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你第一次喝酒是什麼感受嗎?」有的說「苦」,有的說「嗆」,有的說「香」,竟然還有的說「甜」,不管答案是什麼,如果說「辣」,想必所有人都不會反對。那麼,為什麼你喝的第一口白酒是「辣」的?造成「辛辣」這一感覺的,主要是醛類物質,其中最多的成分是乙醛。醛類物質才是造成白酒辛辣感的「真兇」!那麼如何才能降低白酒的辛辣感,使之更加醇和呢?除了加強工藝控制,規範操作流程,減少醛類物質的產生從而降低新酒的辣味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手段降低辛辣味兒。如陳釀,當酒長期儲存在陶罐這種有細微氣孔的容器中時,一些低沸點的醛類自然揮發,辣味減輕。另外就是勾調,通過使用不同年份的調味酒和新酒相互勾調,使酒體諸味協調從而掩蓋酒體的辛辣感。
1、30秒鐘
從你喝下的第一口酒開始,順著食道進入胃部的酒精不需要消化就可以穿透黏膜進入血液直抵你的大腦之中。
當你喝下第一口酒,酒精就會通過胃部黏膜直接進入你的血液,順著血管向全身擴散。胃部吸收酒精的速度,比小腸吸收水的速度還要快得多。渾身的血管立刻開始擴張,血液循環加快,這就是喝酒之後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暖和的原因,同時你的心率也在加快。
2、10分鐘
大腦抑制功能被關閉,你的自控力開始下降。
3、30分鐘
碳酸飲料加速了酒精的吸收,更多的酒精進入血液,開始向全身擴散。心率開始逐步提升,從而使大腦獲得了更多氧氣,導致感官更敏感。周圍的光線和聲音讓你更容易陷入到迷失之中(30分鐘)。
4、1小時
全身的血管在酒精的刺激下開始擴張,導致身體出現發熱、出汗現象,同時酒精的第一聚焦點胃部在酒精的刺激下內層黏膜開始大量分泌消化液。由於胃部的肌肉被酒精麻痺放鬆、大量堆積的消化液開始從食道上湧,造成胃部灼熱。
研究了酒精(乙醇)在體內的全部代謝過程,發現飲酒後10%-20%經胃吸收,其餘經小腸吸收,2分~5分鐘後開始進入血液,30分~90分鐘後達到高峰。大腦開始大量釋放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皮質醇等,讓你變得更加興奮、大膽和魯莽,也會像繁殖季的狒狒一樣,極度渴望交配。同時「獎勵中樞」釋放的多巴胺也讓你的司令部「大腦」處於一種成仙般的快樂之中。然而,此時酒精的主力部隊已經趁機佔領了你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它們依靠自身的脂溶性不斷衝破磷脂構成的細胞膜在你的身體裡大肆破壞一番後,只有10%的酒精通過汗液和呼吸排出了體外,剩下的排隊進入肝臟等待著被肝臟進行代謝和分解。
肝臟分解酒精需要三道工序:
首先,攝入的乙醇有90%以上主要經肝細胞中的乙醇脫氫酶和微粒體乙醇氧化酶系統的作用下被脫氫氧化成乙醛,再經乙醛脫氫酶氧化成乙酸,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熱量。乙醛脫氫酶可以將酒精分解掉,酒精就不會積累,人就不會酒精中毒,酒量大的人,往往是這種酶的分泌量較多,滴酒不沾的人,往往是不能分泌這種酶,大量的有害乙醛開始滯留,故酒精中毒。
人體很快就出現噁心、頭痛、臉部發紅——上頭的症狀,而滯留的乙醛很快循著被酒精破壞的細胞膜輕易進入細胞內部,破壞細胞核內的基因進而留下永久的隱患。酒精導致的體熱很快在血管擴張導致的熱量散失下形成反作用力,身體反而感覺到失溫、寒冷,開始打冷顫、哆嗦,喝酒禦寒成了喝酒避暑。此時,酒精分解產生大量的水和因為被酒精抑制的「抗利尿激素」,需要持續不斷地上廁所排尿,而胃部因為想要擺脫酒精不斷地過量分泌胃酸導致噁心嘔吐,最後成功達成「上吐下尿」目標,廁所也成了醉著的必爭之地。對應排隊撒尿的外部現實,內部現實是大量酒精和乙醛排隊等待著分解。同時持續不斷地對人體造成影響。破壞。原本興奮的大腦在過量酒精的影響下變得無比的遲鈍,逐漸失去了思考能力和運動能力。在失了智的大腦控制下你搖搖晃晃想走向某人表白,而酒後近視導致你看錯了人,最後吻在一個流浪漢的嘴上,當然你也聞不到他身上的酸臭味。
5、2小時-3小時
