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現代普通觀眾的小小報復:《信條》和《花木蘭》觀後感

2020-12-25 騰訊網

昨晚看了劉亦菲版本的《花木蘭》,今天上午又看了諾蘭的《信條》,算是終於回復了疫情前每個周末去看新電影的習慣。對這兩個片子簡單的說幾句,首先是《信條》:

我個人對於諾蘭沒有特別的偏愛,當然他之前幾部片子我雖然談不上對它們有多狂熱(即使是也只是二刷而已),但總體印象是很好的。諾蘭導演喜歡在他的影片中突出時間元素,利用巧妙的剪輯手法將不同時空發生的時間串聯起來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前幾天在談論《信條》時就有很多小夥伴反覆談及《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將它們拿來與《信條》做比較,我反倒是覺得大家怎麼會忘了提到《敦刻爾克》呢?難道是因為那個將一周、一天、一小時完美融合起來的電影不夠「燒腦」,所以不適合拿來討論嗎?

坦率的說,我雖然很佩服《信條》首次將「時空正序」與「時空逆轉」同框展示的驚人效果,但我也不得不質疑這片子是不是為了提升其「燒腦」程度而故意將很多東西說的不明不白,留給觀影的小夥伴們去「腦補」?看到有網友說《信條》才是「最諾蘭的諾蘭電影」,我怎麼覺著用這句話來評價《信條》其實是多少有些暗諷本片的形式大於內容呢?我從來不高估自己的電影欣賞能力,但也願意去嘗試和接受新興的電影語言與拍攝手法。可是,《信條》在毫不拖沓的場景轉換以及快如閃電的情節推進時是否有些過度凌厲,以至於我這種現代的「普通觀眾」確實很難靠只看一遍電影就徹底搞清楚故事的前因後果?

當然了,所有人都在說《信條》這種片子起碼是要「二刷」的,甚至還要「三刷」和「四刷」!我在B站上關注的幾個電影up主這兩天都好似打了雞血一樣的在影院裡反覆刷這部電影:之前被@來去之間 推薦的某up主的1.5w字的解析視頻已經出到了「四刷修改版」,而我比較喜歡的「大聰說電影」那篇長達2w字的解析文據說竟然是「九刷」後的成果!我們過去反覆觀賞同一部電影當然是因為是出於對它的喜愛,但現在「n刷」的目的卻只是為了「看懂」這部電影,這是否有些太誇張了?

至於除了「時間元素」外的電影本身,我倒是覺得《信條》並沒有預期中的那樣「神作」:主配角演員大多表現一般並沒有多少亮點,場景視效確實不錯但似乎也沒有特別震撼的地方——此前看預告片讓我抱有很高期望的「747撞大樓」片段實際看起來似乎也只是淺嘗即止;至於諾蘭電影的配樂,雖然這次不再是漢斯季默大神的交響樂而是換了配樂作者且以電子樂為主,但其總體風格還是一慣性的「與電影劇情很搭調,但脫離劇情單獨當音樂作品來聽就缺乏欣賞性」了。

此前當諾蘭導演接受記者有關「你的電影是不是對影迷而言太燒腦?」的提問時,他脫口而出「去特麼的...」——大有「管你們是否看得懂,你們愛看不看」的不屑。而這部《信條》表面上看起來是諾蘭導演將「玩弄時間」再次推向了一個新高度,實際則是將對觀眾腦力的「考驗」(抑或說是『折磨』)又增加了難度。當然,肯定還是會有很多「學霸」型的影迷會因此樂在其中並高呼「諾神牛逼」,但我相信同時也會有很多影迷和我一樣,對這種越來越「超綱」的考驗開始感到厭倦。

我只給《信條》打3星半,評分肯定會低於他的幾部過往作品。這就算是我這種現代的「普通觀眾」對於燒腦電影的一個小小報復吧。

————————

我倒是願意給2020版的《花木蘭》3星。因為感覺這個版本的《花木蘭》其實還行吧,作為動畫片的真人版也算是不過不失的完成任務。本片觀感確實不如《阿拉丁》但也不能說爛。

情節硬傷和人設都是為了保持和動畫片一致,畢竟是低幼兒童向的迪士尼影片——殺人連血都不能見,你還指望能怎樣的場景?當然,本片預算不高,所以場景和CG都比較寒酸了。。。好在本片的外景攝影還是很養眼的,主要還是我們國家山河壯麗的關係(但後來聽說外景多是在紐西蘭拍的?!)

