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在國內咖啡市場的競爭窘境

2021-02-14 田海姓徐

作為全球連鎖咖啡界的老大,星巴克在進入中國之後發展迅速,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在中國這個咖啡文化薄弱的過度,幾乎做到了「咖啡=星巴克」的品牌力。

星巴克即是中國咖啡消費文化的培育者,也是獲利者,中國大陸市場也是星巴克全球市場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之一。

但從2018年起,星巴克在國內的競爭遇到了些麻煩,連咖啡、瑞幸咖啡等網際網路咖啡品牌的迅速崛起,除了與星巴克一起擴大整個咖啡消費群體的數量,也在蠶食星巴克的對價格敏感的顧客。

星巴克計劃到2020年在中國大陸開出6000家門店

老大的窘境

瑞幸咖啡在2018年開店2100多家,計劃到2019年底開店數達到4500家,以瑞幸咖啡的開店能力來看,這個目標很可能超計劃完成。

預計在2019年四季度瑞幸咖啡將宣布其門店數量超過星巴克在國內的門店數量,成為國內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丟掉老大的帽子是小事,但面對的競爭是實實在在的,預計在兩三年內,瑞幸咖啡的門店數量將是星巴克的2-3倍,星巴克在國內將成為一個「小玩家」。

瑞幸咖啡在很多的市場動作上,是打著低價版「星巴克」,像一張狗皮膏藥一樣貼著星巴克的品牌打市場,從星巴克的強大品牌裡吸血。作為品牌方面的行業老大,應對方法上是很尷尬的,最穩妥的防守策略是不搭理它。

星巴克的窘境:星巴克年度淨利潤率在10%左右,這還是在2017年對大部分的咖啡飲品進行一波漲價之後的利潤水平。面對新出現的競爭對手的競爭,星巴克不會也不能在價格上進行競爭,只能通過不斷的品牌投入,不斷往高端化的路上更進一步,也給其他新品牌留出更充分的定價空間。

瑞幸咖啡的飲品的最高價是27元,這也幾乎是星巴克除中杯美式外最便宜的咖啡飲品價格。即使瑞幸咖啡不打折,星巴克也給瑞幸留出了足夠高的定價空間。如果仔細分析瑞幸的財報,其單杯飲品的售價能在15元以上,基本能實現盈利。

這是一個無法回頭的競爭路線:星巴克不斷高端化,給其他品牌留出更大的定價空間。

瑞幸咖啡計劃到2019年底開店4500家

保守的嘗試

面對新玩家的競爭,除了價格外,星巴克還在其他方面做了些嘗試:與餓了麼合作推出咖啡外送業務,在星巴克APP上上線點單功能等。

但都還是無奈的防守防守策略,星巴克的咖啡外送業務,因為脫離了星巴克消費場景的支撐,其價格相對其他外送咖啡品牌相對很高,最終消耗的是星巴克自身的到店顧客群體,能挖掘的新流量有限。

但對於星巴克來說,增加外送服務又不得不做,正是因為星巴克多年來對消費場景的執念,無意識地孵化出靠幫消費者跑腿購買星巴克起家的連咖啡。

消費者對外送業務有很強的需求,但星巴克做晚了。現在來看,星巴克增加外送業務不是為了競爭,只是為了防守而已。

應對策略

星巴克不能和新的競爭者在自己的地盤上競爭,高端化為星巴克帶來充足的利潤,為其在與競爭者競爭時提供源源不斷的彈藥。

但如果要贏得戰爭,必須要把戰場引到對手的地盤上。

歷史上眾多的企業在面臨如星巴克的競爭環境時,最有效的應對方式是孵化和分拆業務團隊與尾部的競爭者們競爭。

對於星巴克來說,星巴克品牌在國內是偏高端連鎖咖啡,成立一個定位更低的新咖啡品牌,甩掉星巴克品牌的包袱,學習競爭對手的玩法,然後超越競爭對手。

如華為旗下的榮耀品牌,華為走高端,榮耀品牌對標小米,目標是超越小米。

在瑞幸咖啡出現後,我一直不看好星巴克在這場競爭中的處境,因為作為一個全球化的企業,其雖然對國內市場非常重視,但面對新的區域性對手時往往會輕視對手,傲慢對待。如果有一天能反應過來,大部分的外資企業在面對區域品牌競爭時,比較難給予本地團隊足夠的放權去競爭。

