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袋、不良帥、大案牘術?一文讀懂《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怪名詞

2021-01-08 騰訊網

文|竹映月江

近日,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不少觀眾看過後紛紛表示這部劇史料嚴謹,造型考究,堪稱良心製作。

然而,由於《長安十二時辰》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唐代的故事,這也導致了觀眾對劇中的一些細節不熟悉,無法達到最佳的觀劇體驗。

那麼,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細節是製片方精心埋下的彩蛋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觀看這部劇需要掌握的歷史知識吧。

01 金魚袋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有一段內容是狼衛首領曹破延落水後,被酷愛飲酒的焦遂救起,而後狼衛首領恩將仇報,殺害了焦遂並且拿走了他的金魚袋。

那麼,這個金魚袋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何焦遂會因為金魚袋丟掉性命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一起看看焦遂的裝備。

焦遂出場時,他的身上除了金魚袋,還有一壺好酒。

這處細節其實是在向歷史上真實的焦遂致敬,據史料記載,焦遂平生嗜酒如命,與李白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就連杜甫也不忘在《飲中八仙歌》裡說「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不過,《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了劇情的衝突將焦遂的社會地位拔高了不少,於是劇中狼衛首領倒酒祭祀時,焦遂的酒便成了葡萄酒。

葡萄酒最初由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妥妥的絲綢之路舶來品,在唐代絕對是價比黃金的奢侈產品。

本來以歷史上焦遂的平民身份,是絕對喝不起葡萄酒的,但劇中的焦遂擁有金魚袋,這就讓焦遂喝葡萄酒有了幾分合理性。

因為,金魚袋只有官員才有,同時官員才有渠道和財力購得葡萄酒,這兩處細節很好的指明了劇中焦遂的官員身份,或者至少是與高官有交情,比如劇中的靖安司何監。

《新唐書》上記載「隨身魚符者,以明貴賤,應召命」,可見唐代的官員們人人都有個叫做魚符的身份證,劇中的焦遂也不例外。

唐代的魚符按照官職不同而採取不同的原料製作,按照唐代章服制度,「(魚符)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其位、姓名」。

有了魚符就需要有魚袋來放置,因此從唐高宗永徽二年開始,賜五品以上官員魚袋,魚袋上面用金銀裝飾,其中三品以上佩金魚袋,五品以上佩銀魚袋,這便是劇中金魚袋的由來。

劇中焦遂能夠入宮與太子老師何監喝酒的交情,並因此佩戴了金魚袋,這就是一張入宮的通行證,難怪狼衛首領為此不惜害死焦遂呢。

02 不良帥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還有一處令觀眾頗為迷惑的情節,那就是劇中一開始介紹張小敬時,說他做過不良帥。

那麼,什麼是不良帥呢?這個職務的作用又是什麼呢?

據《稱謂錄》引《說鈴續》記載:「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

由此可知,在唐代時,有個主管逮捕緝拿盜賊的官職,稱作「不良人」,而這些不良人的最高統帥,就是不良帥。

雖然不良人的官職不高,但作用可不小。《太平廣記》裡就曾記載了一個不良人的故事。

據《太平廣記》記載,貞觀年間有個叫李行詮的人,他迎娶了一個漂亮的老婆,可這個老婆卻與他前妻的兒子李忠相愛了。

熱戀中的兩人為了長相廝守,便在外面找了間房同居,可李行詮很快發現老婆不見了,於是李忠就騙他說他老婆是被皇上叫進宮去了。

李行詮一聽,立刻把這個情況告訴了他哥哥左丞相李行廉。

要說李行廉也是愛弟心切,馬上進宮去找皇上要人。皇上被李行廉弄得莫名其妙,好不容易才明白是李行詮的老婆失蹤了。

於是皇上立刻讓長安縣令徹查,這下李忠緊張了。為了脫罪李忠和他的繼母商量後決定,由她的繼母自行用領巾勒著脖子再躺到街上,等縣令問起就說奉旨進宮見皇上途中,被人勒住脖子綁架了,然後歹徒又把她扔了出來。

