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報:以意識形態對待陸生和陸配 民進黨無理

2021-01-17 中國新聞網

臺報:以意識形態對待陸生和陸配 民進黨無理

  中新網12月26日電 臺灣《旺報》26日刊載社論指出,民進黨和「臺聯黨」不斷對陸生納入臺灣健保並縮短大陸配偶入籍年限問題設置障礙,明顯有違其人道、人權的口號。而他們不顧自己一向標榜的普世價值,明顯是其意識形態作祟。這樣氣量狹小、無視人道的格局,只會讓民進黨離民意更遠, 甚至被時代潮流淘汰。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媒體昨天(25日)報導,臺灣「行政院」分別在今年10月及11月向「立法院」提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2條及第17條修正草案,將陸生納入健保並縮短陸配入籍年限,這兩項條文修正皆符合兩岸和平發展的現實與臺灣人權保障意識,民進黨和「臺聯黨」卻強橫杯葛,致修法遙遙無期。綠營糾纏於意識形態,不顧自己一向標榜的普世價值,令人難解。

  這次「行政院」提出有關「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訂內容,是順應民情的作為。主要有兩項,一是陸生納入健保,二是大陸配偶取得身份證的居住年限從6年縮短為4年。這兩項修法是因為陸生和陸配多年陳情, 臺灣「朝野」對此不符人權的法令也深感有修訂必要。其中陸生納入健保還是民進黨籍「立委」吳秉叡首先公開提出要修訂的主張,顯見這兩項修法不但必要而且急迫。

  臺灣「陸委會」多次宣稱,陸生納入健保並不會增加臺灣健保的負擔,他們和一般「外籍」人士一樣,都要繳交健保費,現在連海外幫傭都依法納入健保,還有「勞工安全基金」給予基本勞工保障,可是陸生連最基本的保障都沒有。臺灣一向以健保制度健全為傲,陸生不納保始終是個缺憾。

  至於陸配赴臺居留期限的問題更是令很多民眾氣結,臺灣「移民署」為了防範假結婚赴臺,還設置到港詢答,鬧過不少笑話,被批不人道,現在已經改善許多。不過居留期限卻沒有改善,2009年修訂過一次,從8 年縮短為6年,受益人數達9萬人,這次修法從6年縮短為4年,比照一般「移民」,對於陸配並沒有特殊待遇。

  然而「行政院」的這項修法送進「立法院」後,陸生納入健保案8度遭到民進黨和「臺聯黨」的杯葛;「陸配案」也4度被退回「程序委員會」,認為國民黨想要建立陸配投票部隊。提出種種理由阻攔,就像過去喊出的選舉口號一樣,完全昧於現實,扭曲事實。

  說穿了就是意識形態作祟而已,民進黨過去一向強調人權,號稱為弱勢族群發聲,但是碰到大陸事務就完全反向思考,不需要任何理由。對於馬當局的兩岸政策反對到底,至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法當然也是列入反對的項目。民進黨可以不顧大陸赴臺學生、大陸配偶的權益,這根本就違背了普世價值,能怪陸配不投票給你嗎?這也正是民進黨的悲哀,一切都以選票考慮。

  兩岸人民往來儘管還有許多生活習慣的差異,但是同文同種的歷史淵源,兩岸關係的發展已經到了逐漸進入文化融合的階段,臺灣自稱以人文社會的軟實力優於大陸,大陸旅客赴臺也認為臺灣傳承了中華文化的底蘊,「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但是陸生、陸配到臺灣來卻不能夠享有應有的待遇,難道這就是臺灣傲人的文化軟實力嗎?

  民進黨口稱人道、人權,卻在做著違背人道、人權的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現階段一個指標性的法令,對於兩岸關係有深刻的影響,民進黨卻以意識形態百般的阻撓,這是愛臺灣的表現嗎?這樣氣量狹小、無視人道的格局,只會讓民進黨離民意更遠, 甚至被時代潮流淘汰。

