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通識·學人疫思|毛尖:愛比死更冷,但瘟疫是大BOSS

2020-12-23 澎湃新聞

編者按】

疫情之下,「復旦通識」組織「學人疫思」系列,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邀請不同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對疫情展開不同角度的討論,進行跨學科的深入解讀和分析。不僅止於復旦的教師,該系列也會向其他高校的教師、學者約稿。本文原題為《愛比死更冷,但瘟疫才是大BOSS》。

2006年的電影《面紗》劇照

1925年夏天,熱戀中的陸小曼在日記中寫道:因為沒有氣力所以耽在床上看完一本The Painted Veil,看得我心酸萬分;雖然我知道我也許不會像書裡的女人那樣慘的。書中的主角為了愛,從千辛萬苦中奮鬥,才達到目的;可是歡聚了沒有多少日子男的就死了,留下她孤零零的跟著老父苦度殘年。摩!你想人間真有那麼殘忍的事麼?我不知道為什麼要為故人擔憂,平空哭了半天,哭得我至今心裡還是一陣陣的隱隱作痛呢!想起你更叫我發抖,但願不幸的事不要尋到我們頭上來。

兩個月後,陸小曼和徐志摩訂婚,再兩個月,兩人結婚。五年後,徐志摩飛機失事。陸小曼當時的痛和發抖,被解讀成預感,不過戀愛中的人,都很容易隱隱作痛到發抖的吧。其實從日記中看得出來,陸小曼實在是個天真的人,毛姆的這本《面紗》,林徽因看了,肯定不會哭。更別提張愛玲了,張愛玲那是毛姆的頭號知己,關於愛,死亡和真相,毛姆幾乎是握著她的手在寫作。

陸小曼概括的《面紗》情節,似是而非,說明她沒認真看,當然,日記也是一種很主觀的文體。小說靈感,毛姆自己在序裡說,來自但丁的《煉獄篇》:貴婦畢婭,因為被疑心紅杏出牆,丈夫將她帶到了瑪雷瑪城堡,想借那兒的毒蒸汽幹掉她。可是她卻遲遲不死。最後丈夫耐心耗盡,直接將她扔出窗外。這麼一個殺妻故事,毛姆怎麼會把它改寫成動人愛情呢。

毛姆的故事是這樣的:距今一百年前,美麗虛榮的凱蒂眼看自己快成為婚姻市場的二等品,匆匆嫁給了迷戀她的細菌學家瓦爾特。婚後,她隨瓦爾特遠赴香港,但很快出軌風流倜儻的香港助理輔政司查理。事情暴露,瓦爾特給她兩條路,一是讓查理離婚和她結婚。二是跟他前往霍亂肆虐的湄潭府行醫。花花公子查理自然不會離婚,心灰意冷的凱蒂隨丈夫來到疫區。瓦爾特夜以繼日地沉默工作,凱蒂倒慢慢在瘟疫中的修道院找到自己位置,也慢慢忘懷了渣男查理,但是,對於被疫區所有人敬愛並膜拜的瓦爾特,她始終沒有辦法真正愛上他,雖然她經歷了霍亂,也脫胎換骨,但是就像普魯斯特說的,愛沒法說服。

小說後半程,凱蒂懷孕暈倒,修道院院長讓瓦爾特早點回家,瓦爾特到家,聲音發顫地問凱蒂:「我是孩子的父親嗎?」凱蒂心裡清楚,如果說「是」,她就會重新獲得瓦爾特,這也是他一直來的願望,畢竟,這個男人愛她至深。她只要給他一個藉口,他就會徹底原諒她,而且她自己也急盼他的寬恕。但是她說不出口。她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說不出口。最後,她說了一句:我不知道。

隔了沒幾天。瓦爾特染上霍亂,在凱蒂驚懼的注視下,停止呼吸,他臨終的話是:「最後死掉的卻是狗。」這句話是哥爾斯密《輓歌》中的最後一行,意思是,好心人收留了一隻狗,後來狗卻發瘋,將人咬傷。不過最後人活了過來,狗死了。瓦爾特之前承認,最初帶凱蒂來疫區,是想讓瘟疫要了她的命。後來,瓦爾特朋友分析,他染上瘟疫,多少是一種自我選擇,因為他是在實驗室裡染的病。

