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連鎖咖啡界的老大,星巴克在進入中國之後發展迅速,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在中國這個咖啡文化薄弱的過度,幾乎做到了「咖啡=星巴克」的品牌力。
星巴克即是中國咖啡消費文化的培育者,也是獲利者,中國大陸市場也是星巴克全球市場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之一。
但從2018年起,星巴克在國內的競爭遇到了些麻煩,連咖啡、瑞幸咖啡等網際網路咖啡品牌的迅速崛起,除了與星巴克一起擴大整個咖啡消費群體的數量,也在蠶食星巴克的對價格敏感的顧客。
星巴克計劃到2020年在中國大陸開出6000家門店
老大的窘境瑞幸咖啡在2018年開店2100多家,計劃到2019年底開店數達到4500家,以瑞幸咖啡的開店能力來看,這個目標很可能超計劃完成。
預計在2019年四季度瑞幸咖啡將宣布其門店數量超過星巴克在國內的門店數量,成為國內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丟掉老大的帽子是小事,但面對的競爭是實實在在的,預計在兩三年內,瑞幸咖啡的門店數量將是星巴克的2-3倍,星巴克在國內將成為一個「小玩家」。
瑞幸咖啡在很多的市場動作上,是打著低價版「星巴克」,像一張狗皮膏藥一樣貼著星巴克的品牌打市場,從星巴克的強大品牌裡吸血。作為品牌方面的行業老大,應對方法上是很尷尬的,最穩妥的防守策略是不搭理它。
星巴克的窘境:星巴克年度淨利潤率在10%左右,這還是在2017年對大部分的咖啡飲品進行一波漲價之後的利潤水平。面對新出現的競爭對手的競爭,星巴克不會也不能在價格上進行競爭,只能通過不斷的品牌投入,不斷往高端化的路上更進一步,也給其他新品牌留出更充分的定價空間。
瑞幸咖啡的飲品的最高價是27元,這也幾乎是星巴克除中杯美式外最便宜的咖啡飲品價格。即使瑞幸咖啡不打折,星巴克也給瑞幸留出了足夠高的定價空間。如果仔細分析瑞幸的財報,其單杯飲品的售價能在15元以上,基本能實現盈利。
這是一個無法回頭的競爭路線:星巴克不斷高端化,給其他品牌留出更大的定價空間。
瑞幸咖啡計劃到2019年底開店4500家
保守的嘗試面對新玩家的競爭,除了價格外,星巴克還在其他方面做了些嘗試:與餓了麼合作推出咖啡外送業務,在星巴克APP上上線點單功能等。
但都還是無奈的防守防守策略,星巴克的咖啡外送業務,因為脫離了星巴克消費場景的支撐,其價格相對其他外送咖啡品牌相對很高,最終消耗的是星巴克自身的到店顧客群體,能挖掘的新流量有限。
但對於星巴克來說,增加外送服務又不得不做,正是因為星巴克多年來對消費場景的執念,無意識地孵化出靠幫消費者跑腿購買星巴克起家的連咖啡。
消費者對外送業務有很強的需求,但星巴克做晚了。現在來看,星巴克增加外送業務不是為了競爭,只是為了防守而已。
應對策略星巴克不能和新的競爭者在自己的地盤上競爭,高端化為星巴克帶來充足的利潤,為其在與競爭者競爭時提供源源不斷的彈藥。
但如果要贏得戰爭,必須要把戰場引到對手的地盤上。
歷史上眾多的企業在面臨如星巴克的競爭環境時,最有效的應對方式是孵化和分拆業務團隊與尾部的競爭者們競爭。
對於星巴克來說,星巴克品牌在國內是偏高端連鎖咖啡,成立一個定位更低的新咖啡品牌,甩掉星巴克品牌的包袱,學習競爭對手的玩法,然後超越競爭對手。
如華為旗下的榮耀品牌,華為走高端,榮耀品牌對標小米,目標是超越小米。
在瑞幸咖啡出現後,我一直不看好星巴克在這場競爭中的處境,因為作為一個全球化的企業,其雖然對國內市場非常重視,但面對新的區域性對手時往往會輕視對手,傲慢對待。如果有一天能反應過來,大部分的外資企業在面對區域品牌競爭時,比較難給予本地團隊足夠的放權去競爭。
尤其是需要成立新品牌去參與到自己看不上的低端市場競爭時。
最後推薦一本書《創新者的窘境》,能幫眾多創業者更好地理解市場領導品牌的困境,以及留給創新者的機會。
歡迎留言一起討論你如何看到星巴克在國內的競爭環境。
好久沒有更新微信公眾號了,前幾天打開微信後臺驚訝地發現還剩100個粉絲,心頭一驚,覺得應該勤快點更新內容和大家交流了。
以前工作上寫東西一般是文案,屬於命題作文,比較容易寫。完全給自己一個號隨意去寫東西,反而不知道寫什麼。
有一個臭毛病,凡是要寫東西,總求著把觀點襯衫的完滿一些,往往寫到一半就半途而廢。昨天在家休息一天,覺得這個微信號就把自己平時一些零碎的思考內容,變成文字就好,不要當做一個業務去經營。
這篇文章是早上在上班的路上,用手機編輯完成發到頭條號上,是前端時間研究瑞幸咖啡時的一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