縣令聽後,雖然心存懷疑,但卻苦於沒有證據,此案一時僵在那裡。

這時候,不良人登場了。這些不良人接受案子以後立刻去四處走訪,然後很快便從交往的社會閒散人員那裡聽說李忠曾去算命的事情。

有了這一線索,不良人順藤摸瓜,初步掌握了李忠的犯罪事實,然後不良人設計將李忠和他繼母關在一起,暗中留下人偷聽他們的談話,終於掌握了他們的犯罪證據,這才告破這起失蹤案。

由此可見,不良人不僅廣泛接觸民間百姓,同時也為官員辦事,他們既是官府維護治安的重要助力,也是民間與官府溝通的橋梁。

劇中的張小敬能夠迅速發現狼衛行蹤,相信便是得益於他不良帥的職業生涯。

03 大案牘術

《長安十二時辰》中,還有一個令人驚喜的彩蛋,那就是劇中人物採用的「大案牘術」,也是徐主事的看家本領。

大案牘術聽起來很像現在的大數據分析,用統計學的方式迅速精準的定位目標。

那麼,這樣現代化的手段,在唐代究竟有沒有可能實現呢?

其實,早在春秋時代,古人就開始關注統計數據了。比如《地理志》、《河渠書》、《食貸志》等等古籍,都是涉及統計學的著作。

這些統計數據的確幫了決策者很大的忙,齊國國相管仲就通過這些數據制定了一些科學有效的農業政策。

等到了唐宋時期,當時的官員們開始通過統計數據分析經濟發展動向,還根據這些數據提出了「罷減冗費」的建議。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唐代人已經意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但限於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很難如《長安十二時辰》中描述的那樣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獲取結果的,劇中神乎其神的大案牘術,或許只是編劇的美好願望吧。

