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新:武漢戰疫督導50天,倍感市域社會治理亟需現代化

2020-12-21 經濟網

根據黨中央決定,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任中央指導組副組長,於2月8日趕赴湖北武漢,開展抗疫指導工作。

昨日,陳一新主持召開武漢督導工作總結會,回顧總結50天來與武漢幹部群眾一道的戰鬥歷程、戰略謀劃、戰術實施、戰地督導、戰疫體會。

3月27日,陳一新主持召開武漢督導工作總結會。

「這是一場大戰,也是一場大考。」陳一新在督導工作總結會上指出,坐鎮武漢50天,與武漢幹部群眾一道,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夜以繼日連續作戰,推進戰略統籌與戰術實施,打出戰疫組合拳,打好武漢保衛戰。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和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中央指導組指導下,全國人民鼎力支持,武漢人民勠力同心、團結奮鬥,目前武漢疫情防控實現了穩定局勢、扭轉局面的目標,武漢保衛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50天裡有哪些難忘的瞬間,長安君有幸參加了這次總結會,現作一一介紹。

戰略謀劃:武漢保衛戰

要有清晰思路,要全面發起總攻!

2月8日,武漢疫情正處高峰暴發期。從2月1日至8日數據看,武漢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從894例激增到近2000例的頂峰。

來漢之初,陳一新在微信工作群與武漢幹部「見面」——「強信心、聚民心、迎大戰,讓幹部重振精氣神,讓市民早日擺脫苦難,讓城市早日恢復秩序!」

經過連日密集調研和深入思考,2月12日上午,陳一新坐鎮武漢市指揮部,舉行全體成員會議,提出「打好武漢保衛戰要發起總攻!」

2月12日,陳一新在武漢指揮部提出「打好武漢保衛戰要發起總攻!」

發起總攻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經過不斷完善的戰略謀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外防輸出、內防擴散」策略,抓住防控和救治兩個關鍵,實行「三量管控」,堅持「四個防控」,力求「四應四盡」,提士氣、暖人心、合民意,做到蹄疾步穩、穩紮穩打,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力爭早日實現抗疫鬥爭全面勝利。

——目標要求上,堅持「三量管控」。堅持應收盡收刻不容緩,提高收治率、降低感染率,控制患者增量。堅持前移治療埠,重視輕症治療,降低重症發生率,減少患者存量。堅持降低病亡率,提高治癒率,嚴防疫情風險向社會政治風險傳導,防止疫情變量

——攻堅任務上,實現「四應四盡」。堅持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隔盡隔、應檢盡檢,確保「四類人員」及早救治隔離檢測,做到日清日結清零;城鄉社區全部嚴格實行封閉管理。

——形勢研判上,創設「四階段」劃分法。科學研判武漢疫情階段性形勢,把每日新增確診病例連續處在4位數的期間,定為高位運行期;連續處在3位數的期間,定為中位運行期;連續處在2位數的期間,定為低位運行期個位數期間,定為掃尾期。這樣劃分,既直觀簡明又務實管用,對疫情形勢研判和工作謀划具有重要作用。

——工作推進上,重視階段性謀劃部署。來漢之初,處在高位運行期,2月12日提出打好武漢保衛戰要發起全面總攻,重點是要打好應收盡收攻堅戰。進入中位運行期前,提出突出「五個重點」、攻克「五大難點」。進入低位運行期前,提出抓住「四對主要矛盾」,解決「六個苗頭性問題」;3月11日,提出學習貫徹習總書記考察武漢重要講話精神,要增強「三感」、推動「十件實事」儘快落地見效。進入掃尾期,強調打贏疫情鬥爭第一戰之時,要儘早推動「經濟發展第二戰」;幾天後,提出聯動開啟「三戰」(抗疫總體戰、經濟發展戰、風險化解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這些階段性思路舉措環環緊扣、步步為營,增強了抗疫每個階段工作的前瞻性、精準性和實效性。

