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商人的末路

2021-02-23 大江寧靜

寫這篇文章也是源自少年時的記憶。

第一次聽說胡雪巖這個名字是在高中時,臺灣電視劇《八月桂花香》正在熱映,一代粵語歌神羅文主題曲《塵緣》響徹小城的大街小巷,「繁華落盡 一身憔悴在風裡 回頭時無風也無雨……一城風絮 滿腹相思都寂寞 只有桂花香暗飄過」,歌曲悽美的意境讓少男少女們為之著迷,班上幾乎每人都會哼上幾句。

電視劇把一代豪商胡雪巖演繹為一代情聖,長大後才知道不過是戲說,離史實相去甚遠,相對而言,臺灣作家高陽的《胡雪巖》一書更接近事實,不過畢竟還是小說,有不少演繹的成分,類似於《三國演義》跟《三國志》的區別。高陽的小說中對胡雪巖不乏溢美之詞,其實能夠成為一代風雲人物之人並非感情用事之人,又豈是易與之輩?

 

1

末路

1883年十一月,被時人稱為「財神」的胡雪巖的商業帝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由於在1882年的生絲大戰中大敗虧輸,虧損上千萬兩白銀,傷了元氣,胡雪巖開辦的銀號——阜康銀號出現周轉不靈,搖搖欲墜,各地出現擠提風潮。

這樣的危局胡雪巖當年也經歷過一次。那是在1861年,太平軍再次圍攻杭州,他的恩主浙江巡撫王有齡被困孤城之中,外無援軍,內乏糧草,已經是走投無路——作為一方封疆大吏,棄城而逃也是死罪。

而被王有齡派出城外籌措資金的胡雪巖也沒有入城赴死,只能眼睜睜地地看著杭州城破、王友齡自縊身亡,束手無策。

過了二十多年又一次大危局來臨,然而這一次他卻是在圍城之內,就像當年王友齡困於杭州一般,對援軍望眼欲穿。

只是這世界上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各地官僚聽聞胡雪巖商號經營困難,競相提取存款,導致形勢雪上加霜。

作為紅頂商人,在這個時候最應該得到的是朝廷的幫助,穩定局面。然而朝廷卻給予了胡雪巖致命一擊。

清光緒九年(1883年)十一月,順天府尹畢道遠等上《阜康商號關閉現將號夥訊究各折片》,告知朝廷京城阜康銀號倒閉的消息。初七日(1883年12月6日),清廷下旨讓時為閩浙總督的何璟、浙江巡撫劉秉璋密查胡雪巖資產,以備抵債。

就在在胡雪巖被擠兌潮搞得焦頭爛額之際,牆倒眾人推,多年前他「侵取西徵借款行用補水等十萬六千七百八十兩」的舊帳,也給人抖了出來,戶部建議朝廷下旨追算。

所謂「行用補水」,就是當初胡雪巖幫左宗棠向銀行借款時所產生的應酬費用、交通費用等,是一筆灰色開銷,肯定有一部分流入胡雪巖的私囊。

不過這筆開銷早已經核准後列入西徵經費的正項奏銷了,所以左宗棠出面奏請「準免其追繳」。

但慈禧太后還是下令革除胡雪巖的功名,並清償舊帳。

清光緒十年正月初七日(1884年2月3日),清廷下旨催促左宗棠加緊清理。無奈之下左宗棠去查封杭州胡雪巖的當鋪、商號等,並向清廷奏報。

最後,胡雪巖遣散妻妾,變賣家產還債,連胡慶餘堂也交出去給人抵債。

清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即在福州病逝。隨著左宗棠逝世,胡雪巖失去了最後的保護傘,又被清廷抄家,同年十一月,胡雪巖在貧恨交加中鬱鬱而終,臨終遺言子孫:「至此以後,爾等勿要經商從政,錢財實乃是萬惡之源」。所以胡雪巖的後人沒有經商和從政的,多在教育、文化和科研領域發展。