必須要承認,劉亦菲還是挺給我驚喜的:無論是她的男裝還是女裝扮相都和我心目中的花木蘭差不多。不得不說,好萊塢的定妝還是很用心了!至於她的表演,雖然沒啥太大出挑但相比除了父親外其他所有配角都出色了(可憐鞏俐和李連杰——他演的皇帝,沒看出來吧[允悲])。

武打動作確實或許太柔美了,但還是和前面的原因一樣,迪士尼不許太暴力的動作出現。劉亦菲的動作底子還是在的,好希望她能不再只是「神仙姐姐」,未來能接一下楊紫瓊阿姨的班?

總之,請記住比較關鍵的一點是:迪士尼這些真人版電影有一個宗旨就是「嚴格復刻動畫片」!不求創新,嚴禁顛覆。這些真人版就是把當年動畫「高清真人重製」一下,以迎合新世代觀眾的審美與眼光。但是,當年那些經典動畫的基本框架、故事大綱、人物設定甚至美術風格是不會改變的!所以大家別指望真人版花木蘭能別出機杼,有什麼創新突破——它本質上還只是一個給孩子們看的老套動畫故事而已!只要心裡有了這種預設,再看現在這片子就容易接受多了。

最後,我原本以為中外是同時上映,沒想到線上流媒體先上了。[汗]下周我還是去買票請家裡人看這個片子,算是支持一下劉mm了。

相關焦點

  • 《信條》《花木蘭》要成難兄難弟了
    而作為全球市場的頂梁柱,《信條》的表現卻難以令人滿意。而伴隨著《花木蘭》的定檔9月11日,這個「相愛相殺」組合又要在內地市場展開新一輪的廝殺了。其實自《信條》、《花木蘭》的首次定檔,再到如今要同臺競技,先後已經過招了多次,彼此的鬥智鬥勇甚至比電影本身要精彩。
  • 《花木蘭》真人版電影觀後感
    最近上映了《花木蘭》電影真人版,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眾多明星參演,可謂陣容浩大。下面小編來談談電影的觀後感。電影的宣傳畫就是故事的主角——神仙姐姐劉亦菲。沒想到劉亦菲也能有如此英氣。其實觀眾們對這個電影的褒貶不一,有的說很好看,有的人說這就是福建土樓的鳳凰傳奇。
  • 《花木蘭》和《信條》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 騰訊傳媒,36氪經授權發布。 8月初,迪士尼公司宣布,真人版劇情電影《花木蘭》(Mulan)將於9月4日起在Disney+上線,售價29.99美元。
  • 《信條》VS《花木蘭》哪一部在內地電影票房會更勝一籌?
    《信條》VS《花木蘭》哪一部在內地的最終電影票房會更好?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這兩部電影從一開始就經常被拿來做比較,這次在內地的上映日期僅間隔一周:《信條》(9月4日)《花木蘭》(9月11日)。搶跑的《信條》是否就會笑到最後呢?我想從以下幾個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推測。
  • 《信條》和《花木蘭》倆硬貨互拼
    從已經曝出的口碑看,除了動作場面和視覺效果驚豔,這一次諾蘭的腦洞,可能比《盜夢空間》還要大。《信條》延續了諾蘭一貫多條線索交織的風格。《花木蘭》空降9月大銀幕本以為9月的大銀幕是《信條》一家獨大,但昨日,它迎來了一位超實力對手——《花木蘭》。迪士尼最新真人電影《花木蘭》一直備受關注,但因為受疫情影響,上映時間一拖再拖。甚至在北美地區,迪士尼取消了《花木蘭》的影院上映計劃,取而代之的是在視頻流媒體網站「迪士尼+」播出,而且該網站會員必須額外支付29.99美元的費用。這一決定讓不少北美影迷哀嚎。
  • 《信條》《花木蘭》口碑雙雙遇冷:好萊塢公式不靈了?
