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千古流芳的詞作,為何能為李煜帶來殺身之禍?

2020-12-24 滿清遺史

每每提及封建歷史上的帝王,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殺伐決斷、錦衣玉食、以及無上的權威,可南唐後主李煜卻是個例外,因為他的一生都頗具悲劇色彩。如果沒有生在帝王之家,李煜可能是一位大文豪,也許,還可以憑藉對舞蹈的喜愛成為「當紅小生」,平平凡凡,卻又踏踏實實。然而造物弄人,在「立嫡立長」的年代,他竟然以「第六子」的身份登上皇位。在其他人看來,這是一個天賜良機,可對於李煜來說,卻是他悲劇的開始

李煜的父親李璟,本來向打破常規,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卻激起了嫡長子李弘冀強烈不滿,他在毒殺了叔叔之後,又將戒備的目光盯到李煜身上,不為別的,只因為李煜有隻眼睛是重瞳(傳說中堯舜都是重瞳,重瞳也被認為是帝王的不二人選)。

李煜本就對皇位不感興趣,又親眼目睹了家族裡圍繞權力的自相殘殺,心裡對政治有著極大的排斥。如今又遭到兄長的猜忌,於是,就將全部精力放到詩詞上去。可沒想到,不久之後李弘冀莫名去世,而他的其他兄長也因為各種原因相繼過世,李煜變成了皇長子,最後登上了皇位

生於帝王之家本來是一種榮幸,但是,李煜所處的五代十國卻過於動蕩,戰亂不斷,而且時刻都面臨著其他國家的威脅。李煜在執政上乏善可陳,或者說根本就是一無是處,他的精力都放在了大小周后和霓裳羽衣舞上,因此,他所統治的南唐很快就被趙匡胤的大宋所徵服,而李煜也變成了亡國之君

趙匡胤在攻打南唐之前曾多次下書給李煜,希望他能投降,甚至還在汴梁為李煜建造了一座豪華的園林,可李煜不為所動——稱臣可以,但是亡國卻是絕對不行。沒辦法,趙匡胤只好用武力徹底徵服了南唐。

李煜在成為「階下囚」之後,受盡趙匡胤和大宋朝臣的百般凌辱,後來發生了「燭影斧聲」,趙光義奪權上位,李煜本以為處境會有所改變,卻沒想到趙光義竟然變本加厲,除了繼續羞辱李煜外,甚至還將小周后封為鄭國夫人,經常讓其侍寢。這種亡國之仇、奪妻之恨讓李煜心力憔悴,卻又無可奈何,只好苟且偷生般地活著。饒是如此,趙光義依然還是對李煜起了殺心

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初七是李煜的生日,趙光義派南唐舊臣徐鉉前去問候。徐鉉曾經也深得李煜信任,只不過是個軟骨頭,當宋軍威逼金陵時他不但提前向趙匡胤投降,還屢次三番勸李煜投誠。金陵城破,南唐覆滅,李煜都成了階下囚,而徐鉉卻成為宋朝頗有權勢的大臣。趙光義派徐鉉前來,並非為了問候,而是為了刺探李煜的心跡

李煜本平日受制於人,本就多愁善感,如今看到南唐舊臣,驚喜萬分,差點落淚,他還說:徐愛卿,你怎麼到現在才來看朕啊?可徐鉉聽罷這話大驚失色,委婉地提醒李煜,現在兩人是「同殿為臣」,愛卿的稱呼切不可亂叫。李煜這才回到現實,想到國家滅亡和自己成為亡國之君後的種種恥辱,當即吟唱出一首新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一生作詞頗多,但如果非要在其中找一首代表作的話,那這首《虞美人》絕對當仁不讓,因為無論從詞的意境、還是流傳度來說,《虞美人》都是首屈一指的絕世佳作。可讓李煜想不到的是,這首《虞美人》也成為他的絕筆

徐鉉離開李煜的隴西郡公府之後,就趕忙去向趙光義復命,他不但如實稟告了李煜的落魄和悽涼,還將《虞美人》原封不動地背誦給趙光義。他剛剛背完,趙光義就勃然大怒,認為其中的「故國」、「朱顏改」等詞彙是李煜圖謀不軌、準備東山再起的信號。

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以當時李煜的處境和實力,他想苟活於世都是問題,哪裡還敢有東山再起的欲望?

