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跑的配速是多少?對輕鬆跑的誤解,是很多跑者進步緩慢的因素

2021-01-09 跑步時光機

大家好,這裡是跑步時光機,本專欄的內容主要是解決在跑步中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比如如何挑選合適自己的裝備?遇到傷病該如何恢復和預防?如何備戰馬拉松?如何提高自己的跑步成績?如何通過跑步瘦身?如何科學地補充營養等等,讓大家能夠科學無傷的跑步,跑得長長久久。

今天要聊的話題是:多少配速才算是輕鬆跑?

大部分跑者都有過和大神約跑的經歷吧,當大神說今天要輕鬆跑時,你還以為今天可以和大神一起肩並肩一起跑時,不料一開跑,大神瞬間飆出4分配速,讓你連背影都見不到,瞬間凌亂。

跑完之後大神還一臉認真的說:沒錯呀,這速度就是我的輕鬆跑啊……

很多跑者會說,大神們都喜歡放煙霧彈,那樣的速度怎麼能算輕鬆跑呢?相信對絕大部分跑者而言,4分配速絕對是一個恐怖的配速,但是對大神而言,那樣的速度確實是輕鬆跑啊。

輕鬆跑,對於能力不一樣的跑者,配速是完全不一樣的。全馬能夠跑進3小時的人和全馬6小時跑完的跑者,輕鬆跑的配速怎麼可能一樣呢?

普通大眾跑者的訓練模式

很多跑者在日常訓練中,往往跑得很不輕鬆。在他們眼裡,跑得快才有成就感。於是,在每一次的訓練中,他們都把自己跑得很疲憊,以為吃了這樣的苦之後,跑步成績可以日益精進。

這是很多跑者都會出現的通病,高不成低不就,平時低強度有氧基礎耐力訓練不夠多,而高強度的間歇跑訓練不足,每次都是處於中高強度,把自己跑得氣喘籲籲、很吃力的樣子。

但結果卻很令人失望,或許在剛開始的時候,跑步成績會取得一些進步,但過後就會陷入了瓶頸期,甚至有些跑者還會跑出一身的傷病。

其實,科學的訓練方法應該是80%的跑量要以中低強度的有氧為主,10%的混氧運動,還有10%的高強度無氧訓練。

比如你今年的目標是跑2000公裡,那麼其中1600公裡要跑低強度的有氧運動,200公裡是混氧運動,也就是抗乳酸跑;還有200公裡才是間歇跑衝刺跑這樣的。

回頭想一想你的訓練模式,是不是以混氧為主,低強度的有氧和高強度的間歇都跑得很少?

經常跑太快是一種比較低效的訓練模式,尤其是在基礎耐力還不紮實的情況下。一來跑得快對身體的負擔比較大,很容易出現傷病;二來,跑太快不利於有氧基礎耐力的發展,脂肪的利用率會下降,會導致在跑馬後半程出現撞牆;三來,長期跑得快,會使得強度偏高,訓練總量下降。因為跑步強度高,所以沒辦法堅持很長時間,就會導致訓練總量的下降,降低訓練的效果。

所以,在平常跑步的時候,一定要以輕鬆跑為主,中高強度為輔。

很多跑者也許會說,我平時就跑得很慢啊,怎麼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是因為你對慢的理解還不夠透徹!你可能會覺得這速度慢,但可能實際上這速度已經是你的混氧速度了。

那麼,多少配速才算是輕鬆跑呢?

輕鬆跑的配速是沒有一個固定的絕對值,要根據不同跑者的能力來定的。

就拿基普喬格來說,在他的訓練計劃當中,輕鬆跑的配速一般都在在3分40秒-4分左右,這樣的配速是很多跑者間歇跑才能跑出來的配速,但對基普喬格而言,這僅僅就是一個輕鬆跑而已。