    原以為《信條》《花木蘭》兩大強IP能繼續發力,成為復工後的強心劑,結果雙雙撲街。截至發稿,《信條》和《花木蘭》的票房分別為3.19億元和1.06億元。有院線經理表示:「好萊塢電影這兩年確實不行了。」一組數據也顯示,好萊塢大片在中國票房中的比例正在降低。
  • 《花木蘭》與《信條》的較量,不僅是懷舊和創新的比拼
    影院重開前最被業內看好的兩部因疫情推遲上映的大片《信條》和《花木蘭》本來面臨正面撞車的局面,但迪斯尼出於自己的考量,採取了在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先在自家打造的流媒體上播放,悄悄躲開了《信條》。9月4日開始在美國迪斯尼的流媒體上線,價格相當於一張電影票錢的《花木蘭》觀看量似乎還不錯,至少帶動Disney+這個app的下載量增加了68%。
  • 我為什麼不喜歡《信條》?我為什麼喜歡《花木蘭》?
    》,但我也是很理解別人為什麼不喜歡《花木蘭》,因為它確實存在一些讓人無法忍受的槽點。而花木蘭的出現,讓她看到了女性可以成為一個戰士,可以被男權社會裡的男人們認可。女巫的轉變,源於她看到了身為女性仍然可以大有作為的希望。可以說,花木蘭成就了女巫。鞏俐這個新加入的角色,是有其現實意義的。
  • 《信條》《花木蘭》未映先被看低,為什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電影業界獲悉,對於兩部新上映的好萊塢新片,業界並不看好:《信條》周五首日的表現可能會不錯,但總體下行壓力大;《花木蘭》檔期比較「磨蹭」,很可能不會在電影市場引起多大波瀾。從製作說,《信條》《花木蘭》均屬好萊塢大製作,但被業界認為「不是第二個《八佰》」,原因各有不同。首先,從檔期說,兩部影片都經過的了至少三次更改,從北美檔期到中國檔期,多次更改造成了觀眾新鮮感的消失與疲倦。
  • 國外口碑超《信條》,豆瓣評分4.7,《花木蘭》的問題出在哪?
    important}命運多舛的《花木蘭》終於上映了。雖然大部分觀眾的觀後感還在路上,但《花木蘭》不會取得本土廣泛的好評,也許已經是個定論。在國內院線正式上映前,《花木蘭》已上架國外流媒體平臺,不少華人先睹為快,給出了第一波差評。緊接著一些「聰慧」的網友給到了第二波差評,電影還未上映,口碑已經崩壞。還記得之前公布選角、劉亦菲試鏡片段曝光、海報和花絮的釋出,網絡評論還是整體向好,正片一出口碑有如此之大的反轉,似乎過於戲劇化。長生鬥膽說一句,這個結果,我並不意外。《花木蘭》就不是拍給我們看的。
  • 本周影訊|《信條》《花木蘭》強勢來襲
    《花木蘭》9月11日正式登陸內地院線。內地市場如今成為《花木蘭》最大規模上映的院線市場。整部影片投資兩億美元,這也是迪士尼迄今為止投資最高的真人改編電影。這版花木蘭,有三場非常漂亮的單人打戲,武術設計也展現出具有強大意志與戰鬥能力的女性形象:乾脆利落的彎弓射箭、充滿速度的屋頂奔跑、行雲流水的翻騰跳躍和輕巧靈動的劍花。
  • 《信條》看不懂,《花木蘭》評分低,《八佰》或成最大贏家?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信條》的最大問題不是評分低,而是「看不懂」。關於看不懂《信條》,各路段子的傳播程度、甚至可能已經超過了電影本身。讓片方和粉絲們頭疼的,一是資源洩露,二是評分堪憂。9月4日流媒體上就已經可以付費點播《花木蘭》,盜版資源幾乎是同一時間就被洩露出。
  • 《信條》搶先定檔9月4日,《花木蘭》怎麼辦?