凱蒂活了下來,回到香港,禁不起肉慾召喚又和查理上了一次床,一邊又很鄙視自己,起身後,永遠離開香港。這個故事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好萊塢的處理比較近陸小曼的理解,總之就是要哭死演員和觀眾。這是題外話。

小說前半段,凱蒂和查理事情暴露後,凱蒂和瓦爾特有過一次短兵相接。凱蒂說:「我嫁給你,本來就是個天大的錯誤,我感到後悔莫及。我就是個大傻瓜,我對你毫無感情,我們倆根本就不是一路人。」然後,瓦爾特微微一笑,說道:「我對你沒有任何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輕佻,沒有頭腦,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胸無大志,粗俗不堪,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平庸淺薄,勢利虛榮,然而我還是愛你。」這個,發生在他們去疫區前。愛情,或者更準確地說,不愛的發現,用不著瘟疫的幫忙,《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最典型的文本,霍亂不會改變愛情,霍亂只是愛情的明喻。那麼,《面紗》中的瘟疫,到底有什麼作用,或者說,瘟疫是什麼?

瘟疫是一種裸露機制。翻開《面紗》,看到題辭,來自雪萊的詩《別揭開這五彩面紗》:「別揭開這五彩面紗,芸芸眾生都管它/叫生活……」小說中的瘟疫,承擔了這揭開的功能。因為瘟疫,因為每天看到「成千上萬的人被瘟疫奪走生命」,凱蒂覺得愛和偷情這些在過去生活中的大江大河,已經變得非常狹小,她對瓦爾特說,疫情當前,你真的沒必要對我這樣的傻女人勞心費神。走過疫情的凱蒂,甚至理解了老子的「道」。「道即是路,即是走路的人。」瘟疫揭開凱蒂的面紗,把這個虛榮的半空女郎變成了一個地面上的人。同時,瘟疫也揭開了瓦爾特的面紗,這個受到所有人敬重但死於心碎的細菌學家,同時被愛情和疫情降維,狗一樣的悽涼死去。

因此,毛姆的結論是:愛比死更冷,但瘟疫才是大BOSS。聽到這句話,莎士比亞點了點頭。

1968年由弗蘭克·傑弗瑞裡導演的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羅密歐與朱麗葉》寫於1595年,正是倫敦第一次大疫情爆發之後,羅密歐一開始就害怕,漆黑的厄運不只是今天下毒手,災禍開了端,還有未來的在後頭,而在羅密歐離開前往曼多亞時,朱麗葉的哭泣也多少源於瘟疫的陰影,「天道,你反覆無常」。然後,瘟疫,莎士比亞特意在新校訂本中,改用了PLAGUE這個非常近乎我們當今新冠災難的詞,瘟疫插手,直接改變了羅密歐和朱麗葉的命運。因為送信人約翰神父想找個伴,約了個同門師弟,但恰逢這個師弟在慰問疫病人家,又恰逢巡邏人經過,信使就被一起封門在疫區,去曼多亞給羅密歐送信的事情就此耽擱,搞得羅密歐不知道朱麗葉是假死,導致史上最著名戀人前後殉情而去。整部戲在第五幕急轉直下,瘟疫最初在物理上放過了兩大家族,最終在精神上清剿了他們,而我們也能在親王最後的陳述中看到,羅密歐和朱麗葉替他們各自的家族贖了罪,之前,結仇的兩大家族瘟疫般把整個城市搞得一團糟,現在終於,「該恕的,該罰的」,在瘟疫中彼此清了帳單。

瘟疫是一種清剿重啟。凱普萊特家族和蒙太古家族重新回到他們可以攜手同行的起點,愛也好死也好,都是瘟疫終極按鈕中的一個小程序。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死亡,也在維羅納持久的疫情框架裡,從悲劇變成了喜劇。莎士比亞最後寫到,清晨帶來悽涼的和解。在人類這個雖然脆弱但充滿希望的新黎明中,瘟疫顯得前所未有地負負能得正。也是在這個光圈裡,《霍亂時期的愛情》中,阿里沙被初戀女友達薩拒絕後,用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的時光,重新回到達薩身邊,雖然歷經半個世紀的情色生活,阿里沙面對達薩,依然能夠聲音也不變地說道:「我為你保持了童身。」

