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鼓吹「愛臺灣」操弄意識形態之爭 成就更多「脫蔡者」

2021-01-15 今日臺灣
臺灣包袱鋪,用「腳」投票給大陸!我是根正苗紅、三觀奇正的大侃子~要說這兩年最火的流行語,「厲害了,我的國」絕對榜上有名!wuli祖國近年的發展於世界舞臺那可都是有目共睹,這不,不久前網上一篇關於「脫蔡者」的文章就吸引了兩岸各界人士的關注。


「脫蔡者」是啥意義?誰是「脫蔡者」?又為何會引發爭議?


劃重點:「脫蔡者」是指脫離臺灣到大陸工作、生活、經商、求學的臺灣人。


該文章指出,觀察到近來臺灣高學歷、有才華的年輕人,興起赴陸就學、就業的熱潮,儘管臺當局警告臺灣民眾若擁有了大陸身份證,便將喪失身為臺灣人民的身份證明,但還是有不少臺灣民眾選擇「寧願不當臺灣人」。


而除了「徹底的脫蔡者」外,報導也指出,還有更多在大陸工作、生活、經商、求學的臺灣人「仍然保留臺灣身份」,遊走於兩岸之間,屬於「半脫」的「脫蔡者」;而針對越來越多臺生到大陸就讀的現象,報導認為,時間一久,這類臺生最後可能也會成為真正的「脫蔡者」,並強調在兩岸勢力此消彼長下,未來此類人群會越來越多!


這篇報導的內容絕不是危言聳聽,要不然也不會引起對岸從名人政要到平民百姓的「軒然大波」,究其原因,臺灣實踐大學副教授賴嶽謙表示,因為他們發現大陸不是民進黨所宣傳的那麼不好,而是剛好相反!賴嶽謙指出,過去臺灣人出島求發展,但「根」還在臺灣,現在臺灣人卻因長期低薪以及無止盡的政黨惡鬥而看不到未來,「臺灣民眾當然會用腳行動」。


誠然,「西進潮」、「赴陸熱」近兩年成為了島內的高頻詞,從開始的臺商西進投資到臺師赴陸授課,再到如今的臺生臺青年「棄臺赴陸」求學尋發展,越來越多的現象表明,曾經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臺灣,如今不僅榮景不再,「臺灣人的未來在大陸」更成為不爭的事實,「脫蔡者」的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  


對此,島內學者指出,今天台灣的環境之所以會沉淪到如此地步,皆導因於藍綠兩黨長期惡鬥的結果;國民黨民代林麗蟬也認為,人民想要的絕對是安居樂業的生活,而非政治上意識形態的鬥爭;華東師大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更表示,與其讓臺灣民眾一味陷入藍綠意識形態或兩岸意識形態之爭,還不如讓「事實來說話」,如此也預示兩岸關係正迎來「超越藍綠」之爭的新時代。

當臺灣民眾面對藍綠之外還有「第三條路」可選擇時,有些島內輿論甚至提出,應該讓國民黨、民進黨和共產黨一起來比賽,看看到底誰更加愛臺灣,這樣也能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選擇。


提議一出,包括臺青臺商在內的兩岸有識之士竟都覺得這不失為「妙計」~


臺灣青年楊明勳說,現今已有不少臺青相信未來在大陸會有更多機會,「顯然中共已成為藍綠之外,爭奪『愛臺灣』話語權的有力競爭者了」。


另一不願具名的上海陳姓臺灣青年也表示,民眾要的是能帶來安穩舒適、機會均等的執政黨,而現在許多臺灣民眾已厭惡長期的藍綠惡鬥,反觀大陸,隨著各項對臺利好政策的逐漸落實,如果紅色政黨真能讓臺灣民眾感受到有更好的未來,「那人心肯定會靠過去的」。

臺企聯榮譽會長丁鯤華則表示,「不要被『愛臺灣』所綁架」是許多臺商的看法。他指出,臺灣經過國、民兩黨的執政,20多年來經濟不僅沒有變得更好,還比日本失落的20年更失落,「許多臺商都在思考,『臺灣體制』是否出了問題?」他認為如果需要一個政黨來真正「把臺灣失落的20年撿回來」,可能共產黨的手法、能力、實際經驗,會遠遠優於國、民兩黨,「所以思考第三條路,或許對臺灣的未來發展是有幫助的」。