再看李煜,徐鉉走後他也是百感交集,他將新做的這首《虞美人》傳授給了府裡的歌姬,並親自為她們編舞。可這件事傳到趙光義耳朵裡時,讓趙光義更加肯定了李煜圖謀不軌的念頭,認為李煜就是在提醒南唐舊人勿忘國恥。於是,就賜給了李煜一壺酒

看到趙光義的賜酒,李煜也明白這就是結束的信號。他沒有膽怯,也沒有爭辯,反而十分安靜地將酒一飲而盡。經過一番疼痛折磨之後,李煜離開了這個讓他備受屈辱的人世間。史料中記載,趙光義當時在酒中下的是「牽機毒」

李煜作詞無數,但是,他在被俘之後的作品卻更為後世所推崇,究其原因,也許,被俘之後的生活讓李煜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故而,這些詞才能更具震撼力吧

相關焦點

  • 李煜《虞美人》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想到李煜的命運,這樣的《虞美人》真是不堪卒讀。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評李後主詞,引尼採所言,說:「尼採謂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而李後主的這篇《虞美人》,真所謂「以血書者」也。那種字字泣血的感受,我們還可以通過詩詞的吟誦來感覺一下。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們講李煜,講他的愛情詞,講他的亡國之音,不知不覺就講到了他的絕命之作——《虞美人》。詞云:「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問君能有幾多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想到李煜的命運,這樣的《虞美人》真是不堪卒讀(不堪:不能;卒:完畢,結束。
  • 《虞美人》李煜的失意與逍遙,啟示我們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華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李清照對西楚霸王項羽的評價。其實,項羽的寵姬虞姬也被人們歌詠了千年。據說,虞姬死後鮮血染了地上開出一朵鮮花,為了紀念她,人們便以「虞美人」來命名這花。後來唐朝無名氏將項羽和虞姬的悲情寫成了詩,便有了「虞美人」這個詞牌。
  • 人世再無李後主:42歲生日時,李煜留下一生驚豔詞作,流傳千古
    人世再無李後主:42歲生日時,李煜留下一生驚豔詞作,流傳千古比起皇帝,他更適合當一個詞人,可惜站錯了位置。如今人們想起他,除了他驚才豔豔的詩篇,只剩下他奢靡昏庸的事跡。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朝滅南唐,李煜肉袒出降,被囚禁於汴京,從此淪為趙家兄弟的階下囚。
  • 宋詞鑑賞:李煜 · 虞美人 · 春花秋月
    關注微信公眾號「品聽詩詞」或「品聽經典」後,即可更方便、輕鬆地瀏覽學習詩詞、古文、成語等所有音視頻內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書籍目錄
  • 宋詞欣賞: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
    鄧麗君:虞美人·春花秋月·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春去秋來年復一年消磨時光的日子何時能終了?✦了:了結,完結。 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問我能有多少哀愁?✦君:作者自稱。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虞美人: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此詞是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 絕命詞。
  • 李煜不愛江山愛詩詞,最終一曲《虞美人》,七夕節當天生辰變忌日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公元978年的七月初七,這天既是乞巧節,又是李煜的生日,回憶在江南的時節,群臣祝賀,賜酒賜宴,歌舞昇平,李煜和小周后合奏了他人生中最後的一首詞《虞美人》。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皆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亡國之前的李煜是一個風流才子,這個時期的詞作描寫的都是歡樂的時光,優美的讓人心醉;亡國之後的李煜內心千瘡百孔,他的詞作多了一份悲涼悽慘的成分。李煜一生寫了不少的詩詞,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他的絕命詞《虞美人》:這首詞是李煜最為經典的一首詞作,但是卻正是因為這首詞讓李煜丟掉了性命。寫下這首詞的時候李煜已經是宋太宗的階下囚,這首詞傳到了宋太宗的耳中,然後認為李煜有不臣之心,所以命人賜了一杯毒酒,把李煜毒死了。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成就了李煜的盛名,造成了李煜的悲慘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李煜的一些小故事。李煜的大哥是李弘冀的最大特點是氣量小,生性多疑。他被立為太子之後,他總是感覺其他皇子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他總是感覺李煜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便處處針對李煜。即使李煜表現得很平淡,沉醉於詩詞歌賦,但是仍舊不能讓李弘冀放心。這使李煜的生活一度不怎麼好。
