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修慈心三昧?

2022-01-14 阿含止觀

法師答佛友問 摘自佛法實踐網

法師答:

修慈心的方法有好多種,先介紹一個簡單的方法。

先調整好身體,身體要中正放鬆,適中,脊椎要直,想像頭頂上頂個碗,具體坐法和修定一樣。

放鬆的越徹底就越易得定。

坐時不要捻念珠,手的擺放以舒服為度。

先這樣調整好身體,對將來修行會有很大好處。


四無量心要分慈、悲、喜、舍四個方面修,四種心可得到不同深度的禪定。


簡單的是先祝自己好運、幸福、吉祥、快樂,沒有怨仇、沒有鬥爭、遠離煩惱、遠離恐怖;

再將這種慈光發給自己的親人,也願自己的親人好運、幸福、吉祥、快樂,沒有怨仇、沒有鬥爭、遠離煩惱、遠離恐怖等,反覆的觀想而生起慈心;

然後,把這個心態轉向房間所有的友情,不管是老鼠、蟑螂、螞蟻鬼神等都得到快樂,都得利益;

再繼續將慈光次第發向整個城市、整個國家、整個地球、整個宇宙,願所有的眾生都能收到您的慈光,都隨喜你的修行功德,願他們都得到利益,吉祥如意,幸福好運等。

佛陀在世時降伏魔怨不是用刀槍咒語的,而就是用此方法。

即使慈心定還沒修成就時你也可以因此獲得安詳快樂。

修時要小心兩件事:

一是不要生起欲愛心,初學的人不能對異性修,如出現難捨難分就錯了。

另一個就是若你真的能放光了這個房間都有可能會感覺發亮時不要以為是水平高了,這種現象只是我們平時的心太粗沒有感覺到,知道是自然現象就可以了,你要認為是神奇就著魔了。

遇到境界如實認知並且不生貪嗔恐怖是降伏萬魔的最好方法。

注意這個願親友吉祥幸福都得利益的心態就是慈心,安住在這個慈心中,反覆觀想。

日常生活中假如有人罵你不要理他,

在對親友還沒有生起慈心時候。最初不要向仇人觀修慈心的,否則可能觀起來的是嗔恨心。

對外擴散到對整個宇宙的眾生都有平等的慈心了,慈無量心就修起來了,慈心三昧就成就了。

不能對親友的慈心重,對其他人輕,若這樣就不是慈無量心了。

初學也不能在異性身上取相,這樣容易有愛染心。

愛染心重喜攀援的人不適於修慈心,(最好修身念住)不淨觀。

修慈心是化解怨敵和對付嗔心障礙的最好辦法。

提示:給本帳號發以下「關鍵字」可收到相關匯總

1、發送「阿含」,收到阿含經講解匯總

2、發送「實修」,收到佛法實修匯總

3、發送「問答」,收到佛法問答匯總

原始佛教實修,建立正見,幫助眾生獲得身心健康

關注我們:長按上圖—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釋真勝法師弘法站點包括如下:

佛法實踐網站:www.buddh.cn

在線答佛友問論壇:www.buddh.cn/bbs

視頻開示主頁:www.tudou.com/home/jixiangzhufu

阿含經講解微信訂閱號:WR00029(真勝阿含講堂)