作為一位成功政商結合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卻不許子孫經商從政,大概在臨終前領悟到:依靠權力得來的財富並不可靠,一旦失去權力,看上去牢不可破的高樓如陽光下的冰雕一般,迅速坍塌。

2

發跡

胡雪巖本名胡光墉,字雪巖,1823年出生於安徽徽州績溪縣湖裡村,幼年家境貧寒,在鄉間以幫人牧牛為生。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胡雪巖12歲那年,父親即病逝。

失去了家中的頂梁柱,第二年,13歲的胡雪巖開始就孤身出外闖蕩,先後在杭州雜糧行、金華火腿商行當過小夥計,到杭州「信和錢莊」當學徒。從掃地、倒尿壺等雜役幹起,三年師滿後,就因勤勞、踏實成了錢莊正式的夥計。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9歲的胡雪巖被杭州阜康錢莊於掌柜收為學徒,於掌柜沒有後代,把辦事靈活的胡雪巖當做親生兒子。於掌柜彌留之際,把錢莊悉數託付給胡雪巖。這所價值5000兩銀子的錢莊,堪稱胡雪巖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

能夠從一個放牛娃,在數年之內成為一個錢莊的掌柜,不得不說,胡雪巖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當然,如果胡雪巖止步於此,那麼也不過是千百年來無數個貧苦出身的寒族天道酬勤的故事的翻版,能夠讓當下的自媒體熬一碗濃濃的雞湯而已,勵志但並不足以推向傳奇的高度,被認為「做官當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

 

對於一些小富即安的人來說,成為一個店鋪的掌柜衣食無憂,是人生的最終夢想;但是對於胡雪巖而言,這僅僅是人生的起點。

在古代社會,從事什麼商業利潤最高?

在戰國時代的大商人呂不韋就說過:投資田地、農產品有十倍的利潤,投資珠寶、玉器有百倍的利潤,而投資人、掌控權力則暴利無數。

商業跟權力結合形成的壟斷性特權,利潤是最高的,如同鹽,並不是什麼稀缺之物,價值並不高,但是政府一旦壟斷鹽鐵專賣,秦淮一帶的大鹽商們一個個都富甲天下,好比當下的房地產商。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為了攫取暴利,胡雪巖開始投資人,也就是掌控權力的官員。他事業上的第一個貴人是王有齡。

高陽的小說中杜撰說: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26歲的胡雪巖結識「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挪借錢莊銀票500兩銀錢,幫王有齡補實官位,事發,胡雪巖被趕出錢莊,但也因此收穫了王有齡的友誼。

其實王是福建福州人,其父親為嘉慶年間舉人,加入過時任福建巡撫顏檢幕府,靠巡撫推薦任雲南曲靖知縣、河陽知縣,升巧家廳同知。在此之後,相繼署順寧府知府、麗江府知府。

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王有齡家境殷實,卻不喜讀書,連個秀才都沒中,其父出錢給他買了個候補官員出身,勉強鑽入體制內,成為朝廷後備官員。

在滿清一朝,要想做官,除了科舉一途外,還有「捐班」的側門,也就是拿銀子買個出身。只是捐班出身的通常被科舉官員鄙視,升遷艱難。

但是王有齡畢竟是官二代,有父輩人脈,很快就實授地方官。1841年即被吏部放至浙江任新昌知縣,之後一路升遷,1851年升任湖州知府,之後調任杭州知府,遷江蘇按察使、布政使,1860年任浙江巡撫。

 

胡雪巖跟王有齡何時搭上線已不可考,但在王有齡任湖州知府期間,胡雪巖即開始代理湖州公庫,在湖州辦絲行,用湖州公庫的現銀扶助農民養蠶,再就地收購湖絲運往杭州、上海,脫手變現,再解交浙江省「藩庫」,從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接著說服浙江巡撫黃宗漢入股開辦藥店,在各路運糧人員中安排承接供藥業務,將藥店快速發展起來。依靠官府的支持,胡雪巖的生意越來越興旺,錢賺的越來越多,跟王有齡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

