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日記|蒂姆波頓為電影藝術語言體系,建立了造夢典範

2020-12-27 遊觀
蒂姆波頓

觀影日記|蒂姆波頓為電影藝術語言體系,建立了造夢典範

文\朵多

前幾天,寫電影《大魚》影評,修改再三,仍未定稿。本來,我是想用《大魚》這部電影,來梳理一下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價值。即:電影到底是為了講好故事,還是呈現真實,抑或塑造人物,再或其他?

蒂姆波頓與海倫娜

從大眾心理學角度觀賞電影《大魚》,便看到了一個有關父子和解的故事。這是一個正確的觀影方法,至少是符合大眾潮流的。但我以為這是個外在內容,其更深層次是電影的「言外之意」,如果這部電影只是把目光放在了簡簡單單的父子和解的故事上,就顯得太過於抒情了。而抒情本身,對於此片來講,是不那麼重要的,至少導演並未刻意去渲染此道。畢竟,那些光怪陸離的場景,那些荒誕不經的故事,那些華而不實的人物,並非是為抒情而設的。小津安二郎曾說:「導演要的不是演員釋放感情,而是如何壓抑感情。」本質上,《大魚》的抒情藝術也是在壓抑式的,畢竟它刻意迴避了現實「真實」,而追尋現實之外心靈「真實」。

《大魚》並非常規的影像作品,而是由導演蒂姆波頓創設的擁有獨特的藝術語言體系的影像模版,即探索電影本身的造夢的可能性。導演並非不追求「真實」,而是重新構架了「真實」這種詞彙的藝術認知語言。這在其後的諸多電影裡可見一斑,不管是《睡夢醫生》還是《小飛象》抑或動畫片《科學怪狗》,都具有濃鬱的「夢幻真實」。

蒂姆波頓《小飛象》

發展至今,電影已逾百年,早已形成了一整套的各色的語言體系,如諸題材,劇本,攝影,導演,表演等等,但這些作為基礎,還存在諸多的可能性等待挖掘。蒂姆波頓在造夢的方向,走出了自己的路徑。

當然,如果想就《大魚》進行評析,僅僅是觀賞幾遍片子是遠遠不夠的。電影最終的面貌,因為放映渠道的不同,是存在不同的版本的。這就說明了,電影本身所具備的大眾傳播性和必要的娛樂性,給評析帶來困擾。因為,想探討電影的哲學和影像之間的關係,不僅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還有可能招來笑話。

然而,作為一個獨立個體,藝術創作之「我」又是整個社會價值體系之中的附庸。一種思潮的養成抑或一種現象的出現,並非是絕世而獨立的,它一定有其本源。蒂姆波頓的藝術風格之形成,也全賴當時世界範圍內的新思想的產生和介入的結果。我們尚且無法確定影片和某些哲學主張的直接關係,比如荒誕主義,女權主義,立體主義,結構主義等等。但是,如果能從這些哲學批評的角度,切入這個片子的主題研究就太棒了。

