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輝瑞和BioNTech的新冠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申請。
之前報導:
FDA專家組建議批准輝瑞新冠疫苗但4類人不建議接種?可能存在什麼問題?
「基於已有科學證據,輝瑞/BioNTech聯合開發的新冠疫苗在16歲及以上個體中使用,其收益是否大於風險?」
圖源:FDA
這是在當地時間10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召開的疫苗效率與安全專家委員會(VRBPAC)聽證會上,專家們探討的核心問題。聽證全過程由全國電視實況轉播。
據海外網,FDA疫苗效率和安全獨立委員會最終以17票贊成、4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對這個問題作出了肯定的答覆,建議批准輝瑞的新冠疫苗。
FDA局長哈恩當天早些時候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FDA將在專家組提出建議後,迅速決策。據媒體援引熟悉該機構計劃的人士消息稱,預計FDA將在本周六(12日)通過緊急使用授權。
01
試驗最終數據:保護效力95.0%
在FDA專家組投票結果公布之前,輝瑞/BioNTech這款mRNA新冠疫苗的最新試驗結果也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該研究共招募了43548名16歲以上的志願者,包括55以上的年長者,有慢性疾病者(包括心肺病、癌症史等),有HIV、HBV等感染史但已被控制者。他們按1:1比例分為兩組,分別在入組當天和21天接受疫苗或是安慰劑的注射。截至統計截止的10月8日,已有37706名受試者可報告接種第二針疫苗後至少2個月的安全性數據。
在36523名無證據表明曾感染新冠病毒的志願者中,截至數據統計時,有170人最終罹患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並出現症狀(僅統計第二次接種7天後出現的病例)。其中8人來自疫苗組,162人來自安慰劑對照組。基於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分析得出該疫苗的保護效力為95.0%。同時,目前的數據也表明該疫苗在首次接種12天後就有一定的早期保護效果。
安全性方面,疫苗組相較對照組更常出現疼痛、皮膚紅斑、腫脹、發燒、頭痛、以及肌痛等現象,且在第二次接種後出現得更多。大部分不良反應為輕度至中度,可快速緩解。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也指出了該研究的局限。由於本試驗目前數據的中位隨訪時間僅為2個月,因此長期的安全性與效力尚未明確。此外,對於兒童、孕婦、以及免疫缺陷人群等未納入臨床試驗的群體,也不清楚該疫苗是否適合使用。
同時,該試驗中的統計標準為出現症狀的新冠患者。所以不確定該疫苗是否能有效減少無症狀的感染,或是減少病毒向未接種個體的傳播。最後,對於只接種第一針,不接種第二針的個體,也不清楚該如何應對。只有通過後續的進一步研究,才能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
對此,FDA要求輝瑞每月提交更新資料,持續兩年。
02
4類人不建議接種
12月8日,經三期臨床研究確認有效率之後,世界上第一例輝瑞新冠mRNA疫苗在英國接種。這位90歲女士在接種現場,用濃重的英國口音對媒體說:「這是發生在我身上最好的事情,既有效,又免費!」
然而據海外網援引英媒消息,英國在輝瑞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過程中,有兩名英國全民醫療保健系統(NHS)的衛生工作者在接種後出現了過敏症狀。NHS國家醫療主任史蒂芬·鮑維斯警告,有「嚴重」過敏史的人不要接種輝瑞疫苗。
據環球時報,本周美國FDA也反映稱,四位接受輝瑞疫苗注射的第三期志願者出現了貝爾氏麻痺症,即面癱。FDA報告稱,尚無明確證據將疫苗與令人不適的醫學狀況聯繫起來。儘管如此,聯邦監管機構還是建議「對貝爾麻痺病例進行監視,並向更大的人群中部署疫苗」。
在昨日進行的聽證會上,哪些人可以接種、哪些人群不建議接種,成為爭論焦點之一。專家們指出,有明顯免疫缺陷的患者,有嚴重過敏反應的患者,以及孕婦,兒童等,在接種疫苗上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有免疫缺陷的癌症和其他患者,或有嚴重過敏體質的人該不該接種?在目前進行的三期臨床研究中,接受化療、放療的腫瘤患者,或骨髓及器官移植、HIV等病人,由於潛在的免疫抑制,沒有準許入組研究。因此,這些病人接種之後的效果還是一個研究問題。有關研究正在準備之中。一般來說,如果放化療已經停止1年以上,癌症患者可以考慮接種。
