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廣播劇觀察:借著耽美IP的東風扶搖直上

2021-02-19 Vlinkage

10月19日,已經連載多時的廣播劇《魔道祖師》第三季終於完結。在眾多「忘羨女孩」不舍的情緒下,#魔道祖師廣播劇完結#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討論次數達到了1萬+,足可見粉絲們對這部劇的高度認可,付費模式依舊不能阻擋它成為「爆款」,三部播放量總計已經超過2億。

作為小眾內容品類,廣播劇近年來的快速生長令人驚訝。從非盈利性的粗放模式到今天逐漸商業化並成為新的小風口,這一領域的頭部內容究竟都有著哪些特質?行業又為何會在今天展現出非同一般的生命力?

從「為愛發電」到商業掘金

貓耳FM付費爆款頻出

廣播劇最早是為了適應廣播電臺的需求而產生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以聲音為主要載體,配以生動的音效和背景音樂,給聽眾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上世紀80年代是國產廣播劇的輝煌期,以主旋律為主要題材誕生了一系列優秀作品,例如到現在很多人依舊耳熟能詳,由王剛主播的《夜幕下的哈爾濱》。

90年代後,電視媒介的普及令廣播劇受眾越來越少,開始由盛轉衰。直到21世紀,網際網路的發展改變了廣播劇的內容傳播渠道,為其提供了「重新出發」的機會。先是一些配音愛好者們開始自發組成社團,配製廣播劇並上傳到網絡上,但這類「網配」純粹是「為愛發電」,無法從中牟利,作品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之後隨著有聲內容市場逐漸被看好,各種音頻類App的出現讓廣播劇的傳播場景更加多元。依託這些平臺雄厚的資本支持,行業開始向商業化、規模化蛻變,並在2017年完成了從免費到付費的升級。

付費廣播劇發展到今天,究竟成色幾何?讓我們通過喜馬拉雅、懶人聽書、貓耳FM這三個App上的內容來一探究竟。

進入喜馬拉雅的廣播劇頻道,我們可以看到付費內容播放量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贅婿》《萬古天帝》《武煉巔峰(下)》。這三部作品均是玄幻、穿越類的男頻題材,體量龐大,聽眾可以先試聽百集左右,然後分集付費,一集大概1.5到2個喜點(1喜點=1元),除此之外也可以直接充值會員解鎖VIP內容。

而在懶人聽書的廣播劇頻道中,付費內容人氣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潛伏局中局》,季冠霖主播的《壞傢伙》,《雪國列車》,聽眾需要整部購買,價格從29.9~39.8不等。

相比喜馬拉雅和懶人聽書,主打「二次元、耽美」的貓耳FM近年來在付費廣播劇領域的成績要更加亮眼。從2017年開始,貓耳FM將自製付費廣播劇業務的優先級提升到了最高,同年12月,首部付費廣播劇《撒野》上線,開始了加速度的掘金之路。

在貓耳FM的打賞榜中,《魔道祖師》3、2、1季包攬了總榜前三位,剛剛完結的第三季價格為399鑽石(39.9元),這個付費水準和網劇相比也並不算便宜,但卻依舊沒有阻擋住粉絲們的熱情,目前為止總播放量已經達到了5762萬。其他諸如《殺破狼》《破雲》《默讀》等耽美頭部IP改編的作品播放量也都不低。

頭部內容鍾愛耽美

聲優帶劇現象明顯

據網絡數據表明,由於《魔道祖師》廣播劇的爆火,貓耳FM在付費廣播劇的盈利上已經遠超其他平臺,那麼這些行業頭部內容都有著哪些特質呢?

第一,女性用戶買單的耽美題材成為了主流。心理學研究曾經有過證實,比起男性,女性對聽覺的刺激更加敏感,再加上受日本廣播劇鮮明的二次元、耽美屬性影響,熱愛耽美IP和音頻作品的腐女成為了廣播劇的核心受眾。這些死忠粉不但用戶粘性很高,付費意願也遠超其他題材的聽眾。

第二,頭部廣播劇對大IP依賴明顯。在貓耳FM的打賞榜中,排名靠前的幾乎都是熱門耽美文學的衍生劇。對於目前的廣播劇市場來說,IP的熱度基本上就代表了劇的熱度,另外像這種S極或A極項目,平臺在前期也會儘可能的多投入成本去精雕細琢。相比起之前的「網配」廣播劇,《魔道祖師》在製作上就要更加用心,十幾首原創BGM都是根據場景定製的,笛子的聲音也是由知名演奏家錄製。最終大IP+高質量的效果呈現,必然能帶來碾壓性的數據。

