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弘晝之所以勝過弘時,小時候就已經註定了

2020-12-14 秋媚讀史

《雍正王朝》中,從奪嫡的角度來看,弘時與弘晝都是失意者;從最終歸宿來看,弘時是失敗者,弘晝是成功者。結局命運的不同,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已經體現得非常明顯。

個性上的不同

弘時喜歡「動」,從小就不安分,背書背到一半就要開小差;弘晝喜歡「靜」,從小就沒有多少存在感,把風頭給了兩位哥哥的同時,也把自己的風險降到了最低。這種小時候的不同點,長大後體現得尤為明顯。

雍正上位後,弘時就開始「小動作」,為了一點零花錢以及幾個狐朋狗友,就夥同張廷璐,製造了「科場舞弊案」。這麼一齣戲,讓弘時非常被動:

一、過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奪嫡野心,讓很多人對他有了看法,雍正和張廷玉雖然沒有說破,但心裡明白得很。失去這兩位的支持,基本上已經無緣通過正常渠道取得皇位。

二、被八爺抓住「小辮子」,成了別人手中的一顆棋子;出了洋相,被許多盟友看不上。

此時的弘晝,韜光養晦,沒有任何動作,用「傻」的樣子,麻醉了絕大多數人。弘時出了事,不僅不反思,反而愈演愈烈,人家清流彈劾田文鏡,針對的是雍正的「新政」,你當兒子的,不幫老爸說話也就算了,居然跟清流一路貨色。不該拉攏的清流,你弘時跑去拉攏,該拉攏的雍正身邊的李德全,你卻偏偏去得罪人家,就因為「實心磚」與「空心磚」那點問題跑去揭人家的短。弘晝見了李德全,就很「懂事」,主動塞銀票。這樣一對比,人家李德全很明顯會在雍正周圍說弘晝好話嘛!

弘晝的精明以及處事方式,比弘時高出太多

人跟人最大的區別在於智商和情商,這會直接導致日後所能達到的高度。

劇中,弘晝大智若愚,處處示弱,用不爭來為自己爭取安全感。能夠裝傻充愣的事,他絕不出人頭地;寧肯讓人瞧不起,也不會爭強好勝。比如雍正下旨去抄家,點名讓弘晝去,但他寧可違背聖旨也要躲得遠遠的,這是典型的兩害相較取其輕。違背聖旨,無非就是被雍正罵一頓;抄別人的家,那天人家東山再起了,就只能等著被清算。同樣面對抄家的差事,弘時就很有幹勁,「超額」完成任務,完全沒考慮可能出現的後果。

弘時處處體現出「爭」的一面,凡是敢為人先,不停地爭取盟友,爭取嫡位,為此不惜「忽悠」老爸,將幾位鐵帽子王引狼入室。在「八王逼宮」時,弘時又充當關鍵角色。在豐臺大營,他夥同八爺,奪取了兵權,這也為他的徹底倒臺埋下伏筆。弘晝在現場,心裡明鏡似的,知道這幾個人不懷好意,於是,趕緊與弘時劃清界限,將情報悄悄送給胤祥。

「八王逼宮」上的不同表現,體現出弘時與弘晝的智商差距,徹底拉開了兩人的發展路徑。事後,雍正展開清算,弘晝由於沒有參與而且立刻功,終於化險為夷;弘時因深度參與,被雍正盯上。

弘時之毒辣,可謂六親不認,弘晝不能及

玩政治,需要魄力,但過於狠毒只會讓人心寒。劇中,雍正非常狠,但沒想過置兄弟於死地(歷史上並非如此),弘時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用「忘恩負義」來形容他都算是客氣話。

張廷璐積極配合弘時,事情敗露後,弘時不僅不求情,反而要斬草除根;

隆科多一心扶持弘時上位,事情失敗後,雍正都給面子,準備留活口,結果弘時想要殺人滅口;

抄阿其那的家,雍正都沒下令流放,雍正自作主張,將別人家眷發配邊遠;