我也知道,這不是我的能力可及。

相關焦點

  • 以《理髮師陶德》為例,淺析蒂姆波頓的哥特風格
    這種驚悚又神秘的題材向來都是蒂姆波頓的最愛。他導演了這部電影,陶德由約翰尼德普主演,兩人強強聯手,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繁榮經濟背後的殘酷霧都。     1990年,蒂姆波頓和約翰尼德普,聯手為我們貢獻了一部名為《剪刀手愛德華》的影片,自此,哥特電影復興的大幕就在好萊塢被徹底展開了。今天要講的《理髮師陶德》更是哥特電影中的典型代表。
  • 天師造夢 等待每一個愛電影的你
    2019年的3月份,造夢成立了,這是由天津師範大學一群熱愛電影的人組建的小團隊。半年多的時間裡除了每周在博理樓A225進行排片放映外,我們還順利部分承辦了電影《老師·好》天津師範大學的路演、新片場NEW ERA高校巡演天津地區的策展、FIRST主動放映天津師範大學站的策展、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百校聯展等等一系列活動,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 電影圈裡的陰鬱古怪巫師蒂姆波頓
    蒂姆.波頓電影圈裡的陰鬱的古怪巫師蒂姆.波頓拍出的影片就好像是根據動畫片改編的童話故事一樣引人入勝,蒂姆.波頓是一個非常另類的人物,有人說「蒂姆.波頓成功的原因就是他永遠能堅持自己的想法」,還有人把它稱作「電影的巫師
  • 《發財日記》暨網絡電影春節檔」研討會舉辦
    2月27日,來自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北京電影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眾多業界、學界知名學者與影評人,共同參與了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和觀眾調研平臺聚影匯發起主辦的「《發財日記》暨網絡電影春節檔」線上專家研討會,以網絡電影春節檔和《發財日記》為切入點,共同探討高品質網絡電影的未來發展,解讀網絡電影與院線電影的融合共生,推動其與院線電影形成合力,
  • 《唐人街探案3》推廣曲《造夢人》MV 感謝一起造夢的你們
    歌曲《造夢人》由唱作才女金玟岐作詞作曲並演唱,MV回顧了《唐探》系列三部電影的「夢之旅程」,感謝「一起造夢」的觀眾,致敬辛勤付出的幕後工作者們。1:1還原澀谷十字路口 6小時搶拍秋葉原 喜劇大片的背後,是無數辛勞拼命的幕後故事,是動作攝影美術等各部門所有「造夢人」們的通力合作。電影《唐探2》時,電影與美國工會合作,用47天完成超高強度拍攝,在紐約時代廣場跑馬車,讓觀眾看到了此前國產電影從未有過的瘋狂。
  • 鄉村牧師日記 |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布列松的電影,你就不是真的愛電影
    本文將從這三個方面,簡析《鄉村牧師日記》這部電影。布萊松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這樣的文學敘事方式,《鄉村牧師日記》中的牧師即是影片中的行為主體,也是整個故事的敘述者。影片沒有刻意將敘述內容轉化為對話,而是借寫日記與上帝交流的方式,使主人公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以大量日記獨白為載體敘述自己的心理過程,這與傳統的戲劇性敘事產生反差巨大,產生一種強烈的陌生化效果。
  • 「造夢空間」回歸 選10本書助你更愛電影
    銀幕升起,造夢空間回歸。為了更深入光影世界,閱讀必不可少。在此精選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1月以來,10本與電影相關的新書,以此豐富您的書單。《秋日傳奇》是哈裡森根據其妻子的祖爺爺遺留下的日記經過藝術加工而創作的一部「歷史傳奇」:遼闊的蒙大拿州,拉德洛上校家的三個兒子為了世間正義毅然決心參加「一戰」。小弟塞繆爾不幸犧牲,二哥特裡斯坦悲痛欲絕,幾欲發狂。戰後,特裡斯坦迎娶了蘇珊娜,可婚後幾個月便離家闖蕩。痛苦不堪的蘇珊娜最終嫁給了大哥艾爾弗雷德。幾年後,特裡斯坦終於回到了蒙大拿,父子三人的愛恨糾葛仍然在繼續,一切都帶著悲劇的宿命感。
  • 讓更多藝術電影被看到!淘票票×全國藝聯打造藝術片宣發陣地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介紹,該計劃給予入選全國藝聯專線放映的10部優秀國產藝術影片和2個新作與經典影片主題展多種形式的宣發資助,激勵新生代電影工作者創作更多富於藝術追求與創新意義、帶給觀眾精神引領與審美啟迪的優秀作品。為了保證優秀影片入選資助體系,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建立了藝術電影標準委員會,並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審片評分系統。
  • 《穆赫蘭道》&《蛇蠍美人》:造夢與發夢
    一方面,是因為電影本身的觀賞模式——在所謂的「柏拉圖的洞穴」中的觀賞方式,帶有一種致命的「夢境感」。而另一方面,則是電影用音畫語言對於夢境本身的描繪和模擬,帶有極強的真實性和象徵性。兩相結合,電影的「夢境」元素,就成為了眾多導演所力求表達的內容。