相關焦點

  • 民進黨當局歧視陸配 禁止入臺團聚人性何在?
    據臺媒報導,民進黨當局開放大陸配偶及子女、陸生回臺進度緩慢。儘管民進黨當局開放6歲以下的陸配之子「小明」回臺,但仍以「防疫」為名防堵,令大批新婚陸配無法申請團聚入臺,被迫分隔兩岸,甚至連外籍人士的大陸配偶,也無法入境臺灣,引發島內民眾不滿。
  • 請給小明、小紅、陸配和陸生一個友善的環境
    新冠肺炎疫情在過了大半個年頭裡,臺灣因為具天然海島的優勢進行了鎖島,因此有效的遏制了疫情的境外輸入和本土病例的出現,但也就在這半年裡兩岸關係急凍,民進黨的雙標操作、互推皮球,導致了有一群人在兩岸間裡外不是人,他們本是兩岸之間和平的橋梁,他們可能是你我周遭的愛人、親戚、好友,因為臺灣社會輿論對他們貼上一個大大的標籤,其中不少人因為身份問題而無法入境臺灣
  • 臺灣島內對陸配歧視嚴重,民進黨積極調查陸配動向
    自從1987年,臺灣地區開放民間和大陸來往的通道,允許臺灣地區的民眾到大陸訪親探友以來,陸配的比例就不斷增加。雖然近些年來,隨著大陸和臺灣地區關係的緊張,陸配增長速度有所下降,但目前陸配依然是臺灣地區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 對於這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大陸和臺灣地區關係不太好的時候,民進黨對其多有猜忌,並企圖通過這群人洞悉解放軍的動向。
  • 最該「轉型正義」的,是民進黨自己
    同日,臺灣「風傳媒」公布蔡英文執政兩周年滿意度調查,在「轉型正義」方面,四成民眾滿意蔡英文及民進黨表現,同樣有四成表示不滿意。民眾對於民進黨清算國民黨的「轉型正義」看法分歧、社會上也呈現對立觀點,差不多等同於國民兩黨的基本盤。
  • 臺灣家長下跪陳情:請民進黨當局高抬貴手允許滯留大陸子女返臺
    △臺民眾跪地陳情17日,島內團體「臺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向臺當局防疫主管部門和行政管理機構陳情,呼籲臺當局重視滯留大陸孩童的受教權等權益,儘快準許孩子們返回臺灣。漫畫:「高抬貴手」 (資料圖片)與此同時,「臺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日前也向臺當局行政管理機構和防疫主管部門陳情,呼籲臺當局重視「小明」們的受教權等權益,儘快準許孩子們返回臺灣。
  • 隱瞞外勞入境 民進黨當局心中有鬼
    民進黨當局一直以防疫為由禁止包括陸生、港澳學生等外地生回臺灣繼續學業,但另一邊廂,從今年1月至今持續開放外籍勞工入境。這分明就是搞雙重標準。如果讓外地生入境會對臺灣防疫產生風險,那外籍勞工入境難道就不會有風險?島內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這半年來共1160名外籍勞工進入臺灣,經過集中檢疫後無一人確診新冠肺炎。
  • 港臺腔:拒陸配子女返臺,臺當局人為製造「骨肉分離」
    來源:海外網臺灣方面「大陸配偶子女返臺」政策一日四變,最終竟變成全面喊卡,「不具臺灣籍的陸配子女,仍滯留在陸港澳者,不同意入境」。「患難見絕情」,沒想到骨肉分離之痛竟再度在海峽兩岸上演,一場疫情來臨,讓人心的惡暴露無遺。
  • 臺團體:以平等、包容方式對待陸配與陸生
    中新社臺北4月8日電 (記者 劉舒凌 陳立宇)臺灣「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等多個民間團體8日在此間舉辦研討會,呼籲臺灣社會以平等、包容的方式對待來此生活、求學的大陸同胞。以「如何建立大陸同胞在臺友善環境,取消陸配、陸生身分歧視」為主題,臺灣「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當天在臺大集思會議中心主辦第二系列「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研討會」。
  • 開放境外學生返臺獨漏陸生,馬英九呼籲全臺大學校長抗議蔡英文
    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截圖臺灣「ETtoday新聞雲」報導截圖據臺灣「聯合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等臺媒報導,馬英九表示,民進黨當局此舉讓陸生們成為「反中仇陸」政策的犧牲品,他強調,陸生來臺就讀,一直是兩岸青年交流建立友誼的最佳途徑,民進黨當局歧視性的做法,令人深感失望與憂心
  • 失去陸生後,臺灣教育界發生了巨大震動
    華夏經緯網發表資深媒體人青衫溼文章指出,連日來,臺灣輿論界紛紛探討「失去陸生」帶來的後續效應,臺灣《聯合報》發起「禁陸生衝擊」系列報導,從赴臺陸生、臺灣高校等多個角度分析相關負面效應。臺灣《中國時報》也在報導中指出,臺灣陸委會對於陸生赴臺前後兩副面孔,並認為民進黨當局系列操作正在讓兩岸30年交流累積的成果付之一炬。