為了奪嫡,居然狠下心來,行刺自己的親兄弟。這種明目張胆的狠,玩得過於拙劣。雍正得知弘時這些「狠」,對他也徹底失望了,一杯斷腸酒,送其上西天。

至於弘晝,不能說他不狠,只能說心狠手不辣,他懂得隔山觀虎鬥、借刀殺人,沒像弘時那麼明顯。

秋媚說:弘時與弘晝,兩種不同的人格特性,導致不同的處世哲學,最終,一個早登極樂,一個自保有餘。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弘晝的奪嫡之道:一臉人畜無害的挑起弘時與弘曆之爭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雍正的第五子弘晝被很多人認為是明哲保身的典型代表,更是被雍正誇獎為是最像他的兒子,這位皇子最後雖然沒有登上帝位,但比之被賜死的三哥弘時,可謂是幸運至極,全身而退了。所以弘晝掐好點,在次日朝會途中,假裝猶豫的將京城外二營的兵權被旗主王爺暫時性架空的事情告訴了老十三,老十三聽到以後急匆匆出城奪回兵權,為之後力挽狂瀾埋下伏筆。但這段時間內,八王議政也已經是白熱化。同時八王議政中,弘晝開始有意無意的反套路老八和弘時他們。
  • 雍正王朝中,八王爺鼓動弘時奪嫡,其實他是想把弘晝推上皇位
    在雍正王朝中,八王爺對弘時可以說是關愛有加。弘時小時候生病,四阿哥在外地出差,老八帶著老九、老十等人來到府上照顧弘時,很讓人感動。四阿哥當上皇上之後,兩人的關係也還不錯。他告訴弘時,希望弘時能夠接替雍正成為新的皇帝。弘時一開始表示拒絕,認為下一任皇帝肯定是弘曆的,因為這早就是康熙年間就已經定下來的。八王爺告訴弘時:沒有什麼事是早已註定的,否則當皇帝的應該是你二大爺,而不是你的父皇。於是,兩人秘密謀劃。
  • 《雍正王朝》弘晝在八王逼宮中表現很好,為何卻對雍正說自己無用
    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弘晝可以說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甚至其才能不在弘曆之下。尤其是其在八王逼宮中的表現更是讓人驚豔,但為何就是這樣一個有才華的皇子,卻在後來跟雍正談話時,說自己百無一用?其實之所以這樣說,最主要還是害怕雍正對其有猜忌,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 雍正王朝:弘時VS弘晝,一個真正聰明的皇子應該如何明哲保身?
    因為雍正在弘晝那個年紀的時候,確實對皇位沒有太大的執念,畢竟太子當時穩如泰山,他估計也想當一個閒雲野鶴的王爺罷了。而且弘晝非常聰明,對於明哲保身之策研究的十分透徹。 比如弘晝喜歡給自己策劃所謂的「活出喪」,即使自己沒有死,他也請一堆和尚道士來做法事。這樣以來就給雍正造成了這樣一個印象,弘晝是個不務正業卻也沒啥野心的孩子。
  • 雍正時期弘時與弘晝有何不同,看看他們對待李德全,就知道了
    到了雍正時期,這位在位13年的皇帝,不只是對比他父親康熙在位的時間大幅度縮水,就是子嗣也對比父親來說顯的稀少,只有三個兒子。 雍正的三個兒子分別是皇三子弘時、皇四子弘曆、皇五子弘晝。最後是皇四子弘曆繼承的皇位。 那麼今天我們來說說雍正三個兒子中,沒有繼位的弘時與弘晝有什麼不同。