酒精還會對你的胃部、腸道、大腦和心臟等部位「下手」,嘔吐、頭暈只是外在表現,而事實上,它會造成大腦的萎縮、體內白細胞數量下降、心臟肌肉下垂、肝臟硬化變肥大……酒精持續著在體內的破壞,大腦神經細胞開始死亡,視覺細胞被破壞死亡,肌肉細胞死亡。如果飲酒的是一個孕婦,酒精可以毫無壓力地穿過胎盤,直接對胎兒造成降維打擊,德智體美全維度打擊,會導致胎兒發育缺陷、面容異常、器官畸形和弱智。
此時無論你是什麼身份,你都已經無法阻止酒精對你的傷害。因為酒精已經阻絕NMDA(N-甲基-D-天冬氨酸)感受器,從而讓你感受到疲憊,並且抑制你的記憶。最後你出現了「短片」,在不知道發生什麼的情況下可能在路邊或者馬桶上昏睡過去,被凍死或者等待酒醒。
6、5小時-10小時
酒醉的身體雖然看似處於昏睡中,然而其實根本無法進入真正高質量的REM(快速眼動期)睡眠,整個身體還忙碌著分解酒精,大腦依然在做著各種各樣的夢,無論是生理還是精神都沒有得到休息。
大腦終於擺脫酒精的糾纏,從昏睡中醒來,因為酒後大量的排尿,導致身體出現了脫水。此時的你感覺到口乾舌燥,在喝下大量的水之後帶著依舊沉重的腦袋倒在床上繼續昏睡。
7、15小時
一夜宿醉後醒來,昨夜酒精導致的血管擴張成就了今天的頭痛、頭暈、精神無法集中,被灼傷的胃部依然讓你感到一陣噁心,而由於肝臟忙於分解酒精,沒有時間分解糖元,並向血液釋放足夠的糖,導致身體極度虛弱。而過量的酒精依舊在體內堆積,以人體每小時代謝10毫升的速度計算這場宿醉還需要 數個小時才能完全分解。
8、24小時後
酒精雖被全部分解,變成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尿液,但卻在人體內留下永久的破壞。
大腦萎縮:酒精可以抑制蛋白質合成,蛋白質減少會使受蛋白質功能影響的神經細胞膜流動性發生變化,影響鈣離子的運輸,使神經細胞功能發生障礙,繼而會使受害嚴重的神經細胞變性、壞死。長期酗酒者會出現智力減退、記憶力、肢體震顫等神經系統症狀和招致大腦萎縮,引發痴呆。
免疫力下降:體內白細胞數量下降,更容易得感冒肺炎等疾病。
心臟肌肉下垂:不能正常供血。
肝硬化:肝臟變得肥胖,血液流動受限,逐漸產生纖維組織堆積,最後造成肝硬化。
堵塞胰腺:導致糖尿病。
性功能受損:男性失去性慾,甚至是生育能力。女性月經不調,甚至是無法懷孕。
鈣水平下降:導致骨質疏鬆,最後成為了癌變的誘因。肝臟要先通過乙醇脫氫酶將酒精分解成乙醛;再通過乙醛脫氫酶,將乙醛分解成乙酸。乙酸不會對身體有傷害,但乙醛很快會循著被酒精破壞的細胞膜,輕易進入細胞內部。破壞細胞核內的基因,進而留下永久的隱患——癌變。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和胰腺癌奪走你的生命,為了你的家人和身體健康。
東方人如中國人、日本人、越南人、印尼人中,酒量較小的比例較大,原因是一些人體內缺少乙醛脫氫酶,或這種酶的分泌量少。故飲酒易引起乙醛在體內積聚,釋放出胺類物質,產生血管擴張(如臉紅)、頭痛、頭暈、嗜睡、嘔吐、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乙醛在體內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乙醛具有嚴重的肝毒性。當大量飲酒時,人體內乙醇和乙醛的濃度均增加,便加速了氧化能量的代謝過程,大腦興奮性和器官功能暫時的增強,使人格外快活。時間一長,機體這種反應逐漸變成了常規,並在大腦中形成優勢固定下來,要求不斷補充乙醇和乙醛。
如果停止定時飲酒,那種已建立起來的反應方式遭到中斷,便發生各器官和系統綜合性功能紊亂,表現為煩躁不安、心不在焉、容易衝動,對周圍的人和事莫不關心,只是渴求酒的到來。當把酒飲下去後,原來那種反應方式重新恢復,機體功能得以平息,症狀消除。這樣周而復始,可連續或周期性出現。因此,這種人便形成了「沒有酒就無法活下去」的狀態,形成了難以克制的對酒的渴求。
總之,乙醇吸收後迅速分布到全身體液和組織中,直接進行氧化代謝乙醇的氧化不按機體的需要,只按固定的規律即每小時氧化約10毫升,直到完畢為止長期過量飲酒者,代謝率可以增加2-3倍短時間內大劑量飲酒,超過了機體的代謝酒精的速度,可以造成蓄積中毒
中樞神經系統是對酒精最敏感的器官,心血管系統、胃腸道、肝臟等也會受到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