參考文獻:《新唐書》、《稱謂錄》、《太平廣記》

相關焦點

  • 《長安十二時辰》中提到的「金魚袋」到底是什麼?
    先區分幾個概念:魚符、魚袋、金魚袋、銀魚袋。唐代的高官要佩帶「魚符」;裝魚符的袋子叫做「魚袋」;袋子上用金來裝飾叫做「金魚袋」;袋子上用銀來裝飾叫做「銀魚袋」。《長安十二時辰》第1集,焦遂身上佩帶這個就是「金魚袋」。
  • 《長安十二時辰》:籌劃半年,僅差最後一步,蕭規為何又當又立?
    ,到第二年末,為讓各方使臣和長安百姓共睹、同贊大唐繁盛景象,特意下旨長安各市開放十二個時辰,舉辦各色花街遊行活動,或歌或舞,並在醜正之時眾人皆可於興慶宮廣場同聖人一道共賞毛順大師的花燈巨作。 林九郎為建小勃律使館讓熊夥幫強行徵收地盤驅趕屋主,並殺害了前去談判的香鋪主人聞無忌,作為生死之交的不良帥張小敬了解實情之後立馬前去找人算帳,卻無奈兇手和自己的上司勾結一氣打算將其圍攻而殺之,張小敬一怒之下殺死熊火幫三十四人,並收割了上司的頭顱,從此入獄成為死囚。
  • 《長安十二時辰》裡,曹破延為何要搶奪金魚袋?原來它有如此妙用
    隨身魚符者,以明貴賤,應召命,左二右一,左者進內,右者隨身。皇太子以玉契召,勘合乃赴。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其位、姓名。 隨著6月底《長安十二時辰》的開播,迅速颳起了一陣「大唐風」,大家的視線又被拉回到那個令人神往的大唐盛世。
  • 歷史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歷史錯誤
    東漢學者劉熙編纂訓詁著作《釋名》時,對《史記·律書》的十二地支體系又進行了一些發揮,形成了更簡潔明快的解釋。《釋名》是當時的辭書,用處多,流傳廣,所以這一套說法,又被各種類書、蒙書、命理書收錄,更加擴大了影響。《長安十二時辰》劇集中配合時辰出現的文言文,就多次引用了《釋名》。例如,劇中配合「子初」的文字是「一陽生」「孳生」和「陽氣始萌」,對應的就是《釋名》中「子,孳也。
  • 從來自1300年前的驚豔——從《長安十二時辰》看唐朝的男性首飾
    上期跟大家一直回顧了《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女性首飾,今天再來欣賞一下出現在劇中的男性首飾。《長安十二時辰》劇照與女性華美堂皇的珠寶首飾相比,男性用在首飾上的時間與精力明顯少得多,但少歸少,卻並不隨便,從劇中看,唐代時男性首飾主要以繫於衣服上為主,比如玉佩、金魚袋、帶銙等,而這些幾乎都與人的身份地位有關。
  • 《破冰行動》中林宗輝,原來也還是《長安十二時辰》趙參軍
    由小說改編而來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目前正在火熱的開播當中,自從開播以來這部劇就贏得了觀眾的認可。豆瓣高達8.7分的評分就是對於這部劇的一大認可,緊湊快速的劇情,精良的製作等著一系列的東西撐起了整部劇,促使《長安十二時辰》成為了今年的又一部高口碑良心製作。
  • 豆瓣8.7分的《長安十二時辰》,你真的看懂了嗎?|內有福利~
    隨之引出長安上元節十二時辰暫停宵禁的旨意,這組長達2分7秒的長鏡頭後,故事開篇。這部歷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歷史懸疑推理小說,原著評分也高達8.4分。姚汝能:著作《安祿山事跡》,《十二時辰》中就是跟著張小敬破案的一線人員。
  • 長安十二時辰易烊千璽角色介紹 長安十二時辰好看嗎什麼時候播
    易烊千璽所拍攝的長安十二時辰,還未開播就已經火了,易烊千璽自帶流量的熱搜體,長安十二時辰易烊千璽扮演誰?易烊千璽所拍攝的這部劇情,易烊千璽是不是主角?這部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開拍的消息一傳出來,就受到了廣大關注,特別是看過小說的小夥伴對這部電視劇更是期待。大家都在問長安十二時辰什麼時候播出呢 ?
  • 細犬金魚袋,鸚鵡螺杯,從歷史角度說說《長安十二時辰》道具之美
    對於歷史迷來說,《長安十二時辰》簡直是一部賞心悅目的電視劇。因為裡面的與唐朝有關道具做的實在很考究,我將從歷史的角度說一說這些道具之美。首先是細犬,在電視劇中張小敬去找皇家飼養的細犬,來追蹤為然。其實劇組使用的只是接近陝西細犬外形的雜交細犬。
  • 《長安》品人錄:七個人物,七種武器
    《長安十二時辰》頗具格調。絢爛瑰麗的風格建築,酣暢淋漓的廝殺搏鬥,處處留情的雅逸奇骨,以及增三分太濃、減七分太淡的長安妝色,無不令人印象深刻。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魚袋是什麼?它有哪些用處?又是怎麼來的?