  •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荒唐王爺弘晝到底有沒有奪位的野心
    雍正王朝海報雍正王朝劇中的弘晝看似荒唐,放縱不羈,其實這正是弘晝的高明之處,那到底弘晝有沒有奪位的野心,小編認為前期肯定是有的,只是後期大局已定,不可動搖弘晝才放棄的。,弘晝心裡的計劃是利用弘時除掉弘曆,再利用雍正除掉弘時,自己坐收漁人之利。
  • 雍正王朝:弘曆主攻、李衛助攻,雍正下手,弘時就這樣被處死了
    我們一直在說,《雍正王朝》幾乎沒有一個多餘的鏡頭和臺詞,弘曆在這個地方的停頓也有著具體含義。如果雍正皇帝剛問完,弘曆就立馬給出了「對不起蘇舜卿」的說法,是不是有點事先準備好的嫌疑?是不是就將之前的隱藏目的全部暴露了?
  • 《雍正王朝》中雍正為何狠心賜死弘時?弘時做了什麼不可原諒的事
    引子:雍正恨透了自己的這個兒子弘時,弘時比他的父親雍正,他的叔叔阿其那(八爺)、塞思黑(九爺)心腸更黑、更狠。弘時為了奪嫡不顧一切,但所用的方法比起他的父輩們卻是拙劣不堪,他甚至要謀害自己的父親雍正和自己的弟弟弘曆其用心之歹毒可想而知,雍正迫不得已,忍痛賜弘時自盡。
  • 雍正王朝:弘時之死源於多年前的一泡尿,幕後推手卻是老八胤禩!
    其實弘時的死,並不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還有幾個人把他推進了深淵……真正要他命的人太多了,表面上是雍正帝,背後是老八胤禩,本質原因是咎由自取,推波助瀾是老十三胤祥,臨門一腳是弘曆,而死亡的開端就是他的一泡尿……《雍正王朝解密》103:雍正王朝中弘時臨死前為什麼喊八叔是阿其那?老八胤禩:跟我鬥!
  • 歷史上,雍正的皇長子弘時,最終的結局如何?
    相對於父親康熙的「高產」,雍正遜色不少,位齒序的4人,長子、次子又早夭。成年只有4人,分別為:弘時、弘曆、弘晝、弘瞻。弘曆、弘晝年紀相差幾個月,弘時年長七歲,而弘瞻較哥哥們年紀又相差太大。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冊封允祉、允祺的長子為世子,同為親王的雍正,並沒有為自己長子爭取世子的冊封。時年已經17歲的弘時,只怕心裡會怨恨雍正。而弘時又做了什麼,導致了雍正這般對待。歷史記載:1、雍正將一般大的弘曆、弘晝,帶入宮中,康熙十分喜愛弘曆,將其留在宮中撫養。
  • 弘晝在豐臺大營為什麼不直接戳穿三阿哥和八爺假傳聖旨?
    弘晝讀書倒背如流,一點即透,這在弘晝很小的時候就有這種悟性了,只是沒有弘曆耀眼而已。弘時則厭倦讀書,常常屎尿而遁,註定難成大事。有兩次鏡頭很能說明一些問題。一是年秋月抱著小弘晝,讓他給鄔思道送護腿麼,這並非多餘之鏡頭,表明弘晝從小受鄔思道感染,作為鄔思道的學生,他體驗觀世的能力並不比弘曆差多少。二是老八曾看望生病的弘時,說過等他病好了,帶他出去放鷹玩兒。
  • 八王議政後,雍正給兒子弘晝,挖了五個大坑,他是如何一一躲過的
    他們事先讓雍正的兒子弘時,帶著稀裡糊塗的弘晝前往豐臺大營,目的是為了讓旗主王爺們的手下,接管豐臺大營的軍權。結果問題就來了,弘晝他不曉得什麼情況,只是隨口說了一句,皇阿瑪的確是讓旗主王爺們進京整頓旗務的。這下可就糟了,為此八爺黨奪取了豐臺大營的兵權。