  • 《虞美人》賞析 || 作者及原作朗誦/朱建偉 原作/【五代十國】李煜 心銘/編輯
    如果以亡國為分界線,對照李煜前後期的詞作,我們能否可以這樣說,是亡國的代價成就了一位可追唐詩的偉大詞家?這也讓我想起了《吊屈原賦》裡的經典詩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明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王國維評價說,「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就在李煜登基的前一年,後周將領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 變,取代後周,建立了宋朝。
  • 南唐後主李煜,抒寫哀怨詞作,《長相思》一首,不愧為千古詞帝
    所以,他們的成就,對後世的影響,我們也能感受到。還有另外的一類人,出生優越,一開始生活也平順,不過中途遇上了大波折,讓原本安逸的生活,走向了反方向。而這類人同樣也比較容易在經歷了大坎坷之後,成為一代偉人。如同李清照與李煜。尤其是作為南唐後主的李煜,人生經歷確實不是普通人能夠體驗與理解的。出生優渥,生活無憂,促成了他成為一位「文人」。
  • 李煜醉酒寫下「絕命詞」,後兩句被廣為傳頌,千百年來無人出其右
    李煜的詞作以南唐滅國為分界點,前期多描寫宮闈生活和兒女風情,一首《玉樓春》極盡展現了他做帝王時的極樂生活。《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殿內管樂齊鳴、香氣瀰漫,令君王李煜暢心快意、神馳心醉。宴罷踏月而歸,多麼詩意!好景不長,在他還沉浸在詩意生活的時候,南唐被滅,李煜也成為了階下囚。詞作也突破了花間詞專寫「婦人語」的局限,多感懷亡國之痛與去國之思。
  • 李煜很沉痛的一首詞,不輸《虞美人》,短短幾句令人斷腸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一代詞帝李煜的絕命詞。在他寫完這首《虞美人》沒多久,就被宋太宗趙光義賜死。他是個失敗的國主,卻是個成功的詞人。在降宋之前,他也寫詩填詞,但是他為後人所熟知的幾首詞都是寫於被俘虜之後。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然而天真的李煜不假思索地說出這些話,結果自然引起宋太宗的猜疑,從而招來了殺身之禍。徐鉉見過後主之後,太宗召來徐鉉問和後主見面後所言何事,徐鉉具以實相告,太宗聽罷更加忌恨,並在此時就起了殺機。這天,又逢七夕,正是李煜四十一歲生日。這天的李煜有了難得的好心情,興致大發,請了在汴京的諸多故人好友來為自己慶祝。
  • 【夜聽157】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麼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麼時候才能完結呢?
  • 高中語文篇43:《虞美人》賞析
    高中語文篇43:《虞美人》賞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 費玉清與李煜《虞美人——淺析費玉清演唱電視劇片尾曲《幾多愁》
    電視連續劇《問君能有幾多愁》片尾曲《幾多愁》,演唱者是小哥費玉清。演員吳奇隆飾演李後主相對於治國,李煜的才能更多地表現在詩詞以及書畫上面,尤以詞的藝術成就最高。這首名為《幾多愁》的歌曲,其歌詞就是李煜的《虞美人》。
  • 李煜生命最後的絕唱,千年來無人能出其右,讀後悲從中來
    不過這個時候宋太祖趙匡胤並沒有害他,只是在他駕崩後,繼位的宋太宗趙光義在讀了他的詞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後,認為他還有反心,於是讓太監用一碗毒酒結束了李煜的生命。《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也就成為了李煜生命最後的絕唱,寫盡了一生的委屈,也道盡了一生的無奈,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感人肺腑;李煜正是把自己生出異地思念故鄉的悲痛之苦,還有顯示生活中的憂愁,全部融入進了這首詞中,從而讓這首詞成為了千古名篇,一千年來無人能出其右,對於北宋的文壇也是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 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有什麼含義?
    這句詩出自於南唐後主李煜的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據說這首詞傳到宋太宗耳朵裡不久,李煜就被鴆殺了。當然,單單一首詞,並不是李煜悲劇結局的原因。
  • 李煜:後主之詞,足當太白詩篇,高奇無匹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