託馬斯·曼聽到這句,「我為你保持了童身」,微微一笑。

1971年維斯康蒂導演的電影《魂斷威尼斯》劇照

瘟疫是一種淫慾政治。《魂斷威尼斯》中,作家阿森巴赫抵達威尼斯,被水仙少年達裡奧捕獲。這個出身嚴肅聲譽隆重的作家,為了能夠在威尼斯多看一眼美少年,完全不顧瘟疫的消息。沒有真正的肉身相碰,不能實現的激情卻讓中年阿森巴赫傾盡全力。與此同時,在印度流行的瘟疫,「向東傳到中國,向西延至阿富汗和波斯;它沿著商隊所經的大路傳播,威脅著阿斯特拉罕,甚至莫斯科也談虎色變。但正當歐洲驚恐萬狀,深怕這個鬼怪會從那邊涉足到歐洲大陸上時,它經過海面從敘利亞的商船偷偷地來了,在地中海幾個港口同時出現。」

威尼斯開始到處消毒,阿森巴赫知道瘟疫已經降臨,時間的大限卻反而把這個已經拿到所有榮譽的作家變回了騷情小夥。他開始孔雀開屏般抓緊獲取達裡奧注意。他戴寶石,灑香水,每天好幾次在梳洗打扮方面大用功夫,然後盛裝豔服、懷著興奮而緊張的心情坐到桌旁就餐。甚至,他還去美容。他把他的頭髮染得跟青年時代一樣,再燙出道道波紋,然後是眉毛,皮膚,直到原來棕色粗糙的皮膚泛出鮮豔的洋紅色,直到嘴唇的顏色跟草莓一樣,直到最後,他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童男一樣,可以再次開啟生命的全部欲望。

人工草莓後的阿森巴赫,追逐小草莓達裡奧的過程中,吃了爛熟的草莓,終於染上瘟疫。小說最後,達裡奧和家人啟程離開威尼斯,阿森巴赫則永遠留在威尼斯。

這部小說後來被維斯康蒂拍成電影,託馬斯·曼深奧的文藝理論命題華麗脫殼,成了一個普魯斯特式的容顏歌劇,電影中的瘟疫更像是頹廢的舞臺。在世俗社會中,阿森巴赫是一個有社會權力的人,但瘟疫舞臺上,他所有的文化盤纏毫無意義,他裸露為一個衰敗的生命,成了美學零餘者。如此,在瘟疫的加速度裡,維斯康蒂用奢侈的生命美打擊了文化的僵老結構,使得阿森巴赫試圖在超濃縮的時間裡,致死一躍。這一刻,瘟疫展現為淫慾最抒情也最可憐的一面。愛是天賜的痛苦,淫慾是這痛苦的面具。歐洲老文化魂斷威尼斯,新文化啟程離開威尼斯,這是方生方死的時刻。淫慾有其可歌可泣的一面,瘟疫也是。

如此,作為世界史的黑客,瘟疫是入侵者也是革命者。薄伽丘和喬叟一起點頭了。

1971年帕索裡尼導演的電影《十日談》劇照

《十日談》和《坎特伯雷故事集》,都是在大瘟疫的背景下創作出來的。《十日談》開頭就是對瘟疫的恐怖描繪:「這瘟病太可怕了,健康的人只要一跟病人接觸,就染上了病,那情形仿佛乾柴靠近烈火那樣容易燃燒起來。不,情況還要嚴重呢,不要說走近病人,跟病人談話,會招來致死的病症,甚至只要接觸到病人穿過的衣服,摸過的東西,也立即會染上了病。」然後,薄伽丘又強調了一下,說親眼看見,兩頭豬,因為拱了一下瘟病而死的窮人遺物,一會兒就跟吃了毒藥似的,倒在那堆衣服上死了。

