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陸林:後疫情時代,精神心理健康問題亟需關注

2020-12-14 南方新聞網

  11月14日,2020深圳醫院大會在深圳舉行。本次大會以「格局·治理·能力」為主題,重點圍繞醫院高質量發展與保障醫療安全,創新醫療服務,共話後疫情時代大健康戰略下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並從多角度探討醫院改革發展的新思路。

  「後疫情時代,與疫情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亟需關注。」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大眾是一個應激事件,人們可能會出現抑鬱、焦慮、恐懼、失眠等各種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據2019年發表在《柳葉刀》雜誌的文章指出,衝突環境下心理障礙的發病率顯著升高,產生更大的疾病負擔。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

  疫情期間,大眾精神心理健康問題突出

  陸林對5萬餘名居民進行線上調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眾精神心理問題突出:「31.6%的居民伴有焦慮症狀,29.2%的居民伴有失眠症狀,27.9%的居民具有抑鬱症狀,24.4%的居民伴有急性應激症狀。容易產生精神心理問題的人群主要包括感染患者及一線工作者、隔離人群、延遲復工者和湖北居民及其家屬。」

  目前的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不僅遭受著軀體痛苦,同時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對死亡的恐懼,極易產生不良情緒。據初步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的抑鬱、焦慮、失眠和急性應激的發生率分別為75%、71%、68%和71%。

  醫務人員精神心理患病率高於非醫務人員

  同時,疫情對醫務人員精神心理狀況也產生極大的影響。醫務人員患病率顯著高於非醫務人員,護士更為顯著,其中包括武漢在內的湖北地區醫務人員精神心理問題最為突出。陸林通過對武漢市11366名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展開調查,結果顯示,有47.6%的醫務人員有抑鬱症狀,50.1%的醫務人員出現軀體化症狀,35.9%的醫務人員有焦慮症狀,36.2%的醫務人員有失眠症狀和23.5%的醫務人員有應激症狀。

研究數據

  長期隔離也會帶來精神心理疾病

  隔離帶來的精神心理問題也不容忽視,隔離帶來的精神心理問題包括應激症狀、困惑和憤怒等。其壓力源來自於較長的隔離期、感染恐懼、沮喪、厭倦、物資供應不足、信息不足、經濟損失和羞恥感等。在新型冠狀肺炎大流行的情況下,由於停業停課,焦慮和抑鬱藥物的使用和家庭暴力發生的機率可能大量增加,兒童被虐待的問題也需要被廣泛關注。