戰術實施:打出解決關鍵而緊迫問題的組合拳

戰略統籌需要戰術實施來推進。陳一新從建立工作機制入手,推動建立中央指導組與武漢市指揮部的碰頭例會制度,以期提高指揮部的謀劃力、協調力、執行力。

碰頭例會規定,每天上午安排一個半小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通報疫情防控工作落實進展情況,專題研究一兩個關鍵而緊迫的問題。

碰頭例會分別研究了床位籌集、醫療物資保障、小區封控管理、「無疫情社區」創建等10多個問題,形成了務實管用的組合拳。這套戰疫組合拳,穩紮穩打、拳拳有力、落地有聲。

陳一新在武漢指揮部召開碰頭例會。

「寧可病床等人,不能病人等床」

當時,武漢局勢十萬火急,醫院病床告急,「一床難求」的求助聲不斷。收治時間太晚,導致疫情蔓延、貽誤治療時機,最重要原因就是「缺床位、人等床」。

推動籌集床位,是戰疫攻堅的第一拳。陳一新從「長統籌、短安排」入手,督導推動武漢新增定點醫院床位、加快布局建設方艙醫院,做到籌集好1個月的床位、滾動安排好每3天1萬張床位。

經多方努力,2月21日基本實現了「病人等床」向「床等病人」轉變。2月25日,定點醫院、方艙醫院、隔離點的可使用床位總數達13萬張,已實現富餘供給。

2月9日打響應收盡收攻堅戰以來的10多天,收治了近2萬名患者入院治療,比2月8日前收治患者總量還要多,力度之大可見一斑。

陳一新在方艙醫院督導,查看醫院各項設施。

「嚴格實施小區封閉管理和集中隔離」

打好武漢保衛戰,社區防控是基礎是關鍵。

「水龍頭不關,拖地板再起勁也是徒勞!」陳一新把嚴格社區封控管理作為源頭上切斷傳染源的最關鍵舉措來督導,促進「四嚴」舉措落地見效:嚴格隔離標準、嚴肅封控紀律、嚴封開放小區、嚴管人員出入。

把集中隔離作為切斷疫情傳播鏈的重點來推動,扣緊防控工作鏈,建立集中隔離制度,堅決防止「人傳人」。

在督查中,陳一新與社區工作人員隔門交談。

「打好武漢保衛戰,糧草要備足」

針對疫情暴發階段武漢醫療物資緊缺問題,陳一新與中央指導組同志們一道推動武漢多方面發力:

爭取國家和兄弟省市持續給予支持。加大對國內外醫療物資的政府採購。支持本地企業擴大生產。動員武漢校友楚商開展全球採購,捐助更多緊缺醫療物資。協調全國司法行政系統計劃外擴大產能的醫療物資全部支持武漢。

陳一新詢問抗疫一線人員防護物資供應情況。

「創建『無疫情社區』,為城市解封創造條件」

如何推進社區精準防控?陳一新2月12日提出,要探索創建「無疫情社區」。

積極推動「無疫情社區」創建向兩頭延伸,一頭推動「無疫情小區」創建,一頭推動向創建「無疫情街道」、「無疫情城區」發展,最終實現「無疫情城市」。「無疫情社區」建成之時,就是社區有序解封之日,其目的就是要推動整個城市解封。  

以「疫情零發生、防控全到位」為標準,創建「無疫情社區」,作為分區分級防控的精準舉措。推動武漢市研究相關配套政策,讓居民在創建「無疫情社區」中得到實惠、看到希望。

目前,「無疫情社區」創建進展喜人,效果顯著。

陳一新在居民小區實地了解無疫情社區創建工作開展情況。

既要抓「硬封控」,又要做好「軟服務」

陳一新在調研中發現,小區封控管理要堅持下去,居民生活保障服務必須跟上來。

「要多做暖人心順民意的好事、實事!」他提出,「軟服務」要念好「三字經」:增品類、穩物價、優配送、幫特困、保就醫、真關愛。特別是對孤寡老人、特困人員、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落實包保聯繫人,及時提供必要幫助。

陳一新與網格員座談,聽取網格員們抗疫鬥爭中的酸甜苦辣。

「疫情數據背後是百姓的生命,是政府的公信力」

針對疫情數據統計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陳一新要求,「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改進工作作風,要從疫情數據統計抓起。疫情統計弄虛作假的,要嚴肅問責。」