  • 雍正年間,為何和親王弘晝非要搞「活出喪」這一出鬧劇?
    在二月河老先生的《雍正王朝》小說當中,曾將《清史稿》中和親王弘晝辦「活出喪」的情景,將這段傳奇的細節,用小說的形式給大家精彩呈現了出來: 四面白幛環擁下,從南道隔開,東邊是大覺寺的和尚,在喧鬧的鑼鼓聲中雙手合十念著《大悲咒》;西邊是白雲觀的道士,也正在笙歌齊鳴地作法
  • 雍正含淚殺掉一子,背負千古罵名,卻讓乾隆安享帝位60年?
    雍正帝一共有十個兒子,然而很不幸,前三個兒子早在康熙末年都已經早夭了,到了雍正登基的時候他膝下年滿十歲的只有三個孩子,分別是皇三子弘時(有一子尚未來得及序齒便早夭了,之後的孩子都順延前進了一位),皇四子弘曆與皇五子弘晝。
  • 雍正的兒子弘晝「裝瘋賣傻」後半生,保後代榮華,他的八世孫更厲害
    雍正皇帝最聰明的一個兒子是愛新覺羅弘晝,他是雍正帝第五子,純懿皇貴妃耿氏的兒子。在雍正還是王爺的時候出生,他是乾隆帝的弟弟,只比乾隆帝小三個月零14天,是乾隆帝的玩伴好友兼同學。乾隆帝和弘晝,自幼被雙方的生母交換撫養長大。由弘晝的生母裕貴妃、乾隆帝生母崇慶皇太后撫養長大。
  • 弘晝和弘曆都是雍正喜愛的兒子,為何稱帝的不是弘晝?
    第二:弘晝明哲保身、自願退出弘晝裝瘋賣傻躲過迫害雍正讓弘曆代替自己參加祭祀時,公眾之人就已明白:不久之後,弘曆將是未來的大清皇帝。尚未成年的弘曆得到如此殊榮,足以見證雍正用意,雍正內心人選已定,接下來就是為弘曆掃清障礙、平定內亂。
  • 影視劇裡的弘晝和真實的弘晝有多大區別,讓我們來一場時空的對話
    《雍正王朝》《延禧攻略》等電視劇裡雍正有個兒子叫弘晝,後來被封為和親王,歷史上也稱他為糊塗王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聰明、荒唐又糊塗的一生和親王弘晝是雍正帝的第五個兒子,母為純懿皇貴妃耿氏,在史書上他是荒唐糊塗的代表。
  • 扒一下《延禧攻略》裡弘晝的今生前世.
    《延禧攻略》裡好多人物故事在歷史上都真實存在過,弘晝也不例外。還是比較喜歡《雍正王朝》裡的弘晝,他給自己辦喪,那段值得反覆看很多遍。弘晝活出喪,有板有眼,和尚道士,吹拉彈唱,他坐在供桌上,穿喪服戴喪帽。還要家裡人哭,誰哭得不好,就罰。《清史稿》裡記載,弘晝親自製作自己的冥器,諸如鼎、彝、盤、盂等。
  • 《乾隆王朝》① | 早年便脫穎而出,對皇后富察氏充滿欣賞
    有一次康熙讓弘曆背誦宋儒周敦頤的《愛蓮說》,弘曆不僅背得滾瓜爛熟,而且能夠融會貫通,解釋透徹,康熙非常高興,誇獎道:「這孩子進步神速,已經超過我小時候了。」隨著祖孫之間的感情日益增進,康熙愛屋及烏,對弘曆的生母鈕祜祿氏也生出了好感。於是指名要召見鈕祜祿氏。鈕祜祿氏自十三歲進入胤禛藩邸,身份始終都是格格,自然沒有條件與康熙見面。
  • 揭秘雍正王朝:弘曆跟弘晝誰你覺得誰更聰明?又有什麼細節印證呢?
    弘曆跟弘晝誰更聰明,應該說弘晝更聰明一些。弘晝的身份地為從很早就不如弘曆。在封建社會的幌子都是太子的有力競爭者,滿清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哥哥是沒有嫡長子繼承制的傳統,誰繼承黃偉那是鬥爭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