  【見習記者】金永勝

  【攝影】朱洪波

相關焦點

  • 陸林院士:災難面前,人們精神的作用非常強大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 在過去的10個月裡,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在武漢各個醫院調研、會診、提供治療方案、解決疑難問題。陸林院士記得第一次去武漢的一個多月時間裡,他就瘦了10多斤。
  • 疫情後更需關注精神心理問題 恢復社會功能是抑鬱症終極治療目標
    記者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聯合主辦的「精神健康人民安康——2020世界精神衛生日綠絲帶主題科普活動」中獲悉,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公共衛生是個大挑戰,對民眾精神心理健康也是考驗。疫情後更需關注精神心理問題,恢復社會功能是抑鬱症終極治療目標。
  • 歧視造成二次傷害 院士呼籲為新冠康復者營造包容社會環境
    中新社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冉文娟)「世衛組織的一項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可能在一至兩年內得到緩解,但對人類心理健康的影響將持續十年,甚至更久。」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呼籲,應重視對新冠肺炎和精神心理障礙的汙名化現象,協力營造一個包容開放的社會環境。當前國內民眾的生活已基本回歸常軌,但因疫情造成的各類心理創傷正逐漸顯現。陸林稱,創傷後應激症狀、心理痛苦和職業倦怠等問題可能長久地影響康復者的正常生活。而這其中,新冠肺炎康復者、一線醫護人員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況需高度關注。
  • 2/3新冠患者愈後出現精神心理問題,近30%的人有抑鬱!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為「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公共衛生是個大挑戰,對民眾精神心理健康也是考驗。《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將「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列為重大行動之一,明確指出要正確認識、識別、應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特別是抑鬱症、焦慮症。
  • 問答神州∣吳小莉專訪中國精神衛生領域院士陸林:不要歧視精神疾病...
    陸林:現在健康的標準是三個方面內容,身體上沒病,心理上健康,對周圍的環境是適應良好的。就是身體健康,比如不發燒、不感冒,這是身體的健康。第二個就是心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就是說,你每天自己能夠認可自己,不會覺得自己不好,不焦慮、不抑鬱、不失眠,這是心理健康。還有一個就是能夠適應這個環境,比如你到這個環境下,不會老覺得周圍的環境不好。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應邀為英國莫茲利醫院介紹疫情下兒童...
    ,多國為遏制疫情進展採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如限制出行、延期開學等,改變了兒童青少年的正常學習和生活軌跡,使其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促進疫情下兒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健康已成為全球抗疫的重點工作之一。2020年5月6日,應英國莫茲利醫院的邀請,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院士向該院全體人員進行了題為「新冠肺炎疫情下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的保障策略」的線上講座,並對英方有關人員的提問進行了詳細解答。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赴武漢指導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後康復和心理疏導...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一行自5月15日起在武漢指導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後康復和心理疏導相關工作。陸林一行調研武漢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現狀為深入了解疫情可能造成的精神心理問題、疫情後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武漢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陸林一行細化調研方案
  • 陸林院士支招 趕走那隻叫抑鬱症的黑狗
    現代社會,抑鬱症已成為影響人類生活的嚴重精神疾病之一,人們逐漸認識到,抑鬱症並不是簡單的心理問題,而是大腦發生了病理性改變。在不久前舉行的2020騰訊醫學ME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對抑鬱症的表現、治療、預防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
  • 抗擊疫情,守護心理健康 妙手醫生上線免費心理諮詢門診
    攜手眾多機構與企業,為百姓提供免費義診服務1月22日,妙手醫生上線的「免費發熱門診」,提供的是7*24小時免費在線諮詢服務,98%的諮詢回復速度在3-5分鐘之內,醫生接診均要求符合最新的臨床指南要求,服務後有工作人員審核每一次諮詢回復的質量。服務上線後,得到了社會高度的認可和一致好評。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聯合京東健康 為「抗疫」醫務人員開通心理援助...
    為響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獨特優勢,近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聯合京東健康開通「抗擊疫情 在線保障」專區,為疫情期間產生焦慮、抑鬱等精神心理問題的廣大民眾提供專業、科學的在線精神心理諮詢服務,方便因疫情期間交通不便而不能到醫院就醫的群眾
  • 北大六院專家參加中國-澳大利亞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危機幹預專家會
    4月17日,應澳大利亞國家心理危機幹預中心邀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研究專家組專家、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北大六院副院長孫洪強教授,國家衛生健康委心理救援專家馬弘主任醫師、石川副教授,北大六院黨院辦副主任孫思偉等就新冠肺炎期間精神衛生相關問題通過視頻連線同對方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 北大六院與英國國家精神衛生服務機構舉行新冠疫情防控交流會
    新冠肺炎疫情在英國的快速發展引起了英國醫療機構包括精神專科醫療機構的擔憂。3月27日晚,應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專門從事精神疾病診療的倫敦南部和莫斯利國民健康基金會主席David Brandley博士邀請,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院士、副院長孫洪強教授、感染管理科康海華等就新冠肺炎期間精神衛生相關問題通過視頻連線同對方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 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活動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院啟用儀式舉行
    」,今年的主題為「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主辦、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承辦的「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活動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院啟用儀式」於10日上午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院舉行。本次活動旨在弘揚攻堅克難的偉大抗疫精神,凝聚中國新時代精神,進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養,有效紓解新冠疫情帶來的心理衝擊和壓力,促進社會和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全球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別讓病恥感成為治療的絆腳石
    由於對抑鬱症的診斷、治療、康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之社會公眾對於精神心理疾病的認知存在一定忌諱,很多患者抱有很深的病恥感,不願意主動就醫。《問答神州》團隊在拍攝陸院士門診時,明顯地感受到:患者的病恥感非常強。無論是在北醫六院還是武昌醫院,當天門診室外所有患者和家屬都拒絕接受採訪。
  • 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活動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院啟用儀式...
    李斌副主任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疫情防控工作中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並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號召大家繼續做好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心理疏導工作,紮實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強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服務,全方位開展科普宣教工作,希望大家積極弘揚抗疫精神,奮力推進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工作。
  • 百度健康發布在線諮詢大數據:心理健康問題成為疫情下關注焦點
    受到疫情影響,民眾自我防護意識普遍提高,因更善於使用移動網際網路設備及承擔更多家庭責任,80-90後的「中堅一代」成為使用在線諮詢服務的主力。報告數據顯示,在線上諮詢的用戶的年齡分布中,25-34歲的用戶佔比高達45%,18-24歲的用戶緊隨其後,佔比為30%。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專科醫院管理與發展培訓班舉行
    無錫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戴美忠致辭,他介紹了無錫市精神衛生事業發展現狀,並表示希望通過本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加大精神衛生專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力度,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心理健康需要。北大第六醫院院長陸林院士指出,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精神衛生事業的發展,先後印發了《關於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等推動精神心理發展的文件。北大六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依託自身在醫療、科研和人才培養方面的突出優勢,大力開展對口支援、幫扶等工作,並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來推動全國精神衛生工作的發展。
  • 中科院院士張明傑,任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南方科技大學12月4日消息:當天,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舉行成立儀式,深圳市科創委黨組書記、副主任邱宣,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于洋,南科大黨委書記郭雨蓉、校長薛其坤,南科大前校長陳十一,李蓬、程和平、饒子和、王亞東、吳雲東、段樹民、孫勇奎、陸林、隋森芳等院士及400餘位嘉賓、師生出席。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陸林教授主持的973項目「睡眠腦功能及其機制研究...
    為推動我國睡眠醫學和腦科學的發展,促進973項目「睡眠腦功能及其機制研究」項目的順利實施,項目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陸林教授組織各課題負責人於2016年7月7日在北京召開了項目中期總結會,總結了該項目近兩年的工作進展。會議邀請了楊雄裡院士、郭愛克院士和唐朝樞教授對項目進行指導與評估。
  • 守衛心理健康-康弘藥業攜手全球專家 推動中國方案世界共享
    本次會議邀請了15位來自中國及美國,加拿大院士及專家共聚一堂,圍繞「全球抗疫 共克時艱」新冠疫情防控及救治國際交流、「中國方案 世界共享」新冠疫情與心理援助中國方案、以及「因地制宜 精準幹預」區域新冠防控及公共衛生體系心理建設3大主題,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疫情態勢,也分享了各國疫情防控及救治經驗,並就目前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疫情之下心理健康問題研討、分享了「中國方案」,