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典舞蹈——婆羅多舞 Bharata Natyam

2021-02-18 魔女屋LYL

本文由魔女Elias原創翻譯整理,未經許可請勿隨意轉載。

 

婆羅多舞是印度古典舞蹈的一種。它發源於泰米爾邦的神廟。婆羅多舞與印度其他古典舞蹈(如奧迪西舞、卡塔克舞等)同樣,來源可追溯到古代表演藝術的百科全書Natya Shastra(Natya意為表現、表演,Shastra意為規則、書本、綱要等,有的地方翻譯成《戲劇學》) 。

「婆羅多舞」這個詞語就是根據婆羅多•穆尼(Natya Shastra的作者)得來。

 

許多印度神廟雕像是基於婆羅多舞者的舞蹈姿態塑造的。事實上,在不少的畫稿中,正是天神中的舞者——飛天表演的這種舞蹈,傳到人間便成了婆羅多舞。一位印度神靈在他/她的神廟/居所裡備受尊崇,須對他獻上包含音樂與舞蹈的十六種款待以使其感到歡愉,這就是婆羅多舞最重要的意義。因此,許多神廟按照傳統,長年需要熟練的樂師與舞者以充實。歷代統治者們也是如此。

 

在卡利時代(或稱「罪惡時代」,得名於魔鬼卡利,而非本站科普過的女神迦梨。約前3102年起始),大多數印度藝術形式的中心都是虔誠與奉獻(Bhakti),婆羅多舞也深深紮根於此,據稱,它既是音樂的具體,又是一種儀式、一種敬奉。舞蹈與音樂不可分割,只有在和Sangeetam(詞句或音節融入到曲調中)結合時,「舞蹈」才能成為概念。


婆羅多舞也被稱作「火舞」——人體中超自然的火元素通過舞蹈得以神秘顯示。其他的古典舞流派中,奧迪西舞(Odissi)對應水元素,庫契普迪舞(Kuchipudi)對應土元素,摩西尼舞(Mohiniattam)對應氣元素,卡塔卡利舞(Kathakali,化妝最誇張的,以後也可能翻譯資料介紹哦) 則是與天空、以太相關。婆羅多舞者的動作代表著舞動的火焰,展示火元素的能量與美感。

婆羅多舞包括三個方面:Nritta是指節奏和重複的元素,也就是舞蹈的必須。Natya是戲劇的藝術,舞蹈時的表演,也是手勢、姿態與模仿造就的語言。Nritya是前二者的結合體,可理解成用動作講故事的方法。Nritta可被劃分為Chari、Karana和Mandala三個版塊。Chari是單腳的動作。Karana是雙腳的動作。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舞蹈動作計算單位,如3 Karanas=1 Khanda,3-4 Khandas=1 Mandala,4-9 Karanas=1 Angahara,等等。

婆羅多舞的一大特點,就是以使人眼花繚亂的表情、手勢與舞姿表現情節。看舞姿便知情節大意。它有一套完整的系統。按典籍規定,舞者的身體被分為三部分,Anga(頭、頸、胸、手、腰、臀、腿), Pratyanga(肩、臂、腹、膝、股、腕、肘、踝), Upaanga(眼神及面部表情;有的說法加入雙足、雙掌、腳跟、十指),分別教以動作,再加組合。

歷史上的婆羅多舞完全是獨舞,舞蹈注重兩方面,一是Lasya,女性優美的曲線與體態,二是Tandava Ananda Thandavam(泰米爾語,意為「溼婆神之舞」),是在說肌肉線條的部分。大部分獨舞裡,一位舞者扮演的角色不止一個,角色轉變時,舞者會快速轉圈、變換表情,再講述一條在其他人配合下極易契合的故事線,歌曲的描述角度也將轉變。【有興趣可在嗶哩嗶哩搜索Suniketa的迦梨之舞,就是這種典型,舞者在不到三分鐘的表演中換了四個角色】然而,發展到現今,更多情況下,一場表演加入了更多角色和戲劇成分,要求更多舞者來扮演;而且,現今的舞蹈表演為了加強舞蹈與音樂配合的效果,通過富有創意的編舞表現更多變換與重構。

根據描述婆羅多舞的典籍之一,一位專業的舞者必須有以下十種最重要的特質:

敏捷(Javaha) 、堅定(Sthirathvam)、曲線的優美(Rekhacha)、旋轉的平衡(Bhramari)、眼神的掃視(Drishtir)、刻苦(Shramaha)、智慧(Medha)、虔誠 (Shraddha)、口才(Vacho)、歌藝(Geetam)。另一種說法是:年輕、苗條、美貌、大眼、圓乳、自信、聰穎、令人愉悅、舞步合拍、裝扮耀眼、性情喜樂。而擁有這十種特點會使人喪失成為舞者的資格:瞳內有白斑、稀發、厚唇、垂乳、過胖或過瘦、過高或過矮、駝背、失聲。現在,對「年輕」的強調已經不那麼重要,其他方面仍然不馬虎。

下面就是極富盛名的舞蹈家、演員薇亞彥希馬拉·巴利(Vyjayanthimala Bali)的舞臺照,時年77歲,氣度不減的老人。

年輕時

下圖為年老時


如果要總結上述婆羅多舞者的特點,大概就是:環肥燕瘦,各有千秋;最重綜合氣質。氣質中,作為舞者的驕傲和作為信徒的虔誠,華麗的服飾與脫俗的靈氣,在一人身上應得到水乳交融般的和諧。

下面介紹的妝扮過程以現代女性婆羅多舞者的妝扮為準。男性妝扮相比之下簡單太多,一般上身赤裸,下身穿託蒂(dhoti;一種用單片布料折出皺褶圍在下身的衣服,正面看有點像帶褶子的哈倫褲)。至於妝容和首飾更不用說了,不在特殊情況下,幾乎一切簡單。

女性舞者上臺前,需要經過極其複雜精細的妝扮。頭髮梳成中分,不留劉海,腦後垂一根長麻花辮。如頭髮太短,則使用假髮或及膝黑色長襪【額……】做出辮子的效果。比較保守的舞者會選擇將辮梢鬆鬆地系在腰帶背面,防止過度移動。辮根用花環繞起來,鮮花對一名婆羅多舞者幾乎必不可少。

辮子用黑線纏繞加固,可在上加花鏈、珠串等飾品。辮梢編入名為Kunjalam的帶鈴鐺的絨球。


 

 

頭頂附近固定環狀的假髮髻,假髮髻中間隨舞者喜好,可固定一枚較突出的飾物,多為圓形,名叫Rakode。


 

 

左右還須戴上名為「日月」的兩片圓形飾品,戴在觀眾可見的額頭以上、頭頂以下的位置。最後端正地戴上最大的、勾勒髮際線的珠鏈,並固定緊。


 

 

當然,也不局限於此。下面圖片中這位舞者獨闢蹊徑,在辮子上加了很多鮮花替代珠寶,靈氣十足。


 

 

臉部化妝部分大約需要一小時。底妝除通常的步驟外,需要加上特有的帶金色的化妝膏/粉,像日本藝伎化妝一樣,不僅塗遍全臉,而且大面積塗在頸部,使臉色有光澤【可能是為了接近「神的氣質」】。彩妝方面,對眉眼的強調十分重要,眉毛末端幾乎掃入鬢角,有的舞者喜愛在眉毛上方畫或貼一排白色小點,有的則喜愛在眉毛上方用金屬色彩再加一道線,或在眉毛下方描一道白。上眼線長且上挑,與古埃及眼妝十分相似,眼尾可用金屬色突出。下眼線也比較明顯。眼影用深色或舞服的主色,畫出眼睛的幽深。睫毛濃密,甚至到誇張的程度【印度女人的睫毛不化妝已經很讓人羨慕了,而有的舞者還要再貼細心梳理的假睫毛片!】。下面借舞蹈家、老牌演員帕德米尼(Padmini)的兩張照片展示一下眼妝的精緻【因為用於電影拍攝而非舞臺表演,妝容已經比較淡化了,可以看出精美的細節】。合宜的眼妝也對舞者的眼神表達有不小的幫助。


 



鼻影、唇線等亦然,適當加深以符合舞臺化妝的需要。為了使妝容顯得自然,有的舞者會在臉側用黑色顏料畫上鬈曲的髮絲,或點一顆假痣(和十八世紀的女子化妝有異曲同工之感)。有時舞者還會在下巴畫上點狀圖案。最後在額頭正中點或貼上bindi(多為圓形或水滴形),周圍飾以白色花點,整個妝容才算完成。

身體上佩戴的珠寶也是種類繁多。最重要的有手鐲和腳鈴(ghungroos),它們在舞蹈中隨節奏發出聲響,也會在一些節目中參與到情節中【如Padmini電影的舞蹈選段《Chum Chum Ghungroos》(《我的腳鈴簌簌作響》),表現牧牛女與黑天暗中約會的情節,少女的心思在腳鈴聲中無意洩露出來,很有情趣。感興趣的在優酷搜索Padmini就能找到這段了】。