相關焦點

  • 「彌勒菩薩的故事·慈心三昧」
    目睹此祥和光明的景象,法愛王的傲心、瞋火,熄了一半。向佛問訊作禮後,便問佛說:「世尊!彌勒發此慈心始於那時,從此以後,多生累劫以來,即常修此慈定,以自調伏,念念中常修六波羅蜜,念念中離分別、離我、離我所,常在廣大的慈心三昧中,觀照一切的眾生,慈光普照,解憂除惱。
  • 慈心是最好的武器: 慈心三昧的實修方法 辛丑年正月的祈福良方
    在這基礎上持咒,咒語能發揮力量、其實修學佛法、道法都是要一個階梯一個階梯來的。道家叫修心,心性。人從一出生,就是先天狀態,然後被五欲六塵所蒙蔽,起了種種妄想,我們的心地是一片汙穢。所以道家修煉一開始是要對著一面白牆,什麼都沒有的屋子裡面,什麼都不做,就是看著這個牆待三個月,洗去五欲六塵,讓心,讓心靈,重歸於寧靜。重歸於寧靜的一個表現就是內心當中會充滿著慈心。
  • 三昧耶
    大多數的法本在《懺悔》的章節中都包括了「三昧耶」(samaya)的內容。修持金剛薩埵法的人,需要遵守三個共同的三昧耶:(一)不傷害眾生;(二)幫助眾生;(三)保持清淨顯相(淨觀)。什麼是「三昧耶」?作為金剛乘修行者,我們同時修持三乘——聲聞乘、菩薩乘與金剛乘,因此稍微了解每一乘的「三昧耶」理論,可能會有所幫助。在聲聞乘中,「三昧耶」被理解為有如圍籬,它立基於不傷害眾生的原則,因此我們戒殺,戒妄語,戒偷盜。
  • 止觀與三昧
    止觀與三昧  (一)止觀——欲得四禪八定,必須用某種方法,收攝心禪,並用智慧,觀照實際
  • 【三昧】
    一般的外道也有許多三摩地,也就是種種定的說法,但那不是佛法所說的三摩地;在佛法中所說的三摩地或是三昧,大致上可以分成:一、世間三昧,二、出世間三昧,三、世出世間三昧,這三個層面來作說明。  第一、世間三昧:一般是指四禪八定的修證,是佛弟子所修,但也通於外道修。
  • 佛教中的三昧是什麼意思?念佛三昧又是什麼?
    三昧(佛教解釋)  三昧,佛教用語,指禪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於一處而不散亂之狀態。三昧是梵語(samadhi)的音譯,也譯作「三摩地」、「三摩提」。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三昧,可意譯為定、等持、正受、調直定、正心行處、息慮凝心等。
  • 慈心三昧
    ​慈心三昧又稱慈三昧,白光明慈三昧,大慈三昧,慈心觀。是大乘菩薩修慈悲行的根本。這是行者憐念眾生,關懷眾生的境界。是彌勒菩薩的重要修法。
  • 「念佛三昧」究竟是什麼境界?
    念佛三昧怎麼理解?在《阿彌陀經》裡面會談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個表達。一心不亂,諸多的注經家又分為事一心不亂和理一心不亂。蕅益大師說,事一心不亂就是伏斷見思惑。伏住見思惑,可能是觀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
  • 站樁與般舟三昧
    我的師兄吳廷昌是佛門弟子,北大宗教研究所的研究員,跟著樓宇烈教授做學問,很有佛學造詣,也很有修行功夫,特別是他做的《近現代佛教口述歷史》這個研究課題,非常的有意義,我見過他的採訪資料,影像錄音,對話記錄,還有很多高僧大德的籤名和手印,現在看來已是極其的珍貴了。據吳師兄自己講,因為做課題研究的關係,他曾經嘗試體驗過行般舟,好像走了一天一夜,所以,他比我更有切身的體會。
  • 懺悔三昧
    把透支的福報找回來的方法——瞬間具足無量劫善根福德--懺悔三昧真正修「懺悔三昧」,身後天魔都控制不住你們。天魔怎麼樣才能控制住眾生?因為眾生欠他的,他才可以控制,修「懺悔三昧」就等於不欠他們的了,所以天魔不能再控制。大家要認真修《懺悔三昧》,不需要灌頂,只要是照著去念就行了,自然而然會得到好處。懺悔三昧,源於華嚴宗,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方法。
  • 三昧耶的涵義以及違犯的過失
    當你安住於非有、遍布、單一、任運圓滿這四個三昧耶中,便不可能有任何的三昧耶「違戒」或「壞戒」,即使是細如髮尖都不可能。可是在你能做到這一點之前,無論細微或粗層的三昧耶,都無可避免會導致「破戒」。一般對三昧耶的分類中,可看到四種階段,稱為違戒、壞戒、越戒、破戒。這些分類有部分是要考慮從毀壞三昧耶的時候算起,至今已經過了多少時間。