繁華的佛羅倫斯屍橫遍城,十室九空,一副世界末日的圖景。但很快,薄伽丘筆鋒一轉:在這場浩劫中,有十個青年男女僥倖活了下來,他們相約一起逃出城外,來到小山上的一個別墅。城外的圖景和城內構成絕對反義詞:樹木青蔥,清泉流水,到處是生機到處在歌唱,十個年輕人開始講故事,薄伽丘的敘事結構和語法也煥然一新。瘟疫分割了舊城和新區,也是在這個意義上,弗朗切斯科·德·桑克提斯說,但丁結束一個時代,薄伽丘開創另一個。新興的資產階級用講故事的方式發動了文化進攻戰。教會的威權,在《十日談》和《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轟然倒下,瘟疫揭開文藝復興的序幕,舊世界站在瘟疫的右邊,新世界在左,新文學描繪出的新世界,可以一直等到莎士比亞接手,歐洲短篇小說也自此起步。

再沒有比《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天氣更加明亮,「青春的太陽已轉過半邊白羊宮座,小鳥唱起曲調,通宵睜開睡眼,是自然撥弄著它們的心弦,」大言不慚的巴斯婦不知道她三言兩語將永垂文學史,「我感謝永生的上帝,在教堂門口我已接待過五個丈夫,」所以,儘管別人告訴她基督只參加一次婚禮,但巴斯婦的理由卻來自新生階級的願望:「我只知道上帝曾命我們滋長生育。請看所羅門先生,他有那麼多的妻妾,願上帝準我有他半數的滋潤機會!」

阿根廷導演路易斯·普恩佐1992年導演的電影《鼠疫》海報

還有什麼比勃勃生機和大地歡愉更能打敗瘟疫?瘟疫雖然帶來文學史上的至暗時刻,但也一次又一次帶來巨大的革命。《瘟疫年紀事》開出了文體革命;《鼠疫》開出了誠實革命,「和鼠疫鬥爭的唯一方法是誠實」,「只能生活在那令人暈眩的頂峰,即誠實」;莎士比亞開啟青春革命,馬爾克斯開出老年革命。笛福說,瘟疫讓死亡公開嵌入我們的生活,比我們通常允許的多得多。2020年新冠病毒,已經掠奪我們十二萬人口,這一次,會帶來什麼革命?