 

此外,耳鏈也很有當地特色。它是用鉤和線固定在頭髮上、垂在耳朵兩邊,下面聯接著耳墜的一頭,耳墜多為花型。


 

 
 鼻側穿孔的舞者也會戴上鼻環、鼻鏈等。

 

 

項鍊分長短兩種【人家早就開始戴choker了】,疊戴,長項鍊底部用一根線系在腰帶中間,防止起舞時過度移動。


服裝上,上身是簡單的圓領短袖上裝,較短、較緊,露出一線腰身。第一片裝飾布料從單肩穿起,大部分圍住前身,形狀與紗麗的上身非常相似,只是需要貼身固定緊。下身內穿長燈籠褲,外面系裙。複雜之處在下半身圍起的百褶裙及兩張裙扇(英文翻譯即為fan,為兩片與舞服顏色相近的扇形布料,上小下大,也打上百褶,別在下身正中),穿著既不能鬆散,又要讓舞者的動作不受限制。固定時,需要反覆活動身體以便調整鬆緊。最後系上腰帶。

最後,舞者在手指第一關節、手心和腳上畫上紅色圖案。手指第一關節連同指甲一同染成胭脂紅色,腳趾和腳底到腳背之間全部塗紅,手掌與腳面視情況而定,或只畫一枚紅點,或做複雜的裝飾。有意思的是,現在已不限定用散沫花(即通稱的海娜花)顏料畫圖案,化妝教程裡,甚至推薦了紅色馬克筆!看來過多的浪漫腦補可以打消掉了。

一名婆羅多舞者就這樣妝扮完畢,準備上場了。最後回顧一下精彩的圖片吧!


2017年,魔女屋LYL的創始人魔女藍將繼續在法國和大家每天分享她眼中的美好大千世界。

從2014年開始的這個公眾號,獲得了許多付費真愛粉的支持,許多人都是五年,十年地付費訂閱。這給予了魔女藍很大的鼓勵,在法國養育寶貝女兒咪蛋的同時也將繼續維護這一個學習和分享的平臺。

在此感謝廣大真愛粉的真情實意。

付費真愛粉特權:1,每天接收推送,全年365天不間斷。

2,可以使用付費菜單收看以往全部內容。

3,定期會有真愛粉大禮包,本站挑選精品內容向付費用戶發送高清無水印大圖禮包。

4,可以加入微信真愛粉群。匯集同好,交流藝術和生活。

免費用戶:免費用戶每周可以收到兩三次推送。

付費標準:120元/年,VIP會員身份到2017年12月31日截止。

付費方法:1: 微信轉帳支付(此方法首先需要你的微信已經綁定了銀行卡,然後添加魔女藍私人微信號:lemonkono,添加時請註明「魔女屋付費」,非誠勿擾。)

2: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帳號為 woodysleep@126.com(支付之後請在魔女屋LYL公眾號裡回復支付帳號以便我們核對之後添加分組)