到了清鹹豐十年(1860年),胡雪巖37歲時,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其間少不了胡雪巖在背後大力支持,王上任後也鼎力相助胡氏的「阜康錢莊」。

隨著王有齡的不斷高升,胡雪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錢莊外,還開起了許多的店鋪。由於王有齡治下的浙江戰火紛飛,處於抗擊太平軍的需要,胡雪巖還染指軍方生意,大量的募兵經費存於胡的錢莊中,之後又被王有齡委以辦糧械、綜理漕運等重任,幾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戰時財力,可謂是浙江地下「布政使」。胡雪巖確實做到了像前輩呂大商人所說的一般,投資權力獲利無數,一時之間在江南一帶風光無兩。

 

3

危局

危機總是在不經意之間突然來臨,1861年,太平軍連陷蘇州、常州、嘉興等城,十月圍杭州,屁股還沒坐熱的浙江巡撫王有齡突然發現,他就要步前任羅遵殿的後塵了。

接著紹興、餘杭等地均被攻佔,杭州已成孤城,援軍阻隔,陷落已經是不可避免。——其實援軍是有的,湘軍左宗棠部離杭州並不遠,但是人家是準備等杭州陷落後來接收地盤的,杭州不破,王有齡不死,援軍不會來的。

為何王有齡從形式一片大好短短一年之間就陷入死地呢?這得從王有齡的貴人——兩江總督何桂清說起。

作為一個捐班出身的官員,能夠做到浙江這等膏腴之地的封疆大吏,王有齡離不開兩江總督何桂清的大力支持。

何桂清是雲南昆明人,王有齡父親在雲南為官時,其父親為王有齡父親門下吏員。王父替王有齡請塾師時,何桂清是王有齡伴讀。

王有齡不喜讀書,何桂清卻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神童,15歲時做得應試文章就無人能改動一字,19歲即高中進士,進入翰林院,後又成為南書房行走,算是鹹豐近臣。作為天子心腹,之後便一路升遷,鹹豐四年(1854)任浙江巡撫,鹹豐七年(1857),年僅41歲,即升任兩江總督。

都說有四大鐵,一起同過窗是其中之一,更何況王父對何桂清有恩。何桂清發達之後,沒有忘記老同學,一路力薦王有齡任杭州知府、江蘇布政使,浙江巡撫。推薦何桂清擔任浙江巡撫之時,鹹豐本來不太樂意一個捐班出身、又不像左宗棠之流一般有事功的官員出任浙江巡撫,但何桂清不屈不撓接連上書三次,甚至以身家性命作保,惹得鹹豐怒批:「爾但知有王有齡爾?」不過最後鹹豐還是同意了何桂清的推薦。

這其中的緣由,是因為鹹豐信任何桂清,猜忌曾國藩,想要讓何桂清拿下太平天國,立下不世功勳。

太平天國在天京事變、北伐失敗後,局勢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曾國藩本想一鼓作氣拿下天京,成為中興名臣,不想鹹豐卻派何桂清任兩江總督來摘桃子,氣得湘軍不少將領都想撂挑子。

 

為何鹹豐信任何桂清而不信任曾國藩呢?

一來何桂清是其親信,而曾國藩是其父親道光朝期間得到重用的。還有曾國藩在鹹豐剛一上任就上摺子批評鹹豐,氣得鹹豐把摺子扔到地上,靠著其他大臣轉圜鹹豐才沒處罰曾國藩,但是內心裡卻很不喜歡曾國藩,只是迫於形勢而不得不用曾國藩;

其次是鹹豐對曾國藩有猜忌之心,曾組建湘軍不過是一個回家丁憂的侍郎,在家鄉辦團練就拉起了數萬大軍,跟太平軍對抗,要是再讓其立下大功,恐怕又是桓溫、劉裕之流,將來不可制。所以鹹豐對於曾國藩的湘軍一直採取利用和壓制的態度。