  • 什麼是「三昧耶」 !
    做為金剛乘修行者,我們同時修持三乘——聲聞乘、菩薩乘與金剛乘,因此稍微了解每一乘的「三昧耶」理論,可能會有所幫助。在聲聞乘中,「三昧耶」被理解為有如圍籬,它立基於不傷害眾生的原則,因此我們戒殺生、戒妄語、戒偷盜。根據這個系統,如果你依循心靈之道前往證悟之巔,「三昧耶」這道圍籬將一直保護著你的道途,確保你永遠不會試圖想要冒險走入歧途。
  • 原創 《般舟三昧》
    陳全林老師禪畫作品-扇面201409-58修般舟三昧,須要在九十日之中常行,不能坐,不能睡,也叫「常行三昧」,是人體的一種極限修法。修到極致,就能見佛、頓悟、見性。近代中國創立「心中心」修持法的大愚法師,是修般舟三昧開悟證道的,並且有了神通,感得普賢菩薩現身為之說法。「心中心」法門的第二代祖師是大居士王鑲陸,第三代祖師是元音老人。近三十年來,經過元音老人的努力,「心中心法門」在海內外有了廣泛的傳播。不過,「心中心」法門不再傳「般舟三昧」,而講「一個咒語、六個手印」的專修法。般舟三昧,不適合居士修持,不具備普世意義。
  • 正解「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怎麼理解?在《阿彌陀經》裡面會談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個表達。
  • 什麼是三昧耶戒
    三昧耶戒,密宗戒法之一。梵語三昧耶,漢譯為誓言,又稱三摩耶戒、秘密三昧耶戒、佛性智三昧耶戒。以眾生原本有智慧德相為戒法。為真言修行者為止惡修善所持戒法,戒法通顯密諸大戒,即含攝五戒、八戒、具足戒等,而歸於眾生諸佛智慧之戒法。        在佛法行持的道中,密乘是聞思修三慧、戒定慧三學等三乘教法大全,薈集了所有顯密教法的精華。
  • 三昧耶戒釋疑
    故名三昧耶也。具如是等。廣大甚深微妙之義。故名三昧耶也。持明者梵雲陀羅尼。明謂總持一切明門行。乃至盡此三昧耶誓願以來終不漏失。故名入佛三昧耶持明也。又稱三摩耶戒、秘密三昧耶戒、佛性三昧耶戒、三昧耶佛戒,略稱為三戒。乃立於三三平等一致之理,以眾生本有之清淨菩提心為戒體,法界無量之萬德為行相的秘密真言戒。為真言行者為止惡修善所修,戒法通顯密諸戒,即含攝五戒、八戒、具足戒等,而歸於『眾生諸佛平等一如』之一戒。
  • 什麼是「三昧耶曼荼羅」?
    【三昧耶曼荼羅】:佛教密家術語。梵語Samaayamala,samaya-man!d!ala;又作三摩耶曼荼羅、平等曼荼羅、三昧耶智印,乃密教四種曼荼羅之一。即畫諸尊所持之塔婆、寶珠,五鈷、刀、劍、蓮花等形器杖,及印契(手式),為諸尊內德之標幟者。四種曼荼羅是:1、大曼荼羅,以描繪佛、菩薩的形象呈現。以圖所示為例:
  • 淨空法師:用念佛的方法修成的三昧叫念佛三昧
    請看《大經科注》第三百三十五頁,倒數第五行,從第二句看起:「又《智度論》曰:從首楞嚴三昧乃至虛空際無所著解脫三昧,又如見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來解脫修觀師子頻呻等,無量阿僧祇菩薩三昧。」這是《大智度論》上的一段話。念老這一大段的集注,都是講到華嚴三昧、百千三昧。
  • 何謂「四種三昧」
    梵語三昧,華言正定,又雲調直定。眾生心行,常不調、不直、不定,入此三昧,能調、能直、能定,故名三昧。一、常坐三昧常坐三昧者,亦名一行三昧。文殊般若經以九十日為期,獨居靜室,跏趺正坐,蠲除惡覺,舍諸亂想,不雜思惟,系緣法界,一念法界。(系緣是止,一念是觀,法法融攝,故曰法界。)信一切法皆是佛法。若坐疲極,或疾病所困,或睡蓋所覆,或宿障發動,不能遣卻,當專稱一佛名號,以求加護。
  • 佛學常識:什麼是般舟三昧
    各位有緣,阿彌陀佛,在淨土法門中,有一種特別的修法,大精進、大勇猛、大行持,不是一般人能夠用功的,叫晝夜經行念佛方法,又叫般舟三昧。什麼是般舟三昧,般舟這個詞是梵語,翻譯成漢語叫佛立,佛立就是站立的立,所以般舟三昧又叫佛立三昧,也叫常行三昧。那我們一聽,顧名思義,不難理解,在常行念佛中,見一切諸佛悉立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