推動武漢市指揮部建立每日動態通報制度,建設疫情大數據平臺,深化疫情研判,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性問題。

陳一新多次指出,數據弄虛作假的,要嚴肅問責。

「網上輿情是『風向標』,網上群眾訴求是『晴雨表』」

網絡輿情引導不到位、闢謠不及時等問題較為突出。陳一新要求武漢市,打贏武漢保衛戰,要統籌網上網下「兩個戰場」,既要打贏網下疫情阻擊戰,又要打贏網上輿情引導戰,重視做好疫情防控、輿情引導和社情疏導。

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重視網上群眾訴求,建立24小時值守制度,及時收集和辦理網上群眾訴求,回應社會關切。

陳一新在武漢市公安局大數據中心調研督導。

「弘揚大愛精神,動員更多校友楚商參與抗疫」

武漢校友已是武漢的響亮品牌。此次回漢,陳一新再度動員武漢校友和楚商,響應黨中央號召,弘揚大愛精神,引領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抗疫。

陳一新與校友楚商視頻連線,聽取意見建議。

截至3月27日,武漢校友楚商捐款捐物達21.95億元;給援漢醫護人員的大學畢業子女提供21400多個優質就業崗位;為援漢醫護人員到校友楚商興辦的旅遊休閒基地提供免費療養。

陳一新與校友楚商黃立、閻志交談。

「一手抓激勵動真格,一手抓問責不手軟」

戰疫前期賞罰不舉,影響了抗疫成效。陳一新倡導推進兩項措施:一手抓激勵動真格、一手抓問責不手軟,優秀的火線提拔,不合格的火速問責,在疫情防控主戰場選拔戰將猛將。「軍中無戲言,揮淚斬馬謖。」

截至3月27日,已火線提拔優秀幹部55名、火線發展黨員224名;全市紀檢監察機關立案查處266人,組織處理局級幹部11人、處級幹部256人。推動領導幹部靠前指揮,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下沉一線,機關幹部編入基層網格參與抗疫。正確的激勵問責導向,極大提升了黨員幹部戰疫的精氣神。

戰地督導:打通「三大戰」

堵點,推動各項舉措落地見效

50天來,陳一新每日都安排半天時間深入一線明查暗訪或研究督導工作,「走下去」「請上來」「召集來」,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督導,一項舉措一項舉措推動落實。

圍繞打贏「抗疫總體戰」薄弱點開展督導

針對特殊場所疫情防控這一薄弱環節,2月24日,陳一新對湖北監所的疫情防控開展督導。3月6日,對武漢特殊場所疫情防控整改落實工作進行督導,幫助協調解決遇到的困難問題。

陳一新在湖北省監獄管理局通過視頻檢查監所疫情防控管理工作。

「疫情醫療廢物處置不抓好,易產生二次汙染。」他把醫療廢物處置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工作來督導,及時推動解決處理能力不足問題,確保做到「日產日清、應處盡處」。

「要關愛抗疫醫護人員和基層幹部。」他督促武漢市抓緊出臺關愛抗疫醫務人員、基層社區幹部的政策措施。

進入決戰決勝階段,他提醒武漢市,越是勝利在望之時,越要慎終如始,特別是要超前研究和及時解決六類苗頭性問題,堅決打贏抗疫總體戰。

圍繞打響「經濟發展戰」切入點開展督導

如何及時打響「經濟發展戰」,是陳一新在督導工作中超前謀劃的一項重點,督促武漢市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早一天啟動復工復產,就早一天佔據主動。

「要採取差異化策略,適時啟動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條件的復工復產。」他要求武漢市儘快研究出臺有效管用的應急救助計劃,讓中小民營企業「活下來、留下來、強起來」。

督促武漢市加強健康管理,落實防控措施,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的辦法,集中精準輸送務工人員安全返崗,幫助外地滯留在漢人員安全有序返鄉。