哪怕是依靠曾國藩起家的胡林翼都可以任湖廣總督,唯獨曾國藩一直沒有擔任地方督撫,導致湘軍前期一直是客軍,糧餉卡在江西、浙江等地巡撫手中。

時任浙江巡撫的羅遵殿,是胡林翼的人馬,對處在江西曾國藩部態度友好,要糧給糧,要錢給錢。

太平軍第一次圍攻杭州時,由於從江西到浙江的道路崎嶇,湘軍援軍難至,江南大營在鹹豐的嚴令下,張玉良帶兵援助杭州,不過途徑蘇州時何桂清藉口檢閱部隊,拖了幾天,導致羅遵殿城破身亡,擺了湘軍一道。

之後何桂清更力薦自己友王有齡就任浙江巡撫,江南半壁江山如臂使指;朝廷中有鹹豐的信任,老對手曾國藩窩在江西一地,無糧餉難有作為。看來天時地利人和俱全,何桂清計劃拿下天京,搶佔頭功。要是何桂清能夠成功,中興名臣也許就是何桂清、王有齡了,沒曾國藩、左宗棠什麼事情了。

 

只是何桂清千算萬算,卻漏算了一件事情,太平天國可不是桃子等著去摘就行了,它就像是一隻受傷的猛虎,還有一戰之力。雖然無論從軍力還是錢糧上,何桂清都佔據優勢,然而他之前一直在朝廷中打轉,並沒有上過戰場、帶過兵,不知兵是何桂清最大的缺陷。

所以被太平軍李秀成、陳玉成部屢出奇兵,一頓胖揍,江南大營都被攻陷了,兩江總督駐地常州城也被包圍。勝敗乃兵家常事,當初曾國藩初起兵時,被石達開按在地上摩擦,欲投水赴死都發生過好幾回,只要能堅持下去,靠錢糧都能耗死太平天國,何桂清未嘗沒有翻盤的機會。

只是何桂清少年成名,從翰林學士、天子伴讀到封疆大吏,一路走得太順沒有經過任何挫折,被太平軍打破了膽氣,嚇得居然拋下常州十萬將士棄城而逃,溜到上海租界中避難去了。

主帥都跑了,導致戰局全面崩盤,太平軍連下常州、蘇州,接下來杭州被圍,王有齡苦苦支撐,二月後城破,太平天國呈現復興之勢。何桂清後來也在曾國藩的極力主張下也被處於處以棄市(砍頭)之刑,建功立業的想法成為黃粱一夢。

鹹豐不得已,起用曾國藩任兩江總督,左宗棠任浙江巡撫,二人最終攻陷了天京,平定了太平天國。可見一時失意不必介懷,笑到最後才算人生贏家。

 

4

更上一層樓

王有齡之死對於胡雪巖來說不亞於是晴天霹靂,宛如支撐藤蔓的大樹倒了。

然而胡雪巖很快就攀上了新的大樹——左宗棠。左宗棠初來浙江,人生地不熟,需要當地人的支持,而胡雪巖沒了依靠,兩人一拍即合。胡雪巖從上海運軍火、糧米接濟左宗棠(本是為王有齡採購)而受到賞識,清同治元年(1862年),胡雪巖獲得新任閩浙總督左宗棠的信賴,被委任為總管,主持杭州城解圍後的善後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錢糧、軍餉,使阜康錢莊大獲其利。後來又幫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收復浙江全境,太平天國平定後創辦福州船政局,自造輪船。

特別是左宗棠西徵平叛阿古柏時,為他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達1195萬兩,採供軍餉、訂購軍火,並做情報工作,常將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報告左宗棠,為收復新疆做出了貢獻。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阜康錢莊支店達20多處,布及大江南北。資金2000萬餘兩,田地萬畝。由於輔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成為「紅頂商人」。

清光緒七年(1881年) ,胡雪巖因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銜(三品),賞穿黃馬褂、官帽上可帶二品紅色頂戴,並總辦「四省公庫」。胡雪巖功成名就,達到有清一代商人的頂峰。

