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免費訂閱
就算是帥哥美女,
如果滿面油光的話,
也會讓人避而遠之,
不信?來感受下▼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臉上「產油」如此豐盛呢?原來,這與溼熱體質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那麼什麼是溼熱體質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順便給大家支幾招,在日常自行祛溼清熱。
所謂溼,即通常所說的水溼,它有外溼和內溼的區分。
外溼是由於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溼,使外來水溼入侵人體而引起。
而內溼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溼」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溼內停」。
但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溼的入侵,外溼也常困阻脾胃使溼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一般來說,溼熱內蘊的人群具有以下外在特徵:
總體特徵:溼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溼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中等或偏瘦。
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乾,身重睏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溼,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心理特徵:容易心煩急躁
發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熱淋等病。
溼熱體質多是由於先天遺傳、後天飲食不當、過食肥甘厚味、久居溼地,或勞倦過度而導致的體內火熱內蘊、痰溼停滯臟腑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1、溼熱留於脾胃,可有口臭、體味重、肥胖、牙齦出血、嗜食冷飲、善飢易飽、口唇周圍起痤瘡、粉刺等症狀,易得痤瘡、酒渣鼻、毛囊炎、溼疹、體癬、牙疳、牙齦炎等疾病。
2、溼熱留於肝膽,則有口苦、易怒、兩脅脹痛等症狀,易得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病毒性肝炎、膽石症、黃疸等疾病。
3、下焦溼熱燻蒸大腸、膀胱,可有大便黏膩臭穢、便秘便幹、熱結旁流、小便灼痛,男子陰囊潮溼,女子帶下色黃、量多、味穢等症狀,易得便秘、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等疾病。
溼熱體質的人以體內蘊熱,容易上火為特徵,起居上應注意養陰除溼,通瀉蘊熱之氣。
長期熬夜或疲勞緊張傷陰最甚,容易加重溼熱狀態,進而向陰虛火旺的狀態發展。因此,溼熱體質應當規律作息,早睡早起,早晚睡前靜心調神,居住室內清爽通風,勤換衣被、勤洗澡。
煙、酒易加重溼熱體質的不良狀態,因此應當努力戒除菸酒等不良嗜好、保持飲食清淡。溼熱體質往往耐受寒冷,衣著應順應四時,酌情加減。
溼熱體質的人要想改變溼熱內蘊的體質狀態,宜食用清涼瀉火、化溼利水的食品,如薏米、帶心蓮子、綠豆、鯽魚、海帶、紫菜、蝦、冬瓜、絲瓜、苦瓜、黃瓜、綠葉蔬菜、產自北方的時令水果、瘦豬肉等。
忌食辛辣油膩、溫燥滋補、肥甘厚的食物。辣椒、大蒜、荔枝、芒果等溫熱果蔬應當少吃,白酒、奶油、動物內臟、狗肉、鹿肉、牛肉、羊肉均應忌食。
另外,下面小編還準備了幾種藥膳供大家參考食用:
原料:西瓜皮、黃瓜皮、冬瓜皮各200克,鹽適量。
製法:西瓜皮刮去外皮,冬瓜皮刮去絨毛外皮,均洗淨,與黃瓜皮一起,在沸水鍋焯一下,涼涼,切成條,盛入盤中,加少許鹽拌勻即可。
功效:清熱、利溼、減肥。
原料:水發腐竹100克,莧菜200克,植物油、蔥絲、鹽、味精、白糖、水澱粉各適量。
製法:炒鍋中加入油燒熱,放入蔥絲,炒出香味,下腐竹段燒至七成熟,再加入莧萊段翻炒,加入鹽、白糖、味精炒熟,用水澱粉勾芡收湯即可。
功效:養胃祛痰,清肝通竅。
原料:泥鰍300克,豆腐150克,鹽、蔥段、薑片、料酒各適量。
製法:泥鰍洗淨,去掉體外黏液;豆腐洗淨,切成塊;鍋內放入泥鰍、豆腐塊,倒入適量清水,放入蔥段、薑片、料酒,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至泥鰍熟透,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暖中益氣,用於溼熱黃疸、小便不利、水腫等症。
原料: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甘草9克,薏米60克。
製法:薏米洗淨,用清水泡透,放入鍋中,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20分鐘,放入甘草、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煮10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利溼。
原料:鮮橄欖3~5枚,鮮蘿蔔100克。
製法:橄欖劈開,鮮蘿蔔切片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煎煮20~30分鐘,去渣取汁飲用。
功效:清肺化痰,解毒利咽。
廣州市十三行國醫館
致力為您的健康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