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是如何產生的呢?怎樣的書法叫做行書呢?

2021-01-10 章哥說學習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楷書的快寫形式。唐代張懷譌」是差別、變化的意思。「務從簡易,相間流行」,則是說行書的字形結構、點畫用筆都要比楷書簡省、便捷,而且還會表現出一種流動的形態。

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端莊秀美,但書寫速度相對較慢;草書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書寫速度較快,但因有草化符號,比較難以辨識 ;行書介於兩者之間,彌補了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

張懷瓘在《六體書論》中說 :「真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這非常形象地說明楷書、行書和草書這三種字體的不同。行書在結體和用筆上都具有很大的變化自由,可以接近於楷書,也可以相近於草書。接近於楷書的行書,含有較多的楷書成分,結體和用筆比較規矩,稱為行楷 ;接近於草書的行書,帶有較多的草書成分,結體和用筆比較放縱,稱為行草。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說到的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只是就它們在體式上的相互關係而言的,與它們產生的時代沒有關聯,行書萌發於東漢的中後期,差不多與楷書、草書同時產生。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寫道:「吾謂書莫盛於漢……杜度作草, 蔡邕作飛白,劉德昇作行書,皆漢人也。晚季變真楷,後世莫能外。蓋體制至漢,變已極矣。」

行書始於東漢末年,是應社會的發展需要而產生的。隸書的應急書體是章草。正規的隸書易識,但是不便於快寫 ;章草雖然書寫便捷,能急就趨速,但是又過於簡省,連筆過多,不容易辨認。這時就需要一種既容易辨認又便於書寫的行書字體,來滿足人們日常用字的需要。早期的行書,是草行摻雜。

晉代衛恆《四體書勢》中語:「魏初有鍾(繇) 胡(昭)兩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昇是公認的早期行書的代表人物,而行書作為一種成熟而獨立的書體,則是在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所處的時代才真正確立下來。

王羲之(公元 303 ~ 361 年),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琅琊臨沂 ( 今山東臨沂 ) 人,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因官至右軍將軍 , 會稽內史,故又稱「王右軍」「王會稽」。他的書法成就在於增損古法,一改漢魏質樸書風和隸書的波挑用筆,創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奉為「書聖」。

他的行書雄逸遒勁,是力度與風韻的完美結合,動勢與靜態的高度統一,無論在用筆、結體還是章法上,風格特徵都十分鮮明。其代表作《蘭亭序》 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代表作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等。

王獻之(公元 344 ~ 386 年),東晉書法家,字子敬,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王羲之的第七子。官至中書令,為與族弟王珉區分,故世稱王大令。幼時從其父親學書, 後來取法張芝,別創新法,自創一格,與父齊名,人稱「二王」。他的書法,兼精楷、行、 草、隸各體,尤以行草擅名。其行書名作有《鴨頭丸帖》、《中秋帖》、《東山帖》等,其中《中秋帖》列為清內府「三希帖」之一。

唐代是書法繁榮發展的時期。由於唐太宗李世民重視書法,並極力推崇王義之,因而唐代的行書主要受「二王」書風的影響。著名的書法家有李邕、顏真卿、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 陸柬之、柳公權等,這其中有與「二王」為一路的,如歐陽詢、虞南、褚遂良、陸柬之、柳公權等 ;另一路則是李邕、顏真卿的創新求變。