「臺灣民眾這幾年不斷被『愛臺灣』這3個字綁架,好像跟大陸對抗才是愛臺灣」,上海臺協副會長蔡世民直言,其實「愛臺灣」簡單,就是讓民眾生活越來越好,讓年輕人的薪資得到相應成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研所研究員金奕也指出,臺企跟民眾出走的根本原因是,島民看不到臺灣走出衰落的希望、對執政者失去信心、厭惡無休止的政黨惡鬥,而西進大陸則是投資未來,金奕認為與其說這些人是「脫蔡者」,不如說是「融陸者」,更強調「未來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融入大陸發展進程」。

藍綠的持續惡鬥也讓「無色覺醒」越發成為島內關注的重要政治動向。今年5月初旺旺中時集團就提出了「無色覺醒」的號召,希望藉此喚起島內大多數對「藍綠惡鬥」厭惡至極的那94%非藍非綠的無色臺灣人民一起團結起來「救臺灣」,對此,臺灣學者蘇建誠也在《中國時報》的評論文章中指出,臺灣要翻轉,只有藍綠都徹底褪色,否則臺灣就永遠深陷惡性循環中,相較之下,「無色覺醒救臺灣」才是正道。他同時強調,臺灣生存發展的關鍵就在於兩岸關係,不論經濟、外事、國際組織活動的參與,都需要兩岸合作,堅持意識形態是行不通的!


當民進黨當局忙著醜化、抹黑大陸的發展和進步時,卻還是有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用「腳」投票,赴大陸謀生存求發展,臺當局不該反思嗎?如今,大陸顯然已做足準備要成為「讓臺灣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第三個選擇」,面對島內愈來愈多的「脫蔡者」,蔡當局還以為繼續裝聾作啞就能唬弄過去嗎?


