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欲裂》戀童癖洗白電影實錘了

2020-10-09 星月

戀童癖洗白電影實錘了。

片名就很讓人同情。而且電影裡男主雖然一直想辦法擺脫戀童傾向,但還是跟蹤小孩,去掀人家被子,拍照用來sy還不讓給他媽媽說,等等。要真那麼有心懺悔就不會做這些事了,頂多夢裡意淫一下就好了。但男主無辜的外表下好像離犯罪只差一步。

而且男主和心理醫生對話的時候,醫生說戀童傾向和同性戀是一樣的,要伴隨終生...這簡直就是站在專業的角度和政治正確的立場上,隱含「戀童是身不由己」的。而且我個人看來,男主就是單身沒養過孩子,覺得小孩可愛像小天使,要是當了爸爸,發現天下熊孩子一般黑,可能就不戀童了?當然,個人看法。

反正就是男主是戀童癖但是內心苦惱,小孩還主動親近他,這要是真發生什麼,有些觀眾可能也覺得男主「身不由己」。不是洗白是什麼?把男主拍的那麼可憐兮兮的,但現實中的戀童癖有多變態就完全沒表現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頭痛欲裂》頭痛欲裂,孤獨救贖
    看完了這部德國劇情電影:《頭痛欲裂》,還可以,影片的主人公是最善良最讓人同情的戀童癖患者,他沒有做出任何傷害小孩子的事情,卻一直為自己的戀童癖而懊悔痛苦,不被社會接受,不被他人理解,不被自己認同,極力控制自己的衝動和欲望,不去傷害無辜的孩子,獨自承受著痛苦和自責,影片的基調甚是壓抑燥鬱,馬克思·雷邁特的演技非常不錯!
  • 《頭痛欲裂》——你的傾向不是你的罪過
    頭痛欲裂「戀童癖」一詞不斷映入人們眼帘。以往,我不會站在戀童人的角度去思考這一現象,而《頭痛欲裂》讓我思考很多。即使你生不如死,頭痛欲裂,嘗試自殺,到頭來卻可以問心無愧地向所有人宣告「我從未傷害過任何孩子。」你我都不是聖人,卻偏偏讓這種常人以為不光彩的病症降臨於你。如今臨床上對戀童癖的不知病因,無法治癒和陪伴終身,足以讓你承擔遠勝於旁人百倍的悲傷與痛苦。 在我看來,所謂「戀童癖」一詞,不如將它拆開來看,分為「戀童」和「癖」。「戀童」二字中的戀字就無法否認戀愛在實際意義上的美好。
  • 《頭痛欲裂》戀童癖的自我閹割
    有什麼辦法能從源頭上杜絕犯罪,有戀童癖就一定會傷害孩子嗎?對於以上這些問題,我想,接下來要說的這部電影,或許能給出一些解釋。頭痛欲裂《頭痛欲裂》是一部從戀童癖視角出發,描述戀童癖心理狀態的德國電影。小馬自殺未遂,他還是得和自己的戀童癖共存。
  • 《頭痛欲裂》:救戀童癖還是救孩子,我們又該怎麼做?
    「戀童癖」一個讓人聽到就反感噁心的詞,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猥褻兒童的事件發生,對這樣的人我們是深惡痛絕。 但有人在看了電影後,這樣評價馬庫斯,這個戀童癖是人,不是畜生。原因為何?那是因為在這部以戀童癖視角的電影《頭痛欲裂》中,戀童癖馬庫斯一直在欲望和約束間做掙扎。
  • 《頭痛欲裂》我們要以何種視角對待戀童癖?
    這部電影可謂是真正走在道德的邊界,時刻可能墜入無底的峽谷。觀影的時候我一直克制自己陷入惱怒而做出批判,而是嘗試思考幾個問題:我們要如何看待戀童癖?我們能夠和他們達成一定程度上的「和解」嗎?在試圖對這些問題給出我的看法之前我需要先區分兩個概念:戀童癖和性侵兒童。