第三,除了IP帶劇,在廣播劇領域聲優帶劇的現象也十分明顯。與影視作品相比,廣播劇的元素更少,聲優之於廣播劇的重要程度顯然要超過演員之於影視劇。付費廣播劇作為行業資源頂配的作品,都是由粉絲號召力最強的配音工作室來完成,例如推出《魔道祖師》的北鬥企鵝工作室,推出《殺破狼》的729聲工場等等。在形成個人品牌之後,聲優可以為劇集導流自己的粉絲,聲優粉和原著粉一樣都是廣播劇「氪金」主力軍,狂熱程度甚至不亞於影視明星的擁躉。就在今年年初,廣播劇《默讀》的聲優楊天翔、劉琮舉辦見面會,到場上千餘人,並且由於粉絲太過熱情導致現場混亂,見面會不得不提前結束。

看劇不耽誤聽廣播

不同版本相互助力

對於《魔道祖師》這類已經影視化的IP來說,粉絲們依舊沒有減弱對廣播劇版本的熱情,可見這一衍生類型具備著獨有的生命力。

首先,與影視劇和動畫相比,廣播劇這種純聲音的形式去掉了畫面的限制,更容易完整的還原著情節,也給觀眾留下了大開腦洞和想像的空間。而在耽美作品的尺度方面,音頻內容更容易打一些受眾喜聞樂見的「擦邊球」,《魔道祖師》廣播劇就在第三季的結尾狠狠的撒了一把「忘羨」的「狗糧」,而不必像網劇一樣「相忘於江湖」。另外不少原著粉在收聽之後也會發現,聲優們的用心演繹加上精良的製作,已經讓廣播劇的意義脫離了僅僅還原原著,而是成為了有自己生命的全新創作。

同時,從IP全產業鏈開發的角度來看,廣播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於沉澱穩固粉絲,擴大IP受眾群體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不同的內容表現形式之間將形成互補,互相助推熱度,例如《全職高手》的廣播劇先行推出,聲優阿傑憑藉著葉修這一角色吸粉無數,之後的動畫版和網劇版依舊由他配音,形成了一種令粉絲有安全感的連續性。《魔道祖師》廣播劇第三季能夠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也和《陳情令》的餘溫還沒有消散有著很大關係。

相比影視改編更低廉的成本、垂直用戶高漲的消費動力、清晰的盈利模式,廣播劇的多重優勢讓這片藍海逐漸進入了眾多資本的視線。國內最重要的網絡文學版權供應方閱文集團,早在2015年就戰略投資了喜馬拉雅和懶人聽書,去年年末更是親自進入在線音頻領域,成立了自己的品牌閱文聽書。與此同時,國內最大的二次元社區B站以10億元的價格出手收購了貓耳FM,為自己完善了音頻這一板塊。目前看來,付費廣播劇還處於尚未成熟的萌芽階段,但兩家巨頭同時入局佔領市場份額,意味著將有更多的資源注入該領域,扶持行業產出更多的優質內容,同時也可以為IP的全產業鏈運作打開新的視野。

不過在當下國內廣播劇市場仍舊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是專業聲優的稀缺,如果廣播劇規模化發展,必須迅速挖掘和培養專業人才。另外,頭部廣播劇對大IP過於依賴,一旦未來入局者越來越多,可想而知版權費用也會水漲船高,對盈利產生負面的影響。如何加強原創,提高內容的多樣性早晚有一天會成為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