  • 美少女《陰間大法師》:蒂姆波頓也難逃壽屋「娘化大法」?
    壽屋山下俊也的恐怖電影美少女系列最近發布了一款《陰間大法師》新品,這是蒂姆波頓在1988年拍攝的一部怖喜劇片,因為時間太過久遠估計不少玩友都沒看過這部電影講述了兩位鬼夫妻不想離開自己生前的住宅,為了轟走新住客拜託陰間主流之外的大法師「甲殼蟲汁」幫助他們奪回自己家搞笑故事
  • 《阿麗塔:戰鬥天使》:真正的電影造夢
    真正的電影造夢。比物理接觸更讓人迷惑的,是導演和製作團隊刻意保留的許多眼神特寫。在阿麗塔那對超越真實的眼睛裡,你同樣可以看到,她對未知的好奇,對勝利的渴望,她的恐懼、迷茫、憎惡和希望。在她第一次參加機動球比賽時,更衣室裡依德醫生像個送女兒上考場的老父親一樣,為她穿上自己一手打造的滑輪和護具,他叮囑阿麗塔趕緊贏了比賽,老老實實回到更衣室裡。
  • 以《記憶碎片》為例,解讀後現代電影藝術的蒙太奇魅力
    ,還時刻把控著熒幕面前觀影的觀者的觀影心理。影片中回憶、現實、真相與虛幻相互雜糅在一起,碎片化跳脫的故事碎片交叉替換甚至讓觀者始終猜不透故事的真相,亦真亦假的故事結局,看到的始終與聽到的不匹配,觀影過程中,只要你稍不留神,就會錯過之前的故事片段。但在整部影片之中,諾蘭所呈現出的蒙太奇價值,正是後現代電影藝術深度創作的過程。
  • 以《記憶碎片》為例,解讀後現代電影藝術的蒙太奇魅力
    但也正是這些藝術元素的堆砌,使得《記憶碎片》的劇作風格更好的與影像風格交織雜糅,更充分的為觀者展示了後現代電影藝術的蒙太奇魅力。在看過《記憶碎片》之後,觀者不禁感慨整部電影如拼圖一般既瑣碎又完整,看完整部影片之後,諾蘭導演掌控的不僅僅是電影中的人物情感與故事發展走向,還時刻把控著熒幕面前觀影的觀者的觀影心理。
  • 入圍第33屆電影金雞獎《海草》觀影會在泉州舉辦
    泉州網11月28日訊 (記者陳士奇)昨日,1915藝術空間暨沈朝方電影攝影展和《海草》觀影會在泉州舉辦。剛剛入圍第33屆電影金雞獎的電影作品《海草》的主創人員,與泉州觀眾進行面對面交流,分享了這部電影背後的創作故事。《海草》將拍攝地選在福建沿海地區,圍繞「寬容與愛」這一主題,為觀眾們娓娓講述一個在漁村裡發生的百姓故事。
  • 2020觀影總結:電影是什麼?
    整個上半年,我一直在跟隨觀影團有規律地補片,這對我的觀影方式造成了有益的轉變。年初,我加入了幾個線上觀影團,有幸結識了不少影迷朋友。我個人不太善於聊電影或「評價」電影,更多時候是在觀察大家對同一部作品評價的方式,發現爭論和矛盾所在。這樣我的關注點逐漸從電影本身轉向觀影者或觀影行為,作品真正的生命力就包含在觀看的動作中。
  • 電影藝術語言之美——《聞香識女人》
    不同的藝術有不同的藝術語言,而藝術語言的表達往往是一門藝術的靈魂所在。美術藝術語言的表達在於優美的線條與生動的色彩相結合;建築藝術語言的表達在於獨特的造型和匠心的裝飾相結合;音樂藝術語言的表達在於悠揚的旋律和悅耳的音符相結合……而電影藝術也不例外,畫面和音響完美的結合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語言表達方式。《聞香識女人》是由美國導演布萊斯特指導的,由著名演員帕西諾和克裡斯.奧唐納出演的一部影片。
  • 觀影提示 電影分級的春天來了?
    《金剛狼3》作為該法實施以來第一部引進公映的北美R級影片,此前便因北美版本暴力鏡頭較多,為了拿到國內的「龍標」,剪去了14分鐘的內容。儘管如此,國內上映的版本仍包含一些暴力元素,加之《促進法》的明確要求,使該片涉及到的各商家自覺履行了法律所要求的觀影提示義務。
  • 從歷史到現實: 構建中國電影表演學派話語體系
    中國電影曾經湧現三段希冀建立民族電影表演體系的美學敘述的年代,若干傑出表演家的表演觀念已經形成一個思想庫。詩意現實主義表演風格、「體驗學派」表演方法和「中和性」表演哲學,從風格、方法到哲學構成中國電影表演體系,為中國電影表演學派的三大標識性概念,是研究工作的初級階段成果,還需要再行開掘、提純和凝固。
  • 《蜂巢幽靈》:以「隱喻」為路徑 進入西班牙詩電影的藝術世界
    隨著隱喻相關理論系統的建立,隱喻的概念和範疇逐漸清晰起來。今天,我們談論隱喻,談論的是通過事物之間的彼此暗示而產生的意蘊或者內涵。在電影中,隱喻是一種常見的手法,因為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視覺意象是構成電影語言的重要元素,由此,視覺意象和隱喻之間的關係就顯而易見了。在西班牙導演維克多.艾裡斯的作品中,隱喻被發揮到了極致,拍攝於1973年的作品《蜂巢幽靈》可以說是隱喻藝術的集大成之作。
  • 藝術電影論壇 | 重燃藝術之光,奉獻藝術電影之美
    ,努力為藝術電影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去年藝術電影論壇成為北京國際電影節六大主論壇之一,今年該論壇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持續提升。為了保證優秀影片入選資助體系,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建立了藝術電影標準委員會,並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審片評分系統。目前在選且片方表示進入專線發行的影片包括《掬水月在手》、《活著唱著》以及《日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