尤其是需要成立新品牌去參與到自己看不上的低端市場競爭時。

最後推薦一本書《創新者的窘境》,能幫眾多創業者更好地理解市場領導品牌的困境,以及留給創新者的機會。

歡迎留言一起討論你如何看到星巴克在國內的競爭環境。

好久沒有更新微信公眾號了,前幾天打開微信後臺驚訝地發現還剩100個粉絲,心頭一驚,覺得應該勤快點更新內容和大家交流了。

以前工作上寫東西一般是文案,屬於命題作文,比較容易寫。完全給自己一個號隨意去寫東西,反而不知道寫什麼。

有一個臭毛病,凡是要寫東西,總求著把觀點襯衫的完滿一些,往往寫到一半就半途而廢。昨天在家休息一天,覺得這個微信號就把自己平時一些零碎的思考內容,變成文字就好,不要當做一個業務去經營。

這篇文章是早上在上班的路上,用手機編輯完成發到頭條號上,是前端時間研究瑞幸咖啡時的一個片段。

相關焦點

  • 雀巢咖啡、星巴克……勢頭正勁的國內咖啡市場,有你的一份力嗎?
    近年來,我國消費不斷升級,咖啡消費量迅猛增長,預計到2020年,我國咖啡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雖然我國咖啡消費市場規模增長快速,但佔世界市場份額仍舊極小,國內人均年飲用量仍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如今,雀巢咖啡、星巴克、太平洋咖啡等有一定歷史的咖啡品牌在國內已家喻戶曉,瑞幸咖啡、連咖啡、湃客咖啡等新興品牌也被消費者廣泛接受。有數據顯示,咖啡熟豆直接毛利率在50%-70%之間,咖啡粉直接銷售毛利率60%-70%,而經由咖啡粉製作而成的掛耳咖啡、膠囊咖啡和即飲咖啡毛利潤最高可以達到80%。
  • 星巴克國內為何貴一倍?7個國家10城市星巴克咖啡價格表
    新浪財經全球新聞眼調查員曾採集7個國家10個地點的中杯星巴克基本款咖啡價格進行比較,發現大陸星巴克確實比較貴。(圖表來源:新浪財經紐約站羅綺梅)  市場競爭更充分、中外人員交往更頻繁、信息透明度更高的狀況下,國際品牌的價格體系也會隨之調整,一些不客觀的歧視行為會不得不逐漸消弭。特別是與日常消費相關的、價格敏感度高、透明度高的產品,內外價格趨同會更快。
  • 星巴克地位被「撼動」?飲料市場競爭逐漸激烈,星巴克今坐立難安
    文/小凡提到星巴克這個名字,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咖啡,但是就在去年,星巴克接連推出了8款與茶有關的新產品。雖然說之前星巴克也推出過與茶有關的產品,但是這次完全是與之前不一樣的,這次星巴克採用了新的原材料,使用了新型的冷杯形狀,並且還首次使用了純黑色的被蓋,這是一次新的創新。不過有一件事值得我們注意,那便是瑞幸咖啡一直作為星巴克的競爭對手,在去年也是推出了與星巴克類似的茶飲料,而喜茶則是推出了一些咖啡產品。
  • 唐恩都樂與星巴克競爭瓶裝咖啡市場
    Dunkin』 Brands可能希望比老對手星巴克動作更快。截至2015年,星巴克在全球擁有2.3萬家門店,Dunkin』 Brands則為1.9萬家。但星巴克的野心也不小,就在這個月,它宣布了在東南亞和中國市場的擴張計劃。除了加速擴張之外,Dunkin』Brands也表示要在客戶服務和更高的利潤率上多下功夫,以佔領市場。
  • 星巴克:切入即飲市場的罐裝咖啡,或是一匹「黑馬」
    餘家店,目前還在以每年 500 家(平均每隔 18 小時開一家新店)的速度遞增,但咖啡巨頭仍在求變——不論是為了提供中國同店營收(2018 年 Q2 首次下滑),還是出於抵抗競爭,星巴克在不斷地調整:為了趕第三波咖啡浪潮,星巴克在上海開烘焙工坊,在北京前門開星巴克甄選旗艦店,賣酒和茶;與阿里巴巴戰略合作,與餓了麼合作外賣,與盒馬合作推出「星廚外送」;將速溶咖啡與茶包賣給雀巢;推出罐裝、瓶裝咖啡….
  • 曾經與星巴克「正面剛」的COSTA咖啡,如今突然退出青島市場?