總的來說,《魔道祖師》帶來的付費熱情雖然讓廣播劇出現了一個小高潮,但並不能擺脫小眾狂歡的影子,「出圈」之路依舊「漫漫其修遠兮」。

相關焦點

  • 【每日影視】專注各種耽美劇推薦!
    周謹行翻了個身,借著昏暗的月光看著丁小偉後脖子上短短地頭髮茬,「丁哥,你轉過來。」丁小偉身子一僵,沒動。周謹行扶著他肩膀,硬把他身子掰了過來。丁小偉覺得臉都燙的慌。周謹行把手搭他腰上,照著他鼻尖兒親了一下,「行了,睡吧。」丁小偉渾身不得勁兒,卻覺得這個時候把他手甩開,好像有點兒晚了。
  • 赤壁之戰諸葛亮借東風是真的嗎?他是怎麼借的東風?
    赤壁之戰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是真的嗎?話說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下面和趣歷史小編一起去看看。
  • 創意的「借東風」
    文/犢家記者-河北師範大學匯華學院 大M 圖/金犢獎獲獎作品不繞圈子,那所謂的借東風,也就是把文學上的修辭手法用到廣告設計中來
  • 《魔道祖師》爆火,開心麻花入局,付費廣播劇的上升之路
    729聲工場的《殺破狼》累計播放量已經超過2000萬,劇好聽製作的《枯木寺.兇畫》上線之後一直在蜻蜓FM廣播劇周榜的前三名。付費廣播劇展現的市場號召力,似乎在隱隱地暗示著一個事實:廣播劇,這個曾經用愛發電的內容品類,在音頻付費漸成趨勢的今天,已經有了掘金的可能。
  • 電視劇《陳情令》後,耽美劇應該如何正確改編呢?
    陳情令這部劇,不僅紅遍了中國,還走出了國門。在2019年的金骨朵頒獎典禮上,陳情令榮獲了年度影響網絡劇這個大獎。被泰國頭條新聞頒發了頭條新聞年度風雲人物,這一獎項。同時也獲得了第二十屆中國視頻榜,年度ip大獎。
  • 「腐女」會引發潛力無限的耽美IP市場嗎?
    但是最近像《太子妃升職記》、《愛上哥們》這樣把BL/GL作為故事主線的劇也越來越多,而且部部都是「爆款」。投資僅140萬的《逆襲》,楞是憑藉小鮮肉「青宇CP」《逆襲》開播當日就登上網絡劇「紅榜」指數「骨朵紅榜」。
  • 悄然生長,《識汝不識丁》等耽美劇火遍腐女界
    ,男男戀強改男女戀,腐劇變反腐倡廉劇……這些導演在耽美劇過審的道路上可謂花樣百出。近幾年網劇開始盛行,趁著這股審核不嚴格的東風,各類耽美網絡大電影和網劇開始嶄露頭角。2014年陳鵬拍攝的中國首部耽美網絡電影《類似愛情》上映,儘管兩大主角的顏值離「耽美」還差那麼一點點距離,但是由於題材的特殊性,這部電影還是掀起了不小的水花,陳鵬也順勢拍了同名系列第二部,之後他又先後拍攝了古裝劇《識汝不識丁》和民國劇《愉此一生》,可謂是拍遍了所有時代的耽美劇。
  • 《上癮》下架後耽美文學的出路在哪?《陳情令》了解一下
    在《陳情令》備案之前,《魔道祖師》已連續被改編為動漫、廣播劇等多種形式的商業及非商業作品。《陳情令》由企鵝影視與新湃傳媒聯合出品,網絡播出平臺為騰訊視頻,此外《魔道祖師》動畫片也將於今年7月份登陸騰訊視頻,漫畫版目前正在騰訊動漫平臺上連載。
  • 連續兩部耽美劇撲街,網友卻仍在期待皓衣行,天官賜福上線
    連續兩部耽美劇撲街,網友卻仍在期待皓衣行,天官賜福上線近些年來,隨著人們思想的開放,電視劇題材也不單單局限於男女感情戲,耽美劇也正式搬上了熒幕。不少優秀的耽美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像是博得大家喜愛的陳情令、鎮魂都是耽改劇的代表作。
  • 耽美IP到底能撬動多大市場?
    據行業內所整理的不完全數據,國內已經有至少50部立項的耽改劇待拍待播,這意味著會有100個男主成為「頂流預備役」,堪比一整季101選秀選手的隊伍被網友戲稱為「耽改101」。而在這50部待播雙男主劇中,有43部的IP來源為晉江文學城,其中不乏千萬級版權費的項目。
  • 50多部耽美IP被改編,「腐女」集體狂歡,下一個肖戰在哪兒?