    在最近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中出現了一個物件,這個物件就是魚袋。焦遂在救起曹破延之後,反被對方所殺,曹破延拿走了焦遂屍體上的魚袋。這個魚袋是什麼呢?它有哪些用處?這個魚袋又是怎麼來的呢?魚袋是唐代官員用來裝魚符的袋子,重要的不是魚袋,而是這個魚符。魚符,顧名思義就是魚形的符。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胡服是怎麼個「胡」法呢?
    可是學(槓)術(精)習慣看劇總喜歡刨根問底。最初是被檀棋這一身胡服帥到了,然後被衣服上濃濃的中亞風情的紋樣吸引住了,因為最近一直關注藏族服飾和紋樣,感覺哪裡有點類似。於是就上網想找個紋樣的細節來看,就找到了這個:因為想知道裡面畫的是什麼,就去看了電視劇關於服飾的紀錄片,裡面介紹到因為檀棋是奴隸,所以畫面裡用的是犬的形象。
  • 那些《長安十二時辰》中《刺客信條》的影子
    《長安十二時辰》,靈感就來自於《刺客信條》那個遊戲。」人們很容易就能回想起遊戲中那些經典的背景:十字軍東徵時代的西亞諸城、文藝復興時代的佛羅倫斯與羅馬、獨立戰爭時期的北美大陸、大革命時代的巴黎……  在這個知乎問答之後,馬伯庸在自己的微博上連載更新了一部分自己以此為靈感寫出的故事。在得到了一片轉發收藏點讚之後,這個構想成為了原創小說《長安十二時辰》,幾乎在小說發售的同時,同名改編劇也開始拍攝。
  • 從《長安十二時辰》解讀大唐風華(一)——從「頭」說起
    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是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古裝懸疑劇 。 這部劇在上映之初,在服化道方面廣受好評,嚴謹到路人甲的服裝,都經得起史料的推敲。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元兇曝光 長安十二時辰有沒有第二部什麼時候播出
    在小說《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和李泌聯手揪出了幕後真兇賀東,保護了長安城。但是在小說原版的結局裡,幕後黑手並不是賀東,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但是因為不能抹黑歷史人物的原因,所以馬伯庸最後·只能把賀東拿來頂了黑鍋。
  • 《長安十二時辰》對決《陳情令》其實是飯圈女孩與路人的battle
    不過,兩部大劇雖然都是暑期檔的大贏家,但是正面對壘,自然也免不了一較高下,究竟誰能脫穎而出,成了吃瓜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陳情令》熱度略勝一籌 易烊千璽撐起全劇熱度《長安十二時辰》與《陳情令》這兩部劇同期開播,同樣是改編自高人氣IP的古裝大戲,同樣為英雄式的雙男主設定,同樣「裸播」上線,不過雖然歷經千難萬險,《陳情令》和《長安十二時辰》這對「難兄難弟」卻依舊拿下了不俗成績和關注度。根據百度指數,6月27日首播後,《陳情令》搜索指數最高峰值達398518,略高於《長安十二時辰》。
  • 金魚袋才是奢侈品的老祖宗,有錢買不到
    不久前,一部《長安十二時辰》掀起了一股大唐風潮。人們跟隨著影視劇,回到了令人嚮往的大唐盛世,看看當年的萬國來朝的強盛帝國,究竟如何繁榮鼎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第一集中狼衛頭領曹破延恩將仇報,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搶走了一樣東西——金魚袋!
  • 國產古裝劇這麼多,為何《長安十二時辰》火了?
    《刺客信條》是一款畫風精美的動作類遊戲。玩家需要扮演成一名刺客,穿梭在古今中外各大歷史名城之間,把為民除害奉為刺客信條。當那個「一本正經說瞎話」的開山鼻祖馬伯庸看到這個問題時,想到的是唐代的長安城。於是,一個腦洞就大開了。洋洋灑灑幾千字的回答成了「長安十二時辰」的小說雛形。
  • 長安十二時辰是哪部小說改編?易烊千璽演的誰結局什麼樣?
    長安十二時辰易烊千璽演的誰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式官宣易烊千璽為主角李泌的飾演者,並曝光了易烊千璽的角色海報。該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講述了盛唐時期,天寶三年上元節時發生在唐城內的一次刺客行動。
  • 2019年最好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最可貴的是拍出了古典範兒
    比如3月份播出的《都挺好》是第一個火爆現象級;5月份《破冰行動》也引發很多討論;6月份《長安十二時辰》則引爆網絡;7月份《小歡喜》、《親愛的,熱愛的》熱度也非常高;12月剛剛熱乎的《慶餘年》和目前依然熱播的《唐人街探案》網劇版,都是這一年來最成功的電視劇。不過在這所有電視劇裡面,我覺得最好的要屬於《長安十二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