另外一位官商盛宣懷本身是官員辦企業,而胡雪巖是不折不扣的商人出身。

 

胡雪巖


不過盛極而衰,清光緒八年(1882年),胡雪巖在上海開辦蠶絲廠,進入絲綢業。胡雪巖耗銀2000萬兩,大肆收購生絲,企圖壟斷絲繭貿易,卻引起外商聯合抵制。百年企業史上,第一場中外大商戰開始了。開始,胡氏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佔據上風。不料運氣並沒有站在胡雪巖一方。歐洲義大利生絲豐收加上中法戰爭爆發,市面劇變,金融危機突然爆發,銀根緊縮。胡雪巖回天乏力,清光緒九年(1883年)夏,被迫賤賣生絲,虧損1000萬餘兩,家資去半,錢莊周轉不靈,風聲傳播引發儲戶擠提,阜康錢莊倒閉,如湯潑雪,不過短短數年間,胡雪巖的商業帝國轟然倒塌,胡雪巖也被抄家在貧病中去世,可謂是來也空空,去也空空。

 

5

軼事與評價

不像《八月桂花香》中把胡雪巖描繪成一個痴情種子,實際上胡雪巖十分好色,妻妾都娶了十幾房,像《大紅燈籠高高掛》中描繪的一般,晚上都是翻牌子侍寢。他還喜歡在市井中搜尋美麗女子供他享樂,即便是身價再高的女人,只要是胡雪巖看上的都會費盡心機弄到手。

他經常在街市上尋覓美色,看見有姿色的美麗女子,就請人說和,身價再高也不計較,而且還會給女方的家人安排好差事。他仗著有財有勢,把冒犯他的女子娶回後再休棄,肆意侮辱良家女子。他強買民女,通常只過三五天或一兩個月,新鮮感一過不喜歡了就給銀數百兩,任其改嫁。據《見聞瑣錄》記載,遭到他喜新厭舊拋棄的「凡買而旋遣者,殆數百人。」

 

當然,這些都是生活小節,成大事者不拘細節,對於大人物而言,看人當看大節。那麼,胡雪巖在商業上,有其過人之處嗎?真像網絡上所說的那般:經商當學胡雪巖嗎?

胡雪巖為人精明,情商高,長袖善舞,善於跟官府合作借勢青雲直上。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然而,胡雪巖在商業上並沒有出奇之處,他的發跡都是靠權力壟斷獲得暴利所致。雖然胡雪巖為左宗棠籌備西徵軍費出了大力,但在其中也大肆中飽私囊,他以海關關稅作為擔保向洋人借款,利息居然佔了一半,報給朝廷的帳目高了一倍,這也為他埋下了日後被抄家的隱患。

胡雪巖唯一一次不依賴權力進入絲綢業即大敗虧輸,導致整個商業帝國的崩盤。他的商業思維總脫不出壟斷獲取暴利的窠臼,在商業的紅海中掙扎,而沒有抓住科技進步的機遇,開闢新的藍海。

 

網上有人說因為左宗棠跟李鴻章的爭鬥,所以李鴻章的錢袋子盛宣懷暗中對胡雪巖下手。盛宣懷依靠電報的優勢,要求各地官僚擠提,銀行推遲發放貸款,導致胡雪巖周轉不靈破產,這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

其實盛宣懷的電報局在胡雪巖的生絲大戰1-2年後才完成,根本不可能竊聽胡雪巖的商業機密。

盛宣懷當時也沒有心思去對付胡雪巖,他當時一門心思就是想把電報辦成。1882年,盛宣懷,提議修建長江線路,由於通過兩江總督左宗棠轄地,還要對左提出申請,他即沒有心情也沒有理由對左的錢袋子胡雪巖下手。

更為直接的證據是:在1883年7月—11月,胡雪巖銀根最緊缺、最危險的時刻,盛宣懷還在江蘇、湖北、福建之間奔走,忙著幫胡雪巖的「後臺」左宗棠完成電報建設項目,更關鍵的是,盛宣懷買電報線的錢,也走得阜康錢莊的帳戶,結果胡雪巖破產後,盛宣懷虧欠江海、江漢兩關及兩江採辦軍火、電線(電報線)經費、採購柔秧等銀七十八萬六千八百餘兩。如果是盛宣懷下手對付胡雪巖,至少會把存款提前轉移吧?