來源:中國臺灣網



相關焦點

  • 吳琳琳:操弄臺灣媒體是民進黨慣用手段
    民進黨當局向來是操弄臺灣民意的高手,從當年「兩顆子彈」開始,他們就無所不用其極地收買和控制當地媒體,創造對自己有利的輿論氛圍。同時打壓、扼殺不利於自己的聲音。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吳琳琳表示,臺灣目前經濟發展下滑,媒體生存環境越發艱難。
  • 蘇起:民進黨對外政策的盲點
    美國選前大打「臺灣牌」,解放軍大力施壓美國,美國又轉身施壓蔡「政府」,逼使吳釗燮公開說出「不與美復交」、「不靠美保臺」的洩氣話,並釋放美國選後「中國(大陸)可能會有不當想法、軍事威脅臺灣」的警訊。比起2008年的一手遮天,吳公開示警,已算進步。 如果川普連任,美臺續打「臺灣牌」,估計北京會很快失去耐心,出手教訓臺灣。拜登勝選給了臺灣喘息空間。
  • 民進黨操弄「去中」引民憤 「蔡酸酸」上線遭神懟
    民進黨當局的這一倒行逆施,已遭到臺灣社會強烈反對。不僅荼毒臺灣年輕一代,更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加劇兩岸對抗。此外,引發民怨的還有總愛酸來酸去的蔡英文。蔡英文近日輔選時宣稱,民進黨執政2年多,臺灣經濟成長,景氣真的回來了,失業率也是17年來新低,並稱國民黨不唱衰臺灣有這麼難嗎?此言遭網友狂噓,甚至有人直接用一句話完封蔡英文:把領導人認真當好,很難嗎?
  • 勝者無榮 敗者無寧!臺灣2020「大選」的四大「丑角」
    剖去外層的藍綠,這場選戰本質上非政黨之爭、「統獨」之爭,而是庶民與當權者之爭。一方當權,傾「政府」經濟、政治、政黨、文化、媒體、網路資源,全力布造起對競爭對手的天羅地網。其中網軍令人囑目。它與媒體緊密配合,一個帶方向一個緊呼應,形成鋪天蓋地無止無休的人格毀滅態勢。選舉結果證明了網路時代無「網」無勝,網路比街頭更重要。贏年輕人贏在網上。
  • 中天新聞臺被關閉,民進黨當局卻在大肆鼓吹人權?
    中天新聞換照被拒絕一事在臺灣地區引起了不小的風波,但是臺當局卻不以為然,繼續我行我素。殊不知,臺灣民眾對臺當局的反對情緒越來越高。臺當局不斷鼓吹在人權方面的「成績」很多臺灣民眾都對中天新聞臺事件高度關注,因為12月12日中天新聞臺被關閉了。臺灣《中國時報》在12月10日稱,臺灣地區已經沒有任何人權可言了,臺當局不經民眾同意就開放「美豬」,並且對中天新聞臺的換照申請也駁回了,臺當局雖然高舉「人權」,但是做的卻都是殘害人權的行為。
  • 陷入布裡丹困境的民進黨
    今年各路山頭再度齊聚圓山大飯店「創黨聖地」,既有「不忘造反初心」之意,也有「保住政權永續」之心。不得不佩服各山頭們搞事情的能量,「張花冠控陳明文性騷擾」案竟而爆點躥升,儼然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使本次大會的兩大主題——「赦扁」和「倒柯」顯得失色不少。不過,無論是赦扁、倒柯還是搶鏡的「花文之爭」,蔡英文都「技術性迴避」,繼續閃躲搪塞。
  • 蘭斌強:韓國瑜說出這四個字讓民進黨綠媒抓狂!
    綠蛆聽到你這話,肯定著急了,哈哈不要臉的民進黨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真是笑死人真的很愛分裂臺灣的爛媒體只會抹紅的黴體幹你娘 自由幹報連這也能拿來報 拿來說嘴 你要是說韓光頭在執政後 施政不佳 你大聲罵他 我陪你一起罵 但一句臺灣同胞是又怎樣?
  • 蔡英文初選民調戰勝賴清德 將代表民進黨決戰2020
    不出意外,蔡英文將代表民進黨出戰2020。19日,民進黨將召開中執會,屆時將正式公告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提名人名單。「中時電子報」報導稱,民進黨這次民調是由民進黨中央聯合其他4家民調機構負責,對比式民調方式加入國民黨的韓國瑜及無黨籍的柯文哲,市話和手機民調各佔一半,必須收集15000個有效樣本。這一方案在5月公布之初就被臺媒視為「英派方案」,讓賴清德陣營極為不滿。
  • 民進黨靠操弄「反中」掌權,臺媒批:與希特勒獨裁之路無異
    臺灣《聯合報》發表文章指出,民選領導人走向獨裁的政府,不僅中南美洲、東南亞比比皆是,甚至納粹領袖希特勒,當初也是靠民選上臺掌權,「不知蘇貞昌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臺媒文章指出,當今兩岸關係陷入低點,從年初「大選」更可看出臺灣內部「反中」聲浪高漲,民進黨又何嘗不是同樣掌握了這樣的社會氛圍,一步步地為所欲為,讓外界感受到民選「政府」獨裁化。
  • 臺報:以意識形態對待陸生和陸配 民進黨無理
    臺報:以意識形態對待陸生和陸配 民進黨無理   中新網12月26日電 臺灣《旺報》26日刊載社論指出,民進黨和「臺聯黨」不斷對陸生納入臺灣健保並縮短大陸配偶入籍年限問題設置障礙,明顯有違其人道、人權的口號。
  • 臺灣「立法院」通過民進黨提升「護照」和華航「臺灣」辨識度提案...