    一邊不斷關店,一邊又在嘗試新業態擴張市場,COSTA接下來還能走多遠? Costa Coffee 是英國連鎖咖啡店的第一品牌。2006年,COSTA咖啡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開出中國的首家門店,當時其競爭對手、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星巴克,已經在中國擁有了300多家門店(直營店+授權店)。
  • 門店只剩星巴克10%,英國老牌連鎖咖啡巨頭,未來將何去何從?
    COSTA還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2018年開出2500家門店,拿下中國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剛開始的時候,通過打「貼身戰」,他們最大程度地享受星巴克積累的品牌形象和市場教育紅利,而且節省了大量調研成本。得益於此,入華前三年,其擴張速度是星巴克同期的2.5倍,短短五年就開出300多家門店。
  • 門店只剩星巴克10%,COSTA在中國咖啡市場還有位置嗎?
    對此,COSTA中國回應媒體稱,關閉部分門店並不意味著將放緩在中國拓展的步伐,「我們將在中國市場加速布局多元化渠道,積極探索適合不同消費場景的門店形態。」儘管COSTA並沒有放棄和星巴克競爭,但中國的現磨咖啡市場,競爭從未如此激烈。COSTA已經落後了14年。根據DATA100的消費者調研,在國內現磨咖啡市場,星巴克無論是品牌認知度還是購買率都排名第一。
  • 央視記者調查:星巴克咖啡中國市場高價
    由於英國,咖啡連鎖店競爭非常激烈,相對於其他的一些老牌咖啡店,星巴克在口碑上優勢並不明顯,但價格倒是相對便宜不少。  印度孟買:中杯拿鐵咖啡14.6元/杯  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人均收入都比我國高上很多,而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下,同樣的一杯星巴克咖啡價格卻比在中國要便宜不少。這次價格比較,我們選取的最後一個地點是印度的孟買。同是亞洲國家,那裡星巴克咖啡的價格又是怎樣的呢?
  • 2019最受歡迎咖啡品牌榜發布,瑞幸與星巴克成咖啡市場「雙寡頭」
    除了這則好消息之外,瑞幸近來喜訊連連:1月8日,瑞幸宣布2019年總門店數達4507家,正式超越星巴克,成為國內連鎖咖啡第一品牌,同時發布了進軍無人零售領域的新戰略。受此消息影響,1月9日,瑞幸咖啡總市值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10.92億美元。
  • 星巴克牽手馬爸爸,咖啡外賣市場「烽煙再起」
    中國咖啡市場的競爭遠非品牌之爭那麼簡單,玩不玩得起不僅要看自身實力還要看夥伴的能力。8月2日,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在上海達成全方位深度戰略合作,雙方宣稱「合力為中國消費者打造隨時、隨地、隨心的一體化新零售體驗」。
  • 咖啡市場爭奪戰:星巴克部分飲品漲價,瑞幸持續燒錢補貼
    作為當前國內市場咖啡品牌中的兩大「明星」企業,外資代表星巴克與國內本土品牌瑞幸咖啡目前選擇的銷售模式可謂「大相逕庭」。不堪國內業績下滑的壓力,星巴克於11月6日宣布對中國市場的部分飲品價格進行小幅上調。據悉,這是星巴克時隔兩年半之後第一次調價。
  • 咖啡市場大戰,星巴克還能憑藉「第三空間」牢牢佔據市場份額嗎?
    11月起,中國咖啡市場又火了,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正式動工,麥咖啡將開2500家麥咖啡門店,喜茶推出咖啡飲品......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憑藉「第三空間」牢牢佔據市場份額的星巴克,還能繼續穩坐「行業一哥」的位置嗎?產業園動工神營銷上熱搜近幾個月,星巴克的「動靜」幾乎沒停過。
  • 雀巢與星巴克合作的21款咖啡產品在大陸上市,瞄準家庭咖啡市場
