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唯美派大師谷崎潤一郎的作品被翻譯引進中國,最早是在1920年代。1924年,谷崎的長篇代表作《痴人之愛》發表,小說寫了一個臣服於女性之美的男性被魔性女郎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故事。在小說裡,谷崎潤一郎以自我和人性的解放為基調,展現了對女性美和官能美的絕對忠實,以此來抗拒舊有的價值觀念。小說發表後,在日本引起了巨大反響。
四年以後,1928年,北新書局就出版了《痴人之愛》的中譯本,由福建詩人、作家楊騷翻譯。次年,曾留學日本的作家章克標在開明書店出版了《谷崎潤一郎集》,收錄有《刺青》、《麒麟》、《惡魔》、《二沙彌》、《富美子的腳》和《續惡魔》等谷崎潤一郎的早期作品。到1949年前,谷崎潤一郎的主要代表作《春琴抄》也已經被譯介到中國。1920、1930年代是中國對日本唯美主義作家、作品譯介的第一個高峰階段。楊騷、章克標和查士元為谷崎潤一郎寫過專門的評論性文章。如章克標在其《谷崎潤一郎集·序》中寫道:「他(谷崎潤一郎)是極端的美的追求者,決不能滿足於平凡的美的憧憬,即使是同樣的美,他也要求那異常的非凡的,不是生活表面所能常見的美……一種怪誕的美。」
谷崎潤一郎再次與中國讀者相見,已經是四五十年後。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谷崎潤一郎的集大成之作《細雪》。這距離日文版《細雪》完成的1948年已經過了近四十年。此後,谷崎潤一郎的作品在中國譯介並不活躍,大概是其「惡魔派」的名頭令人望而卻步。《細雪》甚至曾經被改為《亂世四姐妹》這樣貼近大眾的名字出版。
直到2000年,中國文聯出版社才系統地出版了《谷崎潤一郎作品集》,對谷崎的創作有了一個梳理。這套叢書共四種:長篇小說卷《痴人之愛》、《瘋顛老人日記》,短篇小說卷《惡魔》,散文隨筆集《饒舌錄》。
這套叢書由資深翻譯家葉謂渠主編,並請來了日本的谷崎研究專家千葉宣一任編輯顧問。葉謂渠先生親自撰寫了《谷崎潤一郎的唯美藝風》為總序,完整地梳理了谷崎潤一郎的創作生涯。谷崎的創作生涯從1910年發表《刺青》,到1965年去世,橫貫半個世紀。他的創作風格經歷了數度變化。
創作初期,谷崎潤一郎的作品作為唯美主義的一派,洋溢著女性至上的自虐性官能主義傾向。在《谷崎潤一郎的唯美藝風》一文中,葉渭渠先生評價他的早期作品為「惡魔主義」。所謂惡魔主義,是發源於十九世紀末歐洲的文學風潮,從醜惡、怪異、恐怖中尋求美,充滿頹廢的氣息和反社會傾向。「惡魔主義」的風格集中體現在谷崎的早期作品中,如《刺青》、《麒麟》等作品。「尋找官能、感覺的刺激……以官能感覺來代替感情而超越美以外的任何價值,包括倫理價值和道德規範。」
《谷崎潤一郎的唯美藝風》一文以過半的篇幅介紹了谷崎潤一郎的早期作品,可能與早期谷崎潤一郎作品在中國的譯介較多有關。在1920、1930年代,谷崎譯介的巔峰期,谷崎的中後期作品剛剛問世或是尚未創作。這直接影響了中國讀者對於谷崎潤一郎的印象長期集中於「惡魔主義」、「變態趣味」,谷崎作品中對漢語、雅語、俗語、地方語的巧妙運用,端正雅麗的文風,每部作品不斷變化的敘述角度,則容易掩埋在翻譯和奇拔的故事中,令漢譯的谷崎終究少了幾分妙處。
對於谷崎潤一郎中後期的文學創作,中文界的翻譯和研究可以說是不夠的。《細雪》的中譯本直到1980年代才出現,《陰翳禮讚》1992年才被三聯書店出版。臺灣聯合文學曾在2004年前後陸續出版了一些谷崎以前從未被注意到的作品,如《武州公秘話》、《貓與莊造與兩個女人》等,不久之後就告以中斷。
1990年前後,上海譯文出版社曾出版過谷崎潤一郎的《細雪》和《春琴抄》,目光主要集中在谷崎潤一郎「古典回歸」時期的作品。其中《細雪》作為「譯文經典」的傳統書目保留下來,銷量不溫不火,《春琴抄》則此後未曾再版。直到2010年,譯文出版社又出版了原本在谷崎作品中毫不起眼的《陰翳禮讚》,竟然一再重印,成為當時各大好書榜上的常見書目,谷崎潤一郎的文學魅力才開始重新被中國讀者討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