事實上盛宣懷在電報局辦成之前,開辦煤礦虧了三十萬兩,被淮系大佬李鴻章痛罵「好做大言」,不準備再重用他。盛宣懷當時在商業上只是一個小字輩,遠不能跟胡雪巖等商業巨頭相提並論。直到盛宣懷靠辦電報局、修鐵路成功之後才打了翻身仗,成為呼風喚雨的巨頭,但這時胡雪巖已經破產去世了。

 

盛宣懷


其實論辦傳統企業,盛宣懷也許比不上胡雪巖,但是要對新經濟的商業眼光,盛宣懷遠超胡雪巖。像辦電報,這種類似於網際網路革命的機遇,盛宣懷就抓住了,而胡雪巖毫無意識到新技術的暴利,一心只想壟斷絲綢業。

以他跟左宗棠的關係,如果胡雪巖想辦電報業,在江南一帶是毫無問題的。

左宗棠最初對於電報業業並不理解,盛宣懷向其申請開辦電報業時,左宗棠一口回絕,理由居然是:「本爵閣督大臣預聞兵事三十年,師行十五省,不知電線為何物,而亦未嘗失先機。」

不過後來左宗棠省悟過來了,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催促盛宣懷加快辦理電報局。因為這東西實在是太暴利了,如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清廷戰敗,不得已請李鴻章出山議和。湖廣總督張之洞表示反對,給李鴻章發了一封5000字的長文電報,結果花了約2000兩白銀,在當時算一筆巨款了,可見電報收費多貴。盛宣懷正是靠掌控電報局而成為呼風喚雨的官商。

 

所以胡雪巖不過是一個依賴於權力的紅頂商人,一旦失去權力的支持,他的商業帝國就迅速坍塌,並不需要外力的攻擊。

財富源自權力,也因為權力而失去,世間萬物,其實是很公平的,求仁得仁又何怨?

