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容編輯| 昝慧昉
10月10日,周黑鴨宣布旗下素肉鴨脖正式上市。
據周黑鴨在其官微介紹,該素肉產品名為「未來肉」,採用100%植物蛋白原料,在熱量上低於同規格的牛肉、豬肉,且每100g含蛋白質17.9g,不含膽固醇和反式脂肪酸,「適合健身人群」。
周黑鴨公關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產品定位上,素肉鴨脖不是一款普遍意義上的大眾產品,它針對的是有相應需求的小眾客群,同時,公司認為,它是一次行業內的重大創新。
為了「重現」周黑鴨鴨脖的經典口味,周黑鴨官微稱新品在紋理質感、顏色以及口味研發上下了功夫,希望可以達到「筋道無骨撕拉隨心」的效果。上述公關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新品的研發難點在於形態、口味高還原,工藝比較複雜。
周黑鴨素肉鴨脖(圖片來源:周黑鴨)
目前,鎖鮮裝的素肉鴨脖(200g)定價為29.9元,只在部分門店限量供應,周黑鴨天貓旗艦店等線上渠道暫無鋪貨。
周黑鴨也不是頭一回盯上素肉類產品了。
今年7月,為豐富線上產品品類,周黑鴨通過ODM(原始設計製造商)代工,上線了9款「周小伴」素菜系列新品,其中除了較常見的烤麵筋、魔芋素毛肚外,還包括手撕素肉。
據周黑鴨的宣傳廣告,手撕素肉由大豆原料製成,有著「蓬鬆多孔、肉感十足」的口感。此前周黑鴨公關相關負責人透露,包括手撕素肉在內的素菜系列和真香鴨排市場反響不錯,單月貢獻收入佔比約4%。
周黑鴨手撕素肉(圖片來源:周黑鴨)
中國人飲食體系中早就有「素肉」一族的存在,它們被認為是面向不食肉的宗教人士的折衷方案。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重視環保、健康及動物保護,植物肉在消費品市場和資本市場上都備受關注。進入2020年,已有不少植物肉產品出現在了星巴克、肯德基和奈雪的茶等餐飲連鎖菜單上。
很多人認為植物肉是素肉的升級2.0版,但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植物肉作為人造肉產品的一種,主要通過分子生物學,改變豌豆、大豆等豆類的蛋白結構,並常會添加血紅色的植物鐵蛋白,從而模擬真肉的外觀和口感,而傳統素肉主要是大豆分離蛋白經初級加工的產品,自動化程度和技術含量較低,口感與真肉存在差距。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肉類消費市場,但無論是素肉還是植物肉,想要能否長久地獲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可能還有待觀察。技術研發水平、價格、口感以及消費者接受度等,都是這類產品難以繞開的問題。
而眼下,植物肉、素肉市場的「熱鬧」,不排除噱頭大於品質,也有品牌藉此搶佔市場或為了達到引流的目的。同時,經包裝後搖身一變的植物肉、素肉產品也能夠獲得更高的溢價。粽子老字號品牌「諸老大」的總經理夏天在界面新聞採訪時就曾表示,作為新品推出的人造肉粽,定價可適當高一些。
周黑鴨想在這類新品上找尋機會,也多少和滷製品賽道過於激烈有關。
作為三家「鴨脖界」的上市公司,周黑鴨和絕味食品、煌上煌有著三足鼎立之勢。藉助加盟模式,截至2019年年底,絕味食品、煌上煌分別擁有門店10954家、3600家門店,出於競爭壓力,此前長期堅持直營的周黑鴨在去年開放了特許經營。截至2020年6月30日,周黑鴨直營和特許門店共計1367家。
在產品端上,除了聚焦頭部大單品外,三家公司早些時候就開始了品類拓寬,先後推出了包括香菇、魷魚、藕片、小龍蝦等產品。過去一年以來,為了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周黑鴨研發了不辣系列和藤椒系列產品。這些用來引流的產品獲得了不錯的反響,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藤椒及不辣系列貢獻收入超過5000萬元,銷售佔比約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