陳一新在武昌區督導疫情防控工作。

圍繞打好「風險化解戰」著力點開展督導

當前,武漢社會總體穩定,但各類風險隱患不少。陳一新在督導中要求武漢市,堅持底線思維,未雨綢繆,儘早研究「災後綜合症」,抓住工作窗口期,早做準備,打好主動仗,力求把矛盾風險化解在萌芽。

疫情、輿情、社情疊加影響,給社會穩定帶來了一定風險。他要求超前研究和及早防控化解「四大風險」:社會矛盾擴散升級的風險、經濟糾紛集聚的風險、公共安全壓力反彈的風險、心理創傷銳化及社會戾氣積聚的風險,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大疫之時,人民群眾有許多困難問題需要我們去幫助解決,有許多心靈創傷需要我們去撫慰。」他要求武漢市,要把人民群眾的難點痛點作為工作的著力點,抓緊研究和開展善後工作,妥善解決好群眾的合理訴求。

陳一新與武漢市幹部交流。

戰疫體會:市域是重大矛盾

風險的產生地、集聚地,

加快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勢在必行

「50天坐鎮武漢、深入一線,親身經歷,感想甚多、體會頗深。」陳一新說,這次抗疫表明,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具有極端重要性;市域風險隱患防控處置不及時,潛在的問題就會變成現實的風險,區域性風險就會釀成全局性風險。未來要把小矛盾小問題解決在基層、把大問題大風險必須解決在市域。

在總結會上陳一新表示,倍感市域社會治理亟需現代化。

去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市域是重大矛盾風險的產生地、集聚地,但市域具有較為完備的社會治理體系,具有解決重大矛盾問題的資源能力和統籌能力,把重大矛盾風險化解在市域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影響最小。市域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要把重大風險化解在市域作為努力方向。

抗疫中,市域社會治理有許多創新經驗,但也暴露出不少短板弱項。我們要把加強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作為撬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戰略支點來抓。要汲取這次抗疫鬥爭的經驗教訓,常態做好應對重大風險的思想準備、法治準備、組織準備和物質準備,及時把重大風險化解在市域,確保風險不外溢。

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武漢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深愛著武漢,我深愛著武漢人民,武漢保衛戰歸根結底是為人民而戰!」時隔兩年重回武漢效力,不變的是為民情懷。陳一新說,「我的人生跟武漢結下不解之緣。武漢對我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特殊的感情,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我心中最深的烙印。50天雖然短暫,但永生難忘。」

武漢,疫情的「冬天」已經過去,美好的春天已經來臨!

