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患者在康復期間不能一味的臥床休息,除了科學規範用藥物外,還需注重於精神心理康復、飲食調理以及糾正壞習慣等,還有最關鍵的莫過於運動康復。選擇適當且規律的運動,能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延長預後,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那心臟病患者康復時需做哪些運動呢。
心臟病患者康復能做哪些運動?
1、散步
選擇空氣清新且路面平坦的環境散步,而且要控制好散步速度,這是最安全且平緩的有氧運動且易掌握。運動時以呼吸頻率稍微上升,仍然能和家人交談為宜。若呼吸比較急促,根本不能對話,說明運動強度過大,需放慢走路速度。運動時不能操之過急,需採取循序漸進原則,慢慢的增加散步時間和散步量。剛開始可以先散步10分鐘,等身體適應後再增加到30分鐘。
2、划船機
划船機並不是負重鍛鍊的器械,衝擊力很低。體重超重和關節異常的人可以用划船機鍛鍊,這樣能提高心跳速度,同時也包含力量訓練的部分。
3、橢圓機
橢圓機是常用的運動訓練工具,能提高心肺功能,讓患者的手臂和腳得到鍛鍊,同時也能降低對關節帶來的衝擊力,特別適合康復期間的心臟病患者鍛鍊。
4、打太極拳
打太極拳是緩和的運動,能讓身心達到統一,緩解不良的情緒,同時也能提高生活質量。打太極拳能協同姿勢和呼吸之間的平衡,良好的身體姿勢可消除不良的情緒,呼吸順暢能緩解人們的焦慮以及壓力。
心臟病康復期間運動需注意什麼?
1、注意運動安全和科學性
心臟病患者在康復期間的運動,要把安全放在第1位。保持適度運動能治療改善心血管病,同時也要規避不恰當的運動方式或強度給心血管帶來的傷害。另外科學有效的運動才能改善心臟功能,保證運動項目跟自身狀況相適應,把有益的體力活動帶入日常生活中。
2、運動個體化
運動項目並不是千篇一律的,需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帶來的合併症以及年齡、興趣愛好和運動環境,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
3、注意運動的全面性
運動時以全身心健康為主要原則,需維持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接受各學科專業人員的指導,在運動方面不能盲目。適合的有氧運動有騎行散步、遊泳和慢跑,無氧運動有負重和精力訓練,患者要以有氧運動為主,無氧運動當做輔助。運動時間一般是10~60分鐘,最佳的運動時間是30分鐘。運動必須長時間堅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大約每三個月評價一次心肺運動,看看是否需調整運動強度。
溫馨提示
在運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身體上的症狀,若有明顯的胸口疼痛、呼吸困難,身體過度勞累,胸悶氣短、出汗多以及頭暈,需立馬停止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