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三昧又稱慈三昧,白光明慈三昧,大慈三昧,慈心觀。是大乘菩薩修慈悲行的根本。這是行者憐念眾生,關懷眾生的境界。是彌勒菩薩的重要修法。
此方法去除妄念雜慮,遠離瞋恚怨憎的念頭想法。專心觀想一切眾生普遍蒙受喜樂。

《賢愚經》雲:「那時候,大眾圍繞著如來,各自皆悉端坐入於定中。其中有一位比丘入於慈心三昧,放射出金色的光明,其光明光亮如同大火聚一般。
曇摩留支在遙遠的地方,便見到世尊光明顯赫,明曜過於太陽的光明。大眾圍繞,如星星中月。為佛作禮,如法問訊。見到這位比丘光明特別明顯。即向世尊說:「這一位比丘入於何等定境,光明照曜如是?」
佛陀告訴大王說:「這位比丘入於慈心等定。」
大王聽後,倍增欽敬仰佩,便說:「這慈心定的光明,巍巍如是,我將會常常修習此慈心三昧。」
發完此願,志心欣慕慈心定。因此,其心意甚為柔濡,更不會有傷害的心念產生。
當時的大王曇摩留支,即是彌勒菩薩。因為在這一世發起慈心。自此以後,常字號為彌勒(慈氏)。

《禪法要解》講:「什麼是慈心三昧?即是觀想一切眾生都是承受喜樂之相的方法…遍滿十方皆見受樂之相。」
經中又說:「如何讓眾生得致喜樂?」答曰:「初始學習慈心,祈願令得喜樂。深入慈心三昧之後,則能悉見眾生無不受樂之相。就如同鑽煫岀火,初始燃完細軟乾草,火勢逐漸轉大,溼木山林也能同時生起俱燃。慈心亦如是。」
安住於慈心當中,遠離瞋恚怨憎的念頭,廣大遍令眾生受樂。所以,慈心三昧被視為大乘菩薩慈行的基礎。

慈心三昧的第一步驟就是對自己要有慈心,把自己安於最高的喜悅快樂經驗中。如果無法馬上讓自己喜樂,就試著想一生中最快樂的經驗,給自己一個最美妙的微笑。讓自己覺得全身舒暢無比。
除了自己喜樂,再想像自己最喜歡的人也很快樂。把自己最高的喜樂能量帶繪他。想像他是如此的喜悅快樂。然後將這種快樂的力量交織在一起,不斷相互映射。喜樂提升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峰。
接著,想像自己的親人,認識的朋友都很快樂。逐漸擴展,甚至不認識的陌生人都很快樂。
再來,想像與自己有仇怨的人都很快樂。這種快樂像同心圓一樣,一直擴散出去。過去所有的恩恩怨怨全部一筆勾消,全體一同快樂。
接著,我們想像把這種快樂漸漸擴大到,所居城市。繼續擴大到一個國家。繼續擴大到整個地球。最後,甚至擴大到整個宇宙法界的所有眾生。
集體光能祝福的方式也是如此。長久以往,會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
人際關係會越來越好。惡緣會漸漸減少。喜歡我們的人會漸漸增多。
我們會一天比一天快樂。更具有智慧,更具有力量,更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