相關焦點

  • 婆羅多舞蹈-印度古典舞蹈-金珊珊 - Bharatnatyam-Classical indian dance
    婆羅多舞蹈印度古典舞蹈金珊珊
  • 海上絲路:印度著名的婆羅多舞,竟源自傳說中的廟妓
    應該是一種古典舞蹈。女演員化濃妝,服飾精緻華美,手指腳面染成紅色,手腕套幾十個鐲子,腳腕則戴半搾寬的鈴鐺。原來這就是泰米爾納德邦最著名的婆羅多舞(Bharata Natyam),為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有趣的是,印度人也將他們的國家稱為「婆羅多」。
  • 被電影裡的寶萊塢舞蹈吸引?可為什麼很多印度舞不一樣?(圖) by 一隻咕咕鳥
    大體來看,發源於印度本土的舞蹈可以分成3種:印度古典舞(以下簡稱:「古典舞」)、印度民間舞(以下簡稱:「民間舞」)和寶萊塢舞蹈。    按照受眾分,古典舞在當代屬於精英藝術,民間舞和寶萊塢舞蹈則偏向於大眾娛樂。
  • 【藝術賞析-舞蹈】帶你領略異國風情的印度寶萊塢舞蹈~~~
    印度舞種類繁多,大致分為古典舞、民間舞和寶萊塢舞蹈(電影舞蹈)。按照受眾分,古典舞在當代屬於精英藝術,民間舞和寶萊塢舞蹈則偏向於大眾娛樂。印度舞蹈歷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歡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達羅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銅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這些都是當時流行舞蹈的佐證。印度舞古典舞歷史悠久,對印度人來說,舞蹈不僅是藝術,更有宗教的含義。古典舞源自對神無比虔誠潔淨無私的愛,舞者藉由手勢、眼神、表情、身體表現和詮釋宗教故事中的萬事萬物。
  • 《舞蹈風暴 第二季》古典舞的文化輸出
    舞蹈風暴對於舞蹈傳播的意義不言而喻,因為它把舞蹈做到了極致,吸引更多的人認識不同的舞種,甚至對舞蹈有了自己的理解。而在所有的舞種當中,古典舞算是傳播面最小的,卻也是傳播效果最好的,第一季第一期,無數人被李響的一曲《行者》拉入坑,驚嘆於他舉手投足的仙氣,和飄逸古典的美。
  • 梵舞印度——寶萊塢舞蹈大師與舞者精靈的美妙邂逅
    從接觸瑜伽,到被學校獎勵印度舞課,冥冥中仿佛一種指引,她被那神秘的東方古國深深地吸引了。  2008年,王茜第一次飛往印度,在當地的印度瑜伽學院進修,在恆河邊隨著靈修舞者起舞,漸漸地,她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答案:「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模仿別人,跳著不屬於自己血液的舞蹈,根本丟失了自己,我想回到兒時的記憶,我想發自內心快樂地起舞。」
  • 美輪美奐的印度寶萊塢舞蹈
    俏玲瓏中級班和高級班的小學員們正在學習,印度寶萊塢風格的舞蹈《今晚我家有聚會》和《恆河邊的歡歌》,寶貝們都很喜歡歡快動感又表情豐富的印度舞,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印度寶萊塢舞蹈的魅力吧!!       印度是世界上生產電影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好萊塢的4倍。印度寶萊塢電影舞蹈的激情演出,時而熱情澎湃,時而風情萬種,時而幽默風趣,常使多達數萬名的現場觀眾如痴如醉,歡呼雀躍。
  • 【深圳】生命之樹——印度西塔琴.古典音樂.舞蹈專場音樂會
    一年一度的霎哈嘉瑜伽藝術大餐,生命之樹——印度西塔琴.古典音樂.舞蹈專場音樂會,2015世界內在和平節系列活動,即將隆重登場!在印度,被認為是音樂起源的主要源頭。樂隊主要成員來自印度Nagpur(印度古典音樂家薈萃的地方)組建以來在國際多次巡演,他們希望用自己的音樂喚醒人們內在最純粹的願望,在他們的音樂中人們可以達至超越思維的喜悅和平安。歡迎您一起加入這場藝術盛宴。【深圳站】生命之樹——印度西塔琴.古典音樂.舞蹈專場音樂會
  • 印度著名長篇神話劇《摩訶婆羅多》--史上最養眼舔屏的電視劇
    印度著名的長篇史詩《Mahabharata》(瑪哈巴如阿特),既《摩訶婆羅多》,是印度家喻戶曉的史詩故事。由印度知名導演將其分別拍為電視劇和電影幾種不同的版本。267集的神話電視劇《摩訶婆羅多》是根據《摩訶婆羅多》改編,由印度Star Plus臺製作,項目耗資1600萬美元,又投入310萬美元用作預告宣傳,堪稱印度最昂貴的電視劇。它不僅故事情節跌但起伏,拍攝恢弘大氣,吸引著觀眾欲罷不能!
  • 《摩訶婆羅多演義》(主線精煉版)
    如國內湖南出版社的《摩訶婆羅多(改寫版)》,河南人民出版社的《婆羅多的故事》,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摩訶婆羅多插話選》,國外Torchlight Publishing(火炬出版社)的《Mahabharata》(故事版·作者KrishanDharma)。但尚有數十萬字、數百頁之多。對一些並不致力於了解全書細節的讀者而言仍覺冗長。