所以,大眾跑者千萬不要和專業跑者去比,不要拿你的愛好去挑戰別人的專業。要實事求是,自身有多少實力,就用多少配速來跑。

輕鬆跑並不一定就是非常慢的速度,也不是一個固定的配速,它主要還是要根據自身的心率來判定。

相關焦點

  • 輕鬆跑必須輕鬆但並非越慢越好:什麼才是高質量的輕鬆跑?
    但很多跑者在進行馬拉松配速跑時又沒有進入真正相應的目標成績配速區間,其本質是耐力不夠,急於求成,又或者並沒有真正理解心率與配速之間的關係。當這名跑者平時跑步配速介於523-603之間時,還要看其心率是多少,如果在該配速區間心率不超過140,那麼這名跑者全馬跑進330的希望較大。但如果這名跑者在配速介於523-603之間的時候,心率已經達到155-160左右,表明這名跑者是在進行馬拉松配速跑而非輕鬆跑。
  • 為什麼有人跑了三年配速依然很慢?
    跑了三年,速度仍然很慢。通過其它的訓練方法,我們需要突破身體的舒適區,突破速度的瓶頸。很多跑步者,儘管跑的年齡很長,但在配速上並沒有進步,總是固定在一定的範圍內。快速而不能起動,緩慢而不能前進,看不到任何進步的可能。
  • 入門跑者,如何找到合適的配速?附跑者配速等級表
    作為入門跑者,無論你是獨自奔跑還是和其他朋友或者團體一起跑,你可能需要記錄自己跑過的裡程數。很多跑者都會嘗試使用手機APP或者手錶來記錄他們跑步過程中的心率(手錶)、消耗的熱量、跑步距離以及平均速度等等數據,更不用說那些穿著各式各樣新式裝備的有經驗的跑者了。
  • 提升配速關鍵一步,跑者頂級訓練方式——間歇跑
    要提升跑步配速關鍵的一步,那就是進行間歇跑練習,提高你的耐久跑的能力和速度耐力。大家有沒有發現,剛開始跑步,總是感覺呼吸上氣不接下氣,感覺自己沒跑多遠就會覺得累了,然而後來堅持訓練一段時間後,自己回過頭來發現現在自己跑一樣的距離並不會覺得很累。
  • 聰明的跑者才會懂:慢一點,是為了跑更久!
    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很多跑者訓練模式是紡錘形模式,即很多跑者平時很少做間歇跑、衝刺跑這類速度很快的訓練,而速度較慢的輕鬆跑也不屑於做,他們的訓練多數是不慢不快的中等強度跑步。
  • 如何才算輕鬆跑?慢跑並非是用速度來衡量,不妨來了解一下
    在冬季訓練的剛開始階段,不管你是經過專業訓練的精英運動員還是普通的大眾跑者,最需要鍛鍊的就是我們的基礎耐力,而要發展基礎耐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慢跑或者說輕鬆跑。那麼怎樣通過輕鬆跑來發展我們的基礎耐力呢?輕鬆跑配速應該掌握在多少才合適呢?用絕對速度來衡量,其實是對慢跑的最大誤解什麼樣的配速才叫慢跑?700、600?
  • 輕鬆跑,應該如何科學訓練?
    實際上,這個過程帶來的很多好處是肌肉纖維長時間受壓的結果。跑得輕鬆的時候,你無疑能投入更多時間致力於該目的,因為在舒服的配速下要比在吃力的配速下更容易長久維持下去。 訓練建議 就跑步時間來說,30分鐘的定速跑是卓有成效的。
  • 同樣配速別人跑得輕鬆你卻跑不動?抗乳酸跑,讓你跑得又快又遠
    但是,當你把速度提高到超出自己平時配速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快就跑不動了,腿就像灌鉛了一樣,呼吸節奏也完全亂了,再也沒辦法用這樣的速度跑下去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都是乳酸這物質在作怪。這時候你也許又會問了,為什麼同樣的配速,別人跑得很輕鬆,我卻乳酸堆積這麼多呢?這就要涉及到一個詞,叫做乳酸閾值。乳酸閾值乳酸閾值簡單來說就是身體產生乳酸的臨界點,也就說它是介於在有氧和無氧之間。
  • ​頂尖精英選手輕鬆跑配速是多少?用絕對速度來衡量慢是對慢跑的最大誤解
    慢跑當然要突出「慢」字,但是用絕對速度來衡量慢是對慢跑的最大誤解。跑者能力不同,慢跑配速就完全不同。全馬3小時大神和5小時跑完全馬的跑者,慢跑配速怎麼可能一樣呢?所以,慢跑採用何種配速完全要根據個人能力進行選擇,而不可能以絕對配速來衡量慢跑。
  • 50歲以上者是跑步好還是走步好?為了健康,跑量,配速多少合適?