相關焦點

  • 學習書法可以直接從行書開始嗎?
    那麼我們學習書法是否可以直接從行書直接學起嗎?答案是肯定的,當然可以,這要看學習者的志向,若只是學習寫毛筆字玩玩、修養性情肯定行!如果學習者有志在書法上有成就,成為一名優秀書法家,最好還是從三種正體字開始學習,雖然楷書產生之前就有行書、草書,不過那都是有篆、隸基礎!盛唐楷書發展成熟後,楷書筆法最為完備,所以建議學習書法最好從楷書開始!
  • 張萬忠書法行書作品欣賞
    行書是繼草書、楷書之後,出現的一種書體。相傳是後漢桓、靈帝時一位書法家劉德升所創,西晉時期的衛恆的《四體書勢》裡講:「魏初有鍾(繇)、胡(昭)兩家,為行書法,具學於劉德升。」可惜劉德升沒有留下墨跡。什麼叫行書呢?簡言之是在楷書的基礎加以小的變化,書寫起來很簡便的書體,故而與楷書相間流行開來。
  • 【龍靈書道】書法高手,是如何寫行書的?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有很多書友留言說:寫行書很難,運筆不夠自然。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書法高手是如何寫行書的。 總的來說,行書的用筆具有靈活性、伸縮性、多樣性,了解這些特點,寫起來便自然多了。
  • 硬筆書法教學模式:如何練習硬筆行書?
    中國書法風格多樣, 千恣百態, 文雅精美的楷書, 生動流美的行書, 恣肆飄逸的草書……光芒閃爍, 世人傾慕。書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讓青年學生倍感自信和成功。一、從實用、藝術和個性化角度選擇行書進行教學鋼筆行書適合青年學生學習。
  • 行書字帖如何選?不管是硬筆行書還是軟筆行書,這裡統統告訴你
    《書道拍案驚奇》觀點:不管是硬筆行書還是軟筆行書,都不要選擇現代人的字帖。有老師點撥可以直接上手《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自學的話建議用行楷過渡下,推薦趙孟《前後赤壁賦》和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字數多,且平正的行楷字帖。
  • 怎樣才能寫出一手漂亮的行書書法?四個方法少不了
    行書書法不僅是人們日常使用較多的一種書體,而且,行書書法最容易被大眾所認可。不過,如果寫不出行書書法的味道和感覺,也是最容易被人們所能鑑別出來的。行書書法學習起來相對於楷書來說,更為簡單一些,這是因為行書的某些筆畫可以一筆帶過,省略了楷書中的筆畫要求。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行書的體勢伸縮性很大,偏重楷書的叫行楷,側重草書的叫行草,它是能表現書家性靈、感情的書體之一。自古至今湧現出無數傑出的、各具藝術特色的行書大家,如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代的顏真卿、虞世南、李北海,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米芾,元朝的趙孟頻、鮮于樞,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清代的王鐸、何紹基、鄭板橋等,不勝枚舉。他們留下來的不朽之作是後世學習的範本,是書法入門的鑰匙,也是創新的基礎。
  • 有硬筆行書基礎能學好毛筆行書嗎
    有不少書法界的朋友問我,學習書法一定得從楷書練起嗎?我工作了幾十年,都是以行書的方式記錄筆記或寫東西,沒有系統認真地學習過楷書,如果想學毛筆行書,跳過楷書直接學行書,可以嗎?……,提這類問題的人不少,意思大同小異。實際上就是說,我不想學楷書,就想直接練行書,行不?
  • 更好、更快地掌握行書的書寫方法,行書視頻教程
    書法被譽為「無言之詩,無行之舞;無圖之畫,無聲之樂」,在中國書法有著很高的藝術地位。然而書法作為一門學問,可謂博大精深。一撇一捺、一字一畫的用筆、力度與結構,如何練習才能得其「眾妙法門」?
  • 清朝書法天才梁詩正,寫出「清代最美行書」,書法門外漢也能欣賞
    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行書,是為了彌補楷書書寫速度太慢,草書又難以辨認,從而產生的。東晉時期的書法家王羲之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坐穩了行書魁首之位,其後歷朝歷代的書法家也爭相在行書上下功夫,比如顏真卿、蘇軾等人,都是巔峰的行書大家。
