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的美味對雲南人來說
就像是美杜莎的歌聲
神秘、危險卻又難以抵擋誘惑
7月的雲南
正是吃菌的旺季
而這個時候的雲南人
也紛紛開啟了一系列魔幻的行為
見小人、打怪獸、抓彩雲、唱忐忑……
然而
不是所有的野生菌都是山珍美味
背後也「暗藏殺機」
每年「食菌季」
野生菌中毒、死亡事件屢屢發生
截至7月20日,雲南今年已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與去年同期相比中毒起數下降了33.90%,發病人數下降了35.64%,死亡人數減少了17人。
雲南人吃菌中毒也上了熱搜
↓↓↓
就算中毒
也依舊阻擋不了
小掌作為一名資深吃貨
探索美味的決心
但是
……
7月27日天還沒亮,小掌就收到了一位記者同事發來的請假微信,內容可謂非常「響應吃菌節氣」。
小掌親身經歷,嚴肅!別笑~
「
「對不起領導,我吃菌幹翻了,在救護車上,不能去採訪了。」
是什麼讓這位「久經菌場」的老雲南人也倒下了?小掌一邊強忍著不住上揚的嘴角,一邊趕赴醫院現場慰(ba)問(gua)。
」
7月26日晚餐時分,被「幹翻」了的記者小姐姐從冰箱裡拿出了母親之前炒好的冰凍牛肝菌,打算炒一炒熱熟了再配上飯,美滋滋的享用一頓,卻不想就是這一頓日常的晚餐讓她著了道。
晚飯過後不久,小姐姐便出現了頭暈、噁心的症狀。儘管感覺身體不適後,小姐姐立刻進行了催吐,但不適症狀不僅沒有消減,反而開始出現幻覺。據清醒後的小姐姐介紹,忽而看見一把摺扇在自己面前展開,忽而又看到簸箕從天上掉下來,想伸手去抓卻什麼也抓不住。因為症狀持續沒有消退,凌晨時分小姐姐乘上120急救車被送往了醫院,這才有了開頭請假的一幕。
再來看看
↓↓↓
知乎網友和大爺吃菌中毒經歷
雲南各地網友吃菌經歷
↓↓↓
玩笑歸玩笑
小掌也需要提醒大家
食用野生菌中毒不是兒戲
可別貪圖一時的神奇就貿然嘗試
看見小人人、狂躁?專家支招防中毒
↓↓↓
針對野生菌中毒如何提前預判和自救
小掌請來專家醫生來支招!
出現哪些症狀可以判斷為自己可能是食用野生菌中毒了?
「關於野生菌中毒了,我們最常見的症狀了有以下這兩種。一類是消化道的症狀,比如說出現了噁心、嘔吐,然後出現腹痛、腹瀉情況。另一類比較常見的是神經系統的症狀,比如說頭暈、頭昏,全身乏力,還有的患者甚至會出現幻聽、幻覺。」許娟介紹說,在昆明市延安醫院接診的野生菌中毒患者,最常見的就是以上兩種類型的患者。許娟表示,近一周,昆明市延安醫院接收的野生菌中毒患者大概有30餘例。其中,在野生菌中毒的患者中最常見的中毒原因就是自行到菜市場買見手青、牛肝菌,因為沒有烹飪熟透、烹飪方法不當、食後飲酒等原因。
出現症狀後應該採取哪些措施自救?
許娟表示,在食用野生菌6個小時之內發現有中毒症狀後,市民應該進行大量的飲水。在飲水之後,再催吐,儘可能的把進食進去的野生菌儘快的吐出來,減少毒素的吸收。6小時之之外,就必須立即就醫了。
許娟提醒市民,在誤食有毒野生菌之後,不管是說是在6小時之內還是6小時之外,只要是出現了中毒的症狀,都應該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或儘快到醫院就診。
許娟也建議,市民最好能攜帶食用過的菌子樣本一同前往醫院,「這樣就可以為醫生及時的判斷患者誤食的是哪一類的菌子而引起的中毒反應而提供依據,便於醫生明確提出處置方法。」
我們都是一起吃的,為什麼我沒有中毒症狀?
小掌這位食菌中毒的小姐姐和妹妹一同食用了野生菌,為什么妹妹沒有出現中毒症狀呢?在接診時,很多家屬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
許娟介紹說,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對毒素的敏感性就不一樣。除了受食用量的影響外,中毒者恰好食用到未熟透的一塊野生菌也有可能中毒。
看見小人人非常危險!不要掉以輕心
據許娟介紹說,噁心、嘔吐這類的症狀算是輕度,但後期可能會造成肝腎功能損傷,或是導致肝臟功能的衰竭,最嚴重的是腎臟功能的衰竭。所以市民如果食用野生菌中毒,一定要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誤食後的中毒反應它不會立馬表現出來,還是需要去到醫院進行抽血、化驗等,才能明確臟器的功能有沒有損傷。
最後
小掌奉勸各位
野生菌美味
但請別亂吃
掌上春城記者:劉瑩 吳楚 楊夢奇
部分素材來源:雲南發布、知乎、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雲南疾控等
編輯:張曦
審核:吳晨萍 周曉雪
終審:李嚴
長期接受來稿,投稿郵箱:zscc81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