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灶披間的年代,隔壁阿姨隔三岔五會取出家裡的大鐵鍋炒一大碗肉絲,因為炒的很多,又很香,我總是會站在一邊觀賞下。
豬梅肉是最適合用來炒肉絲的,帶一點肥膘的大排肉也不錯。規整的肉塊順絲,帶一點斜的角度切,這樣切的肉絲,炒出來以後,在纖維和蛋白質受熱收縮的兩相作用下,會形成一點點的麻花狀,像那種不負責任的夥計馬虎做出來的油條的樣子,這樣口感最好。當然這是很難的,大部分人如我,切得均勻就已經算過關,或者索性買超市現成的豬肉絲算數。
肉絲可以靠打一些蔥姜水增加它的嫩度,蔥姜水一小勺一小勺分批加入肉絲裡面進行攪打,一勺的蔥姜水吃進去了,再加第二勺。一小飯碗的肉絲,我一般也就打個三、四小勺水差不多了。靜置一會兒,你一邊洗洗菜,洗洗斫墩板的功夫,也就可以了。
醒發過的肉絲加鹽,可以偏鹹一點點,加黃酒、少許糖調味,手上沾點菱粉充分抓一抓,菱粉是不能放得太多的,否則炒出來的肉絲糊嘰嘰,涕遢相。
鐵鍋燒到冒青煙,下一點油滑鍋一次,再倒多一點的油,一般一小碗肉絲,需要至少半碗的油這樣的量,否則肉絲劃不開。熱鍋冷油的口訣背一背,溫油的時候下鍋,根據肉絲的量,中小火滑炒至變色即可熄火。讓肉絲再鍋裡留一會兒,鍋內的餘溫足以將肉絲徹底熱透,而且這樣肉絲更嫩。
阿姨炒好肉絲,盛出滿滿一大碗,在手裡顛兩記,這碗肉絲顫抖著散發出一陣熱騰騰的肉香油香。阿姨自顧自說話:這就是味精呀,隨便做啥麼事,青菜線粉啦、豆腐啦、鹹菜冬筍啦,隨便啥麼事好唻,放一筷子,豬腳爪爬過一記了,菜就鮮了,就好吃了。
鍋子裡的肉絲並沒有全部盛出來,與底油一起還很剩了那麼一些。阿姨加一碗冷水下去,加鹽,開大火,翻滾一會兒湯開始變成淡淡奶白色,扔進去一把青菜。另一個火頭上煮著面,等麵條煮至八九分,過一遍冷水,謄入肉絲菜湯裡,煮一開就好。出鍋前,補一朵豬油,撒一把蔥花,盛在碗裡,肉絲粉嫩,麵條雪白,青菜碧綠生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幾滴辣油或者胡椒粉,噴噴香。
肉絲菜湯麵可以放青菜,夏天也可以放雞毛菜
這裡的麵條,換成寧波年糕,北方的麵疙瘩、面片,也極好吃,甚至換成菜泡飯都是可以的。
年輕的時候也迷師太呀,師太筆下波提切利式的女主角吃的食物是這樣的:西式的,青瓜三明治和唐佩裡濃,中式的,青菜蝦米麵和一杯時大彬手作紫砂茶壺裡斟出來的鐵觀音。我一頭看一頭想,青菜蝦米麵,沒有時大彬配著大概也是好吃的。摸索著做起來。
蝦米用蔥姜水和一點黃酒泡發半天,瀝乾,在油鍋裡煸香,加入冷水大火滾沸,湯也會變成淡淡奶白色,鮮味全部跑進湯裡,再加冬天打了霜的青菜心,也是加一勺豬油。果然如師太的文字一般,簡潔而好味。
師太的青菜蝦米麵大概長這個樣子
要是肉絲菜湯麵的湯底加了這樣煸過的蝦米一起煮,那鮮味真的是山一重水一重,清爽又濃鬱,溫良恭謙又綿裡藏針的。
上海女人家的屋裡,一碗肉絲菜湯麵要隨時端得出來
夏天過去了,蓆子是不能睡了,洗淨了攤開來晾,長袖衫拿出來散樟腦味,藤編的涼拖鞋換成麻的,又換成棉布的,熱水器的溫度調高五度,換浴室毛巾的顏色,平白多出許多家務事。一瓶花露水正好用完,捨不得扔掉,開了蓋子放在窗臺上散香味,其實是捨不得夏天走。不過上海的夏天也是一步三回頭,乍寒還暖的,忽然又熱起來,又有了蚊子,咬了蚊子塊。晚上開著窗睡,還是要點蚊蟲香的。疰了一夏的胃口半開不開,開始嚮往簡單好吃的食物,溫熱的食物,嚮往一碗肉絲菜湯麵。
悄悄過去的夏天
photo by 檸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