  • 印度音樂電影
    寶萊塢電影中的舞蹈,尤其是早期的那些,主要是根據印度舞蹈編排的:古典風格的舞蹈,歷史上印度北部舞女(tawaif)的舞蹈或者民族舞蹈。在當代電影裡,印度舞蹈的元素開始和西方舞蹈風格(如MTV和百老匯音樂劇中的)相融合,不過純粹的西方流行和印度古典舞蹈接連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的情景也不在少數。通常男女主角分別與同性的伴舞一同表演。
  • 印度寶萊塢舞蹈課程
    孟買Danceworx表演藝術學院舞團的高年級舞者和學生教師l  Shiamak Davar表演藝術學院寶萊塢l  在納蘭達舞蹈研究中心學習研究古典印度舞蹈風格「巴拉那那參加多國藝術節展演l  印度   卡拉古達(Kala Ghoda)藝術節   Jugnee印度當代舞蹈節,於國家大劇院   詹姆斯·巴布
  •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經典劇目《有鳳來儀》
    舞蹈類最具人氣微信平臺! 讀者可在本文最右下方進行評論! 「鳳」在傳統文化中體現的是靈慧福生的和美,同時又是中華民族對女性的象徵。
  • 【新年獻禮】偉大的靈性史詩劇《摩訶婆羅多》全集(珍藏版)
    印度現存最古老的四部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闥婆吠陀》)是吠陀時代的「聖典」,而《瑪哈巴茹阿特》則是史詩時代和古典時代的「聖典」,即「第五吠陀」。了解了《瑪哈巴茹阿特》這部史詩也就基本了解了印度的傳統文化。《瑪哈巴茹阿特》講述的是五千年前的歷史,不是神話小說,而是歷史事實。
  • 他說:印度音樂有世界上最美的旋律
    對於這個一言不合就尬舞的國家,多數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或許只留有片段式的印象——那就是跳舞。著名音樂製作人、作曲家黃薈更是直言,「印度音樂有世界上最美的旋律」。摩訶婆羅多很多人熟悉的印度音樂舞蹈,其實它的主題主要來自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兩部不朽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 中國舞蹈的晶片何在——「舞蹈無國界」的語類學批判
    因為自然的身體語言的媒介,所以舞蹈身體語言的交流會比語言易於溝通,比如漢代樂舞百戲中「跳丸弄劍」的「跳丸」,即是永寧元年撣國(今天泰國)國王遣使獻樂獻技而來(《後漢書·和帝本紀》);但要說它「無國界」就不大科學:芭蕾的「外開」是「榮耀上帝」,婆羅多舞的「外開」是「迎接眾神走下大地」;國標舞的本質是「擁抱愛情」,街舞的本質是「反抗社會」……它們不是「跳丸」的雜耍,必須經過同樣的翻譯,才能由能指的舞種形式知其所指
  • 《摩訶婆羅多》系列:難敵的進攻
    《摩訶婆羅多》被稱為第五部吠陀,在印度和世界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傳說該書在公元前3100年的時候,由島生黑仙人毗耶娑口述,象頭神迦奈什記錄下來的。這個「閹人」不簡單……聽說來了大隊人馬,城裡一片大亂,王后被嚇得沒了主義,這時優多羅(Uttara)王子站了出來,要帶兵出戰……王子穿上鎧甲,拿起弓箭,正要登上戰車的時候,一個人走過來說:「王子殿下,請讓我來駕車……」這個人正是阿周那,至上公主(Uttari)的舞蹈教練
  • 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身韻教材】元素、短句等!
    中國古典舞作為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色的舞蹈。《中國古典舞身韻:元素 短句教材》是一套學習古典舞身韻的必要教材,它將幫助您更好的掌握古典舞。
  • 《摩訶婆羅多》遊戲中的獅心王到底是什麼人?
    如果把獅心王遊戲裡的獅心聖殿視為《摩訶婆羅多》《斯芬克斯》的遺蹟,那麼摩訶婆羅多是任何一個mod社區或遊戲裡必須要搞的主線內容,斯芬克斯也有,但獅心王的內容就太不必要了。摩訶婆羅多的主線就是要搞個波斯帝國,五大諸侯(印度洋諸侯,東非諸侯,北非諸侯,巴勒斯坦諸侯,迦太基諸侯)劃分大小不同的朝代,獅心王就是在緬甸的廣州開頭闢出一小片比農田大小更大的土地,一大群人居住進去,先是從西方徵服了整個大英帝國,後又佔領印度、中東一大票諸侯。獅心王的全盛是佔領了泰緬地區,開始鋪開吞併波斯帝國和泰國的計劃。
  • 古典舞公開課丨每一個舞蹈靈魂都身懷絕技
    中國古典舞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起源於中國古代它融合了許多武術、戲曲中的動作和造型 特別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 強調呼吸的配合 富有韻律感和造型感 獨有東方式的剛柔並濟的美感 令人陶醉 古典舞公開體驗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