加繆的教導是,最簡單的途徑是看看生活在其中的人,如何工作,如何相愛又如何死亡。這個,是我們在疫情結束後可以回答的。

(本專欄內容由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組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復旦通識·學人疫思|瘟疫中的莎士比亞
    【編者按】疫情之下,「復旦通識」組織「學人疫思」系列,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邀請不同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對疫情展開不同角度的討論,進行跨學科的深入解讀和分析。不僅止於復旦的教師,該系列也會向其他高校的教師、學者約稿。
  • 復旦通識·學人疫思|夏洞奇:《羅馬的命運》與歷史學的前途
    【編者按】疫情之下,「復旦通識」組織「學人疫思」系列,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邀請不同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對疫情展開不同角度的討論,進行跨學科的深入解讀和分析。不僅止於復旦的教師,該系列也會向其他高校的教師、學者約稿。
  • 復旦通識·學人疫思|吳國盛:從蘋果神話到萬有引力
    【編者按】疫情之下,「復旦通識」組織「學人疫思」系列,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邀請不同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對疫情展開不同角度的討論,進行跨學科的深入解讀和分析。不僅止於復旦的教師,該系列也會向其他高校的教師、學者約稿。
  • 復旦通識·學人疫思|吳曉群:如何在現實的世界歷史地思考?
    【編者按】疫情之下,「復旦通識」組織「學人疫思」系列,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邀請校內不同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對疫情展開不同角度的討論,進行跨學科的深入解讀和分析。兩千五百年前,即公元前430年的夏季,在古代號稱「全希臘的學校」的雅典也爆發了一場大瘟疫,使得雅典喪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被詳細記錄下來的大疫情,記載這場人間慘劇的是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Thucydidis)。從修昔底德的記載中,我們大致可以將當年那場雅典的瘟疫歸納出幾個特點:一是傳染性極強。
  • 復旦通識·學人疫思|李宏圖:19世紀英國公共衛生體系建立
    【編者按】疫情之下,「復旦通識」組織「學人疫思」系列,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邀請校內不同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對疫情展開不同角度的討論,進行跨學科的深入解讀和分析。隨後他又聯合多人在全國展開人口健康狀況的大調查,並在1843年發表了《英國勞動人口環境衛生狀況調查報告》(Report on the Sanitary Condition of the Labouring Population of Great Britain),書中,他用很形象的比喻寫道,現在的英國就像一個糞堆,我們正生活於其中。
  • 愛比死更冷
    據說這個大二的男生向心愛的女生表白失敗,所以跳橋了。我若是那個女生,在震驚和內疚之餘,怕是暗暗慶幸:如果一個人這麼輕易就放棄了生命,你能指望他可以在漫漫人生中披荊斬棘嗎?他又怎麼會是一輩子的依靠呢?我有一次站在艾菲爾鐵塔上往下張望,塞納河上的遊船像我兒子澡盆中的玩具盒子,而鬱鬱蔥蔥的街道縱橫交錯,汽車像小螞蟻一般在上面爬行。
  • ■愛比死更冷|The Death of Ophelia
    ↑↑↑『愛比死更冷』💔
  • 毛尖的《一寸灰》,有你想要的答案
    文/姚崢華作家毛尖隨筆集《一寸灰》新近出版了。為何叫一寸灰呢,毛尖說是取自李商隱的一首詩,一寸相思一寸灰。在經歷過之後,愛就是一個沒有什麼顏色的「灰的形狀」,如一日三餐那麼樸素。這些年毛尖一直在寫影評劇評,像一尺標杆,以她自己的冷眼,給熱映的影片電視劇甚至導演演員打分,權威性遠勝爛番茄和豆瓣。總之,看片之前,我都要聽聽毛尖怎麼說。
  • 信陽毛尖評測:兩大知名品牌PK,誰才是毛尖中的「尖子生」?
    信陽毛尖評測,終!於!來!了!這段時間太多茶友cue小懂,非常友善地詢問「信陽毛尖還有機會嗎?」並熱情發出「再不安排,不如一起去爬山啊」之類的友好邀請……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快馬加鞭做了安排,做了這期信陽毛尖的評測。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因產於豫南信陽地區得名,民國初年被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被譽為「綠茶之王」。