    雀巢推出的星巴克咖啡膠囊雀巢與星巴克於去年正式宣布合作:雀巢以71.5億美元獲得星巴克全球的咖啡零售業務授權,獲得在全球相關渠道推廣、銷售、分銷星巴克旗下品牌包裝咖啡或茶的權益;除了北美市場由星巴克自己生產外,其他市場的咖啡產品生產製作也由雀巢負責。據彭博社稱,銷售收入將會計入雀巢的財務數據中,但是會給星巴克支付分成。今年2月,雙方合作的咖啡產品終於在全球上市。
  • 咖啡作為舶來品,國外咖啡價格很平民化,為什麼國內的售價很高?
    咖啡貴的原因一:星巴克奠定的價格標準國內咖啡的發展在2000年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1999年,美國咖啡品牌星巴克在北京開設了國內第一家店;2006年,英國咖啡品牌咖世家在上海開設了國內第一家店;千禧年之前,國內咖啡市場基本都是速溶咖啡,現磨咖啡的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今,速溶咖啡佔據國內83%的市場,現磨咖啡是17%。
  • 瑞幸咖啡的2019:佔領國內市場 在門店和杯量上要全面超越星巴克
    在12月中旬拿到2億美元B輪融資的瑞幸咖啡在2019年的第二個工作日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戰略發布會。  會上瑞幸咖啡創始人、CEO錢治亞透露了瑞幸咖啡在2019年的新目標,再開2500家門店,全面佔領市場,成為國內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並在門店和杯量上要全面超越星巴克。
  • 星巴克內地首家旗艦店升級 將加碼投資國內市場
    北京商報訊(記者 郭詩卉 郭繽璐)8月7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星巴克在北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三裡屯太古裡門店已經完成升級將於8月8日正式亮相。這家門店也是星巴克在中國內地的首家旗艦店,並且已經開業有7年之久,升級後的星巴克太古裡旗艦店也成為星巴克在北京第三家擁有酒吧的星巴克。
  • 可口可樂、星巴克、統一加碼即飲咖啡,搶佔中國1500億元咖啡市場
    隨著「咖啡」的風靡和咖啡店的擴張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即飲咖啡產品品質的提升,目標消費群體的轉移,作為咖啡市場的小眾領域,即飲咖啡的市場正在迅速升溫。河南濮陽的一位經銷商也表示,「目前來看,即飲咖啡的市場份額應該會越來越大。而且增長率很高,現在的市場競爭態勢還沒有達到飽和狀態。實力企業的加入,對於即飲咖啡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好的。」
  • 星巴克和綠山咖啡欲主導美國單杯式咖啡市場
    北京時間3月11日上午消息,美國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和綠山咖啡公司(Green Mountain Coffee Roasters,GMCR)欲達成合作關係,旨在美國單杯式(single-serve)咖啡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據了解,目前該市場的規模為40億美元。
  • 星巴克「家享咖啡」系列產品亮相中國,會否「攪動」家用咖啡市場?
    近日,雀巢和星巴克的「全球咖啡聯盟」在上海舉行發布會,雀巢宣布與星巴克達成的全球咖啡聯盟所推出全新「星巴克家享咖啡(Starbucks AtHome)」系列產品正式面向中國內地市場。這是兩家咖啡巨頭雀巢和星巴克在結成「全球咖啡聯盟」一周年以後,聯手推出的第一波新品正式在中國內地市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