  • 臺灣開放2歲以下「小明」回臺,何時能解禁陸生?
    把這兩則消息放在一起看,可以看出民進黨當局對中國大陸的態度:一是歧視,二是雙標。先說陸配子女的問題,他們有一個集體的名字叫「小明」,有人不明白這個稱呼從何而來?其實是新冠疫情爆發後,臺灣有關官員在解釋回臺政策時用「小明」舉例,才有了這個統一的稱呼。
  • 陳曉曉:拒陸配子女返臺 是人道的背離
    最近,被民進黨當局戴上了「政治枷鎖」的「小明們」成為備受兩岸關注的特殊群體。臺灣島內疫情緩和,民進黨當局在有條件開放外籍人士及2000多名跨境學生入境的同時,卻堅持把被稱作「小明」們的陸配子女拒之門外。
  • 民進黨鼓吹「愛臺灣」操弄意識形態之爭 成就更多「脫蔡者」
    這篇報導的內容絕不是危言聳聽,要不然也不會引起對岸從名人政要到平民百姓的「軒然大波」,究其原因,臺灣實踐大學副教授賴嶽謙表示,因為他們發現大陸不是民進黨所宣傳的那麼不好,而是剛好相反!誠然,「西進潮」、「赴陸熱」近兩年成為了島內的高頻詞,從開始的臺商西進投資到臺師赴陸授課,再到如今的臺生臺青年「棄臺赴陸」求學尋發展,越來越多的現象表明,曾經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臺灣,如今不僅榮景不再,「臺灣人的未來在大陸」更成為不爭的事實,「脫蔡者」的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
  • 臺當局:緊張時,以陸配動向看大陸動向,和緩時,歧視陸配無極限
    由於95%的陸配是女性,所以臺灣媒體也將這一群體稱為「大陸新娘」。在我們熟知的這一群體中,如臺女嫁陸男有:大S徐熙媛與汪小菲、陳妍希與陳曉、伊能靜與秦昊,臺男娶陸女則有:趙又廷與高圓圓、吳奇隆與劉詩詩及歐漢聲與鄭雲燦等。目前,雖然兩岸聯姻沒有以前那麼熱絡,但全臺灣現在仍有40萬陸配,她們是臺灣社會一個充滿活力和正能量的一個群體。不過,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她們也常常受到各種歧視。
  • 臺灣網紅力挺「中原大學」 「歧視陸生」教授被批:意識形態操控了...
    挑釁別人」;「意識形態操控了你的腦,一個老師講出這種話來」。    「發生了事情,卻沒有勇氣承認,還去找『立委』哭哭什麼『中華民國』、『主權』,抓到了中原大學教務長副教務長的語病,黑整個中原大學,作為中原一份子,不可忍」。張嘉航說,今天的場合是學校,教書是你的本分,搞什麼主權、意識形態你教的是政治系?他呼籲,不要把意識形態帶入校園。
  • 讓小明和陸生返臺返校 國民黨持續努力
    華夏經緯網8月2日訊:據香港「中評社」報導,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李德維7月31日召開「小明和陸生返(來)臺路迢迢」聽證會,國民黨認為,蔡當局讓骨肉分離是非常殘忍的行為。臺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沒派參贊決策官員,臺「衛福部」也未派社會及家庭署官員出席讓人失望。
  • 境外生全面解禁入臺:唯獨排除5000多名陸生,叫苦的還有臺灣高校
    臺灣教育部門昨天發函給全臺大專院校,宣布境外舊生全面解禁入臺就學,其中包含5000多名未入境的在學陸生。但隨後改口表示「因兩岸考量」,排除陸生舊生入臺。為何只排除陸生?其中必有政治動機。民進黨當局昨天指稱是陸方在「阻撓」,指近期已發生多起陸方「阻撓」陸生返臺就學的個案,云云。而外界不乏對臺灣當局的抨擊之聲,認為事情再清楚不過,還不是「仇中、歧視」作祟,何必講東講西。今年6月17日,民進黨當局宣布開放境外學生返臺複課,但大陸學生不在首批開放入境的名單中。陸生權益一再受到傷害。其實,受傷害的何止是陸生,叫苦不迭的還有臺灣高校。
  • 臺灣放寬入境政策 部分在臺就讀陸生得以返校
    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負責人陳時中說,在指揮中心看來,只要按規定進行14天居家檢疫的境外生都是安全的,考量學生來臺是有計劃性的,且19個風險國家和地區名單仍不斷變動,不確定性太高,單以19個國家和地區決定開放哪些境外生來臺,不全然公平,因此認為只要把防疫措施做好,決議先開放應屆畢業生來臺。
  • 仍有約2000名陸配和650名「小明」無法返臺
    民進黨當局已陸續開放陸籍學生、部分陸配子女以及持有依親證、專案居留證的陸配返臺,但目前仍有約2000名等待申辦團聚證的陸配、以及約650名沒有臺灣學籍的陸籍子女無法入境。臺商徐正文25日再次偕同陸配家庭舉行記者會,呼籲民進黨當局開放陸配與陸籍子女返臺與家人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