相關焦點

  • 泉城法治論壇——「疫情防控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成功舉辦
    人民網濟南11月17日電 11月16日至17日,「疫情防控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泉城法治論壇在濟南舉辦。濟南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市法學會會長秦傳濱,濟南市市中區委書記韓永軍出席論壇並致辭,共同為濟南市市域社會治理研究中心揭牌。
  • 「雪亮工程」走出銅川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子
    銅川市在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探索和實踐中,注重機制體制創新,始終如一貫穿法治主基調,建設覆蓋市、區縣、鄉鎮街道和社區村四級的綜治中心,搭建了社會治理全新平臺,有效促進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的深度融合,社會治理的效能顯著提高,確保了全市社會安定有序和充滿活力
  • 觀點:提升自貿港市(縣)域社會治理智慧化水平 該怎麼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 嶽西推進生態環境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踐
    今年以來,安徽省嶽西縣生態環境分局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強化政治引領、改革創新、責任擔當等舉措,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是強化政治引領,堅持「一盤棋」。
  • 陝西: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模式滿足群眾新需求
    民主與法制網陝西訊(記者 單永昌 )12月17日,記者從陝西省政府新聞辦獲悉:2020年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的起步之年,陝西省寶雞、銅川、安康、榆林、西安5市為全國第1期試點市。試點一年來,寶雞等5市突出政治引領,聚力重點突破,夯實各級責任,強化基層基礎,努力探索符合省情、具有市域特點、滿足群眾新需求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據陝西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秘書長黃超介紹:首先,突出政治引領,健全組織體系。
  • ...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誾柏:奮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青海樣板
    誾柏介紹,去年以來,全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會議部署和郭聲琨書記要求,深入推進全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不斷深化平安青海建設,奮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青海樣板。
  • 全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暨「雪亮工程」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
    本報訊(記者魏巍)12月2日,全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暨「雪亮工程」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晉城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總結交流經驗做法,對推動更高水平平安山西建設進行部署。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商黎光出席會議並講話。
  • 奮力推進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戰略目標,並提出了「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行動目標,標誌著市域社會治理進入新階段。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再次明確「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編者按: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從荊門這一層級來看,如何推進政府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 榮安華參加金華市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部署會暨平安...
    榮安華參加金華市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部署會暨平安金華建設推進會
  • 如何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榆林給出了「中國之治」的市域樣本……
    社會治理的重心在基層,如何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如何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榆林市作為能源型城市,立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聚焦市級統籌謀劃、基層社區治理、能源領域治理、綜治中心建設和平安邊界聯創五大板塊,推出了一系列抓源頭、強基礎、促發展、創平安的社會治理「組合拳」,彰顯了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徵,為榆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為全國全省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全新的實踐探索和「中國之治」的市域樣本。
  • 武漢女幹部擬被火線提拔 丈夫離世半月就投入戰鬥
    這並不是武漢首次火線提拔幹部。在2月12日,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副組長、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坐鎮武漢疫情防控指揮部時提議,武漢要啟動火線提拔幹部工作。誰將被火線提拔?來看這次擬被火線提拔的幹部:《長江日報》報導稱,王衛華帶領全院職工緊急改造病房,騰設隔離病區等,連續多天吃住在辦公室,使市肺科醫院成為全市定點醫院中治癒率最高的醫院。
  • 五長聯合、多元化解 兵團二師二十四團走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
    近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四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創新社會治理方式,聚焦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能力,全力打造具有團場特色的精細化網格管理、人文化法治建設、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處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格局。
  • 台州全市域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
    原標題:台州全市域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 記者昨日(1月9日)從台州市教育局獲悉,浙江省第9批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縣(市、區)名單日前公布,黃巖、三門名列其中。至此,台州9個縣(市、區)全部創成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縣(市、區),標誌著台州全市域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為「十三五」教育規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社會治理現代化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朱晨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過去體現在以「鐵公基」為代表的老基建,而現在更需要搞好以數位化為代表的新基建和微基建,讓廣大群眾共享智慧便利的美好生活。傾聽群眾呼聲,真情服務民心。基層社會治理直面群眾,要秉持「以民為先」的理念,以群眾呼聲為第一信號,以群眾利益為第一追求,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 寥廓街道:正視差距夯實基礎 科學謀劃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
    為不斷提升寥廓街道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寥廓,為轄區改革發展營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12月21日,寥廓街道召開市域社會治理工作會,科學謀劃當前和今後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街道黨政主要領導、機關全體人員、各社區負責人共70餘人參會。
  • 李殿勳:社會治理創新試點 要力求方向對步子穩效果好
    李殿勳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社會治理創新試點 要力求方向對步子穩效果好華聲在線12月1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沙兆華)今天,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李殿勳主持召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座談會。
  • 把握髮展新脈搏 社會治理與協同創新中國鎮長論壇在錫舉行
    無錫市錫山區委副書記、區長任棟介紹說,近年來,錫山區以強化公共服務為手段、以網際網路信息平臺為載體,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今年以無錫市爭創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為契機,全面推行「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 治理機制。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指出,中國社區建設的關鍵是如何做好由「管理」向「治理」的轉型。
  • 走向善治 近悅遠來 石獅市大力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
    在靈秀,「百靈鳥」義警隊平日裡見街、見巷、見鄰裡,活躍在校園安全維護、交通秩序疏導、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防範宣傳、矛盾糾紛化解等社會治理的各角落。他們像遍布在社會的「毛細血管」,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等先天優勢,成為基層派出所的「左膀右臂」和維護平安靈秀的重要志願力量。
  • 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 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
    今年的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再次強調,「要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周期的城市健康管理理念,增強社會治理總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