  • 《頭痛欲裂》喜歡
    窗、牆與鐵絲網男、同與戀童癖是追求理解還是企圖洗白?戀童癖或許是性取向的一種,從心理學和生物學的角度,與同性戀、異性戀沒有本質的區別」;「戀童癖是一種個體無法選擇的性慾倒錯」。性向是非自主可控的,那戀童癖是否也有這種可能?邊緣性向者往往被妖魔化,變成道德所不容許的另一物種。我們親手將他們從「正常人類」的行列剔除,就不要怪他們以半報復半豁出去的心態跨過道德底線。
  • 《頭痛欲裂》戀童和變態,愛情和性慾
    這個電影不是洗白,而是客觀展示戀童傾向和變態的區別。想針對幾方面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先打了一個大致的框架,今後還會繼續完善。(1)變態和戀童癖的區別(2)戀童者和孩子的關係(3)針對單純的愛情(4)針對惡意的行為近來一直有很多關於變態的戀童癖的電影,比如《水果硬糖》,很多關於勇敢蘿莉智鬥猥瑣戀童大叔的驚心動魄的故事,但卻沒有多少電影展示當下真正大多數的戀童群體的處境是怎樣的,以至於很多人會覺得所有的戀童癖都是變態,覺得他們很不可理喻,並且對這個群體抱有很強烈的敵意
  • 《頭痛欲裂》狼還是回歸了叢林
    窗、牆與鐵絲網男、同與戀童癖是追求理解還是企圖洗白?戀童癖或許是性取向的一種,從心理學和生物學的角度,與同性戀、異性戀沒有本質的區別」;「戀童癖是一種個體無法選擇的性慾倒錯」。性向是非自主可控的,那戀童癖是否也有這種可能?邊緣性向者往往被妖魔化,變成道德所不容許的另一物種。
  • 《頭痛欲裂》:我們究竟該用什麼目光看待戀童癖
    《頭痛欲裂》首次上映於聖保羅國際電影節,由薩瓦斯·澤維斯編導,作為一部名不見經傳的處女作品,這部影片卻相當大膽地直接站在我們最厭惡的事情,從一個&34;的視角出發,揭露一個戀童癖者的掙扎和矛盾。故事由介紹一個優質單身男人馬庫斯的日常開始。他愛好鍛鍊,即便手頭很忙也願意幫同事的忙,工作出色,年輕有為,不抽菸不喝酒,生活自律,擅長拳擊。
  • 電影《頭痛欲裂》透析戀童癖本質:從人性的撕扯到教育的反思
    德國電影《頭痛欲裂》,罕見的從一個戀童癖角度,給我們揭示了戀童癖患者的心理變化。讓我們更加全面的了解"戀童癖"與"兒童性侵"之間的關係。也讓為人父母的我,進一步反思: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如何保護孩子,不被他人傷害,有哪些教育是我所忽視的?
  • 《頭痛欲裂》​ ── 生而為人,我們無法控制感覺,卻能控制我們的行為.性侵養女大律師「鮑毓明」之流,看看這部電影吧(資源)
    頭痛欲裂 Kopfplatzen (2019)頭痛欲裂的劇情簡介 · · · · · ·  29歲的建築師 Markus(馬克思·雷邁特飾)具有戀童癖傾向,他盡力抑制自己隱秘的欲望。最近一部名叫《頭痛欲裂》的德國電影,創造了可以嚴肅討論的契機。資源流出不久,已經登上豆瓣熱門,評分7.3。片子裡的男主很頭疼,看完片子,作為觀眾也挺頭疼。看片之前,大叔對這個電影並沒有特別多的了解,只知道是年輕導演的處女作,男主馬克思是德國蠻有名氣的明星演員,而它聚焦的題材,是戀童癖。
