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膝關節置換---阿Ben醫生告訴你
隨著我國老年化越來越嚴重,膝關節疼痛的病人也相對越來越多。接門診時,也遇到越來越多的,因為膝關節疼痛需要行關節置換的病人。
阿Ben醫生:老人家,你這個病是晚期的膝骨性關節炎,需要行換膝關節。
患者:啊,醫生,什麼是換關節嘛,是不是把膝關節切丟了,弄成機器人了呢?
阿Ben醫生一臉懵逼,這個怎麼解釋呢???
今天阿Ben醫生就一定把什麼是膝關節置換講清楚了。。。
關節置換術歷經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成為治療各類中晚期關節疾病的標準手術之一,關節置換能夠有效地緩解疼痛,重建關節功能。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髖、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已超過了100萬,而且接受關節置換人數每年都在不斷地增長。我國目前尚無詳細的數據,但據估計每年接受關節置換患者數量已在20萬左右,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越來越多的過去由於經濟原因無法接受治療的中晚期關節疾病患者將有機會接受關節置換治療。
(圖1,膝關節退變圖示)
很多老年人在年輕的時候,由於過度的操勞、外傷或下肢力線(南方人主要為內翻膝,也就是「O」型腿)的改變,導致膝關節軟骨磨損(老百姓講的老化)嚴重。而當軟骨被磨損消耗後,軟骨並不能很好的「重生」,以至於當負重活動(行走、上下樓梯時)時「粗骨頭」與「粗骨頭」摩擦,導致疼痛,甚至不能走路(如圖1)。
因為目前的醫療技術條件,沒有任何一種藥,可以讓你的膝關節恢復如初,也就是說沒有一種藥,可以讓你的膝關節能「返老還童」。所以,就目前而言,膝關節置換手術是解決膝關節晚期退變導致的疼痛、活動障礙或畸形的唯一可行、療效肯定的方法。
該手術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現在已經趨於成熟,至於手術原理嘛,大概可以這樣理解:
(圖2,安裝上馬釘的馬蹄)
農村養的馬匹因為要承擔繁重的勞動及長途行走,時間長了,蹄上就會出現凹凸不平的磨蝕現象,這會對馬的勞動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了避免這種現象,聰明的農民就會在馬蹄上釘上一塊蹄鐵來保護馬蹄,防止蹄的磨損。雖然走路的時候「滴答滴答」的聲響,但是馬兒走路卻不會疼痛了(如圖2所示)。
(圖3,膝關節置換前後)
膝關節置換的原理,大概和馬蹄上釘個馬釘是一個意思,但又絕非這麼簡單,需要更多的手術理論和技巧,這裡就不詳細贅述了。手術過程首先是切掉膝關節股骨和脛骨表面壞掉的骨,打磨成一定的形狀,然後套上我們的膝關節假體。這樣,就不會讓「骨和骨」磨損,而讓金屬和中間的聚乙烯墊片磨損,我們的膝關節就不會疼痛了(如圖3所示)。
同樣的馬釘,不一樣的師傅安裝上去後,效果亦不盡相同。有的安裝後可以無故障使用很多年,而有的呢,幾個月就掉了,需要重新安裝,甚至有些安裝上去後,馬兒就不能走路。同樣,膝關節置換手術,假體的選擇,大家都差不多,但「安裝」醫生的技術,才是最為重要的。
最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不是只能換關節呢,答案肯定不是。下一期,我們將討論,怎樣才能「保住自己的膝」,敬請期待。。。
阿Ben醫生公眾號,宣傳醫學小常識,講給不懂的骨科的你,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