  • 復旦通識·學術寫作系列|盧寶榮:如何提煉和發表科研數據
    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2019年推出學術寫作指導計劃,在這個學期組織了學術寫作系列講座,由來自不同專業的擅長學術寫作的教師,指導學生在寫作中如何形成問題意識,如何組織布局,如何分解問題以及如何考慮讀者。2019年6月4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寶榮教授的講座以「科技論文寫作精要:如何提煉和發表科研數據 」為題。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建設「復旦本科...
    「2+X」本科培養體系基本覆蓋全校專業,本科生培養深度愈加凸顯,發展路徑日益多元;學校「三位一體」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得到全國推廣,「三集三提」思政課教育教學制度在上海普遍實行;有根、有魂、有效的通識教育2.0改革被譽為「中國高校通識教育的領跑者」;建成現代化智慧教室124間,改建集展示認知、基礎實訓、開放創新等功能為一體的教學實驗室5.87萬平米,教學和實驗條件實現跨越式發展。
  • 愛在瘟疫蔓延時
    比如達明的這首《愛在瘟疫蔓延時》:不必親近在這天不想今後獨濺淚心即使欲望掛牽不敢將烈焰再撥起燃燒身軀現在最懂這歌的,應該就是最近網上流傳的,那兩位穿著白色工作服,為愛不顧一切在電梯裡擁吻的人。庚子之吻,也是世紀之吻。
  • 瘟疫時代 | 愛在瘟疫蔓延時:文學電影中的瘟疫
    這些普通疫病的種種審美特性,和瘟疫無關。       「瘟疫是另一個大開大闔的崇高美學場域,它所觸及的,乃是更宏偉及險峻的人性,社會及歷史的課題。」透過張望瘟疫,「瘟疫文學」也就張望到了這些更寬廣而深幽的課題。而電影,這一與文學緊密相連的戲劇形式,也因此衍生出相應的「瘟疫電影」。
  • 通識教育 中小學學段的推廣之路
    原標題:通識教育 中小學學段的推廣之路   在當前的教育模式裡,通識教育已經成為了大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中小學學段,通識教育尚未得到有效推廣。
  • 愛 比 死 更 冷
    走在路上,忍不住去摸一下停留在車窗上的積雪,冷從指尖進入體內,過分真切的奇異感。我想,這也許是我生命中度過的最漫長的冬天,每一刻,我都在時間的虛無中感到喜悅和憂愁。沒有人認識我,這讓我感到過分的平靜,平靜過後卻又滋長了一絲恐懼。看到的一切事物都與我發生關聯,路過破舊的房屋,枯萎的樹葉,精緻的書店,哪怕只是走著,不斷掠過的景象,也充斥著我,沒有感到厭倦。
  • 《人類大瘟疫》:霍尼斯鮑姆的疾病史寫作
    《人類大瘟疫》是霍尼斯鮑姆2019年的作品,屬於科普性的紀實報導,嚴格遵循了他自己認可的寫作原則,細節與危機並存。《人類大瘟疫》的敘事從1916年7月1日這一天開始,作者以美國新澤西州澤西島上驚悚的「鯊魚咬人事件」拉開故事帷幕,全書分9章,選取了近百年來全球暴發的8例特大傳染病案例,「藍死病」、「天使之城的鼠疫」、「鸚鵡熱大流行」、「費城殺手」、「軍團病捲土重來」、「美國的愛滋、非洲的愛滋」、「SARS:超級傳播者」、「跨越國境的伊波拉」和「寨卡」,回顧了一個世紀以來人類與瘟疫相生相鬥的歷程。
  • 毛尖在全國享有盛名,那麼毛尖有多少種?
    作為著名茶葉品種之一的毛尖,在全國都享有盛名,並且在全國諸多地方都有出產。雖然都屬於毛尖茶,但不同地方所產的毛尖茶,其香氣、滋味等等都有著不少的差異。今天,小約就來捋一捋中國比較有名的毛尖有哪些。最有名氣的,當屬信陽毛尖。
  • 信陽毛尖怎麼泡?喝信陽毛尖選哪個牌子好?
    信陽毛尖怎麼泡?喝信陽毛尖選哪個牌子好?信陽毛尖是一種未經過發酵的茶,衝泡得當,可以保留茶葉本身的獨特神韻,品起來更別有一番風味。而且隨著種植技術的提升和人工炒制的水平提高,現如今的毛尖品質也越來越高,那麼到底要如何衝泡毛尖才能讓味道完全釋放,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新冠第二波與1918大流感有何相似?醫學院校長開課《名畫中的瘟疫史...
    這不禁令人聯想到100多年前的1918年大流感,據不完全統計造成全世界2000萬到5000萬人喪生,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具破壞力的全球災難性生物風險。那麼,今年新冠疫情,尤其是第二波疫情與1918大流感有何相似?一門面向全國高校開設、包含40多節微課的《名畫中的瘟疫史》在線開放課程試圖揭開答案。作為主講人,上海健康醫學院校長黃鋼不僅進行專業解讀,更以名家名畫的獨特視角加以佐證。
  • 信陽毛尖茶是什麼茶?關於信陽毛尖茶的幾大知識點,你不一定全懂
    信陽毛尖,外形條索緊秀圓直,嫩綠多白毫,勻整,湯色嫩綠明亮,香氣嫩香持久,滋味鮮爽,葉底嫩綠鮮活勻亮。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下。穀雨前後只採少量的「跑山尖」,「雨前毛尖」被視為珍品。信陽毛尖製作工藝篩分,攤放,生鍋,熟鍋,初烘,攤涼,復烘,毛茶整理,再復烘等。信陽毛尖的功效信陽毛尖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