    【環球網報導】島內綠營又在臺灣「護照」和華航上搞小動作。綜合臺灣「中央社」《聯合報》等媒體22日報導,臺灣「立法院」今天(22日)召開臨時會,通過了民進黨「立法院」黨團關於提高臺灣「護照」以及華航的「臺灣」辨識度兩項提案。
  • 民進黨的臺灣價值就是綠?
    綠營文化界資深教授陳芳明,立即在他的臉書上表示: 「原來『臺灣價值』是一種思想檢查,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檢驗。什麼時候民進黨變成如此墮落了?現在我也公開表明立場,我的票絕對不會投給民進黨的候選人!」
  • 韓詠紅:2020年,臺灣藍綠皆不易
    ,執政的民進黨一敗塗地,總統蔡英文與府院團隊旋即被黨內同志炮碾,黨內主流派系迫不及待劃清界限內訌,翻臉之快、力道之猛,讓旁觀者都觸目驚心。至今,全臺「罵蔡」最露骨的,赫然是民進黨內新潮流系;蔡英文自稱「一肩扛起」敗選責任,力挽賴清德、陳菊留任,也被看破為將賴清德圈在身邊,一起背黑鍋。民進黨要員在敗選後迅速轉為權位保衛戰,在最終攤牌前,該黨接下來還會有段動蕩不安的日子。臺灣專欄作家顏擇雅本周分析,藍營這次是贏在「團結」,民進黨則是輸在綠營「內鬥」,這種內鬥在2016年蔡英文登頂總統後即已開始,註定了今天的敗局。
  • 臺灣特稿:2020臺灣總統選舉將上演統獨大戰
    ,一決定參選總統,就鎖定高雄市長韓國瑜為競爭對手,期待與「百年難得一見政治奇才」進行君子之爭,由勝選的人帶領臺灣往前走。(資料圖)賴清德臺獨立場鮮明,一旦他執政,很可能把臺灣帶向戰爭,加深了藍營基層黨工的焦慮,更急切召喚堅持「九二共識」的韓國瑜應戰。截至目前,除了立場極獨的新臺灣國策智庫民調指賴清德勝過韓國瑜,多數民調都顯示,國民黨唯有派韓出戰,才能穩操勝券。
  • 李義虎:臺灣政治新態勢
    由於蔡英文和民進黨擅長於進行「臺_獨」理念和民粹主義的操弄,將藍綠對決與「統獨」矛盾密封打包是其拿手好戲,所以,蔡英文會毫不猶豫地鎖定選舉主軸是打「主權牌」,基本手法是激化藍綠對決,讓綠營支持者相信自己是「捍衛主權」、「抗zhong保tai」的不二人選;這樣就足以使「綠大藍小」政治結構和臺灣多數人的認同結構發酵出作用,激活另一隻「灰犀牛」,使其奔跑起來。
  • 溫水煮青蛙:臺灣民進黨如何解構國民黨?
    民進黨兩度執政,透過強化「臺灣主體意識」的教改與輿論導向,綠化民意,成功變身為「護主權、愛臺灣」的政黨,同時以「臺灣新國族」史觀解構國民黨的立黨之基,打擊國民黨,圖謀長期執政。民進黨兩度執政,透過強化「臺灣主體意識」的教改與輿論導向,綠化民意,成功變身為「護主權、愛臺灣」的政黨,同時以「臺灣新國族」史觀解構國民黨的立黨之基,打擊國民黨,圖謀長期執政。       一、修改課綱建構「去中國化」的「臺灣新國族」  李登輝曾經公開宣稱,「教育不改,人心不會改變,過去教育都限制在大中華的觀念範圍中,臺灣不需要大中華主義」。
  • 民進黨重用林飛帆意欲何為?
    此事震驚了整個臺灣社會,引起了不少民眾對國民黨當局推動「兩岸服貿」等兩岸事務的疑慮、誤解、反對,也成為更多民眾對國民黨當局施政質疑、對民進黨施政期待的開始,也成為國民黨轉衰、民進黨轉盛的重要轉折點。包括林飛帆等「太陽花學運」頭目,無疑起到了規劃、組織、發動「太陽花學運」的特殊作用,成為民進黨在2014年臺灣縣市長選舉中大勝、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和「立委」選舉中狂勝的大助手和大功臣。所以,民進黨蔡英文上臺執政後,便透過司法部門援引所謂「公民不服從」之理,對臺北地檢署起訴的22名「太陽花學運」領袖宣判無罪。
  • 綜述:民進黨強力阻撓恫嚇民眾參加海峽論壇 引發島內輿論撻伐
    民進黨當局「陸委會」拋出所謂「三禁止」,並搬出「國安五法」與「反滲透法」恐嚇民眾,在島內引發激烈爭論。邱垂正還語帶威脅地稱,民進黨當局已完成「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如有人違反,主管機關將依法處理。對此,馬英九批評稱,「陸委會」此舉是在限制人民的自由,「要查就查,有違法就抓啊!」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稱,如果王金平願意代表國民黨參加海峽論壇,至少顯示出國民黨是唯一能夠在中美之間取得平衡的政黨,「民進黨是抗衡,國民黨是平衡,這才是對臺灣最有利的」。
  • 綠營操弄給臺灣華航「正名」 臺航空界人士:看不到好處
    原標題:綠營操弄給臺灣華航「正名」 臺航空界人士:看不到好處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4月14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當局近期透過臺灣華航對外運輸捐贈的口罩,不料有「綠委」藉機炒作,稱華航英文名「China Airlines」易被混淆為大陸籍,應該改名,臺當局「行政院長」蘇貞昌已要求未來華航運送物資時,拿掉公司字樣,華航表示遵照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