相關焦點

  • 《新"紅頂商人"尹明善》
    《新"紅頂商人"尹明善》  書名:《新"紅頂商人"尹明善》  作者:李今生  劉雯  出版社:中南出版傳媒集團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定價:32.00  ISBN 978-7-5438-6649-2  內容簡介
  • 聽書《紅頂商人胡雪巖》合集
    《紅頂商人胡雪巖》書中描繪了各色的人物,既有貪官、買辦、奸商,也有美麗善良的女性,個個性各鮮明,栩栩如生。情節環環相扣,懸念頻頻,引人入勝。此書在歷史和故事間再現了一個時代的風貌。太平軍李秀成兵圍杭州,胡雪巖從間道潛出,購運大批糧食慾解危城之圍,無奈城中清軍因飢餓而無力突圍接糧,杭州終為太平軍雄師所下,王有齡自縊。胡雪巖轉倚左宗棠,為其出謀劃策,籌措軍餉,鎮壓太平軍。
  • 夜讀丨紅頂商人胡雪巖:做事靠能力,做人靠格局
    從錢莊小夥計到清朝首富,紅頂商人胡雪巖的一生極富傳奇性。 他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除了本身才幹非凡、膽識過人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十分會做人。 商人一咬牙踏進了胡氏的埠康錢莊,一開口,就是押上全部的產業。 他索取的價格很低,埠康所得的利潤很高,沒有人會錯過這樣一筆好買賣。 但胡雪巖並沒有馬上應承,反而讓他先回去。商人前腳剛走,胡雪巖後腳就派人去了解實情。 第二天,胡雪巖按照市面上的價格,如數支付給商人資金。
  • 胡雪巖: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結局卻很慘澹
    作為商人過多地參與到政治中,古往今來,落得善終的那可真是鳳毛麟角。歷史上的紅頂商人從吳越的範蠡,秦王朝的呂不韋到清朝的胡雪巖。只有範蠡在助越滅吳後,不迷戀權力,不迷戀財富,瀟灑的帶著美女西施出遊並且據傳定居於西湖邊。不得不說這是他的過人之處,有大智慧。他走後,從齊國寫信給文種說:「蜚(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 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方圓之道」
    胡雪巖是晚清一位富賈天下的「紅頂商人」,他的成功得益於精通「方圓之道」。他認為一個人如果過度地方正,稜角傷人,勢必頭破血流。反之,處世為人過於八面玲瓏,過於圓滑,也必將眾叛親離。要想贏得商道成功,就必須心中刻著一個「圓」字,堅持能伸能屈的「方圓之道」,做一個真正的「方圓之士」。胡雪巖有一句名言:「欲無辦大事之難題,必先傾全力做到圓世道,圓身心」,在他看來,鋒芒太露,必遭暗算。
  • 歷史人物:唐太宗的後裔—紅頂商人胡雪巖
    幾個時辰後,失主才慌慌張張地找了來,胡雪巖問清情況後,從路邊草叢中將包袱取出交還給失主。這位失主原是杭州的大客商,不久,他又來到績溪,把胡雪巖帶到杭州學生意去了。 商通紅頂胡雪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不謀私利,加上他膽大心細,自信誠實,很快從一個小夥計一躍而成為阜康錢莊的老闆,再躍而成為徽商巨頭。
  • 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最終敗因:荒淫而奢靡的習性
    一代懦商、紅頂商人胡雪巖不但在商場上叱詫風雲,在政壇上春風得意,而且在情場上更是遊刃有餘,堪稱情場上的高手。當然,作為一名成功商人,胡雪巖在情場不忘商場。他在創業期間所遇到的女人,幾乎都是為他的事業服務的:有的成為被他所用的 "犧牲品";有的非常幸運地被他收為小妾,但納其為妻的先決條件是此女子必須有益於他將來事業的開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胡雪巖能夠成長為一代 "紅頂商人",這些具有 "幫夫命"的小妾們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 紅頂商人胡雪巖(1)
    □ 高 陽今天開始連載長篇歷史小說《紅頂商人胡雪巖》,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作品講述了大清首富胡雪巖從店夥計到大清首富花了30年,從首富到傾家蕩產只花了3天的跌宕人生。高陽(1926-1992),著名作家,以歷史小說著稱。其中代表性作品有《胡雪巖全傳》三部曲、《慈禧全傳》等。
  • 走進紅頂商人胡雪巖故居 三百萬兩白銀打造豪宅府邸
    前段時間看高陽寫的紅頂商人胡雪巖一書,對胡雪巖的經商之道和做人處世之道甚為佩服,於是就到河坊街的元寶街遊玩,參觀一下胡雪巖的故居。這是元寶街胡雪巖故居門環。胡雪巖官布政使,賞賜紅頂戴,雙眼花翎,並且賞賜黃馬褂,紫禁城騎馬,這個已經是位極人臣了,就是王有齡活著的時候也沒有這個待遇。紫禁城騎馬一般只有軍機大臣,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等才會享有。這個是胡雪巖故居的佛堂,裡面供奉著觀世音菩薩的像,香火不絕。現在的胡雪巖故居,是本世紀初,用了十六個月時間,五百多位工人,經過測繪,考古,設計,維修,最後完工的,耗費了六億元。