    除此之外,平臺方騰訊視頻還憑藉「30元提前看大結局」的方式,收割了一大波流量,最終超前點播付費收入高達1.56億元。在當前略顯沉寂的影視圈,「耽改劇」異軍突起,也讓資本找到難得的標的。影視從業者範正元告訴「創業最前線」,現在市場上能夠帶動流量的劇有三類:第一類是古裝劇,大製作且成本比較高,一般是頭部公司在做;第二類是現代劇、甜寵劇;第三類就是耽美、盜墓這種偏小眾題材劇。「前兩類是整個市場一直在做,產量比較大的一個方向。但因為《陳情令》的爆火,很多人都往耽改劇這邊跑,這種行為不提倡。」範正元說。
  • 「借東風」暗藏玄機,你看懂了嗎?
    無論是京劇、贛劇、滇劇、徽劇、豫劇、婺劇、川劇、秦腔、廣東漢劇中,都有與「借東風」相關的專門劇目;其次,「借東風」也變成了一個數百年來被反覆使用的流行詞彙,時至今日,這個詞仍然風靡全國。此外,「借東風」也成了評論家們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有的說「借東風」是迷信,既不合情又不合理,也有人認為「借東風」是小說中經典的篇章之一,凸顯了諸葛亮的智慧。這些爭論一直持續到今日。
  • 諸葛亮真能借東風嗎?
    諸葛亮借東風,只是《三國演義》裡面作者的杜撰,為了烘託諸葛亮的高大和智慧的形象。那麼為何作者要寫諸葛亮借東風呢?首先:為了藝術加工的需要,為以後諸葛亮種種的神奇與智慧作鋪墊,讓一登場沒多久的諸葛亮蒙上了一筆濃厚的神秘色彩。
  • 神經||為什么女生們愛看耽美
    從2000年始,耽美小說逐漸興起,到如今以數量龐大腐女群眾為消費群體的各大IP改編成劇,我們不由得懷疑,耽美究竟從何而來,它又為何會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席捲我國女孩們?不過不要敵視耽美,墮入腐門,許是當今社會的宿命。
  • 腐女必看的幾部耽美劇
    素言作為一名資深的腐女,看了無數的耽美小說,自然不會放過這些耽美劇了,從去年的《類似愛情》系列到今年年初的《逆襲》、《上癮》,幾乎一部也沒錯過,可是隨著越來越層次不齊的耽美劇的出現,素言表示真的是接受不能。很多耽美劇都是打著主角CP進行賣腐,為了收視率根本一味的賣腐賣肉這是一種傷害演員和觀眾的行為。
  • 逢高踩低男星愛賣親民人設,辭演熱門耽美ip,明年選秀髮大水
    與選秀類似的,還有耽改101的事情,明天的耽美劇也是多到發指,不少還都是平臺的s級製作,就看誰能殺出重圍了。3小生辭演熱門耽美ip前兩天林狗還在微博上主動澄清了這個消息,不少網友都說營銷號打臉,乾脆讓營銷號去拍戲算了,但其實也不能全怪這些想盡辦法給大家最新消息的人。
  • 德陽電力為民營企業「送東風」 助力企業扶搖直上
    「春風」從未停歇,而且一直在蓄力、增強、升級,成為助推民營經濟扶搖直上的「電力東風」。
  • 耽美劇《上癮》被下架,攪基、賣腐也能觸動總菊的小心臟?
    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太子妃》下架事件,最後還是依照總局的要求進行了刪減,但《太子妃》畢竟是言情向劇,只要進行刪改,便可再次上線。而《上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是一部實打實的耽美劇。刪減後也沒法掩蓋耽美的本質,這也是這次「下架」事件與以往的不同之處。
  • 現在的女生不看言情看耽美?演員吃耽美福利,可耽美劇長久嗎
    耽美市場已經逐漸打開了。《上癮》將同性之戀表現得淋淋盡致。不過因為這部劇尺度太大,再加上存在對耽美的排斥現象,不久就被下映了。《太子妃升職記》的「女主」張芃芃是女兒身男兒心,和男主談戀愛,也算和耽美有了擦邊。
  • 秀場、遊戲直播盤點:都在借著港股的東風衝刺上市
    但也有聲音認為,儘管有短視頻及遊戲直播等分流不少資本注意力,但以映客為代表的秀場直播仍有一定的市場延展性,未來秀場直播是否有可持續發展空間,要看那部分付費用戶忠誠度及各平臺創新變現能力而定。招股書顯示,今年一季度映客平均月活用戶數為2525.4萬人,環比增長0.3%,同比增長14.15%;平均每月付費用戶數72.9萬人,環比增11.8%,同比下降59.89%;平均月活主播數量92.5萬人,環比下降38.6%,同比下降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