高速公路台州段順利通車奠定了基礎。
品質態度:
從優秀到更優秀,全程「精益求精」
乾淨、整潔、大氣、高科技,這幾乎是所有人對杭紹臺台州段預製場的初步印象,全線的預製場均高標準建設規格,配上一流設備,工人嚴格按照標準化施工流程,全數控的鋼筋加工設備嚴陣以待、量身定製的鋼筋胎架整齊劃一,生產出來的鋼筋形態規整、堆放整齊,梁板更是光潔如鏡。
「只有這樣的預製場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項目部管理人員說,「但我們對於品質的追求不僅僅在於硬體上,對於軟體更是『精益求精』。」
杭紹臺台州段建設高峰期全線共有116個施工班組。如何把水平參差不齊的班組打造成「王牌軍」,是元合建設將杭紹臺台州段打造成「品質工程」的關鍵一役。
元合建設在班組文化建設上,引入質安文化進工地、6S管理模式班組首件認可制等措施,讓工人對品質的認識滲透在日常的點滴中;在標準化建設上,狠抓安全標準化,包括管理制度標準化、班前教育標準化、臨建設施標準化、工點工廠化等,大到班組素質提升、小到一顆螺絲釘是否擰緊均有一個標準。隨著2017年,美麗班組建設浪潮來襲,項目更是第一時間行動,在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盡心盡力培育適應現代工程建設新要求的有技能、有紀律、有歸屬、有素質的最美班組。
品質智慧:
「啄木鳥」智監項目
項目伊始,元合建設就在考慮搭建項目智能管理系統,利用智能化貫穿項目建設全壽命周期管理,促使項目質量、安全、進度全方位提升。
為此,元合建設委託省交科院搭建了杭紹臺台州段「啄木鳥」建養管一體化信息系統。
「這個系統,包含了建設、運營和養護管理過程的方方面面,以統一的操作界面、數據格式、通訊協議和整體的資料庫為基礎,將設計施工資料檔案、建設期和運營期內的各專項信息系統以及質量安全相關的各類資料、數據整合為一體。」杭紹臺台州段總承包部總工楊廷汝說。
「啄木鳥」系統通過在員工卡內植入識別晶片,實時定位、監控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及大型設備狀態。同時通過安全教育、隱患上報、數據分析等九大功能模塊的設置,實現了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行為的全面量化,有效降低了工程隱患發生的概率。
以路面建設期運用到的子系統,即「杭紹臺瀝青路面施工智能管控系統」為例。該系統由瀝青混合料拌合、運輸、攤鋪、碾壓、預警管理和視頻監控6個功能模塊組成。系統能夠監測生產拌合過程中的生產級配、油石比、拌合溫度、產量、摻配比等各項參數,並具有實時分析、實時糾偏的特色功能。同時能夠監測施工作業面的施工質量數據,監測攤鋪機的攤鋪速度、軌跡、面積、攤鋪厚度、溫度、壓路機的壓實速度、軌跡、壓實遍數等數據,並可進行實時監測報警、糾偏。通過遠程數據查看、簡訊報警進行遠程管理,完全符合施工質量可分析、過程可視化、責任可追溯的管理理念。
文字/林木、郭安
圖片/由台州元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提供
從藍圖到坦途
上海隧道:用品牌項目,
展示「台州」藍旗鐵軍擔當
如果說起隧道工程,從業55年,中國最早進行盾構隧道試驗單位——上海隧道,無疑是行業的領跑者。
2016年,這支來自上海的藍旗部隊血液裡繼承著「上海隧道鐵軍」的基因,以PPP項目的形式,強勢入主杭紹臺台州段高速公路,以項目為主,開始深耕多元化領域。
上海隧道台州分公司的成立,實現了上海隧道加速走出去的步伐,開闢長三角地區交通領域建設的市場,而台州元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杭紹臺台州段PPP項目公司)的成立,則是上海隧道深耕浙南這片交通沃土的果實。
全省首批、台州首個PPP高速公路項目;全國橋隧比例最高、地質最複雜山區高速公路之一;華東第一長公路隧道……一個個醒目的關鍵詞讓上海隧道在浙江不斷書寫著「交通強省」的答卷。
從深耕到蝶變 用技術打開浙南公路市場
早在2008年,上海隧道就承建了杭州錢江隧道,這標誌著上海隧道正式進入浙江交通大市場。
厚積薄發,經過多年的累積,上海隧道逐漸在浙江軌道交通和傳統大隧道領域站穩腳跟,為響應上海隧道走出去的步伐,開闢長三角地區交通領域建設的市場,項目由地下轉向地面。上海隧道藉助杭紹臺台州段的東風,台州分公司應運而生。
由地下轉向地面,儘管已在浙江深耕多年,但台州分公司在成立之初,在上海隧道台州分公司總經理陳思慧看來,可以用危機四伏來形容。
首先是項目單薄。分公司成立之時,手上只有杭紹臺一個在建項目,並且浙南地區高速公路領域供應商儲備不完善。其次是杭紹臺台州段PPP專業型人才緊缺。高速公路本就是個非常龐大的系統性工程,同時,以PPP形式建設,國內還沒有案例可以參照,對台州分公司來說走的每一步都是空白,唯一的優勢就是上海隧道對於隧道工程的專業和多年來裝配化施工的經驗。
「這些技術恰好契合浙江新時代交通現代化建設需求,杭紹臺項目剛好成為我們打進浙江公路市場的『敲門磚』。」台州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總部成立分公司的目的是深耕區域市場,要的是在這個區域的長期合作!」
有技術沒資源怎麼辦?