  • 初學書法,楷書寫到什麼水平才可以練習行書?
    今年的一月份,我開始接觸了書法,雖然很喜歡,可是一直都沒有找對路子,終於在網上看到了您的一篇文章,總算是有些方法和路子了。然後現在我就根據您的介紹結合自己的興趣開始練習歐體字,每天進步雖然很少但是也足夠開心了。但是最近我聽別人說,學習書法不能只寫楷書,要學一些行書。但是又有人給我將學習行書不好,容易養成浮躁、油畫滑的毛病。總之我現在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寫到哪一種水平算是可以接觸行書了?
  • 為什麼說何紹基的行書是具有「篆隸遺意」的行書?
    因此此時期紹基的行書主要以《爭座位帖》筆意為主,雖「後漸於書律有進,乃知其誤也」,但正是這樣的經歷使其書法一生都帶有顏書氣韻,也為其日後的變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道光二十二年(1842)所書《贈篴舟行書四屏》,時年四十四歲。
  • 南構葛玉芳行書│別具一格的一款行書字體
    還在為如何下載安裝犯難不已嗎?那今天小編準備的這款字體或許可以解決大家的燃眉之急哦。南構葛玉芳行書南構葛玉芳行書這款字體是由北京華夏邦交國禮書畫院長葛玉芳創作的一款行書字體,由字體家平臺南構字庫獨家製作發布。
  • 《書法問集》729、怎樣練習硬筆行書,能做到流暢飄逸?
    行書流暢不止是寫行書而已。【硬筆行書流暢,硬筆楷書基礎要很紮實。】硬筆字也是書法,很早就有硬筆書法家協會了。但是硬筆書法還是依照寫毛筆字的方式,硬筆的行書最好的標準,還是書聖王羲之的行書。不過以王羲之行書的標準要求硬筆確實非常的難,硬筆和毛筆相比限制很大。蘇軾和黃庭堅都是宋四家,他們的行書就是宋人尚意。如果用硬筆學寫蘇軾和黃庭堅的行書,非常的難看。硬筆單字的筆畫變化沒有毛筆豐富,字的結構非常的重要。
  • 行書學習的基礎問題
    行書和楷書幾乎同時產生,或者更早於行書。筆者認為學習楷書或者隸書(楷書為主)是學習行書的前提,楷書和隸書比較穩,更容易練習功力,筆力穩健之後再學習行書。有人可能會提出反駁:「行書可能比楷書產生的還早,那麼為何楷書是行書的基礎?」
  • 當代行書的點睛之作,魏雲傑精品書法欣賞,行雲流水,蒼勁生動
    對於行書的種種形成、發展之類的話題,已經講得不厭其煩了。今天我們把著名書法家魏雲傑老師的行書作品進行推送,其目的有二,其一就是傳揚當代好書法,其二便是淺談有關行書的技法及如何入門。行書就是楷書的快寫,那麼從楷書入門行書就勢在必得。
  • 馬蓉平日喜歡書法,行書字體讓人稱讚,一幅書法作品值1萬元!
    文 / 小七書法文化已經在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都會看到一些書法愛好者在練習書法,有的書法愛好者在公園的廣場上寫書法,還有一些街頭乞丐通過寫書法掙錢,看到這些書法高手能把中國的漢字寫出藝術美大家是不是也非常的羨慕呢?
  • 他臨寫百家名帖,書法瀟灑飄逸,譽為「最美行書」,比王羲之如何
    喜歡書法的朋友,會發現今人與古人書法,無論風格、形式都有很大不同,古人書法以秀美、飄逸為榮,今人書法以狂野、奔放為耀,尤其是行書、草書等方面,更是如此!為啥書風差別如此之大?梁詩正書法梁詩正,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也是乾隆最欣賞的書法家,他主持了《三希堂法帖》書法巨著中,臨寫百家名帖,書法瀟灑飄逸,博彩眾長,自成一家。
  • 行書什麼時候開始可以入化境
    行書什麼時候開始可以入化境?晉人最為擅長行書,二王為巔峰。王右軍的墨跡,不是唐臨模仿就能學會的。顏真卿的行書磅礴之氣,古今稀有。學習行草「金錢聖教」與《蘭亭》為必經之階。寫書法,無論是隸書還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必須筆筆不馬虎,即一小點或一小轉折處也不能輕易放過。
  • 鐵眼書法微課行書的結構、氣韻
    橫三聯如「卿」、「鴻」、「樹」等,稱為「排」;豎三聯如「卓」、「密」,叫做「疊」。前者忌太闊,後者防過聳,均須安置得寬舒而不疏散,緊密而不擁塞。9.四角結構即由上下、左右兩種結構形式複合而成。如「琵」、「靛」。書寫時應避免機械地四等分,需注意各部分之間彼此應接,以筆畫長短疏密的交錯,使其具有渾然一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