    如今《信條》率先搶下9月4日的檔期,《花木蘭》又該怎麼辦?01:35諾蘭在《信條》定檔預告中向中國觀眾問好。(01:35)另一方面,雖然迪士尼還沒有正式宣布《花木蘭》將在中國內地的院線上映,但對於這部取材自中國民間故事的影片來說,這本來就是鐵板釘釘的事。
  • 《信條》國內定檔,諾蘭親自跟中國影迷打招呼,《花木蘭》危險了
    諾蘭之前拍攝的《星際穿越》和《《花木蘭》就要遭受重創了,由於片方放棄了北美院線,改為網播模式,所以,亞洲電影市場也就成為了《花木蘭》唯一的票倉,但該片已經確定將於9月4日在迪士尼的流媒體平臺上線,所以,為了保證該片票房的穩定,國內只能提前或者同步在9月4日上映。
  • 《信條》vs.《花木蘭》:電影業的未來之爭
    迪士尼的《花木蘭》和華納兄弟的《信條》。迪士尼緊跟《信條》,將《花木蘭》從3月推檔到7月。然後華納兄弟將《信條》推檔了兩周,新一輪遊戲又開始了。沒有任何一家電影公司想第一個在疫情期間上映大片,但兩家電影公司都樂觀地希望疫情會好轉,讓電影院重新開放。
  • 《八佰》破24億,《信條》僅2億,《花木蘭》未上映口碑就崩了
    《信條》不僅令絕大多數普通觀眾看不懂,連很多專業人士和影評人也看得一頭霧水。一向對諾蘭寵愛有加的中國影評人,雖然也稱讚《信條》對科幻片貢獻了新意,但罕見地批評他「不尊重觀眾」。>9月是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傳統淡季,除了《信條》之外,9月上旬唯一有希望阻擋《八佰》票房的影片是迪士尼大片《花木蘭》。
  • 本周韓國電影:《花木蘭》排名第一,《信條》緊跟不舍
    據華納兄弟韓國、華特迪斯尼韓國提供的數據來看,本月17日上映的好萊塢電影《花木蘭》這部電影佔據了排名第1位。上月26日首映的好萊塢電影《信條》緊隨其後。根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電影院入場券綜合電算網的資料,《花木蘭》在票房排名中佔據了第一位。該影片累計觀眾達58.0331萬人。
  • 《八佰》力壓《信條》,蟬聯周冠,《花木蘭》口碑潰敗票房危險了
    9月4日,《花木蘭》北美及一些國家地區上映,也導致國內盜版資源泛濫。《花木蘭》口碑也隨即出爐,目前,豆瓣上已超5萬人評分,打出了4.8的評分,而趙薇版的《花木蘭》評分也在6.2,也就是劉亦菲《花木蘭》口碑淪為了網大般的水平。
  • 《八佰》《信條》《花木蘭》誰是你報復性消費的「C位」?
    前有《八佰》一枝獨秀,現有《信條》、《花木蘭》蓄勢待發,後有「春節檔」電影相繼定檔。究竟,誰是票房神器,誰是票房毒藥?2、為了最有質感的還原這段歷史,劇組歷時一年半打造了四行倉庫和對岸租界的實景,並開掘了一條真實的蘇州河。3、本片沒有絕對主角,而是將重心放在了一群普通士兵身上,關注他們如何克服自身的恐懼與懦弱,學會成為自己甚至社會的英雄。
  • 《花木蘭》評分過低,是迪士尼的鍋,還是觀眾太嚴苛?
    如果說《信條》的國內口碑是兩極分化,《花木蘭》的國內口碑則是一邊倒。在影評社區豆瓣,《花木蘭》一度定格在刷新了迪士尼電影最低分的4.7,分值稍有回升後,仍深陷爛片區域不能自拔。一《花木蘭》是一部文學改編作品,故事藍本來自中國的北朝民歌《木蘭詩》。早在1998年,迪士尼就已經推出過動畫版,令這個替父從軍的故事享譽世界。沒有對比就沒有高下,新版《花木蘭》為人詬病的一大來由,正在於其質量不如二十年前的那版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