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包可以說是一種具有特色的傳統小吃,是上海小吃的一個特色標誌,其皮酥、肉香、汁濃加上芝麻香蔥的點綴,被本土居民和外來人員接受和喜愛。底部經過煎制非常的焦香,湯汁濃鬱、味鮮肉香,一口咬下去,滿嘴流油,肉香混合蔥香芝麻香,全部在齒間融合,是吃貨的最愛。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生煎包的配方,和製作過程,做出來的生煎包一點也不比外面賣的差。
所用材料::麵粉、酵母粉、清水、豬肉、香菇、生抽醬油、蠔油、糖、雞粉、姜粉、食用油;蔥花、熟黑芝麻(裝飾);
第一步,調製肉餡,把豬肉剁成肉餡,用來調製生煎包的餡料,在豬肉的選擇上也有講究,最好選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五花肉油大餡香,剁好的肉餡拌上生抽醬油、蠔油、姜粉、雞粉、糖,按順時針方面攪拌上勁,還有一個好方法就是下手去抓,很快肉餡就能上勁了,黏黏的感覺;
第二步,香菇處理,把香菇洗淨去掉根部,然後切成片狀,鍋中倒入清水,大火燒開,把切好的香菇片放在燒開的水中,焯一下,切成片的香菇更容易焯熟,如果想省事也可以直接把整個香菇放進開水裡焯水。焯過水的香菇切成碎丁,越細小越好,然後和拌好的肉餡放在一起拌均勻。
第三步,調製生煎包餡,拌好的豬肉香菇餡。因為生抽醬油、蠔油、雞粉裡都是鹹味的,所以不需要單獨放鹽,調味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量,不要放過多導致餡料太鹹;
第四步,和面,跟很多麵食的麵團製作和發酵方法一樣,去一個小碗,加入酵母,倒入適量的溫水,攪拌均勻,麵粉放在一個乾淨的盆中,然後把酵母粉倒在麵粉中,邊倒邊攪拌,直至把麵團揉成一個光滑柔軟的麵團,放在一個容器裡, 放在溫暖的地方進行發酵。
第五步,把發酵好的麵團移到揉面墊上,分成若干個小劑子,把這些小劑子揉圓後按扁,再用擀麵杖擀成圓餅形,不需要擀太薄,稍微厚一點更好吃;在麵皮裡放上豬肉香菇餡;收口,捏成包子的形狀,做生煎包的包子不宜過大,小巧一點比較方便熟;
第六步,準備一個平底鍋,提前在鍋上刷上一層食用油,然後開火燒熱,依次將包好的生煎包放入平底鍋中一一擺好,最好選用平底鍋,能更好的保證受熱均勻,
第七步,包子煎一分鐘左右,往鍋裡注入清水,水量到包子的一半高就可以了;
第八步 ,蓋上鍋蓋燜煮至熟,鍋裡的水漸漸升溫,在升溫的過程中包子會繼續發酵,整個過程大約5分鐘左右,期間儘量不要找開鍋蓋,可以透過透明的玻璃蓋看鍋裡包子的變化;
第九步,大約過了五分鐘,水基本上消耗完了,再打開鍋蓋,包子皮白白胖胖的, 已經熟透了,這個時候鍋底的餘油開始煎包子的底部;包子底部煎黃,就可以關火出鍋了;
一般情況下,生煎的麵皮一般是半發麵,餡心以鮮肉為主,採用皮肉凍來增加汁水。今天我們沒有用皮肉凍,而是用清水代替,想用皮肉凍做生煎包的朋友可以繼續往下看。
皮肉凍的做法如下:豬肉皮500克,雞蛋4個,水2千克,小蔥7-8根,薑片18-20克,八角3克,桂皮2克,香葉4克。高壓鍋內氣壓15-20分鐘。開蓋,豬皮和湯留下,其餘不要。將豬皮切成細末再將切好的豬皮放入湯中熬10-15分鐘。加鹽味精適量。再加入鮮味寶。冷卻至成皮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