  • 《八月桂花香》:塵緣如夢,劉松仁演繹紅頂商人胡雪巖的一生
    他是大名鼎鼎的紅頂商人,也是徽商的代表人物。晚清左宗棠在商界的最大支持者。電視劇《那時花開月正圓》裡有一句話:餉靠胡雪巖,糧靠吳蔚文。說的就是左宗棠徵戰沙場,而在後方給軍隊籌集糧餉就是胡雪巖和吳蔚文。88年,臺視出品了電視劇《八月桂花香》,劉松仁、蘇明明、李立群、米雪主演,演繹的就是這位紅頂商人胡雪巖跌宕起伏的一生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叮囑子孫「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若提起中國近代最有名的商人是誰?徽商胡雪巖,必定榜上有名。
  • 紅頂商人胡雪巖,成功得益於精通「方圓之道」
    胡雪巖是晚清一位富賈天下的「紅頂商人」,他的成功得益於精通「方圓之道」。他認為一個人如果過度地方正,稜角傷人,勢必頭破血流。
  • 「杭州亞運會·富甲江南」紅頂商人胡雪巖,漫談傳奇商賈人生
    出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群人記憶裡些許還留有當年火遍熒幕的電視劇《八月桂花香》紅頂商人深愛著孤女程湘蓮
  • 紅頂商人胡雪巖,除了生財有道,他還有個難以啟齒的嗜好?
    胡雪巖是晚清時期著名的「紅頂商人」,也是徽商的代表性人物。晚清時期的胡雪巖在商界的地位可以和官場上的曾國藩相提並論。在義和團興起和太平運動中,胡雪巖在王有齡和左宗棠的幫助與支持下,積累了驚人財富。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紅頂商人胡雪巖全傳》,這套書從胡雪巖的一生經歷中,深入剖析他如何起步,如何發跡,如何舍利取信,如何經營人心,如何結交三教九流,借勢發力,最後成功邁向富甲天下。僅一頓外賣的價錢,讓你擁有財富之道,何樂而不為呢?點擊上方的商品卡,即可購買
  • 紅頂商人胡雪巖,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是什麼意思?
    」 那是1762年,乾隆第三次下江南,在揚州他召見了十位徽商的代表,為了表達他們對南巡的大力資助,乾隆特下恩旨賜給眾人官爵,這對地位低下的商人來說是無上的榮光(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白虎」是啥?
    作為一個商人,胡雪巖很明白自己的尺度,你看過有哪個商人會「肯愛千金輕一笑」? 就像《大宅門》中,白景琦迎娶楊九紅,大家認為這是白景琦花心,但在這背後,有著他更長遠的商業謀劃。
  • 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何會有「胡大善人」這一稱號?
    胡雪巖,赫赫有名,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巖憑藉其不凡的商業才能,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在杭州創立了「胡慶餘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藥店傳承至今,贏得「江南藥王」之美譽。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人「勿進白虎」,白虎有何含義
    晚清的破敗是我國人之殤,但這段歷史中也留下了不少歷史人物值得我們去回望,比如說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雪巖等,胡雪巖作為紅頂商人,人生起初仿佛開掛一樣,但最終卻數十年積累,一朝散盡,落了個家敗人亡的下場。
  • 「紅頂商人」胡雪巖: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取之無道,必生禍殃!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也是一代「紅頂商人」胡雪巖在與人談生意時的一句口頭禪,在胡雪巖看來,不管有多愛財、多想賺錢,如果取之無道,則必生禍殃。胡雪巖,一個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富、以善於斂財聞名、且自詡只知道「銅錢眼裡翻跟鬥」的商人,卻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八個字掛在嘴邊,當作口頭禪,這本身就值得深思。經商圖利,天經地義!
  • 被抄家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如此告誡子孫,「白虎」究竟...
    這位紅頂商人去世前,鄭重其事地教訓子孫:「勿近白虎」!那麼,「白虎」具體指的是什麼? 在左宗棠的舉薦下,胡雪巖得賞黃馬褂,搖身一變成為「紅頂商人」,在商界所向披靡。 可是,成也左宗棠,敗也左宗棠,胡雪巖卷進了左宗棠和李鴻章的鬥爭中。得知胡雪巖是左宗棠背後的金主,便派心腹在生意場上給胡雪巖使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