而由於在英國第一周開展接種的人群中,發生了兩例明顯的過敏反應,專家預警有嚴重過敏史的病人謹慎接種。
但12月9日晚,英國藥品監管機構MHRA執行長雷恩博士(June Raine)表示,在總計4萬多人參與的臨床試驗中,迄今出現的兩例過敏反應「非常罕見」,而且過敏反應是任何疫苗的已知副作用。
事實上,輝瑞在三期臨床研究中發現了一個「非常小數目」的過敏反應,1.9萬名志願者中有137例出現「潛在過敏反應」,目前尚不清楚其嚴重程度。相比而言,在沒有接種疫苗的對照組裡,111人出現過敏症狀。
在目前進行的臨床研究中,孕婦和12歲以下的兒童都沒有入組。因此,目前不建議孕婦接種。至於16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需要等到明年五月才能有進一步的安全和有效數據。
聽證會上爭議最大的是16和17歲的青少年是否可以接種,因為研究中這組人群只有一百多人。部分委員反對該年齡段的青少年接種,成為投反對票的主要原因。但更多專家認為,美國許多十六七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在超市工作了,危險性較大。
對於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由於近期報導中有二次感染病例的出現和自然免疫的時間可能只有3-6個月,且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力較弱,因此,他們應該接種疫苗。
03
疫苗保護效力有多久?
由於大部分疫苗的三期研究都在今年7月以後才開始,最長的觀察時間也才半年不到,因此,我們目前只能定論有效期為半年以上,至於具體多久,要等數據說話。按目前狀態(包括早期研究中抗體的滴度和維持),可能會有一年左右,希望更久。
目前,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的兩款mRNA疫苗的有效率都為95%左右,這是指在接種了疫苗的組別中出現有症狀患者的數目,佔未接種疫苗的隨機對照組中有症狀患者數目的百分比。這是流行病學專業廣泛接受的標準方法,也是國際社會疫苗上市的標準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輝瑞和Moderna的疫苗試驗都是依賴於患者的自我報告,有相關症狀才會進行後續的確認測試。所以,這個計算不包括無症狀患者;其次,目前還沒有檢測兩組之間,傳染給他人的區別有多大。
疫苗是不是能減少傳染給別人的機會?理論上來講應該會,但是程度如何,還需進一步研究。因此,打完疫苗之後,並非就可以不洗手、不戴口罩、不保持社交隔離,我們還需要等進一步的數據。況且,疫苗也不是百分百有效,萬一你屬於5%的沒有效果人群呢。
新的病毒突變是否會影響疫苗的有效性?答案是可能的。比如流感病毒基因突變率高,所以每年都要接種針對當年流感的新疫苗。而愛滋病也一直因為病毒突變太快,至今沒有疫苗。
慶幸的是,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今年11月發表的一項基於4萬6千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時期的COVID-19病毒的研究顯示,COVID-19突變的機率因其特有的proofread檢查機制,相對較低。這無疑是疫苗的福音。同時,mRNA疫苗可以根據突變修改mRNA編碼再重新生產,操作起來比終端蛋白疫苗容易許多。打個比方,槍已經造好了,只需要修改一下彈頭結構就可以。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有超過37%的美國民眾因對疫苗過快的研發獲批速度存在疑慮,不願意接種疫苗。實際上,因為疫苗是給正常人用的,要接種的人群是幾十億健康人口,包括兒童。因此,其安全性必須比一般藥物嚴格許多。如果不是時間緊迫,所有新疫苗都應當等待兩年以上的長期數據再予以最後批准。
但在嚴重的疫情面前,這顯然不現實。緊急使用機制正是為這種情況而設計的。目前,美國FDA要求所有三期臨床試驗中,最後一個病人入組後至少再觀察2個月,以確保沒有嚴重的急性毒副作用。同時,監管機構必須從一開始就嚴格控制這些新疫苗的使用。
疫苗的初期使用僅限於最需要它們的人——醫生、護士、其他衛生保健工作者,和護理院的老人等。監管機構也需要對已上市疫苗的副作用繼續進行密切監測(所謂四期臨床研究)。隨著明年頭兩個月數據的積累,接種者的範圍才會進一步擴大。(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