台州分公司選擇「不等不靠,主動出擊」。「沒有等來的項目」,這是台州分公司給自己的定位。台州分公司緊密依託杭紹臺台州段PPP項目為敲門磚,同地方政府搭建了良好的溝通渠道,同時全員經營,將維繫和開拓資源同時進行。
台州分公司不等不靠的精神讓公司實現了蝶變。慈谿勝陸公路、台州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寧海G228項目……一個個項目陸續承接,從一個項目到多個項目,從深耕台州到布局整個浙南市場。
人才方面台州分公司採取「沒有人才,就去請」的原則,面向社會、行業內公開招聘,盛情邀請。同時,台州分公司大膽啟用年輕大學生,藉助上海隧道培訓、晉升完整的體系,通過系統的培訓和鍛鍊,貯備骨幹力量。
對於技術優勢台州分公司的選擇是擴大優勢。在大盤山隧道建設期間,《特長大硬巖隧道快速掘進新型破巖技術研究及應用》、《C50凝灰巖質機制砂T梁混凝土配比設計及其性能研究》等科研研究,直接實現了項目的降本增效。同時,針對隧道III級圍巖段《高壓氣體破巖的孔眼填塞裝置及其方法》更是獲得了發明專利。
面對2019年8月百年最強颱風「利奇馬」,上海隧道選擇涉水而行,支援臨海;面對2020年困難開局的新冠疫情,上海隧道主動「逆行」,咬定杭紹臺台州段項目年底建成通車任務不放鬆。他們用自己的敬業奉獻精神,繪製著屬於「台州」的藍旗鐵軍色彩。
樹信譽創口碑 鑄就隧道硬品牌
「在我看來,信譽和口碑是我們紮根浙南的制勝法寶。」台州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首先是信譽,然後才是效益,把信譽排在最前面,用口碑來佔領市場。簡單來說,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只要是籤訂了合同,承諾了對方,無論資金、質量、進度還是技術水平,都不能打一絲折扣。」陳思慧說的這句話,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話,而是台州分公司實實在在的經歷。
在杭紹臺台州段項目建設期間,由於材料成本日趨高昂,施工成本也日益增加。由於是PPP項目,談判流程和手續流程,沒有常規項目走得這麼順暢,有時談判會進入膠著狀態。「答應業主和供應商的我們從不反悔,從來也沒有發生過違約或停滯工期的問題。」杭紹臺台州段相關負責人說道,台州分公司積極應對的決策,讓業主、供應商和公司之間建立了充分信任,也為上海隧道贏得了聲譽,為後續承接項目奠定了基礎。
從開始的合同談判相爭再到現在的相互幫助、相互支持,上海隧道給台州、給浙江留下了一個誠信、實幹、無私的印象,這也為上海隧道鞏固浙南市場奠定了基礎。
工程質量,就是施工單位創建口碑的載體,也是台州分公司爭取效益的基礎支撐。
全長8.6公裡的大盤山隧道被譽為「華東第一隧道」,圍巖等級差,穿越多處斷裂帶和淺埋層,施工中面臨著突泥、湧水、巖爆、高地熱、坍塌等多重風險,安全隱患多,施工難度極高。「這塊『硬骨頭』,國內沒有幾家公司能啃下來。」杭紹臺台州段相關負責人說。
進場之後,台州分公司組織專員,結合隧道的特點,在完成各項常規施工方案的同時,根據現場進行方案優化。
台州分公司向鐵路隧道施工取經,結合自身項目特點,引進九臺套隧道施工系列設備,實現隧道開挖、初期支護、仰拱施工、防水層施工、二襯施工的隧道施工全過程機械化,這也是浙江高速公路建設領域首次引入三臂鑿巖臺車的工程。
此外,針對特長隧道工期長、施工環境差的問題,台州分公司在杭紹臺台州段採用「中間開花,多頭並進」的施工方式,在隧道中部增設1.5公裡斜井,新增四個工作面,配合進、出口約三分之一位的兩座豎井,實現中間「開大門」,兩端「開天窗」,使得隧道內部通風情況得到極大的改善,施工進度更是成倍增長。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正是在台州分公司全員合力之下,2019年7月1日,大盤山隧道按照工期順利貫通,大盤山隧道也成為台州分公司鞏固台州市場的「金字招牌」;如今,杭紹臺台州段即將建成通車,上海隧道台州分公司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信任和託付。
文字/林木 金凌雲 蔡文豪 郭安
圖片/由台州元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提供
監製/丁前程、鄭莉
編輯/張亞菁、林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