  • 《頭痛欲裂》「愛所做的事,超越了善與惡」
    一如戀童癖群體極少被社會所關注,拿到大眾視野中討論,戀童題材電影亦是罕見。關於戀童癖,正常人對於這個詞的第一反應就是:噁心、骯髒、猥瑣,大眾對戀童傾向的群體幾乎是零容忍的態度,人人喊打,但卻少有人關注戀童者背後的故事,原因大抵是覺得噁心不屑理解。
  • 馬克斯·雷邁特這次不僅演了gay,還演了一個戀童的gay
    德國電影《頭痛欲裂》(Kopfplatzen,2019)這回,馬克斯·雷邁特這次不僅演了gay,還演了一個戀童的gay
  • 《頭痛欲裂》讓人頭痛欲裂的戀童癖
    比如說,同性戀、戀物癖,甚至我認為也包括戀足癖什麼的等等。這些特殊的情感,我認為在改革開放以後,一個接受過正常思想教育,或者有基本三觀、人道概念的人,都應該不難接受和理解。我指的是,即便說服不了自己去接納,至少也不會像排斥病毒一樣表現出來,因為那樣確實難看。那麼戀童癖與此又有何不同——相互認同。戀物就不說了,因為物件無法表達,頂多我們希望他們親密的時候保持衛生就好。
  • 10.24德國【頭痛欲裂】與新鄰居結交朋友之後傾心的誘惑變得越來越大
    關注微信公眾號:yezijianglive 最新電影第一時間發到你微信上,請回復 觀看說明 。
  • 《頭痛欲裂》喜歡看過了這個電影
    這部電影可謂是真正走在道德的邊界,時刻可能墜入無底的峽谷。觀影的時候我一直克制自己陷入惱怒而做出批判,而是嘗試思考幾個問題:我們要如何看待戀童癖?我們能夠和他們達成一定程度上的「和解」嗎?在試圖對這些問題給出我的看法之前我需要先區分兩個概念:戀童癖和性侵兒童。
  • 《頭痛欲裂》虛偽-人類的品質
    電影的話題性遠超過了它本身,綜合來看不過是四平八穩的作品,沒有特別的驚豔之處,學生作品的氣息。隱喻過於重複與明顯,被禁錮的狼出現了很多次,展現了男主在社會環境下禁錮的欲望無從釋放,這種內心寫照是得到肉食時展露本性與結尾幻想中的野性自由。有人評論這是洗白戀童癖,因為導演只展現了一個沒有實踐過的戀童癖者,但在男主與匿名者通信時就已經形成了對比,給出了解釋-世界也有一輩子沒有實踐過的戀童癖者。
  • [頭痛欲裂][德國][2019]高清電影百度雲資源
    29歲的建築師 Markus(馬克思·雷邁特飾)具有戀童癖傾向,他盡力抑制自己隱秘的欲望。
  • 《頭痛欲裂》動物園中的狼
    馬庫斯在動物園和狼對視,串聯起來整個電影。從與狼的初次對視,到餵肉,最後狼的意象消失在男主深邃的疑惑之中……狼是他心中的欲望,但是這個欲的東西被囚禁了在文明社會中,在男主道德的自律中他選擇了讓自己頭痛欲裂,讓自己成為分析師中的命運受挫之人
  • 《頭痛欲裂》戀童癖也需要治療和幫助
    第一次從戀童癖自身的角度來呈現的電影,之前看的所有有關戀童的電影基本上都是把戀童的人刻畫成道德感喪失,完全沒有良知的變態,然而這一部片子卻是講了一個和以往影視作品中完全不一樣的戀童癖,男主對兒童的欲望顯然已經比正常人產生的性慾要強烈得多,甚至達到了不可控的地步,每一天幾乎都在與他不想接受的天性作鬥爭,這麼嚴重的情況下,他向醫生尋求幫助,但慘遭唾棄,另一位醫生表面上似乎了解戀童癖,實則還是沒有辦法又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