    50歲以上者是跑步好還是走步好?為了健康,跑量,配速多少合適?家人始終反對我跑步,在2014年被迫仃跑6個月。後來在我的堅持下又恢復了跑步。很多朋友反對我跑步的理由是年令大了,還是走路比跑步安全。我為此做過試驗,體驗到了走路與跑步的區別。我曾利用一個月時間進行對比,結論是在同樣時間內,跑步比走路效果好六倍。我以配速10:00走路六公裡,用時60分鐘,減重O.2斤,以配速7:OO跑步用時42分鐘,減重0.8斤。
  • 以跑馬拉松為目的的跑者,可以如何利用跑步機訓練?
    而未來的馬拉松比賽會在更為複雜、成千上萬人的路面進行,只通過跑步機訓練,日後路跑身體也多少會有些不適感。實際上很多馬拉松頂尖運動員,比如莫法拉,訓練最常見的三個場景也是操場跑道、公路和跑步機。跑步機可以作為路跑同時非常有效的補充針對訓練。跑步機相比路跑的優勢跑步機上你可以很準確的控制運動強度。
  • 從初級跑者到中級跑者,打好有氧基礎
    提升耐力最好的辦法是長距離跑。對於初級跑者,6~9公裡是長距離了。 2.跑步時間的控制。長距離跑進行得太頻繁或者單次太長,就特別容易過量。一般來說一周一次就很好。只有在長距離跑步中跑者才能體會到糖原耗盡的感覺,有些生理上的反應和適應只能通過長距離跑而無法通過其它方法獲得。
  • 周末刷個半馬已成跑者標配了嗎?跑長距離如何練更有效?
    成熟跑者將半馬拉練作為長距離拉練完全是可行的,但應當注意強度控制,通常建議跑者採用兩類強度:一類是相對比較低的強度,也即輕鬆跑,此時應當將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59%-78%;另一類是相對比較高的強度,也即馬拉松配速跑,此時應當將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79%-87%。
  • 如何增強跑者小腿肌肉力量?它關係到跑姿、跑速及跑步經濟性
    小腿肌肉主要包括腓腸肌和比目魚肌,小腿變得強壯之後,可以讓跑者更好的保持正確的跑姿,跑速更快,輸出的能量更多提高跑步經濟性。如果跑者的小腿不夠強壯,容易導致跟腱炎、脛骨疼痛、小腿拉傷甚至足底筋膜炎等傷病的發生。
  • 跑者實踐:自我測試乳酸閾值配速和心率的幾個方法
    一個能夠為跑者帶來訓練效果的計劃,必然會導致下面的兩個結果:1、乳酸閾值點的配速越來越快;2、乳酸閾值點的時的心率會提高,非常接近跑者個體的最大心率值。所以,個體乳酸閾值的提高,也就意味著跑者跑步能力的增強。  除了用于衡量跑步能力之外,乳酸閾值對跑者更有用的幫助是定義創建不同的訓練強度區間。
  • 半馬一口氣跑不完,到第18KM就跑不了了?這樣做輕鬆完成半馬跑步
    對於經常訓練的跑者來說,6KM,10KM都是很容易的事了,但是,很多跑者,往往在半馬面前就力不從心了。有的跑者想一氣呵成半馬,但最終卻未能達成目標,那麼,如果做才能順利完成半馬跑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盲目最求配速?就算跑的再快也上不了天,看看什麼配速跑步最科學!
    跑步的方法有很多,每種方法都有自己固定的強度,同時由於跑友們的能力各不相同,這個固定的強度也需要因人而異,很多初跑者並不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究竟該用什麼樣的配速跑步。
  • 你的周跑量是多少?如果達到這個公裡數,半馬比賽隨便跑……
    恢復日:速度上輕鬆、緩慢,距離較比賽裡程低。 原則三:各類跑法換著來,讓身體得到全面鍛鍊 任何跑者都不該每天跑同樣的配速,制定跑步訓練計劃時,應該包含長跑、速度訓練、間歇跑與節奏跑,藉此鍛鍊身體不同的素質需要。
  • 跑步訓練中的典型錯誤,大部分跑者都改不了
    很多跑者只關注配速,一開表就猛衝,其實對提高跑步成績並無益處。訓練目標過高或訓練周期太短很可能進步不明顯,心理上產生挫敗感。也可以邀請小夥伴一起訓練,互相鼓勵!錯誤三:配速「慢」不下來用速度跑代替慢跑用兩段短距離跑代替一段長距離跑
  • 杭馬365@9 我不是最快的跑者,但我是快樂的跑者
    跑過很多場馬拉松的我,這次卻不一樣,因為這次杭馬我以官方領跑員,415組配速組的組長的身份來杭州參賽, 杭馬中籤的都是幸運的人,我就是那個幸運爆棚的人之一。415組官宣能作為官方領跑員參加杭州馬拉松,無疑身上多上一份責任和擔當,多了一份榮譽和壓力,放棄自己的成績,要和跑友共同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